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辐照氟银肌腱的生物力学和组织形态学变化

辛国华;邹立津;曾元临;余於戎;毛远桂

关键词:辐照, 肌腱, 异体移植, 生物力学, 形态学
摘要:目的探讨辐照氟银肌腱的生物力学性质及形态学变化.方法肌腱随机分为3组:辐照氟银肌腱(A组),深低温冷冻肌腱(B组)与新鲜肌腱(C组).观察各组生物力学及形态学组织学的变化.结果辐照氟银组大载荷和抗张强度明显大于其它各组(P<0.01);组织形态学上各处理组均不同于正常肌腱,辐照氟银组光镜下几无细胞,纤维呈波浪形,深低温冷冻肌腱组细胞很少,纤维间距大.结论辐照氟银肌腱的生物力学和组织形态学改变适合用于异体移植.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相关文献
  • 腓肠神经皮瓣修复小腿软组织缺损

    目的应用腓肠神经皮瓣修复小腿的软组织缺损,促使创面的早日愈合.方法对小腿软组缺损采用腓肠神经皮瓣来修复共六例,有外伤性4例,有压创2例.结果5例创面一期愈合,1例二期愈合.结论腓肠神经皮瓣是一种修复小腿软组织缺损的较好方法.

    作者:黄跟东;丁忠平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全反式维甲酸联合三氧化二砷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初步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全反式维甲酸(ATRA)联合三氧化二砷(As2O3)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对6例初次和复发的APL采用ATRA联合As2O3治疗,用法:ATRA 25 mg/m2·d-1,分3次口服;As2O3(0.1%溶液)10 ml加入5%葡萄糖溶液500 ml静脉点滴,1次/d.结果5例患者获得完全缓解(CR),1例获得部分缓解(PR),总有效率为100%.4例初治患者中3例获得CR,1例获得PR,2例复发患者均获得CR.CR患者均在30 d内获得.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ATRA联合As2O3治疗APL患者不仅疗效满意,不良反应轻,而且能缩短获得CR的时间.

    作者:黄先豹;杨赣萍;张荣艳;刘茂发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体外培养成年大鼠海马神经前体细胞ERK1/2活性的影响

    目的观察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体外培养成年大鼠海马神经前体细胞增殖和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ERK)活性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成年大鼠海马神经前体细胞经预处理后,分别加入BrdU(10μmol)和bFGF(20 ng/ml)进行培养,采用流式细胞仪和Western blot方法测定海马神经前体细胞DNA合成和磷酸化ERK1/2活性.结果流式细胞仪结果显示加入bFGF进行培养的海马成年神经前体细胞BrdU阳性标记率为(19.5±3.2)%;对照组为(10.5±1.4)%,两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同时,Western blot方法测定结果表明bFGF刺激后,海马成年神经前体细胞磷酸化ERK1/2活性升高,15 min时为峰值,60 min后恢复到基础水平.结论bFGF通过激活ERK1/2信号转导途径促进成年海马神经前体细胞胞核内DNA的合成,进而促进其增殖.

    作者:程祖珏;王琳;王卫东;徐江平;邵卫中;余永琴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剖宫产术后晚期出血38例报告

    近年来由于社会的发展和医学科技的进步,人们对医疗卫生知识的了解和观念的改变,以及医疗行为中诸方面社会因素的介入,孕妇在选择分娩方式发生根本的转变,剖宫产指征也在相应变化,使得剖宫产率逐渐上升,,剖宫产术后各种并发症也随之相应增多,而晚期产后出血也是剖宫产术后严重的并发症之一,直接危及产妇的健康和生命安全,且与一般的产后出血相比有其特殊之处,本文对我院收治的剖宫产术后晚期产后出血的病例,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廖志坚;廖曦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消化道神经内分泌癌10例临床病理分析

    目的探讨消化道神经内分泌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对其诊断和鉴别诊断进行讨论.方法报道10例消化道神经内分泌癌,结合文献从临床病理,免疫组化等方面进行探讨.结果10例中7例临床经过呈进行性,侵袭性.镜检4例为不典型类癌,6例为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肿瘤细胞CK、NSE、CgA、Syn均呈阳性表达.结论消化道神经内分泌癌具有复杂的组织学特点.根据肿瘤组织及细胞的异型性,可分为高,中,低分化.正确的组织学分类有助于临床正确治疗和预后判断.免疫组化有助于与消化道其它肿瘤相鉴别.

    作者:万红萍;衷筱琴;俞薇薇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糖尿病合并肺结核病四年追踪观察报告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肺内陈旧性结核病灶与合并肺结核病发生率的关系.方法226例确诊为糖尿病但无肺结核病的患者按观察期前2周内胸片检查是否发现有陈旧性结核病灶征象,分为可能复燃队列和可能新发队列,经4年追踪观察,分析两队列合并肺结核病的发生率及血糖水平、血糖波动持续时间的作用.结果合并肺结核病患者33例(13.5%).可能新发队列合并肺结核病的发生率为9.1%,可能复燃队列合并肺结核病的发生率为32.6%,相对危险度为3.58,归因危险度比率为72.09%.可能复燃队列中合并了肺结核病患者的血糖水平高于未合并肺结核患者.合并肺结核病患者的血糖波动持续时间比合并其他感染患者相对较长(>2周).结论肺结核陈旧性病灶在糖尿病患者合并肺结核病的发生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彻底治疗肺结核对控制糖尿病患者肺结核复燃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控制好血糖是防治合并肺结核病的关键.

    作者:雍玉国;刘世林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81例糖尿病患者分析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其发病率逐年上升,但糖尿病的诊断和治疗善不容乐观,特别是广大农村地区.

    作者:徐勇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我国12省市、自治区妇幼保健项目实施效果的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分析我国12省市、自治区妇幼保健项目的实施情况,并评价其实施的效果.方法用配对t检验和符号秩检验比较项目实施前后重要指标的差异性;并对孕产妇死亡率作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孕产妇死亡率平均下降了28.79%,新生儿破伤风发病率平均下降了55%;两项指标检验结果都存在着差异;产妇的住院分娩率以及孕妇产前的检查覆盖率,F值分别是:F1=14.3636 F2=6.0999.结论此项目实施后,孕产妇死亡率、新生儿破伤风发病率得到下降;影响孕产妇死亡率的主要因素为产妇的住院分娩率以及孕妇产前的检查覆盖率.

    作者:鲍卫华;周诗国;郭秀花;冯丹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结核性胸膜炎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8的水平与意义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8(IL-18)在结核性胸膜炎患者血中的水平与意义.方法采用酶免疫技术(ELISA)检测31例结核性胸膜炎患者和20例健康人血清中IL-18水平.结果结核性胸膜炎患者血清中IL-18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结论IL-18可能在结核性胸膜炎病人抗结核感染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卓宋明;许瑞环;胡崧;梁珊瑚;马真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阑尾血吸虫病六例临床分析

    阑尾血吸虫病临床不多见,因无特异性临床表现,术前确诊困难.当继发细菌感染时,往往表现为急性阑尾炎症状.2000年10月以来,我院共收治6例,均以手术治疗和经病检证实.现报告如下.

    作者:黎水声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一例重症肺泡蛋白沉积症全肺灌洗治疗的护理

    肺泡蛋白沉积症(PAP)是一种病因不清的肺内弥漫性蛋白沉积的罕见疾病..一般起病潜隐、以呼吸困难为首发症状、终发生呼吸衰竭的疾病.在全麻下插入双腔支气管进行全肺灌洗对本病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医疗手段.我科2003年12月收治重症肺泡蛋白沉积症1例,行全肺灌洗治疗,经过密切的护理配合,患者在短期内恢复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肖清英;梅赣红;龚艳;胡文慧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197例臀位产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臀位不同分娩方式及围产儿愈后.方法对1998年1月至2003年7月臀位产197例分娩的方式及臀产儿愈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臀位发生率为2.34%,围产儿死亡率为55.84‰;臀位牵引围产儿死亡率较高,而剖宫产术无一例围产儿死亡.结论对于臀位应根据产妇及胎儿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分娩方式,以确保母婴安全.

    作者:郭莉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超声心动图诊断川崎病18例分析

    川崎病是一组以血管损害并皮肤粘膜淋巴结病变的综合征,多发生在5岁以下的儿童,以侵犯冠状动脉为主.目前已成为我国儿童后天性心脏病主要的原因之一,受到普遍的关注[1],本文回顾性总结18例川崎病超声图象的特征,对指导治疗及防止意外发生具有重要价值,现报告如下.

    作者:邓林云;蒋筑丽;朱皖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南昌地区淋球菌对抗生素耐药性研究

    目的了解南昌地区淋球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及产β-内酰胺酶淋球菌(PPNG)和高水平耐四环素淋球菌(TRNG)的流行状况.方法采用琼脂稀释法测定5种抗菌药物对120株淋球菌的低抑菌浓度(MIC);用改良碘定量法检测PPNG菌株.结果淋球菌对青霉素、四环素、环丙沙星、大观霉素及头孢三嗪的耐药率分别为74.17%,76.67%,38.33%,1.67%,3.33%.检出16株(13.33%)PPNG菌株,15株(12.5%)TRNG菌株;同时对青霉素、四环素、环丙沙星耐药的菌株占31.67%.结论头孢三嗪、大观霉素仍可作为南昌地区治疗淋病的首选用药,但淋球菌对青霉素、四环素及环丙沙星耐药率较高.

    作者:黎帆;宋矿余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医学院校不同年份新生心理健康状况比较研究

    调查和比较不同年份医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能更好地帮助我们及时发现他们存在的心理问题及其发展趋势,在教育工作中做到因材施教,提高教育效果.

    作者:欧阳汝娣;邓稳根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小儿上消化道出血56例胃镜分析

    目的探讨小儿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方法对56例上消化道出血患儿进行电子胃镜检查,分析其结果.结果发现病变者53例(94.6%).以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多见,有38例(67.9%);其次为重度浅表性胃炎4例(7.1%);其它依次为十二指肠球炎伴胃炎8例(14.3%);食管炎2例(3.6%)和胃溃疡1例(1.8%);检测幽门螺杆菌阳性32例(57.1%).结论小儿上消化道出血好发于学龄期儿童,以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所致出血多见,且与HP感染密切相关.

    作者:李香莲;罗红;刘小惠;刘艳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家族性心律失常分子与细胞机制的研究进展

    心律失常是心血管常见症状.良性心律失常患者可无临床症状或引起轻微不适感,恶性心律失常(如室速、尖端扭转型室速及室颤)则可引起心源性猝死.据报道,美国每年有多达45万人猝死[1],其中多数潜在病因是室性心律失常.到目前为止,人们对这种恶性心律失常分子与细胞机制的了解甚少.但经过近几年努力,已陆续发现了6种较为明确的致心律失常易感基因[2~9].它们分别是KVLQT1、HERG、SCN5A、mink、MiRP1和RyR2.此外,尚有一个易感基因位于第4对染色体上,但至今未能确定,并可能引起长QT综合症[10].

    作者:涂国胜;胡建新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支气管剔除术治疗肺叶并肺段支气管扩张症

    目的总结肺段支气管剔除术治疗支气管扩张症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分析1995年5月至2002年5月进行的15例支气管剔除术病人的诊断和治疗情况.结果全组均痊愈出院.出院前复查胸片、CT见余肺复张良好,半年后复查肺功能、血气正常,随访1~8年无复发.结论支气管剔除术大限度保留了正常肺组织,手术安全可靠,效果良好.

    作者:龚军;姚克兴;李海根;曾庆武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绿僵菌的急性毒性及致敏实验观察

    目的研究生物农药绿僵菌(Metarhizium)原药急性经口、经皮、吸入毒性及眼睛刺激和致敏率.方法按照<农药登记毒理学试验方法>(GB15670-1995)进行操作.结果该受试物对雌、雄性大鼠急性经口LD50>5000mg/kg;对雌、雄性大鼠急性经皮LD50(4 h)>2150 mg/kg;对雄、雌性大鼠急性吸入LC50(2 h)>5000 mg/m3;对实验兔急性眼平均刺激指数为0;对豚鼠致敏率为0%.结论该受试物急性经口属微毒性、急性经皮属低毒性、急性吸入属微毒性,眼睛刺激试验为无刺激性,致敏试验属Ⅰ级弱致敏物.

    作者:刘志勇;周银平;李启富;戴黎光;周明;田泽敏;刘琳;包锦英;喻荣珍;杨新跃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吸入性损伤47例临床治疗体会

    目的为尚未开展纤支镜的基层医院,掌握气管切开时机,进一步提高基层医院对吸入性损伤病人的救治水平提供参考.方法对47例不同部位烧伤病人,在积极抗休克同时,早期应用激素,严密观察病情,分别进行早期预防性紧急气管切开通气,配合超声雾化,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并总结疗效.结果治愈36例(治愈率76.6%),死亡11例,(死亡率23.4%).结论对尚未开展纤支镜检查的基层医院,在凝有吸入性损伤病人入院后,常规准备床头气管切开包,严密观察呼吸动态.在呼吸困难早期施行紧急气管切开,配合术后治疗,也能获得较好疗效.

    作者:石炳文;石秋兰;刘丽丽 刊期: 2004年第03期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主管:南昌大学

主办:南昌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