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医正骨手法结合组合式外固定器治疗高危风险老人股骨粗隆间骨折55例

吴小辉;刘小聪;叶慧琴;陶平;黄夏雨;段达愈

关键词:中医正骨手法, 组合式外固定器, 高危风险, 股骨粗隆间骨折, Harris评分
摘要:目的:探讨中医正骨手法结合组合式外固定器治疗高危风险老人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5年5月2016年12月于我院确诊为股骨粗隆间骨折且经手术麻醉评估高危风险的55例患者纳入研究,均在排除手术禁忌症后采用中医正骨手法结合组合式外固定器治疗.观察患者下地负重时间、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情况,并对患者进行持续24个月随访,依据Harris评分结果评估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患者下地负重时间(47.65±5.83)天、手术时间(40.94±6.26)分、住院时间(11.71±2.69)天、骨折愈合时间(9.47±1.81)周;治疗24个月后患者关节功能优、良、可、差例数分别为34、18、2、1例,总优良率94.55% (52/55).结论:中医正骨手法结合组合式外固定器治疗高危风险老人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显著,术后恢复快,优于单用西医治疗,值得推广.
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中医基础类课程课外自主学习平台的构建

    鉴于中医专业低年级学生中医基础类课程自主学习观念和能力的不足,建立了包括中医沙龙、跟师临床、方药知识竞赛、大学生科研创新团队等课外自主学习平台,以引导、强化学生课外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实践证实课外自主学习平台具有参与性强、形式灵活、适于长期推行的特点,对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具有良好的效果.

    作者:柳琳;李德顺;吴建红;黄芳;姚小卫;张智华;吕银娟;曹秋实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跌打软膏治疗急性闭合性软组织损伤27例

    目的:观察跌打软膏治疗急性闭合性软组织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纳入的58例急性软组织损伤患者,以就诊时间先后的顺序,按照简单随机化的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9例.观察组采用跌打软膏治疗,对照组采用青鹏软膏治疗.两组患者治疗1、3、5、7d后进行疼痛评定、肿胀评定及关节功能评定及临床疗效评定.结果:两组患者治疗1d后疼痛、肿胀、关节功能评分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3d、5d及7d后与治疗前疼痛、肿胀、关节功能评分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并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结论:跌打软膏可以加速急性闭合性软组织损伤后水肿的吸收、瘀血的消散、组织的修复,值得推荐临床使用.

    作者:余兆仲;万小明;丁雪勇;梁卫东;刘峰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化橘红饮片标准汤剂的质量研究

    目的:制定化橘红标准汤剂质量标准.方法:制备15批化橘红饮片标准汤剂样品,进行有效成分含量测定,计算出膏率与转移率,建立HPLC指纹图谱分析方法.结果:15批化橘红饮片标准汤剂中柚皮苷转移率范围为37.4%~ 76.4%,出膏率范围为37.1%~49.5%,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软件(2012.130723版)进行指纹图谱分析,确定了8个共有峰,对15批化橘红饮片标准汤剂分别进行了相似度评价,其相似度均大于0.95.结论:本研究可为化橘红配方颗粒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陈浩;何小女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NMDA受体与针刺调节胃运动关系的研究进展

    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NMDA受体(N-methyl-D-aspartate receptor)不仅在神经系统中扮演重要角色,且在抑郁症、阿尔茨海默病等神经系统疾病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同时参与非神经细胞的增殖、分化及胃肠运动.本文即通过总结分析新NMDA受体与针刺调节胃运动关系的研究,结合项目组前期研究成果,探讨NMDA受体调节胃运动机制.以期为研究针刺调节胃运动中枢机制提供新思路.

    作者:王柳;申国明;王浩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任务教学法在病原微生物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与探索

    病原微生物学是一门基础医学主干学科,其实验教学尤为重要.以学生为中心,改革实验教学方法,引入任务教学法,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思维、自主创新,从而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达到佳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

    作者:朱金华;周军;孙昊鑫;万红娇;徐佳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黄利兴从血分湿热毒论治银屑病验案2则

    银屑病具有临床治疗效果差、治愈周期漫长、易反复发作等特点.黄利兴在临床实践中,从血分湿热毒论治银屑病,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作者:王振云;黄利兴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欧阳枝磊应用引火归源法治疗假性眩晕经验

    欧阳枝磊为全国名中医,擅长内科疑难杂症的诊治,认为假性眩晕虚证,并非均在于气虚、气血两虚或肝肾阴虚,亦有阳虚上浮致眩晕者,对于辨证为此类的病症以引火归源法治疗疗效颇佳.

    作者:皮鹰;章小稳;聂媛媛;章念伟;钟阳红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益肾健脾疏肝活络法联合热敏灸治疗乙肝相关性肾炎42例

    目的:观察益肾健脾疏肝活络法联合热敏灸对乙肝相关性肾炎的治疗效果,探讨可能的机制,为临床治疗提供思路.方法:选取肾活检后诊断为乙肝相关性肾炎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给予中药(益肾健脾疏肝活络)联合热敏灸治疗;对照组给予肾复康片及洛汀新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症候积分、24h尿蛋白定量、血Alb、Cys-c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中医症候改善,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 <0.05);24h尿蛋白定量、Cys-c均下降,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后肝肾功能无明显变化.结论:益肾健脾疏肝活络法联合热敏灸能改善乙肝相关性肾炎患者的中医症候,有效降低尿蛋白,延缓肾损害进展.

    作者:宋卫国;李庆珍;武雯雯;唐怡;赵纪生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中医药食疗产品功用声称标签管理问题刍议——借鉴美国功能食品标签管理的制度创新

    近些年,国家出台了一系列促进中医药食疗(功能食品)产业发展的政策法规,而我国现有食品功用声称标签管理规范不尽合理,极大的制约了“中医药食疗”产业的发展.文章围绕中医药食疗产业发展背景、我国现行食品标签管理制度规范、美国功能食品标签管理制度安排进行了阐述,提出应借鉴美国功能食品标签管理的制度创新经验,从制度上完善我国中医药食疗产品功用标签管理.

    作者:万晓文;李丛;武媛;岳秋颍;陈晓凡;朱卫丰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HPLC法测定中药穿破石中花旗松素的含量

    目的:建立HPLC法测定中药穿破石中花旗松素含量.方法:采用C18色谱柱(4.6mm×250mm,5μm),流动相为甲醇:0.1%磷酸水(pH =2.28±0.05) =32:68,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290nm.结果:花旗松素进样量在54.13 ~ 1888μ.g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100.63%,RSD为1.98%.10批样品的花旗松素含量范围为0.09%~0.50%.结论:本方法灵敏度高、专属性强、重现性好,可作为中药穿破石含量测定的方法.

    作者:闵捷;饶毅;吕尚;金浩鑫;魏惠珍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孙一奎治痹证验案3则探析

    《孙文垣医案》中记有“嘉善之妓李双”痹证案、“姚老夫人右手疼”案、“族侄孙君实”周痹案3则治痹证验案,效验如神.笔者结合历代医家的相关著作对《孙文垣医案》中的痹证进行归纳、分析,认为孙一奎针对行痹、脾虚痰痹、周痹等不同痹证分型准确,治法重温补下元,从脾治痹,脾肾同治,且善用古方化裁,多用药对,治疗缓急得当,特色鲜明.

    作者:肖书毓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穿心莲叶质量标准的研究

    目的:建立穿心莲叶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显微鉴别对穿心莲叶进行真伪鉴别;采用TLC对穿心莲叶中有效成分穿心莲内酯和脱水穿心莲内酯进行了定性鉴别;采用HPLC对上述两种成分进行了定量测定.结果:穿心莲叶显微特征明显;薄层色谱方法操作简便,斑点清晰,分离效果好.HPLC含量测定穿心莲内酯回归方程为Y=220799X-39381(R2 =0.9999),表明穿心莲内酯进样量在0.121μg~2.417μg的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57%,RSD为0.93%(n=5);脱水穿心莲内酯回归方程为Y=171267X-33146(R2=1.000),表明脱水穿心莲内酯进样量在0.133μg ~2.663μg的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36%,RSD为1.20%(n=5).结论:所建立的方法简便、准确、专属性强.能作为质量标准以控制穿心莲叶药材的质量.

    作者:肖敏;曾文雪;乐志艳;朱丹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艾箱灸配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艾箱灸配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患者,按就诊先后顺序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艾箱灸配合中药保留灌肠)30例,对照组(左氧氟沙星分散片+替硝唑片)30例,两组患者均于月经干净后3~7天开始治疗,连续治疗10天为一个疗程,两组均治疗3个疗程后,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艾箱灸配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患者,临床疗效显著,且无明显毒副作用,值得推广及应用.

    作者:范培;徐小英;徐玲;王铮;王喜莲;梁瑞宁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数据挖掘在方剂配伍规律研究中的应用述评

    目的:探讨数据挖掘技术在方剂配伍规律研究中的现状和发展,并依此探究其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思路.方法:以中文数据库为信息源,如在中国知网上,分别以“方剂”and“配伍规律”为第一关键词,“数据挖掘”为第二关键词进行检索.结果:检索到200多篇相关文献,通过泛读之后,其中有42篇论文符合要求,并记载了方剂配伍规律研究中的多种数据挖掘方法.同时存在很多关于数据收集、数据分析及其使用价值的争议.结论:在研究中医方剂的配伍规律中,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可以减免某些不需要的条件,在探讨方剂配伍规律找出相异点时,有更多的方向选择.

    作者:毛卓鹏;刘红宁;熊延熙;默啸筝;齐城成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高血压伴睡眠障碍患者的中医体质干预研究

    目的:探讨中医体质干预对高血压伴睡眠障碍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县某社区内60例高血压进行观察分析,其中观察组30例,依据中医体质给以综合干预治疗;对照组30例,采取常规方法治疗,观察期为1个月.观察期结束后,分析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睡眠质量和血压的变化.结果:观察组的睡眠改善明显(P<0.05),血压下降明显(P<0.05).结论:对高血压伴睡眠障碍患者进行中医干预,可以改善睡眠质量和血压.

    作者:李春常;王细文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中医正骨手法结合组合式外固定器治疗高危风险老人股骨粗隆间骨折55例

    目的:探讨中医正骨手法结合组合式外固定器治疗高危风险老人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5年5月2016年12月于我院确诊为股骨粗隆间骨折且经手术麻醉评估高危风险的55例患者纳入研究,均在排除手术禁忌症后采用中医正骨手法结合组合式外固定器治疗.观察患者下地负重时间、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情况,并对患者进行持续24个月随访,依据Harris评分结果评估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患者下地负重时间(47.65±5.83)天、手术时间(40.94±6.26)分、住院时间(11.71±2.69)天、骨折愈合时间(9.47±1.81)周;治疗24个月后患者关节功能优、良、可、差例数分别为34、18、2、1例,总优良率94.55% (52/55).结论:中医正骨手法结合组合式外固定器治疗高危风险老人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显著,术后恢复快,优于单用西医治疗,值得推广.

    作者:吴小辉;刘小聪;叶慧琴;陶平;黄夏雨;段达愈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张念志运用中医药治疗支气管哮喘缓解期经验拾萃

    张念志运用中医药治疗支气管哮喘经验丰富、疗效显著.张念志认为哮病缓解期多“虚”“痰”“瘀”,本质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其治疗注重标本同治,即补虚固本,兼顾去邪.采用哮喘平方配合膏方、穴位敷贴治疗哮喘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作者:许新新;张念志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麻醉药品及第一类精神药品规范化管理的实践效果评价——以南昌市第一医院中心药房为例

    目的:研究分析中心药房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的规范化管理措施.方法: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本院中心药房实施全面、规范化管理措施,并建立对应的管理体系,规范化管理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将实施后管理效果与未实施全面、规范化管理措施前(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的效果进行对比,评价全面、规范化管理措施的应用价值.结果:全面、规范化管理措施实施后处方合格率比实施前高,账册登记差错率比实施前低,两组数据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面、规范化管理措施在中心药房应用效果好,能有效促进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的安全和合理使用.

    作者:战蕾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胃苏颗粒联合兰索拉唑治疗反流性食管炎52例

    目的:观察胃苏颗粒联合兰索拉唑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6年6月我院门诊经过临床症状及胃镜检查确诊为反流性食管炎的患者10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2例.对照组口服兰索拉唑和莫沙必利,观察组口服胃苏颗粒和兰索拉唑.两组均持续用药4周,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等.结果:经过4周治疗,对照组患者反酸、烧心、胸痛等症状评分及不良反应率均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组间比较临床疗效相当,但观察组药物不良反应较少,安全性更高,且可及时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郑捷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LC-MS/MS同时测定人血浆中辛伐他汀和辛伐他汀酸的含量

    目的:建立液质联用(LC-MS-MS)方法同时测定人血浆中辛伐他汀和辛伐他汀酸的含量.方法:采用多反应监测(MRM)的方式对化合物进行测定,其中辛伐他汀(SS,m/z,419.2→199.1)和辛伐他汀-D6(SS-D6,m/z,425.2→199.1)在正离子模式下监测,而辛伐他汀酸(SSA,m/z,435.2→315.1)和辛伐他汀酸-D6(SSA-D6,m/z,441.2---→315.1)在负离子模式下测定.含有乙酸和乙酸钠的pH4.5的缓冲溶液用来提高辛伐他汀和辛伐他汀酸的基质稳定性.辛伐他汀和辛伐他汀酸的线性范围均为0.100~100ng/mL.批内、批间的精密度(RSD%≤7.4%)和准确度(RE%在-8.7% ~12.2%范围内)均满足接受标准.结论:本方法可应用于生物等效性的研究.

    作者:龚田力;姜宏梁;陈桂英;黄建耿;张杨;冯育林 刊期: 2017年第06期

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江西中医学院

主办:江西中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