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108例小儿烧伤原因分析

周淑娟;段姚尧;郭双来

关键词:小儿烧伤, 原因, 预防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及医学模式的转变,医疗条件得到了很大改善,人们防病治病的意识明显增强.小儿意外伤害逐渐成为当今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烧伤又是小儿意外伤害的重要组成部分[1],所以预防此类事故的发生就显得尤为重要.现对我院烧伤整形中心2008年1月-2009年12月收治108例小儿烧伤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以对预防小儿烧伤的提供临床依据,从而降低其发生率.
武警后勤学院学报(医学版)杂志相关文献
  • 手术治疗59例三踝骨折疗效分析

    踝关节是人体负重量大的屈戌关节,其活动灵活、解剖结构复杂.它由多个骨骼、关节、韧带组成,发生骨折多属于关节内骨折,并伴有脱位、韧带损伤.三踝骨折(Cotton骨折)是踝部骨折的严重型,由内踝、外踝、后踝(胫骨后唇)骨折组成,同时伴有韧带和关节的破坏,手法复位很难恢复解剖结构,同时断裂韧带需手术修复,体现了手术治疗三踝骨折的重要性.

    作者:杨术旺;初殿伟;王玮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108例小儿烧伤原因分析

    随着社会的发展及医学模式的转变,医疗条件得到了很大改善,人们防病治病的意识明显增强.小儿意外伤害逐渐成为当今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烧伤又是小儿意外伤害的重要组成部分[1],所以预防此类事故的发生就显得尤为重要.现对我院烧伤整形中心2008年1月-2009年12月收治108例小儿烧伤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以对预防小儿烧伤的提供临床依据,从而降低其发生率.

    作者:周淑娟;段姚尧;郭双来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双腔支气管插管听诊定位法643例临床分析

    双腔支气管导管(doble-lumen bronchial tube,DLT)已普遍应用于胸科手术.Robertshaw双腔管取消了隆突钩,便于插管操作.但导管难以定位,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能准确引导双腔管,但价格昂贵,无法普及.在无纤支镜的条件下双腔支气管插管,错误率高达48%-78%[1].本资料对我院近3年643例胸外科手术双腔管的放置进行回顾性分析.

    作者:杨世忠;肖志刚;夏新桂;陈燕琴;邱灿金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脑电仿生电刺激仪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脑电仿生电刺激仪(顶核电刺激仪)对老年慢性脑供血不足(chronic cerebral circulation insufficiency,CCCI)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选择60例老年CCCI的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组和药物组,联合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脑电仿生电刺激,1次/d,14d为1疗程,通过脑血液动力学、血液流变学以及临床表现的改善判定其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椎基底动脉系统、颈内动脉系统平均血流速度增快,联合组较药物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有改善,联合组较药物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6.67%,药物组临床总有效率为6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电仿生电刺激能够增加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的脑供血、降低血粘度,改善头痛、头晕等临床表现.

    作者:李平;钟士江;孙艳;方佳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36例脾功能亢进患者脾动脉栓塞术的围手术期护理

    近年来,我们采用脾动脉部分栓塞(partialsplenic embolization,PSE)治疗36例晚期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患者,取得了理想的效果,现将围手术期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张文;郭玉霞;段姚尧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92例临床分析

    糖尿病是由于机体胰岛素绝对缺乏或胰岛素作用不足而引起血糖异常升高的疾病,不仅存在糖代谢紊乱,同时伴有脂质代谢紊乱.糖尿患者常见的脂质代谢异常是甘油三酯(TG)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VLDL)升高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的下降,胆固醇(TC)有时也升高.

    作者:韩秀英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武警某部医学救援队员体质动态观察

    [目的]探讨武警部队医学救援队员在不同训练阶段体质变化情况.[方法]根据体质测试方法,对51名男医学救援队员体质情况分4个阶段进行测试.[结果]武警部队医学救援队员的身体形态指标变化有较好的发展趋势;生理机能在各个阶段均有所提高,毕业前相对下降;身体素质指标在专训后达到好水平,毕业前有较大下降趋势.[结论]医学救援队员体质变化依赖不同阶段的训练安排,体质状况有进一步改善的空间.

    作者:张磊;张建辉;董宏伟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保脾手术在外伤性脾破裂治疗中的应用

    随着国内外医疗界对脾脏各方面功能研究的深入、完善,以及医学影像和腔镜等技术的发展,进一步证明脾脏具有免疫、抗肿瘤、造血、储血、滤血、毁血及内分泌调节功能,同时发现脾脏具有与肝脏相似的解剖结构,这就为外科各种保脾手术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结合外科对脾脏的形态、解剖以及手术技术、手术技巧、手术方式选择的掌握和提高,以及医患双方保脾意识的增强,使得保脾手术在临床上得到广泛的开展和应用,并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本院自2003年1月-2010年1月,为提高脾外伤患者的生存质量,共保脾救治外伤性脾破裂126例,取得了满意疗效,现将救治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张振文;佟建秋;向海兵;赵琛;刘明昱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穿刺引流治疗18例迟发维生素K缺乏并发颅内出血临床分析

    我院于1999年1月-2009年10月对18例因迟发维生素K缺乏并发颅内出血的患儿,在出血倾向缓解后,以CT片定位,行脑血肿穿刺引流术,术后患儿存活率高,远期效果好,后遗症少,具有较高的临床实用性,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秀宇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CT诊断骨盆损伤34例分析

    本研究收集分析了自2009年1月-2010年10月,34例骨盆创伤患者的CT检查资料,探讨CT在骨盆创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1 材料和方法

    作者:卢国梁;曲爱娜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中心静脉导管在胸腔积液治疗中的应用

    在临床工作中经常可以遇到胸腔积液的患者,如果选择用间断多次行胸腔穿刺抽液的办法,不仅会造成患者很大的痛苦,更加重患者的经济负担.我院在2004年开始使用一次性中心静脉导管行胸腔积液引流,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韩晓丽;张洪波;辛永祥;王建东;左占杰;李伟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以高血压为主要表现的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1例

    1 临床资料患者男,32岁,因上腹疼痛5d,于2007年4月15日入住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消化内科,2010年5月4日因高血压转入心内科.5d前饱餐后约30 min出现上腹疼痛,疼痛持续约半小时,伴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含黄绿色胆汁,无咖啡渣样物,无放射性疼痛,与体位无关.疼痛自行缓解.

    作者:张宜青;于向东;孙跃民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347例重性抑郁障碍患者脑诱发电位观察

    抑郁障碍是严重危害人类身心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以显著而持久的负性情感或心境改变为主要特征,目前多数学者认为抑郁障碍患者除情绪改变和某些生物学改变外,可能伴有认知功能障碍.本研究旨在通过对首发重性抑郁障碍患者事件相关电位P300(event related potential P300,P300)、关联性负变(CNV)各指标值的观察比较,进一步探讨抑郁障碍患者的认知功能状况.

    作者:李霞;潘丽;孙燕;金国东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多西他赛治疗乳腺癌合并糖尿病的安全性观察

    多西他赛对于乳腺癌具有较好的疗效,但因其可引起严重的体液潴留及皮肤过敏反应,所以在使用前必须应用地塞米松预处理.当患者有糖尿病时,预处理时应用地塞米松对血糖会有影响,这就成了能否使用多西他赛化疗的重要因素.本研究旨在通过观察在合并有糖尿病的乳腺癌患者中,使用多西他赛化疗后血糖,尿糖的变化及是否出现尿酮体、酮症酸中毒等严重不良反应,探讨在合并有糖尿病乳腺癌患者中使用多西他赛化疗的安全性.

    作者:贺威;吴蕾;于垂恭;宋宇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糖尿病合并下肢血管病变中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了解糖尿病外周血管病变的形态学特征,寻找早期诊断方法.[方法]对172例糖尿病患者和120例对照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检查,对其下肢血管形态、血管壁内膜厚度、斑块、管腔狭窄或闭塞及血流动力学改变进行比较.[结果]下肢动脉血管的硬化斑块、狭窄、闭塞的发生率,糖尿病患者明显高于对照组;硬化斑块的发生率以股动脉常见,而管腔狭窄、闭塞以胫前动脉受累为明显.[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的早期诊断、预防、治疗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作者:那桂萍;王华;普素;舒媛;王晓琴;李红霞;杨春秀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倍他乐克治疗冠心病慢性心衰70例疗效观察

    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CHF)是心脏病发展的严重阶段,发病率、死亡率逐年升高.β-受体阻滞剂已经成为临床上治疗CHF的重要药物之一.本研究把患者分成中年组及老年组,观察倍他乐克治疗冠心病CHF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晓梅;张燕;李炜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贝美前列素和曲伏前列素治疗开角型青光眼和高眼压症的疗效对照研究

    [目的]评价贝美前列素和曲伏前列素替代拉坦前列素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和高眼压症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单盲、平行对照临床试验,选择使用拉坦前列素不能达到目标眼压的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和高眼压症患者并随机分两组,分别滴用贝美前列素或曲伏前列素,均为每晚1次,每次1滴.测量替换用药前、1个月和3个月时的眼压,观察不良反应.[结果]两组平均基线日间眼压无统计学差异.替换治疗后1个月和3个月的平均日间眼压,贝美前列素组较曲伏前列素组有显著性下降.总体上,在替换治疗1个月和3个月时,22%贝美前列素组患者和12.1%曲伏前列素组患者平均日间眼压降幅达到15%以上,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3个月时平均日间眼压下降幅度贝美前列素组为2.1mmHg(11.0%),曲伏前列素组为1.4mmHg(7.4%),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贝美前列素组3例(8.8%)和曲伏前列素组2例(5.7%)出现了与治疗相关的不良反应.与治疗有关的结膜充血患者发生率,贝美前列素组为3.1%,曲伏前列素组为1.5%,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无严重不良反应和全身不良反应发生.[结论]经拉坦前列素治疗不能达到目标眼压的患者,更换贝美前列素或曲伏前列素后,短时间内的日间眼压下降前者比后者更明显,替换用药后结膜充血发生率二者均较低.

    作者:李斌;李俊逸;王翠青;郭丽;李瑞国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武警部队远程医疗建设思考

    平远程医疗(telemedicine)是远程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信息技术与医疗服务相结合的产物,其目的在于以通信技术和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为手段,大限度的发挥医疗卫生资源尤其是先进医学技术的共享作用,为患者提供异地远程医疗服务.

    作者:周婧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虚拟筛选技术与新药开发

    计算机模拟与化学合成、生物测试的结合构成了后基因组时代新药研究的新策略.从已有的化合物,包括合成化合物和天然产物中寻找药物或先导化合物,是药物发现的一个重要途径[1].到目前为止,人们只是针对大约500种疾病治疗靶点,筛选了现已发现的2000多万种有机化合物中大约10%的化合物,但仍然有大量的潜在活性化合物未被发现.

    作者:吴可柱;李昆;李爱秀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临床应用进展

    化学发光是指当基态分子吸收化学反应中释放的能量跃迁到激发态,处于激发态的分子以光辐射的形式返回到基态时产生的光.基于化学发光强度和被测物含量之间的关系建立的分析方法叫化学发光分析法.

    作者:朱竑 刊期: 2011年第05期

武警后勤学院学报(医学版)杂志

武警后勤学院学报(医学版)杂志

主管:武警后勤学院

主办:武警后勤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