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先天性弓形虫病产前监测程序的研究

关键词:先天性弓形虫病, 产前, 监测对象, 羊膜穿刺, 血清筛查, 先兆流产, 先天畸形, 卫生宣教, 监测程序, 基本方法, 宫内感染, 小白鼠, 接种法, 症状, 羊水, 设计, 绒毛, 脐血, 控制
摘要:目的:为减少宫内感染和先天畸形,我们设计了弓形虫病的产前监测程序。方法:采用ELISA法作为血清筛查的基本方法,绒毛、羊水和脐血用ELISA、PCR或小白鼠接种法进行监测。结果:筛查出1 192例监测对象,除271例拒绝监测外,无症状组509例,有先兆流产组113例,羊膜穿刺组299例。结论:本研究结果提示,只要按程序监测,先天性弓形虫病是可以控制的,但卫生宣教非常需要。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相关文献
  • 辨证施治碱性返流性胃炎90例报告

    我院消化病研究小组多年来对90例碱性返流性胃炎进行系统研究,提高了辨证施治的治疗效果。1 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90例中男62例,女28例;年龄30~48岁,平均为45.5岁。病程3~10年,平均为6.5年。 2)病例选择对象:符合下例条件中三条者,可诊为碱性返流性胃炎。①有碱性返流性胃炎之主要症状:胃脘部烧灼痛,泛吐苦水,胃中嘈杂,口干舌噪。②胃镜检查,可见十二指肠内容物返流入胃者。③钡餐胃肠X线检查,可见钡剂从球部倒流入胃者。④空腹胃液酸碱试验,空腹胃液pH>7。⑤胃脘疼痛,服用碱性药物不能止痛者。

    作者:陈泽民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蒸气吸入损伤犬高频喷射通气时两种不同方向气流通气效果观察

    制备犬蒸气吸入损伤模型,比较高频喷射通气时两种不同方向的喷射气流对呼吸、循环的不同影响,以了解气管内高频双向喷射通气机理。根据在呼气期增加气流的方向不同而分三种模式:模式一为对照组,呼气期不增加任何气流;模式二,为呼气期增加反向气流;模式三,呼气期增加正向气流。实验结果表明,模式二通气效果优于模式一,表现为CO2排出明显增加(P<0.01),PaCO2明显减少(P<0.01),其机理可能是由于死腔减少。模式三与模式一比较解剖死腔和生理死腔虽然也有所减少,但通气效果反而恶化,其原因可能与呼气未正压及功能残气增加有关。我们初步认为,对于已发生Ⅱ型呼衰的吸入性损伤,宜用高频(正反)双向喷射通气,不宜采用高频喷射通气+呼气未正压的通气方法。

    作者:周世良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现代治疗

    前言 充血性心力衰竭(congestive heart failure,CHF)是各种严重心血管疾病的终末阶段和重要的致死原因。患病率、病死率高,近10年呈稳定上升趋势。其病因传统观点认为,是由于心肌舒缩功能障碍导致血流动力学异常所致。现代的认识除血流动力学异常之外,更重要的是由于神经内分泌因素的激活造成基因表达异常,而引起一组超负荷的心肌损害临床综合征[1]。神经内分泌异常可致交感神经系统(SNS)兴奋,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被激活,使去甲肾上腺素、副肾素及多巴胺等儿茶酚胺类物质增加,致血压上升,心率加快,心肌收缩力加强,外周血管收缩直至直接损害心肌,心肌灶性坏死纤维化导致心室重塑[1](心肌重量、心室容量增加和心室形态的变化),这是一种复杂的不断进展的过程,包括CHF的无症状期亦是如此,这是CHF的特征。所以,治疗CHF不仅应纠正血流动力学的异常,而且还必需干预神经内分泌的激活,延缓心室重塑和CHF的恶化进展。

    作者:胡式珊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生存5年以上11例报告

    近年来对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的治疗,已取得明显进步,提高了完全缓解(CR)率,延长了无病生存率(DFS)。本科自1974年至今有11例ANLL已存活5年以上,特报告如下。

    作者:陈文准;李慧慧;杨桂玲;刘霭虹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眶-球硅连术治疗固定性水平斜视

    目的:固定性斜视是一种罕见难治病,为探索眶-球硅连术在治疗该病中的疗效。方法:对8例固定性内、外斜视患者进行了该术。断挛缩肌止端行后徙后,分别做眦眶骨膜和麻痹肌止端后巩膜予置缝线,将一根长约30 mm,直径为1.5 mm的硅胶管穿透眦部结膜和麻痹肌纤维,在肌幅下潜行至肌止端后,被结扎在两予置缝线上,结扎的松紧度依眼球矫正到正位止。结果:所治病例除1例还保留10°内斜外,其余眼位均获矫正,有6例还可向患侧作7°~10°的转动。结论:硅胶不仅对眼球起着被动牵拉作用,而且借助其弹性在协同肌和配偶肌的作用下,促使眼向麻痹侧作适度转动,增强了美容感。

    作者:钟修梁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14C-尿素呼气试验检测内镜幽门螺杆菌感染

    目的:采用国产胶囊0.75μcl剂量14C-尿素呼气试验(14C-UBT)检测内镜存否幽门螺杆菌(Hp)交叉感染。方法:胃镜活检组织进行快速尿素酶试验(RUT),在阴性者中随机抽选70例。在镜检后观察4组时间(同步8例、1~50 d 32例、51~100 d 13例、101~150 d 17例),未经中西药抗Hp治疗,进行14C-UBT检测。结果:4组时间共70例全是校正值系小于100 DPM/mmolCO2为阴性者与RUT阴性者70例相同。结论:14C-UBT对诊断Hp具有敏感度较高、特异性强、简便、快速安全、便于检测根治手段和监测内镜有否Hp交叉感染。

    作者:钱家政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婴幼儿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检测分析

    为观察正常婴幼儿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情况,对20名婴儿、32名幼儿及26名成人在相同条件下进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检测。测试各波出波率、潜伏期、各波间期、双耳波Ⅴ差和波Ⅰ~Ⅴ间期差。结果显示:3组的各波出波率以波Ⅴ出波率高。各波潜伏期、各波间期值及双耳波Ⅴ潜伏期差和波Ⅰ~Ⅴ间期差,婴、幼儿两组分别同成年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婴、幼儿两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婴、幼儿各波潜伏期同刺激强度的关系,与成人相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用于观察和评价听功能和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成熟是一种客观的、有价值的和可靠的检测手段。对于婴幼儿耳聋的早期发现和早期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但做为临床应用,还应同时参考其它有关的小儿听力学检测方法。

    作者:徐中生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药物流产后出血延长与血一氧化氮和环磷酸鸟苷的改变及中药防治研究

    探讨药物流产(药流)后出血延长患者血一氧化氮(NO)和环磷酸鸟苷(cGMP)的变化及中药宫复合剂对药流后阴道流血延长的防治作用。对120例自愿接受药流的早孕妇女,随机分为A、B两组,于口服米非司酮前、后及药流后10 d,分别测血NO和cGMP。A组药流后服宫复合剂7 d,B组药流后7 d内未予中药治疗。分别于药流后10、20、30及40 d随诊。结果:A、B两组口服米非司酮后,血清NO和血浆cGMP显著下降(P<0.05)。药流后10 d,A组阴道流血终止例数明显多于B组(P<0.05)。A组药流后10 d血清NO和血浆cGMP均值显著低于B组(P<0.05)。提示:药流后血NO和cGMP浓度下降缓慢与药流后出血延长关系密切,中药宫复合剂对药流后出血延长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作者:廖玎玲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五黄油在53 652例烧伤创面的临床应用

    目的:研究五黄油在烧伤创面中的应用。方法:用五黄油治疗烧伤病人53 652例。结果:五黄油对烧伤创面平均愈合时间:浅Ⅱ度创面7~12 d,深Ⅱ度创面20~21 d,Ⅲ度创面使焦痂软化、促进溶解,20~24 d脱痂。结论:五黄油具有活血化瘀、祛腐生肌、收敛、消炎止痛、促进上皮生长的作用,是较理想的烧伤创面外用药。

    作者:苏子毅;毛远桂;曾元临;詹建华;李国辉;刘德伍;王文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急性冠脉综合征

    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主要包括不稳定性心绞痛(UAP)、急性非Q波心肌梗死(NQMI)和Q波心肌梗死(QMI),约占冠心病人的30%~40%。动脉粥样硬化(AS)斑块的破裂导致冠脉内血栓形成被认为是大多数ACS发病的主要原因。此外,许多心源性猝死(SCD)的病例也与AS斑块破裂及其急性合并症有关。

    作者:吴宗贵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鼻泪管阻塞钻切术的改良研究及疗效观察

    慢性泪囊炎是眼科的常见病,尤多发于农村,治疗方法较多,目前国内外多采用泪囊鼻腔吻合术,该术疗效虽较好,但手术复杂,易出血,无法在农村及基层医院推广应用。郑传仁等[1]曾报告,用其新手术方法-鼻泪管阻塞钻切术治疗慢性泪囊炎,手术简单、安全、疗效较佳,可替代泪囊鼻腔吻合术。我们曾购买其有关器械,按其手术方法对慢性泪囊炎进行治疗,结果发现,其疗效与国内同道普遍反映的一样,并不十分理想,黄红深[2]重复使用该技术,其术后3个月的近期疗效为77%,术后一年的远期疗效为35%。我们原先的疗效观察亦与其近似。为了提高该技术的疗效,以期能在农村及基层医院推广应用,我们立题研究,在手术方法及器械、植入物方面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改良。大力开展了该项技术,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并在一些基层医院进行了推广应用,现报告如下。作者简介:罗兴中(1937-),男,62届毕业生,主任医师,教授。研究方向:慢性泪囊炎的治疗。

    作者:罗兴中;贺雅琳;王凤飞;黄南翔;陈东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离体成年非洲爪蟾视顶盖区突触后电流的研究

    用盲法对成年非洲爪蟾视顶盖区的自发微突触后电流(mPSCs)进行全细胞膜片钳记录,观察到了突触后膜分别由AMPA受体和GABA受体介导的微兴奋性突触后电流(mEPSCs)和微抑制性突触后电流(mIPSCs),mIPSC的发放频率远高于mEPSC,GABA受体的阻断剂荷包牡丹碱(bicuculline,BM)却能使mEPSC的振幅增加。可能是由于成年期AMPA受体介导的兴奋性活动受到同处于突触后膜的抑制性CABA受体的制约。尽管因NMDA受体的效能大大下降而记录不到自发电流中的NMDA成分,但远高于生理浓度的外源性NMDA可以诱发去极化的宏电流,说明突触后膜的确仍有NMDA受体存在。而muscimol则能诱发超极化的宏电流,这也表明突触后膜上有GABA受体存在。估计各种受体的一系列变化,使关键期特有的可塑性随神经系统的成熟逐渐降低。

    作者:蔡浩然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用变性高效液相色谱检测CpG岛胞嘧啶甲基化

    目的:建立一种新型的CpG岛胞嘧啶甲基化快速检测方法。方法:用亚硫酸氢钠处理DNA,再用链特异性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对错配修复基因hMLH1启动子含CpG位点的靶序列进行扩增;利用变性高效液相色谱(DHPLC)在部分变性温度下测定靶序列的保留时间,并与亚硫酸氢钠-酶切法测定结果进行比较。结果:用DHPLC对结肠癌细胞株RKO和胃癌细胞株PACM82的hMLH1启动子进行测定,发现RKO细胞PCR产物的保留时间明显长于PACM82细胞(6.7 min比6.2 min)。RKO细胞PCR产物保留时间延长是亚硫酸氢钠处理后的模板中胞嘧啶和岛嘌呤含量较PACM82高所致。从此结果分析,可以判断出RKO的hMLH1启动子已甲基化,而PACM82细胞未甲基化。此结论与酶切法结果完全一致。结论:新方法可以快速检测CpG岛胞嘧啶甲基化。

    作者:邓大君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内窥镜手术治疗蝶窦囊肿六例

    目的:应用内窥镜手术治疗蝶窦囊肿。方法:自1995年10月~1999年10月开展鼻内窥镜手术500余例,治疗蝶窦囊肿6例,男性4例,女性2例,年龄为27~62岁。主诉均为头痛、眼胀,其中有二例视力减退,视神经乳头水肿。CT提示为:蝶窦囊肿。手术采用表面麻醉,将鼻内窥镜(4例)或纤维鼻咽喉镜(2例),经前鼻孔插入鼻腔后部。在明视下,切除蝶窦及囊肿的前壁,约1.0 cm×1.5 cm。吸尽囊液,检查蝶窦各壁。结果:经内窥镜手术治疗的6例患者全部治愈,未发生并发症。随访一年未复发。结论:应用内窥镜手术治疗蝶窦囊肿,视野清晰,方法简单,操作安全,效果满意。

    作者:文三立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摩拉氏菌及类摩拉氏菌的分子遗传学研究

    采用DNA碱基比值、链霉素遗传转化试验、DNA核酸杂交技术,对一类自人体标本分离的革兰氏阴性细菌与国际摩拉氏菌模式菌种,进行分子遗传学研究,结果显示此类菌株GC比值全部符合摩拉氏菌属,但可分成两种类群: Ⅰ:与国际奥斯陆摩拉氏菌型种ATCC 19976具有很高的DNA同源性及遗传转化率的菌株。 Ⅱ:一类可微弱氧化分解葡萄糖,苯丙氨酸脱氨酶阳性的菌株,相互间有很高的DNA同源性,并与国际苯丙酮酸摩拉氏菌型株ATCC 23333有明显的亲缘关系。 试验菌株的全细胞脂肪酸图谱亦显示相似结果,部分菌株尚测定了质粒DNA。以上研究进一步指出应在摩拉氏菌属中成立一新的亚属。

    作者:邱明庆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心肌缺血期间细胞内氯离子的动态及其意义

    前言 众所周知,心肌细胞内的钙、钠、钾离子等阳离子的变化与心肌的兴奋收缩偶联及细胞膜的兴奋性有着深深的联系。然而,心肌细胞内的氯离子等阴离子的变化与心肌兴奋性的关联却长期以来被忽略。特别是心肌缺血时心肌细胞内的氯离子的变化依然不甚明了。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心肌细胞内的氯离子动态变化的兴趣的增加以及研究技术的发展,各种关于细胞外氯离子除去后,动物模型中心律失常的产生及其发展被有意减少的报告也不断出现[1,2]。

    作者:赖仲方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结节性硬化临床CT诊断

    结节性硬化是种少见的染色体显性或隐性遗传性神经、皮肤综合征。为进一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及CT诊断水平,笔者将1989年3月~2000年6月临床遇到的9例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 9例均为男性。年龄14~32岁,平均22岁。临床上患者从小均有不同程度的癫痫发作史,7例因发作频繁、症状加重来院检查,2例因头部外伤就诊,9例均做了头颅CT扫描,其中7例采用Somatom CR型CT装置扫描。扫描方法用8 mm层厚,间隔2 mm从听眦线开始向头颅顶部连续扫描,2例采用PQ5000V型螺旋CT装置以螺距1.0,进床速度10 mm/s,扫描层厚10 mm,连续螺旋扫描。

    作者:董其龙;丁跃军;张捷;柳健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迎接生物经济时代

    1 生命科学时代的到来 早在上世纪末,许多有识之士就高屋建瓴地预言,21世纪将是生命科学的世纪。我们已跨入21世纪,这预言已成为越来越多人的共识。 人类社会进入20世纪后,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日益加速和明显。特别是在20世纪下半叶,科技浪潮迭起,把人类社会推向一个个崭新的时代。40~50年代,核能问世,核弹爆炸,世界各国竞相开发核能,可谓核能的时代。50~60年代,第一颗人造卫星升空,各国又把竞争的热点转向航天航空,可谓航空航天技术的时代。70~80年代后,电子信息热潮澎湃而起,信息时代持久而深刻地发展着。

    作者:吴乐斌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复方二精灵抗老年性痴呆的药理实验研究

    目的:研究复方二精灵(2JL)对谷氨酸(Glu)及过氧化氧(H2O2)引起的离体培养神经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和整体抗痴呆作用。方法:运用体外原代胚胎大鼠皮层神经细胞培养技术建立皮层神经细胞损伤的模型,观察服用了2JL的兔血清对神经细胞的生长发育、细胞组织形态学变化以及其他有关生化指标的影响;对急性不完全性缺血缺氧大鼠脑组织乳酸(LA)含量、脑组织形态学的影响;对三氯化铝所致拟痴呆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脑组织超微结构的影响等。结果:服药血清2JL可拮抗Glu介导的神经兴奋性毒作用和对H2O2引起的离体培养神经细胞损伤有不同程度的保护作用,见神经细胞存活率明显提高,LDH漏出减少、细胞膜LPO含量降低、GSH-PX活性升高;2JL能明显降低缺血缺氧大鼠脑组织LA含量,明显提高拟痴呆小鼠的脑重系数、学习记忆能力;改善脑组织超微结构的变化,使神经元变性及细胞肿胀情况减轻,管周间隙减小。结论:结果提示,2JL具有明显的保护脑细胞而发挥抗老年痴呆作用。

    作者:黄敬耀;周瑾;魏海;涂秀英;楼兰英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赣中平原农村六个行政村的眼病调查

    作者:幸裕生;幸宜春;肖平安;张选俊;李飞亚;刘长安;徐理骏;李萍;许居桂 刊期: 2001年第02期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主管:南昌大学

主办:南昌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