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荣;夏云昆;张晓峰;何一成;潘永飞;高锋;严怀宁;汪振
放射性血管介入治疗技术在治疗时能够完整的保持患者的解剖结构,为有生育要求的患者提供了巨大的希望.深入探讨了放射性血管介入治疗技术对女性生育能力的影响,为今后医学上更安全的使用该技术提供了参考材料.
作者:王涛;宋妮娜 刊期: 2015年第08期
压疮一直是临床医疗和护理领域的一大难题,是否发生压疮以及护理是否得当已经成为评价护理质量的重要指标.压疮不仅给患者带来了巨大痛苦,而且大大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严重的压疮久治不愈,可出现感染症状,导致呼吸循环衰竭,甚至危及生命[1].为了加强对压疮的护理与防治,并针对N1(一级护士)期、N2(二级护士)期护士对压疮理论知识缺乏及实践技能欠缺这一现象,我院自2008年7月开始成立临床压疮专业组,至2013年7月年,分阶段分层级对N1、N2期护士进行压疮防护知识与实践技能培训,理论知识及临床技能均有显著提高,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文;杨月 刊期: 2015年第08期
随着微创腔镜技术的发展,CO2气腹的应用也日渐广泛,通过向腹腔内充入CO2,可为术者操作提供一个良好的手术术野.然而由于机体对CO2的吸收,导致了血内的CO2浓度上升,又会对机体产生一系列的不利影响,尤其是CO2极易通过血脑屏障,使脑内H+浓度升高,改变脑血流[1].本研究旨在探讨应用CO2气腹时因为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的升高而引起的脑动脉血流的变化.
作者:杨森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通过测定H型高血压患者血浆中血栓调节蛋白(thrombomodulin,TM)、超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ity C reactive protein,hs-CRP)的水平变化,初步探讨H型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受损后诱发炎症反应的状态.[方法]将80例H型高血压患者根据血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mia,Hcy)水平分为两组,H型高血压A组(Hcy 15~30 μmol/L)40例,男21例,女19例;H型高血压B组(Hcy≥30 μmol/L)40例,男20例,女20例.再选取40例非H型高血压组,其中男22例,女18例;另选健康对照者20例,其中男9例,女11例作为对照.采取入选者的清晨空腹状态下肘静脉血,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浆TM、hs-CRP水平.[结果](1)H型高血压患者血浆TM、hs-CRP水平均高于非H型高血压人群(P<0.05),并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2)H型高血压B组血浆TM高于H型高血压A组(P< 0.05);hs-CRP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1)H型高血压患者血浆TM、hs-CRP水平明显增高,表明不仅存在血管内皮受损,并启动血管炎症反应.(2)H型高血压患者随着血Hcy水平的升高,血浆TM、hs-CRP水平增高,提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加重血管内皮受损,增加血管炎症反应,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
作者:吴金花;张海丽;付梅 刊期: 2015年第08期
近年来,健康体检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优序预检法(optimal order advance check method,OOACM)[1]是由我院经过近3年在健康检查工作中通过不断研究总结,形成的健康科学的管理方法,该法结合现代医学和现代管理学的理论、技术、方法和手段,能够实现对个体或群体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进行全面检测、评估、有效干预与连续跟踪服务的医学行为及过程.目前已成功应用于在我院定期体检的多家集体单位、社区及个人,得到了体检人员的一致认可.
作者:孙文军;赵国平;谢红;毕珣 刊期: 2015年第08期
额窦解剖位置及其引流结构复杂,额窦手术往往存在较高风险,为鼻内镜手术的难点,慢性额窦炎术后复发率也高[1].近年,国内引入球囊导管扩张治疗额窦病变,因其价格昂贵,技术要求高等,尚未能广泛应用.2008年5月至2013年1月,我科应用改良Wormald的术式即Wormald术联合额窦开口引流管植入,比较两种术式疗效,报告如下.
作者:张旭东;陈小瑞;王晓玲;姚书霞;李楠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利用响应面分析法优化知母总皂苷的回流提取工艺.[方法]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分析法考察料液比、提取溶剂、提取温度及其交互作用对知母总皂苷提取效果的影响.[结果]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料液比为1∶6,乙醇浓度73%,提取次数2次,每次100min.[结论]经过优化后知母总皂苷的提取工艺具有提取率高、能耗少、时间短和低成本等特点,该工艺条件可为其工业生产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赵艳敏;陈建忠;孙华庚;史姝;张翠;刘岱琳 刊期: 2015年第08期
药品是用于预防、诊断、治疗疾病的特殊商品,它是一把双刃剑,风险与效益并存,疗效与不良反应同在,伴随在药品研发和使用全过程.药品上市前虽然经过了科学的研究和严格的审查,但其研究具有局限性,临床试验病例少、研究时间短、试验对象范围窄、用药条件控制严格、研究目的单一等,这些因素都说明上市后药品依然存在安全风险,要在更广泛使用的情况下,进行安全评价和风险管理[1].
作者:杜华霜;刘激扬 刊期: 2015年第08期
内痔是位于肛门齿状线以上,截石位于3、7、11点处,为肛管皮肤所覆盖由黏膜下痔内静脉丛扩大曲张所形成的静脉团.主要症状为大便时出血,或伴痔核脱出.治疗方法主要有注射疗法、胶圈套扎疗法、冷冻疗法、红外线凝固疗法以及Lord肛管扩张疗法等[1].术后患者多伴有不同程度的疼痛、出血、水肿等副反应.近年来我院应用高频电针微创治疗内痔出血40例,取得良好效果.
作者:刘方;李锁兰;曲牟文;张晓霞;张德全;魏聪君;庞东杰 刊期: 2015年第08期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DIC)是指在某些致病因素作用下,凝血因子和血小板被激活,在微血管内广泛形成微血栓,继而发生消耗性凝血功能障碍和纤溶系统功能亢进的病理过程.主要表现为出血、休克、多系统功能障碍和溶血等.DIC是疾病发展的严重不良阶段,由于产科患者血流动力学的特殊性,更加容易导致DIC的发生.引起产科DIC的因素很多,大多是由于产科合并症和并发症引起,病情发展迅速,母婴病死率较高.该病早预防、早诊断、合理治疗是改善母婴结局的关键.本文综述了产科DIC的病因、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的研究进展.
作者:陈珊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刺激的胰腺微血管内皮细胞(MS1细胞)中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mitogen activated protein kinase,P38 MAPK)基因表达量变化和蛋白的磷酸化激活及BN52021对其的干预,阐明BN52021的作用机制.[方法]MTT法探索LPS导致MS1细胞炎症反应的佳浓度和作用时间点,以该浓度时间点为前提,确定BN52021对MS1细胞炎症反应的佳抑制浓度.通过Real-time PCR、Western blotting技术检测P38 MAPK基因在不同组之间表达量的变化及蛋白磷酸化激活情况.[结果]MTT法显示当LPS浓度达到10 μg/ml,作用时间点为24 h时,MS1细胞株活性(OD490:0.25±0.01)与未作处理对照组细胞活性(OD490:0.63±0.01)相比,前者对细胞产生明显损伤(P<0.05);BN52021在浓度达到50 mmol/L时细胞活性(OD490:0.20±0.03)与LPS阳性对照组细胞活性(OD490:0.14±0.02)相比,前者的细胞活性明显提高(P<0.05).Realtime PCR结果显示LPS诱导的MS1细胞株炎症状态下P38 MAPK(F=3.87±0.07)基因表达明显上调(P<0.05),在BN52021干预下上调的P38 MAPK基因表达量相比LPS诱导组明显下调(F=1.49±0.18)(P<0.05).Western blotting蛋白磷酸化激活符合基因表达情况.[结论]BN52021能通过下调P38 MAPK的基因表达和蛋白磷酸化激活有效地抑制LPS所诱导的MS1细胞株的炎症.
作者:陈凯;曹卫丽;荣亚梅;夏时海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研究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对妊娠高血压疾病终止妊娠患者心率和血压变化的影响.[方法]保守治疗无效剖宫产终止妊娠的患者共计84例.通过随机数字法分成罗哌卡因组和布比卡因组,麻醉方式采用硬腰复合麻醉.干预组给予罗哌卡因注射液,共计41例.对照组给予布比卡因注射液,共计43例.观察两组患者术前、术中和术后心率、血压变化情况.[结果]术中两组心率[(104.02±8.53)次/min vs(115.63±12.96)次/min] (P=0.016)、收缩压[(142.61±11.13) mmHg vs (151.80±10.41) mmHg (P=0.030)、舒张压[(87.67±8.36) mmHg vs (93.34±8.26)) mmHg] (P=0.012)均有明显统计学差异.术后通过生存分析在48 h内心率(P=0.007)、收缩压(P=0.001)、舒张压在(P=0.015)下降程度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罗哌卡因对妊娠高血压子痫前期患者有利于术后心率、血压的下降,并能有效控制血压升高.
作者:刘宇;刘孜卓;赵雅宁;李建民 刊期: 2015年第08期
颅内感染是神经外科术后常见并发症之一,患者常常病情危重,发展迅速,治疗时间长且预后差,严重时可导致死亡.颅内感染的病死率为10%~15%[1].手术及外伤易破坏血-脑屏障,进一步增加颅内感染的几率.我院于2012年10月至2014年8月对53例开颅术后及开放性颅脑损伤至颅内感染的患者采用低温疗法联合人工脑脊液置换的治疗方法,疗效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曹海华;侯亚红;刘春燕 刊期: 2015年第08期
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脊柱转移性肿瘤患者选择了手术治疗,但选择何种手术方式一直存在较多的争议,临床中可以多个术前评估系统来指导,如Harrington评分,Tokuhashi评分,修订Tokuhashi评分,Tomita评分等.每种评分各有侧重点和优缺点,修订Tokuhashi评分对于生存期的预测较为准确,而Tomita评分侧重于肿瘤的分类,将二者结合使用的ASMA脊柱转移瘤分组手术方案具有较好的借鉴意义.在具体工作中,不能完全依赖现有的单一评估系统来决定治疗方案.
作者:刘艳成;苗军;夏群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本研究旨在观察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孕激素受体(progestrone receptor,PR)、CD56和BRAF V600E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ER、PR、CD56和BRAF V600E的表达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其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两步法检测108例甲状腺乳头状癌、54例甲状腺滤泡性腺瘤及54例结节性甲状腺肿标本中ER、PR、CD56和BRAFV600E蛋白的表达.[结果]ER、PR和BRAF V600E在PTC组高表达,明显高于腺瘤组及结甲组;CD56在PTC组表达缺失,腺瘤组及结甲组高表达;ER、PR、CD56和BRAF V600E的表达与患者年龄、性别、淋巴结是否转移及患者预后无显著相关性.[结论]ER、PR、CD56和BRAF V600E可作为鉴别甲状腺良、恶性肿瘤的有效指标.ER、PR、CD56和BRAF V600E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表达与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预后无关.
作者:董丽儒;杨虎;李双;宋旭东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在小儿唇腭裂修复术麻醉中对七氟烷与瑞芬太尼联合应用作一研究.[方法]选择3个月至3岁择期行唇腭裂修补术的患儿60例,男女不限,随机法分为2组,每组30例,七氟烷组采用七氟烷和瑞芬太尼麻醉;丙泊酚组采用丙泊酚和瑞芬太尼麻醉.记录2组患儿在麻醉诱导前(T0)、插管后1 min(T1)、手术开始时(T2)、手术结束前(T3)的心率、平均动脉压(MAP)、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记录气管插管拔管时间、清醒时间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丙泊酚组患儿平均动脉压、心率在T1、T2较T0降低,同七氟烷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T3时轻度恢复;七氟烷组患儿拔管时间和清醒时间均短于丙泊酚组(P<0.05),七氟烷组躁动和咳呛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丙泊酚(P<0.05).[结论]七氟烷与瑞芬太尼复合用于小儿唇腭裂修补术,麻醉诱导平稳,效果良好,术后躁动的发生率较低,安全性高,值得临床选择应用.
作者:梁晓君;张乃君 刊期: 2015年第08期
颅内动脉瘤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目前微弹簧圈介入治疗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近年来,我国卫生界对延续性护理的发展越来越重视,本文综述了延续性护理的国内外现状,阐述了颅内动脉瘤介入术后患者延续性护理的必要性,从成立颅内动脉瘤介入术后患者延续性护理服务团队;建立出院患者个人信息档案;制定个体化的延续性护理计划并实施干预方面介绍了颅内动脉瘤介入术后患者延续性护理的方法,并对颅内动脉瘤介入术后患者延续性护理提出了评价和展望,旨在对颅内动脉瘤介入术后患者的延续性护理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齐华英 刊期: 2015年第08期
1 临床资料患者男,41岁,主因间断头晕、右下肢乏力、呕吐3月余,发现结肠肿物6d入院.患者于入院前3个月余无明显诱因出现间断头晕、右下肢乏力,伴盗汗,无发热、头痛、视物旋转,无耳鸣,就诊神经内科门诊,行头颅平扫CT、颈椎片等未发现特殊异常,给予输液、针灸理疗等治疗,效果欠佳,并逐渐出现食欲不振、喷射性呕吐,约3~4d 1次,呕吐物为胃内容物,无腹痛、腹胀、反酸、烧心等症状.
作者:陈金梅;赵伟;赵瑞红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痤疮是毛囊皮脂腺单位的一种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多发于头面部、颈部、前胸后背等皮脂腺丰富的部位,主要好发于青少年,对青少年的心理和社交影响很大,在治疗上也很棘手.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我科对门诊收治的103例中重度痤疮患者采用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及盐酸米诺环素进行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盛彩虹 刊期: 2015年第08期
所谓胜任力是指“区分工作中卓越成就者与普通者的个人深层次特征,是自我概念、动机、某领域的知识、特质、认知或行为技能、态度或价值观等可被测量或计数且能显著区分优秀与一般绩效的个体特征”[1].本文主要介绍以胜任力为目标的未来医生培养模式的内涵与必要性.1973年McClelland在Taylor“管理胜任力运动”的基础上,首次提出胜任力的概念,并提出用胜任力评价取代智力测试等传统能力测试的观点.胜任力共有五十余个指标,对于胜任力的分类方式较多.
作者:于欣阳 刊期: 2015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