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芦荟在烧伤创面应用的研究进展

刘洪艳;廖成静

关键词:烧伤创面, 芦荟, 机制, 综述
摘要:芦荟是隶属于百合科芦荟属的多年生肉质植物.多项实验室研究表明:芦荟除对创伤和烧伤的伤口有促愈合作用外,还有抗炎和免疫调节等作用.但提取物中各种有效成分之间的作用关系及其作用机制尚不够清晰.本文现对芦荟在烧伤治疗中的作用及其机制做一综述.
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发病率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2 DM)的神经传导速度(NCV)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对400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年龄分为<50岁、50-70岁、>70岁三组;按糖尿病病程分为<5年、5-10年、>10年三组;按糖化血红蛋白(HbA1C)数值≤7.0、>7.0分为两组;按有无临床症状分为两组,分别行患者的正中神经、尺神经、腓神经、胫神经运动传导速度(MCV)和感觉传导速度(SCV)检测,只要出现1条低于正常值即为异常,对结果值进行分析.结果:400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MCV和SCV异常率在年龄大、病程长、HbAlC值高时高,有统计学意义,同时发现部分有临床症状的患者MCV和SCV测定正常;部分无临床症状的患者MCV和SCV异常.结论:随着糖尿病患者病程的延长、年龄的增加以及血糖控制不良事件的增加,糖尿病周围神经痛变的发病率增加;神经传导速度的检测对早期检查出患者的周围神经病变有重要意义.

    作者:弓弦;喻燕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从《素圃医案》浅探郑重光运用参、芪、桂、附、姜的特色

    目的:探讨明末清初新安医家郑重光《素圃医案》中运用参芪桂附姜的特色.方法:通过对《素圃医案》认真学习,整理、分析书中相关医案,归纳、阐述郑重光临证运用参芪桂附姜的经验.结果:《素圃医案》是郑重光晚年所著,蕴含其丰富的学术思想和临证经验,其善用参芪桂附姜,用药各有法度,其特色大抵可归纳为:参芪桂附各有是证,温补之法功在参芪,扶阳法妙在桂附姜,有故无殒不拘时风.结论:郑重光运用参芪桂附姜颇具特色,与当时吴医置附子不用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其用药特色对现代临床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作者:杨荣禄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一贯煎对荷H22肝癌小鼠AQP9及GK蛋白表达的影响

    目的:通过检测水通道蛋白9(AQP9)及甘油激酶(GK)表达的变化,探讨滋肝阴方一贯煎抗肝癌的机理,并比较一贯煎、化疗及一贯煎化疗联合抗肝癌机理的异同.方法:雄性昆明小鼠40只,随机均分为模型组、化疗组、一贯煎组、一贯化疗联合组.腋下注射H22细胞建立H22荷瘤模型,一贯煎组造模前两周开始用药(剂量为23g·kg-1 ·d-1),化疗组(环磷酰胺50mg·kg-1·d-1,隔日1次)及一贯化疗联合组造模后用药,造模14d后处死小鼠称重,取瘤组织称重计算抑瘤率,取脾组织称重计算脾指数,免疫组化检测AQP9及GK蛋白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一贯煎组、化疗组及一贯化疗联合组均具有显著抑瘤作用(P <0.05或P<0.01);一贯煎组能显著提升脾指数用AQP9蛋白的表达,与模型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一贯化疗联合组AQP9蛋白表达减少,与化疗组及一贯煎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一贯煎可增加GK蛋白的表达,与模型组及化疗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一贯化疗联合则会减少GK蛋白的表达,与一贯煎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一贯煎具有显著抑制肝癌细胞增殖功效,其机理可能是通过滋阴上调AQP9及GK蛋白表达,这可能与该方能增强细胞膜对水的通透性而加速细胞凋亡的速度,并可维持血糖保证重要器官的葡萄糖供给有关.但在促进AQP9及GK蛋白表达方面,一贯煎与化疗药无协同作用.

    作者:谢斌;饶斌;谢雄;刘红宁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龙惠珍运用越鞠丸加减治疗便秘经验

    便秘为临床常见病,龙惠珍教授在多年的临床中发现,当代人工作压力大、生活节奏快,长期情志不畅、忧思焦虑是导致现代人便秘的重要因素,这类患者多归属于肝郁痰热型便秘,龙教授从行气解郁着手,以越鞠丸为基础方,并随症加减,疗效显著.

    作者:石伟;赵婷;盛莉;龙惠珍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中医药参与基层医改的优势和策略研究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与医疗实践中反复总结、不断积累而逐渐形成的具有独特理论风格与良好疗效的医学体系.中医药不仅历史悠久,而且疗效独特,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为我国人民的身体健康作出了巨大贡献.新中国成立后,经过几十年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取得了不少成绩,但也存在着不少问题.特别是改革开放后以市场化、商业化导向的改革在提高效率的同时也带来了服务的公平性与社会满意度下降的问题.中医药作为医学科学中的特色资源和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医药完全可以利用自身“简、便、廉、验”、“治未病”、辨证论治的诊疗模式等优势积极参与基层医改,更好的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

    作者:李小贞;王河宝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建昌帮中药炮制概况

    建昌帮药业发源于江西省,是我国重要的炮制流派之一.本文从建昌帮药业的发展史,中药饮片炮制特色,特色品种代表性饮片的介绍以及建昌帮药业的传承来阐述建昌帮中药炮制的优势和技术特点,以推广建昌帮中药炮制技术,振兴建昌帮药业.

    作者:孟振豪;钟凌云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通淋汤机器煎煮法工艺优化研究

    目的:优化通淋汤的机器煎煮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试验优化通淋汤机器煎煮工艺的浸泡时间、煎煮温度和煎煮时间三个参数.通过HPLC测定和紫外分光光度法,以绿原酸、结合型蒽醌含量和浸出物量为考察指标进行工艺对比研究.结果:通淋汤佳机器煎煮工艺为浸泡20min后于105℃煎煮30min.结论:经优化的机器煎煮工艺优于传统水煎工艺,且方法稳定可靠.

    作者:李晶;谭小辉;熊青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芦荟在烧伤创面应用的研究进展

    芦荟是隶属于百合科芦荟属的多年生肉质植物.多项实验室研究表明:芦荟除对创伤和烧伤的伤口有促愈合作用外,还有抗炎和免疫调节等作用.但提取物中各种有效成分之间的作用关系及其作用机制尚不够清晰.本文现对芦荟在烧伤治疗中的作用及其机制做一综述.

    作者:刘洪艳;廖成静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单穴治疗急性腰扭伤的机理分析

    急性腰扭伤的中医治疗方法众多,包括针灸、推拿、放血、中药等,各有其特色优势.单穴治疗急性腰扭伤,操作简便快捷,施术安全,疗效显著.通过临床实践及文献查阅,对治疗急性腰扭伤的主要单穴进行整理总结,并分析其主要机理.

    作者:袁桥妹;洪恩四;汪文强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雷公藤甲素对足细胞保护机制的研究进展

    雷公藤甲素(Triptolide,T10),又名雷公藤内酯醇,是雷公藤多种有效提取成分中免疫抑制及抗炎作用强的单体.近年研究发现,T10不仅能通过诱导淋巴细胞凋亡、抑制淋巴细胞增殖来减少蛋白尿、治疗肾脏疾病,还能通过多种机制对肾小球滤过屏障的重要成分足细胞起到保护作用.本文从足细胞损伤机制出发,将T10对足细胞保护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李响;程晓霞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HPLC法测定大黄总蒽醌胶囊5种蒽醌苷元及5种游离蒽醌含量

    目的:建立大黄总蒽醌胶囊中5种蒽醌苷元及5种游离蒽醌的高效液相色谱法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Alltima C18柱,(4.6mm×250mm,5μm)色谱柱,流动相:甲醇-0.1%磷酸溶液(85:15),检测波长:440nm.结果: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等5种游离蒽醌线性关系良好,水解后5种蒽醌苷元及总游离蒽醌回收率为100.54%和101.58%,RSD分别为1.4%和1.1%.结论:本方法操作快速、准确,可作为大黄总蒽醌胶囊中蒽醌的质量控制方法.

    作者:吴迪;袁海铭;曾宪仪;李艳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从肠道菌群失调探讨抑郁症从脾论治的机理

    抑郁症是一种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情感障碍性疾病,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近年来研究发现,肠道菌群失调与抑郁症的发病有密切关系.中医学认为,脾主思,脾在抑郁症的发病中占有重要地位,抑郁症的治疗多从脾论治,而健脾益气类中药具有调节肠道菌群的作用,为抑郁症从脾治疗提供了一定依据.本文就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探讨.

    作者:牛晓曼;李海昌;邵铁娟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基于校园网平台的开放式医学生实习教学及管理研究

    通过对医学类专业本科实习生的实习情况调查,了解实习生对教学医院带教质量、教学管理质量、如何处理实习期间实习与就业及考研的关系等,创建适合提高实习教学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的网络学习和交流平台,构建新颖有效的实习教学与管理模式.

    作者:刘静;傅杰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追风透骨丸治疗痹证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系统评价

    目的:对中成药追风透骨丸治疗痹证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进行系统评价.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WHOICTRP(1990~2014.9)、PubMed(1990~2014.9)、The Cochrane Libary(2014年第9期)、VIP(1990~2014.9)、WanFang Data(1990~2014.9)和CNKI(1990 ~ 2014.9)收集有关追风透骨丸临床疗效的随机对照试验(RCTs),检索时间到2014年9月30日.由2位评价员对所纳入的文献按纳入与排除标准,分别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和对纳入研究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后,采用Rev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6个RCTs,共444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服用追风透骨丸治疗风寒湿痹证的总疗效优于西药[OR =2.28,95% CI(1.16,4.50),P=0.02]、与其他中成药相比没有明显的差异[OR=1.94,95% CI(0.71,5.34),P=0.20].在痊愈率方面服用追风透骨丸与服用其他中成药或者西药没有明显的差异[OR=1.30,95% CI(0.70,2.41),P=0.40].但在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追风透骨丸明显比西药低[OR =0.12,95% CI(0.04,0.36),P=0.0001].结论:使用追风透骨丸治疗风寒湿痹证的疗效较西药好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副作用少,适合痹证患者服用.由于受纳入RCTs文献研究数量以及质量的限制,本研究所得结论尚需高质量、大样本的RCTs进一步验证.

    作者:肖微;周俊;章文春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连建伟用关脉辨治脾胃病经验探讨

    总结连建伟名老中医的临证经验,发现其临床上高度重视脉证合参,对于脾胃病的诊治,多从关脉辨治入手.现从几种常见脉象出发,探究连老的学术思想特色及用药规律.对中医师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作者:来建琴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病例引导复习在中医院校生理学教学中的应用

    为探讨“基于病例的引导复习”教学法在生理学科的教学效果,在江西中医药大学2012级中西医结合临床专业开展该教学模式教学,通过考试卷面成绩及对施教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基于病例的引导复习”教学模式对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促进学科建设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作者:崔艳茹;刘海云;权赫秀;屈飞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张萍青治疗妊娠胆汁淤积综合征经验

    妊娠胆汁淤积综合征属中医学“黄疸”范畴,湿热壅盛,熏蒸肝胆,肝失疏泄,胆汁不循常道,外溢肌肤是其病机,导师张萍青以清热利湿法贯穿全程,兼扶固正气,重视治病与安胎并拳,自创验方异功保胎散,屡收奇效.

    作者:袁红菊;郑杰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设计性实验在药剂学教学中的实践

    建立可行可控的药剂学设计性实验,通过独立查阅文献、研讨辩难,设计实验方案、完成实验、撰写报告论文等教学环节,提高学生学习、实践和创新能力,以培养药学拔尖创新型人才和卓越工程师.

    作者:关志宇;陈丽华;杨明;黄潇;曾文雪;刘婧;朱卫丰;徐欣欣;关云艳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防风通圣散对小鼠过敏性哮喘Th1/Th2失衡的影响

    目的:观察防风通圣散对小鼠过敏性哮喘Th1/Th2失衡的影响.方法:将72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6组,即正常组、模型组、地塞米松对照组(每日予2mg/kg灌胃)、防风通圣散水煎剂低中高剂量组(每日分别予2.44mg/kg、4.88mg/kg、9.76gmg/kg灌胃),每组各12只.鸡卵清白蛋白(OVA)先腹腔注射,再雾化吸入建立过敏性哮喘小鼠模型.收集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进行嗜酸性粒细胞计数,ELISA检测BALF内IL-4和IFN-γ含量,计算IFN-γ与IL-4的比值.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小鼠BALF内嗜酸性粒细胞明显增多(P <0.01);BALF内IL-4含量明显升高(P<0.01),IFN-γ含量明显下降(P<0.01),IFN-γ/IL-4明显减小(P<0.01).与模型组比较,治疗后各组BALF内嗜酸性粒细胞数量减少、IFN-γ含量增加,除防风通圣散低剂量组外(P>0.05),其余各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治疗组BALF内IL-4含量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治疗组IFN-γ/IL-4均增加,防风通圣散高剂量组和阳性药物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但防风通圣散低中剂量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防风通圣散各治疗组间呈浓度正相关.结论:防风通圣散能够治疗过敏性哮喘,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过敏性哮喘BALF内IL-4和IFN-γ含量,平衡Th1/Th2实现的.

    作者:左志琴;沈志华;周至明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中药“毒性”产生的原因分析

    简要介绍了中药毒性的传统认识,全面罗列了有毒中药的药味,对中药“毒性”产生的主要原因提出了自己的观点:药物使用的剂量不当,给药的途径改变,药物的选择及配伍不遵循中医药理论的指导.

    作者:张季林;陈兰英 刊期: 2016年第01期

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江西中医学院

主办:江西中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