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复新;王志群;乔香兰;王明礼
产妇并发“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以下简称仰症)临床上常有发生,在剖宫产手术时发生率更高.护理人员怎样配合医生做好预防和处理是很主要的一环.作者总结了本院1995-01~2001-03在硬膜外麻醉下剖宫产术152例,其中出现不同程度“仰症”12例,发生率为7.9%,现报道如下.
作者:高秀红;贾凤霞;王速灵 刊期: 2001年第06期
异位妊娠,又称宫外孕,是妇产科常见的急腹症之一,其发病率占妊娠的0.5%~1%,近年来有增加的趋势.宫外孕能引起急性腹腔内出血,导致急性失血性休克、危及生命.其特点是发病急、病情重,对其早期诊断在临床工作中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现谈超声检查体会如下.
作者:孙蕾;杨欣;李宏;刘文波 刊期: 2001年第06期
我科自1985-10~1992-10共收治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105例,对其年龄在50岁以下,全身情况较好,腹腔渗液不多,估计穿孔不大,无严重感染及休克现象者,采用中西医结合非手术疗法治疗48例(占总数的45.6%),取得较好的近远期效果,现总结如下.
作者:成国才;殷英荣;刘志国 刊期: 2001年第06期
10%的葡萄糖酸钙液静脉给药已广泛应用于新生儿低钙惊厥,近年来已有报道静脉注射钙剂后引起医源性皮下钙盐沉积,甚至造成严重局部病变和功能障碍,为预防皮下钙盐沉积症的发生和早期积极的处理,现将我科的一例报道如下.
作者:李志芳;孙淑英;李春英 刊期: 2001年第06期
小睑裂综合征多有家族史,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主要表现为先天性睑裂狭小,其睑裂横向宽度明显小于正常人,且同时伴有其它眼部先天异常,如上睑下垂、内眦赘皮、小眼球或无眼球等.我们1997-11~1999-12采用Y--V成形术、外眦成形术治疗小睑裂综合征5例,取得良好手术效果.
作者:段峰;杜晓岩;谷永安 刊期: 2001年第06期
妊娠并发阑尾炎在临床上发病率较高,可发病于妊娠早、中、晚时期,且各期临床表现各有特点,但由于妊娠期阑尾炎,常因症状不典型,治疗不及时而影响母婴安全.现将我院1997~2000年期间共收治妊娠并发阑尾炎23例报道如下.
作者:周元;熊立君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目的:了解小儿肾病综合征发病过程中血浆中NO,ET浓度的变化特点.方法:采用分光光度法及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了27例单纯性肾病综合征患儿及20例健康对照儿童血浆中NO,ET浓度.结果:血浆NO,NOS,ET在肾病患儿,正常对照组分别为(44.90±9.74μmol/L,13.84±3.44 U/mL,194.41±46.42 pg/ml);(80.46±13.43μmol/L,32.20±3.80U/mL,79.02±13.37pg/ml).肾病患儿NO,NOS值显著降低(P<0.01),ET值显著增高.NO与NOS呈正相关(r=0.8798),NO与ET呈负相关(r=-0.6965).结论:血浆NO,ET的浓度变化在肾病综合征患儿的病理生理过程中起着一定作用.
作者:吴祥红;关雪莲;王海燕;孙宝利 刊期: 2001年第06期
带状疱疹是由病毒引起的急性炎症性皮肤病.也是急性传染病,好发于冬春两季,常累及肋间神经分布及腰部,水疱基底且呈红色故中医称缠腰火丹,又呈长条状分布故又名“蛇盘疱”,临床上常见病并且也是疑难病.患病部位炽热疼痛难忍,治疗不得当1~2月不愈.重者3~4月不愈.近二年来我用龙胆泻肝汤治疗13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袁丽华;张普岭 刊期: 2001年第06期
肠套叠是一种常见儿科急症,如不能及时正确治疗,可出现肠坏死,水电解质紊乱等严重并发症.我院1997~2000年采用X线透视下空气灌肠治疗肠套叠11例,疗效满意,现就治疗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白云波;魏文华;姜楠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目的:本文对50例经临床确诊为慢性气管炎患者的血液流变学进行了研究,为临床医学和检验学提供一个基本理论和实验室指标.方法:采用毛细管粘度计法,测定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并用XN-5型自动电子计时粘度仪和国产方型毛细血管式细胞电泳计时器.结果和结论:慢性气管炎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均有显著改变(P<0.01).
作者:李凤霞;郑那佳;刘丽 刊期: 2001年第06期
人工流产术(下简称人流术)是计划生育常用手术,做为避孕失败的补救措施,已被广泛应用.为了消除人流术时病人的痛苦,降低人流综合征的发生及减少手术操作难度,我院既往人流术中镇痛,多用利多卡因宫颈肌层浸润麻醉.2000年9月至今,将芬太尼联合异丙酚静脉麻醉用于人流术镇痛,并进行效果观察及护理,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姜淑霞;张翠玉;张洁 刊期: 2001年第06期
我院自1990年以来,收治60岁以上老年人自发性气胸60例,临床分析如下.
作者:孙东汉;唐恭芹 刊期: 2001年第06期
患者,女性,24岁,主因胎儿宫内窘迫,急行剖宫产术,选硬膜外神经阻滞麻醉,穿刺点行L1-2间隙,阻滞平面相对稳定,麻醉诱导20min后行剖宫产术,术毕常规缝合包扎准备下台时,病人突感头晕,几分钟后寒战抽搐,两上肢强直性抽搐,时有颈部强直,意识时而朦胧,1~2min后又重复发作,连抽三次,约时>40min.
作者:孙淑华 刊期: 2001年第06期
沟通与交流是人类之间的普遍现象,是一种信息传递,是护理健康教育的基本方法和原则,护患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是护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的原则和方法.老年患者在心理、生理上同年轻人不同,对疾病的表现也有其特点,而不同的老年人其生理功能、精神状态以及生活经历、性格特征有着巨大的差异,大多数的老年人的性格温和,易于交往,但有些老人性格古怪,难与之沟通及交流,还有些老年人由于缺乏家庭成员的关心和温暖,缺乏同家人的沟通交流,疾病的折磨、生活的困难,使他们易产生悲观厌世的心理.因此,针对患者对不同疾病的心理状态,应了解妨碍与老年人交流的因素,对各个阶段的患者心理有所了解,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增进理解,掌握交流的基本技巧,以满足患者的心理需求为目标,进行全面的护理,从而取得更好的护理效果.
作者:孙淑英;李志芳;唐海燕 刊期: 2001年第06期
尖锐湿疣近年来已成为临床上一种常见的性传播性疾病.该病的一个突出特点是易复发,即,一次性将全部尖锐湿疣切除后,过一段时间,相邻的原本正常的皮肤和粘膜上由于潜在病毒的生存,又会长出新的湿疣来.目前临床上尚无有一种能够彻底杀灭该病毒(乳头瘤病毒)或阻止其繁殖的特效药物,因而,常导致该病反复发作,不易一次性根治.氦氖激光血管内照射疗法是一种通过光导纤维将氦氖激光引入前臂正中静脉或较大静脉血管内,进行直接照射血液的治疗方法.该法在国内推广于1993年.实验研究表明,这种疗法对于机体具有多种良性调节作用.如对于神经内分泌系统的调节,用于神经衰弱、糖尿病的治疗.还可增强机体免疫力,如照射后使血液白细胞数目增加,使白细胞吞噬能力增强,使抗体分泌增加等多项指标的提高.显然,这对于消灭体内的尖锐湿疣病毒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观察结果也表明,氦氖激光血管内照射数次后显著提高尖锐湿疣术后的治愈率,减少复发率,其疗效远高于对照组.同时也高于国内应用干扰素防止复发,其治愈率仅为41.0%的报道[1].由此可知,氦氖激光血管内照射疗法是目前能够治愈尖锐湿疣并防其复发的有效办法.另外,激光照射后仍有18.29%的病人复发,其原因笔者认为,可能与患者身体过分虚弱、免疫力低下有关;或术后休养不当使免疫力难以提高;或再次接触传染源等,以至于不能彻底根除体内的乳头瘤病毒,导致尖锐湿疣的术后复发.此点尚需进一步研究证实.
作者:王锡民;姜蓓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天麻、黄芪在延缓衰老方面的作用.方法:对60~75岁经临床诊断为健康的老年人,将天麻、黄芪制成胶囊,口服3个月,3个月后测定血中HOP含量.结果:服药后比服药前血中HOP明显升高(P<0.01).结论:天麻、黄芪有延缓衰老的作用.
作者:杨学东;王震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立复欣近两年来广泛被临床采用,由于它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和体征改善较快,对葡萄球菌,结核杆菌有明显抑制作用,我科成功抢救一例立复欣导致急性喉梗阻症状,若不及时治疗可导致窒息及死亡,现报道如下.
作者:何岩;柳庆姬;苏杰 刊期: 2001年第06期
例1,女,25岁,初次妊娠足月正常产后19d,1987-02-28因反复发作全身抽搐、意识不清、尿失禁、频繁呕吐14h入院.无妊娠毒血症和高血压史.经妇产科检查除外产褥感染.查体:T 38.5℃,BP 14.6/9.3kPa,皮肤未见出血点,意识模糊,躁动不安,双眼球向右侧凝视,双瞳孔等大同圆,光反射存在.额纹对称,右侧鼻唇沟变浅,右上下肢肌力2级,右下肢病理征阳性.腰穿见脑脊液呈淡红色,镜下见细胞满视野.颅内压2.4kPa.血、尿常规正常,出、凝血时正常.3d后查头部CT显示:左额顶叶有一不规则出血灶,出血量约20ml.周边见低密度影,左侧脑室前角受压.内科常规治疗64d痊愈出院.
作者:汪义腊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目的:应用四氧嘧啶尾静脉注射制作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IDDM)大鼠模型,观察针刺对IDDM的治疗作用.方法:将30只Winster大鼠随机分成正常组、模型对照组、针刺治疗组,治疗组每天进行针刺治疗.10天后,测空腹血糖变化及该模型血脂、血清胰岛素、胰岛组织学的变化.结果:针刺能使IDDM大鼠血糖水平下降、血清胰岛素水平增高、血脂含量降低、促进胰岛B细胞合成和分泌胰岛素.结论:提示针刺疗法可以对IDDM起到一定的治疗作用.
作者:贾琳琳;张雪岩;王秀国;张桂芳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目的:评价依那普利和氯沙坦联用对中重度高血压患者的降压效果和左心室肥厚的逆转作用.方法:对36例中重度高血压患者给予口服依那普利5~10mg/日和氯沙坦25~50mg/日,监测血压、心率及行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经治疗患者血压、心率明显下降,IVST、LVPWT和LVMI明显减少(P<0.01).结论:依那普利和氯沙坦联用能有效降低血压及逆转心室肥厚,且两药单独用量少,副作用少.
作者:付生泉;陈文莉 刊期: 2001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