郭婧;王立新;桑立珠
为了培养适应21世纪科技革命需要的高水平医学人才,我校积极提倡双语教学.我们在2002级临床检验班病理生理学理论课教学中开展了双语教学,探讨了双语教学对教学质量的影响,现就病理生理学开展双语教学的一些体会和认识做一小结和交流.
作者:张婷;李善昌;王淑秋;马小茹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为了早期迅速纠正心脏瓣膜置换术后低血钾,我们针对40例病人术后均给予高浓度补钾,有效地防止了术后因低血钾引起的心律失常.方法:采用微量泵经锁骨下静脉推注氯化钾,浓度30‰,速度以1g/h为宜.结果:本组40例病人均在术后2~4h内血钾恢复到正常水平,无心律失常的发生.结论:早期高浓度补钾在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应用有效地防止了术后低血钾引起的心律失常,使病人顺利度过危险期,起到一定的作用.
作者:马宝红;郭莉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粘附分子(CD44v6)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IHC)染色技术检测101例非小细胞肺癌及20例肺良性病变组织CD44v6的表达水平并结合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在正常肺组织中CD44v6阳性率均在15%,经χ2检验,CD44v6在NSCLC组织和良性病变组织中,两组对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CD44v6的表达与组织学类型无关(P>0.05) ,CD44v6表达水平与NSCLC的TNM分期呈正相关,而与NSCLC组织分化程度无关,与淋巴结转移成正相关, CD44v6与原发灶大小无关, CD44v6的阳性表达与术后生存时间呈负相关(P<0.01).结论: CD44v6在NSCLC中的阳性表达可在一定程度上预示NSCLC具有较强的侵袭和转移能力,CD44v6可作为预测NSCLC患者术后复发转移情况及临床预后的生物学参考指标.
作者:林浩;杨永强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提取滑菇多糖并对其进行含量测定及纯度检验.方法:本文采用酶法提取多糖,加酶酶解后,热水浸提,设计正交实验,确定有关浸提条件.再用sevage法去蛋白,95%的乙醇醇析得多糖.苯酚-硫酸法测定其含量,聚丙烯酰胺电泳检验其纯度.结果:滑菇多糖的佳提取条件为:酶的加入量为滑菇干体的1/1000、加水15倍、酶解45min、90℃热水浸提1h,多糖收率为2.73%.聚丙烯酰胺电泳区带只有一条,表明多糖为单一物质.苯酚-硫酸法测定其含量约为1.91%.
作者:刘立新;张羽男 刊期: 2005年第04期
随着我国生产力水平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均寿命延长,人口老龄化越来越明显,老年人骨质普遍疏松,行动迟缓,因各种原因造成的骨折或其他骨性疾病而来诊的老年患者日渐增多,为了解老年人发生骨折的情况及原因,以便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及预防,我们进行了此项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杨淑梅;张波;张桂兰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 通过实验研究实消温度对VC二步发酵种子培养基pH值的影响,为VC生产提供依据.方法:检测不同温度下种子培养基的pH值,观察培养基液体的颜色.结果:温度对培养基的pH值影响.结论:确定了种子培养基的pH值,为批量生产提供依据.
作者:金锡然 刊期: 2005年第04期
流行性腮腺炎是一种常见病毒性疾病,临床常用药物治疗,我科自2002~2004年采用He-Ne激光并超短波治疗该病6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吴淑华;王彦林;姜韬;姜蓓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观察刺五加的生药特征,明确其鉴别特征,为鉴定刺五加药材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生药性状鉴定方法、显微鉴定方法、薄层色谱法.结果:明确了刺五加根及根茎的性状特征、粉末特征、薄层色谱特征.结论:这些特征可作为刺五加的鉴别手段.
作者:刘娟;刘建华;吕宁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研究高脂血症时动物肠道菌群的变化情况,即从微生态学角度探讨肠道菌群在高脂血症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用Wistar大鼠24只,分别用高脂饲料、正常饲料连续喂饲20d,用比色法测定动物血中甘油三酯、总胆固醇的含量,用需氧培养法测定动物肠道中肠杆菌、肠球菌的数量,用厌氧培养法测定动物肠道中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的数量.结果:模型组动物血中甘油三酯、总胆固醇的含量明显增高;肠道双歧杆菌、乳酸杆菌、肠球菌的数量明显减少;肠杆菌的数量明显增多,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高脂血症大鼠肠道菌群失调.
作者:王芳;房建伟;王泽宇;斗章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研究76例大肠癌组织中nm23-H1、P53及COX-2的表达与大肠癌浸润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 结果:①大肠癌组织中 nm23-H1的表达与大肠癌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P53与大肠癌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COX-2与大肠癌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②大肠癌组织中nm23-H1与P53表达呈负相关(P<0.05,rS=-0.402).结论:nm23-H1低表达反作用于大肠癌的转移过程,可作为预测转移的良好指标.nm23-H1、P53及COX-2的联合检测对判断大肠癌转移和估计预后有重要价值.
作者:朱艳丽;刘亮;马雪梅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三维对比剂增强MR血管成像(3D CE-MRA)显示的肾动脉病变;与彩色多谱勒超声比较,明确3D CE-MRA诊断肾动脉狭窄的价值. 方法: 对13例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临床表现的病人进行3D CE-MRA成像,并根据病变表现进行分类;同时进行彩色多谱勒超声检查,由2位影像专家独立评估其影像学资料.结果: 3D CE-MRA显示:6例肾动脉无异常,3例肾动脉狭窄(其中1例为双侧狭窄),4例肾动脉显著狭窄(其中1例为双侧狭窄);彩色多谱勒超声显示:5例肾动脉无异常;4例肾动脉狭窄;4例肾动脉显著狭窄(其中1例为双侧狭窄).结论: 3D CE-MRA检查有无创伤、安全,血管图像清晰准确等优点,可以作为筛选肾动脉狭窄的重要方法.
作者:刘恩波;申大光;胡臣文;董汉彬;宋艳玲;李红辉;宋立疆;牛效清 刊期: 2005年第04期
非洛地平(felodipine)是一种双氢吡啶类钙通道阻滞剂.在降压方面与其它钙通道阻滞剂、肾腺素、β受体阻滞剂、ACEI等药同样有效.有结果显示该药比其他降压药更有效、耐受性更好.尼莫地平(Nitrendipine)是一种钙通道阻滞剂,其特点为作用开始慢,持续时间长,且不影响心率,能降低外周阻力使血压下降,由于对冠状动脉的选择作用佳,临床用于治疗冠心病和高血压,血压检测是判断降压药物疗效的唯一指标,但检测血压易受体位、全身状况、环境因素等的干扰.少数病人在血压检测时会出现一些特殊情况,使血压升高.从动态血压监测仪诞生以来,动态血压监测已成为评价药物降压作用的有效手段.
作者:王宏志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通过对佳木斯大学教室的采光和照度抽样测量结果做分析,对大学教室的光环境做综合评价,进而提出改进建议.方法:按照室内照度测量方法GB5700-85及采光测量方法GB5699-85执行.结果:根据我国推荐的教室照度值比较,佳木斯大学教室采光系数(>1.5%),玻地面积比(>1:6),课桌平均照度(>150lx),黑板平均垂直照度(>200lx),黑板照度均匀度(>0.7)均符合要求;课桌照度均匀度(>0.7)仅有大型教室符合标准.结论:佳木斯大学教室的采光和照度基本符合标准.
作者:鲁彦;祝丽玲;满大鹏;丁明超;孙长生;闫翠翠;宁慧影;李银花;杨宏丽;栾微;张絮;马术明;孙剑;韩雪松;李汝;郑晓丽 刊期: 2005年第04期
随着计算机技术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其教学优势越来越明显.但是由于教师的计算机知识水平参差不齐,计算机的强大功能在课堂教学中并没有完全体现出来.因此,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还有待提高.这对于教师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作者:周建华;方定志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通过改进实验诊断学课程的教学方法,增强实验诊断学课程的趣味性、临床有用性、理论指导性,使理论与实践有机的结合起来,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方法:通过学生的考试成绩分析教学方法的得与失.结果:采用结合检验报告单讲解实验诊断学课程确实提高了学生的考试成绩.结论:结合检验报告单讲解实验诊断学课程这种教学方法增强了实验诊断学课程的趣味性、临床有用性、理论指导性,使理论与实践有机的结合起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作者:李慧玲;邬剑;张涛;付成显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应用powerpoint软件制作口腔正畸学课件,与传统教学模式相结合进行教学,提高教学效果.方法:按照教学大纲编写电子教案,制作多媒体课件,结合板书等传统形式进行教学.结果:制作成<口腔正畸学>多媒体课件,教学效果良好.结论:将口腔正畸学多媒体课件与传统教学相结合的方式能显著提高教学质量,改善教学效果.
作者:周平秀;孟祥勇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妊高征患者血浆内皮素、一氧化氮水平变化.方法:应用放射免疫法测定30例正常妊娠妇女及38例妊高征患者的血浆内皮素一氧化氮.结果:妊高征患者血浆内皮素水平高于正常妊娠组(P<0.01),血浆一氧化氮水平低于正常妊娠组(P<0.01).妊高征患者血浆内皮素水平与平均动脉压(MAP)呈明显正相关,血浆一氧化氮水平与平均动脉压呈明显负相关.结论:血浆内皮素一氧化氮水平的变化在妊高征病理生理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林颖;柴国禄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中度低温下犬脊髓缺血不同时间后的功能和病理改变,初步探讨中度低温下脊髓的缺血时限,为临床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12只杂种犬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1和实验组2,每组6只.建立犬脊髓缺血损伤模型,实验组1中度低温30℃下阻断主动脉60min,60min后开放主动脉,实验组2同样30℃下阻断主动脉90min,90min后开放主动脉,术后24h按Tarlov评分标准评价动物后肢神经功能,然后处死动物,取脊髓进行含水量、丙二醛含量测定,同时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 实验组1仅有部分动物出现后肢功能障碍,而实验组2全部出现截瘫,两组Tarlov评分有显著性差异(P<0.01);实验组1的脊髓含水量、丙二醛含量低于实验组2,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1光镜下脊髓病理改变轻微,而实验组2较重,两组病理评分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中度低温30℃下犬主动脉阻断60min后,脊髓缺血损伤较轻,而阻断90min脊髓缺血损伤严重,中度低温下阻断60min是一个比较安全的时限.
作者:朱晓峰;邹志田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研究大鼠脑出血周边组织MMP-2、MMP-9的动态表达及其与脑水肿形成的关系.方法:①Wistar大鼠6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脑出血组,均分为(6h、24h、48h、72h、120h)5个时间点.②测定出血周边脑组织含水量、EB含量以及MMP-2/9蛋白表达.结果:①脑出血周边组织EB含量在24h迅速增高,48h达到高峰,显著高于对照组.②大鼠脑出血6h后含水量明显增高,72h达高峰,在6~120h内脑组织含水量与EB含量呈正相关.③对照组有极少量MMP-2阳性细胞表达;出血组中6h达高峰,各时点均显著高于对照组.④MMP-9在对照组极少量表达;出血组48h达高峰,在6~120h其表达与脑含水量和EB含量均呈正相关.结论:大鼠脑出血后MMP-2/9的释放与激活,是脑出血后早中期脑水肿形成的主要因素,导致BBB通透性增加而形成血管源性脑水肿.
作者:何琳琳;王复新;王璇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开展光果葶苈的解剖学研究,为进一步显微鉴别提供依据,也为细胞学研究提供基础材料.方法:运用徒手切片法,撕剥法及水合氯醛透化法对光果葶苈的营养器官和生殖器官进行了显微观察.结果:光果葶苈的根部有次生构造,木质部射线较韧皮部射线宽广;茎中维管束有10余个,大小各异,髓部宽广;叶片表皮气孔多为不等式,叶脉维管束的下方有分泌道;花瓣上有油室,可见小油滴.花粉粒圆球形,表面有粗细不等的刺状突起.结论:对黑龙江省光果葶苈各部分的构造特点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为显微鉴定和细胞学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王丽红;张佐妹;郑淑琴;王云玲;冷建辉 刊期: 2005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