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复合树脂充填修复后牙牙髓反应及其原因分析

孙光;陈天云

关键词:复合树脂类, 牙修复, 暂时, 牙髓
摘要:目的观察分析活髓后牙龋洞用超强复合树脂充填修复后牙髓反应及其发生原因.方法根据后牙龋一类窝洞的深度,将108颗患牙分为深层窝洞组(位于釉牙本质界下1~1.5 mm,30颗牙),中层窝洞组(位于釉牙本质界下0.5~1 mm,46颗牙),浅层窝洞组(位于釉牙本质界下<0.5 mm,32颗牙).其中,深层窝洞用Dycal护髓,GIC垫底后用超强复合树脂充填修复,中层窝洞和浅层窝洞直接用复合树脂充填.充填修复后2周、1~2个月和12个月进行复查.结果深层窝洞组激发痛的发生率为66.67%,中层窝洞组为23.91%,浅层窝洞组为6.25%,三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5).结论复合树脂应用于活髓后牙深层窝洞的充填修复时,复合树脂中的未聚合单体、酸蚀、固化灯照射产生的热量和边缘微渗漏形成的细菌侵入等因素,均会引起不同程度的牙髓反应.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相关文献
  • 抗金黄色葡萄球菌及溶血性链球菌鸡卵黄IgG喷剂治疗慢性咽炎

    目的探讨抗金黄色葡萄球菌及溶血性链球菌鸡卵黄IgG喷剂治疗慢性咽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慢性咽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治疗组采用抗金黄色葡萄球菌及溶血性链球菌鸡卵黄IgG喷剂口腔喷雾治疗30 d;对照组采用口腔喷雾安慰剂30 d.结果治疗组治愈率36.0%(18/50)、显效率42.0%(21/50)、有效率8.0%(4/50)、无效率14.0%(7/50),总有效率86.0%(43/50);对照组显效率4.0%(2/50)、有效率16.0%(8/50)、无效率80.0%(40/50),总有效率20.0%(10/5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 =58.2,P<0.005).结论 0.2%抗金黄色葡萄球菌及溶血性链球菌鸡卵黄IgG喷剂治疗慢性咽炎疗效显著,安全、无毒副作用,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唐宁;徐伟;张敏;陈玉兴;李志清;白素萍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细胞凋亡与子宫肌瘤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细胞凋亡与子宫肌瘤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0例子宫肌瘤(肌瘤组)及其邻近正常平滑肌组织(正常组)中凋亡基因Bcl-2、Bax、Fas、Fas-L的表达.结果 Bcl-2在子宫肌瘤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其邻近正常平滑肌组织(P<0.001),Bax、Fas、Fas-L在子宫肌瘤组织中的表达明显低于邻近正常平滑肌组织(P<0.001).结论细胞凋亡异常与子宫肌瘤的发生发展有关.

    作者:占伏良;冯琼;谭布珍;李里香;周小飞;廖玎玲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高校教师心理健康水平研究

    目的了解高校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方法将高校教师分为在职和离退休两个人群,采用整群抽样法抽取60位在职高校教师,随机抽样法抽取36位高校离退休教师,进行症状自评量表[1](SCL-90)评定.结果高校在职和离退休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均比一般人群好,但前者在躯体化、强迫状态、人际关系敏感、焦虑、敌对、偏执、精神病性方面比后者的差,两者差异有显著性.结论高校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良好,但在职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比离退休教师的差,在职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忽视.

    作者:钞雪林;万爱兰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组织细胞膜胰岛素受体酪氨酸蛋白激酶活力测定方法

    目的介绍一种组织细胞膜胰岛素受体酪氨酸蛋白激酶(TPK)活力测定方法.方法密度梯度离心分离小鼠肝和骨骼肌细胞膜成分,不进行膜胰岛素受体纯化,用单位膜蛋白胰岛素刺激前后的膜TPK活力改变值,作为评估组织细胞膜胰岛素受体TPK活力的定量指标,并与传统方法的单位膜蛋白麦胚凝集素(WGA)亲和层析纯化后的胰岛素受体胰岛素刺激前后的TPK活力改变值进行比较.结果每mg膜蛋白基础(无胰岛素刺激)TPK活力明显高于每mg膜蛋白纯化后的胰岛素受体TPK活力(P<0.01);每mg膜蛋白经胰岛素刺激的TPK活力改变值与每mg膜蛋白纯化后的胰岛素受体TPK活力改变值无显著差别(P>0.05).结论组织细胞膜上存在TPK,用胰岛素刺激的组织细胞膜TPK活力改变值,可作为组织细胞膜胰岛素受体特异TPK活力.本方法不需要纯化组织细胞膜胰岛素受体,可作为评价组织细胞膜胰岛素受体功能的实用科研技术.

    作者:王占科;许霖水;万福生;胡扬涛;刘龙燕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带蒂颊脂垫在修复磨牙后区组织缺损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带蒂颊脂垫对磨牙后区肿瘤切除术后组织缺损的修复效果.方法 13例磨牙后区肿瘤的患者,肿瘤切除术后在同一创口区分离出带蒂颊脂垫,对磨牙后区组织的缺损进行修复,缺损范围大4.5 cm×2.5 cm.结果全部病例的带蒂颊脂垫均成活,其表面均与正常口腔粘膜相似;有1例粘膜有轻度瘢痕化,但不影响张口度.结论用带蒂颊脂垫修复磨牙后区组织缺损是一种安全、简便的方法.

    作者:谭伟兵;陈林林;吴坚;梁凯;戴群;张强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培养及其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目的研究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的分离和培养条件,并探讨其生物学特性.方法取无恶性血液病的32~65岁的成人骨髓7例,经密度梯度离心得到单个核细胞,加入含10%胎牛血清的DMEM/F12培养液,将细胞的密度调整到1×106个/mL,接种到12孔培养板中(1 mL/孔)进行培养,48 h 后更换新鲜培养液,以后每3 d 换液1 次.当细胞铺满培养板底90%以上时,按常规方法进行细胞传代培养.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培养细胞的CD29、CD44、CD166、CD105、CD34、CD45、HLA-DR表达情况.并且使用脂肪细胞诱导培养液诱导培养MSCs,油红O染色检测其能否被诱导分化为脂肪细胞.结果成人骨髓接种后24 h内细胞开始聚集成细胞集落,并从集落中长出少许长梭形细胞,6~15 d细胞进入快速增殖期,一般培养20~25 d后细胞汇合成片铺满培养板底;而传代培养的细胞每代约需10~15 d即可铺满瓶底.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此次培养的骨髓来源细胞高表达CD29、CD44、CD166、CD105,不表达CD34、CD45、HLA-DR,符合骨髓MSCs细胞的特性.油红O染色显示MSCs可以被诱导分化为脂肪细胞.结论用密度为1.077 g/mL淋巴细胞分离液作为分离液,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培养的人骨髓MSCs增殖力强,操作简单,是一种较好的分离和培养MSCs的方法.MSCs可以被诱导分化为脂肪细胞.

    作者:易敬林;杨海军;丁伟荣;柳喆;吴晓牧;杨志刚;陈波;何丹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后腹腔镜手术在泌尿外科中的应用(附81例报告)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手术在泌尿外科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总结用后腹腔镜手术治疗81例泌尿外科疾病的临床资料.其中肾囊肿去顶术22例、肾上腺肿瘤切除术24例、肾蒂淋巴管结扎术20例、肾切除术8例、其余6例,均经后腹腔途径.结果除3例中转开放手术外,其余78例手术均成功.手术时间40~ 480 min,平均165 min.除2例肾上腺手术输血800 mL外,其余失血量均少于100 mL.无明显并发症,大部分病人在术后1周左右出院.结论后腹腔镜治疗泌尿外科疾病具有创伤小、康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胡峰;王共先;曹润福;孙庭;冯亮;崔苏萍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自控硬膜外镇痛用于分娩第一产程活跃期镇痛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病人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用于分娩第一产程活跃期镇痛的临床效果及对分娩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30例单胎、头位初产妇,于宫口开大3 cm时采用0.2%罗哌卡因50 mL与芬太尼200 μg进行自控硬膜外镇痛,为观察组;随机选择同期非镇痛分娩产妇30例作对照组.观察两组产妇疼痛程度、产程、分娩方式、分娩时间、失血量及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观察组产妇镇痛有效率100.0%,第一产程活跃期时间(138±79.5)min,对照组则分别为13.3%和(252±82.9)min,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两组分娩方式、产后出血量、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PCEA用于分娩第一产程活跃期镇痛的临床效果好,能缩短产程,不增加手术助产率、产后出血及新生儿窒息率,方法简便,安全有效.

    作者:陈伟涛;丁宁;李海华;姜山鸢;杨海蓉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损伤控制外科在严重腹部外伤中的应用(附七例报告)

    目的探讨损伤控制外科(damage control surgery, DCS)在严重腹部外伤中的应用.方法总结2004年6月~2005年4月收治的7例严重腹部外伤的临床资料,其治疗均采用DCS的3阶段原则:初始简化手术、复苏、和确定性手术.结果 7例均进行了早期的止血和控制污染的简化手术,72 h内行二次确定性手术,其中治愈6例、死亡1例.结论损伤控制外科能显著地提高严重腹部外伤的救治率,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帆;陈范昶;谭公祥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瑞芬太尼用于鼻内窥镜手术麻醉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用于鼻内窥镜手术(ESS)麻醉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40例行ESS患者随机分为瑞芬太尼组和芬太尼组,每组20例.麻醉诱导采用静脉注射丙泊酚(2 mg/kg)和瑞芬太尼(2 μg/kg)或芬太尼(2 μg/kg).麻醉维持采用持续静脉泵注异丙酚(6 mg/kg),以及持续泵注瑞芬太尼0.2 μg/(kg·min)或芬太尼0.02 μg/(kg·min).观察术中血压、心率、麻醉深度、阿托品、麻黄素、乌拉地尔的使用量,麻醉苏醒及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两组诱导后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明显降低(P<0.05),瑞芬太尼组心率明显减慢(P<0.05).麻醉维持期间,瑞芬太尼组患者血流动力学变化幅度显著小于芬太尼组(P<0.05).瑞芬太尼组清醒时间,拔管时间短于芬太尼组.结论瑞芬太尼镇痛作用强于芬太尼,停止输注后其作用消退快于芬太尼.

    作者:应俊;朱晓红;周颖;卢忆梅;陈受琳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126例急性白血病患者染色体核型分析与临床意义

    目的研究急性白血病(AL)的细胞遗传学特征及其与临床的关系和意义.方法分析126例AL初治患者骨髓染色体核型,采用直接培养法或24/48 h短期培养法G显带技术检测染色体.结果 AML中M3的核型畸变率高,M6低,t(15;17)多且仅见于M3,t(8;21)见于M2、M4、M4EO、M5,+8异常见于AML M2、M3、M4、M5、M6各亚型.t(15;17)组缓解率为93.3%,t(8;21)组为75.0%,其它核型异常组为52.0%,三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其中t(15;17)组与其它核型异常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7;t(15;17)组与t(8;21)组比较、t(8;21)组与其它核型异常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均>0.05.AML正常核型组缓解率为72.5%.12例t(15;17)患者中7例(58.3%)WT1基因为阴性,缓解率为100.0%,5例(41.7%)为阳性,缓解率为75.0%.6例t(8;21)患者中4例(66.7%)WT1基因为阴性,缓解率为100.0%,2例(23.3%)为阳性,缓解率为50.0%.ALL双Ph染色体异常2例,均为NR,且1例经行外周血干细胞移植仍未达到缓解.结论染色体研究对白血病的疗效及预后判断有重要意义;AML核型是否正常与WT1基因阳性率无关,t(15;17)和t(8;21)两组WT1(-)患者缓解率高于WT1(+)患者.

    作者:钟健生;张荣艳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12例霉菌性食管炎临床分析

    霉菌性食管炎(fungal esophoagitis)是指食管受霉菌感染所致的炎症,主要致病菌为白色念珠菌.感染的原因主要为各种原因导致的人群免疫力低下、大量使用广谱抗生素、糖皮质激素以及一些抗肿瘤药物的应用.本院从2002年5月至2004年8月经内镜检查及病理确诊12例霉菌性食管炎,现进行临床分析.

    作者:邬战勇;谭壮忱;秦晓华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雌激素对创伤失血性休克大鼠肝脏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雌激素对创伤失血性休克(Trauma-hemorrhage shock,T-H S)大鼠肝脏功能的影响.方法取雌性青春期Wistar大鼠36只,随机分为卵巢切除组12只,对照组12只,雌二醇组12只,建立T-H S大鼠模型,观察T-H S 90 min,复苏4 h后,采血测定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KP)数值,并研究肝脏组织形态学变化.比较各组之间上述指标的变化情况,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雌二醇组和对照组肝脏各生化指标均明显低于卵巢切除组(P<0.05).肝脏的病理形态学改变卵巢切除组也要重于前两组.结论雌激素能改善创伤失血性休克大鼠的肝功能.

    作者:熊申生;许建宁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利用胶原构建皮肤组织工程支架的研究

    目的利用胶原海绵膜构建皮肤组织工程支架.方法从大鼠鼠尾肌腱中提取胶原.胶原和6-硫酸软骨素冷冻干燥,重度脱水及戊二醛交联后制得胶原海绵膜.将其行扫描电镜观察;并埋藏在Balb/c小鼠皮下,术后定期取出观察组织学变化.将成纤维细胞种植于该支架上.结果构建的支架孔径均匀,孔径在50~100 μm;具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并逐渐降解.成纤维细胞于其上生长良好.结论该支架适合成纤维细胞生长,可作为组织工程皮肤的支架.

    作者:胡葵葵;戴育成;袁敬东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Mayer和伊红染色液的改良及改良后染色效果

    组织切片染色传统常用的方法是石蜡包埋、苏木精-伊红染色法(简称HE染色法),染色是制片中关键步骤.苏木精-伊红是组织切片制作常用细胞核和细胞质染料,而Mayer苏木精染液、Harris苏木精染液是为常用的细胞核染液.

    作者:章克萍;龙飞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江西省卫生学校在校中专生伤害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目的了解江西省卫生学校在校中专学生伤害的发生频率、流行特征及伤害的主要种类,为预防伤害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以班级为单位,在江西省卫生学校46个班共2 900名在校学生中随机抽取14个班共908名学生,回顾调查2004年4月1日~2005年4月1日期间的伤害发生情况,资料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一年内江西省卫生学校中专学生伤害发生率为28.4%;不同性别、年级、家庭人口数及在家排行不同其伤害发生频率不同;前5位伤害依次为跌倒伤(19.7%)、碰撞伤(15.4%)、烧烫伤(6.8%)、锐器伤(6.1%)、动物咬伤(5.0%).结论伤害在中专学生中常见、多发,且伤害的主要种类有跌倒伤、碰撞伤、烧烫伤、锐器伤、动物咬伤等.应积极开展伤害的预防与控制,使青少年远离伤害,健康地成长.

    作者:姜红英;文海蓉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选择性肾动脉造影诊断和栓塞治疗肾出血

    目的评价选择性肾动脉造影诊断和栓塞治疗肾出血的临床价值.方法肾出血患者108例,肾癌73例、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12例、肾外伤23例,采用Seldinger技术经股动脉插管肾动脉造影诊断和栓塞治疗,选用不同的栓塞材料栓塞出血的动脉.结果选择性肾动脉造影能明确出血的部位、病变性质及相关血管情况.108例肾出血患者均栓塞成功,栓塞后达到良好的止血效果,良性病变保留了患肾的部分组织和功能.结论选择性肾动脉造影诊断和栓塞治疗是肾出血的可靠诊断方法,也是安全、有效的止血手段;疗程短、痛苦小、成功率高,临床效果显著,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黄立新;辜斌;赵异才;龚洪翰;彭德昌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SD大鼠胰腺导管上皮细胞培养技术的研究

    目的分离纯化SD大鼠胰腺导管上皮细胞,为将其转分化为胰岛细胞提供细胞来源.方法用酶消化法培养SD大鼠胰腺导管上皮细胞,观察细胞增殖动态,用CK-19进行免疫组化鉴定.结果胰腺导管上皮细胞可在体外有效扩增,有效去除成纤维细胞是扩增的关键.结论低血清培养和反复贴壁法可获得较纯的胰腺导管上皮细胞.

    作者:龙爱梅;李富荣;李路;齐晖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微创粉碎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80例

    目的探讨颅内血肿微创粉碎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方法选择13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其中80例为治疗组,50例为对照组,治疗组根据CT片三维立体定位,确定穿刺点,应用微侵袭技术,采用YL-1型血肿穿刺针进行定位钻孔抽吸冲洗引流术,同时给予控制血压、降颅压、营养脑细胞及防治并发症等治疗,对照组采用内科保守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78.75%,病死率15.00%,神经功能缺损改善差值为22±0.89,对照组总有效率42.00%,病死率40.00%,神经功能缺损改善差值为13.4±0.73,两组相比,总有效率和神经功能缺损改善差值差异有显著性(P<0.01),病死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颅内血肿微创粉碎清除术是一种安全,操作简便、迅速,有效,有利于高龄、危重患者的救治术.值得推广.

    作者:江顺福;曹铭华;吴明超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心阻抗图波形重建中六导联电极带的设计

    目的设计从胸部体表6个不同部位同步检测阻抗信号的六导联电极带. 方法 3条环形电极为电流电极,六对方片电极为电压电极,并制作成颈电极带和胸电极带,由程控电路自动切换不同规格的电极带.结果 1 200多例临床检测表明, 该电极带测得的胸部体表阻抗信号, 可以重建出符合生理意义的主动脉、肺部动脉、心室的体表阻抗变化分量,自动切换电路能正确地选择所需要的电极带.结论本文设计的六导联电极带符合临床使用要求.

    作者:洪文钦;胡爱荣;况明星;肖伟;肖晴 刊期: 2005年第06期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主管:南昌大学

主办:南昌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