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保留盆腔自主神经的广泛性子宫切除术研究进展

李军;游丹;周炳秀

关键词:宫颈癌, 保留盆腔自主神经的广泛性子宫切除术, 文献综述
摘要:Piver III型宫颈癌根治术,即广泛性子宫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后的宫颈癌患者,5年生存率达90%,但膀胱功能障碍、直肠功能紊乱及性功能受损是其常见的手术并发症。究其原因是广泛性子宫切除术时损伤了盆腔自主神经,因此,如何在保证根治性手术达到肿瘤学安全的前提下保留患者的盆腔自主神经,是妇科肿瘤工作者的研究方向和热点。
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疏肝解郁法治疗乳腺癌进展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我国,乳腺癌的发病率呈现快速上升的趋势,已然成为女性恶性肿瘤发病率之首。中医药是治疗乳腺癌的重要方法之一,中医认为乳岩的发生、发展、预后与肝气郁结密切相关,中药治以疏肝解郁,疗效显著。大量古代医家和现代研究证实疏肝解郁对于乳腺癌的疗效。本文就疏肝解郁法治疗乳腺癌作初步探讨。

    作者:华琼博;郭勇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旴江名医李元馨耳鼻喉科临证特色探析

    当代著名旴江医家李元馨,治学勤勉,工于临床,通晓诸科,擅治耳鼻喉科病症。李氏辨治耳鼻喉科病症颇具特色,观其医案理法方药详备,处方用药灵动,既精于经方应用又善于创立新方,临证多用家传验方及涂敷、吹药、搽抹等简便效捷的外治法,对后学有着重要的启示和指导意义。

    作者:黄纪彬;谢强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名词化在中医翻译中的应用

    在中医药国际化进程中,翻译是个十分重要的环节。但是中医翻译的问题也同样不可忽视。为了探究名词化在中医翻译的可行性,寻找恰当的翻译策略,本文通过文献调查法分析了中医翻译之现状,发现中医翻译有待语言和翻译研究者的关注;并通过对国内外有关名词化现象的研究和例示名词化在中医病因病机语言以及中医诊断里的描述语言,来分析名词化在中医翻译中的运用,发现恰当地使用名词化,可以简化句子结构、增强译文信息密度和提高译文正式度。但应防止过度使用名词化。

    作者:熊展;李涛安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基于问题的 seminar 教学法在药学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应用--以药剂学、生物药剂学课程为例

    本文根据基于问题的seminar教学法在药剂学、生物药剂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实践,介绍了其课堂组织、实施过程和应用经验,并通过自身对照比较的方法,评价了学生在实施seminar教学方法前后,在学习兴趣、学习方法、创新意识等方面的变化,结果表明该教学形式可较好地诱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教学效果优良。

    作者:关志宇;陈丽华;杨明;朱卫丰;罗晓健;刘婧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浅议《不居集》中的脾胃学理论

    《不居集》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一部专论虚劳病的总结,但其中对于脾胃理论的贡献也是不可忽视的。吴澄在《内经》理论基础上,既吸收了李东垣的脾胃学说,又熔入了朱丹溪的养阴学说,创造性地提出了理脾阴的思想和治疗法则,充实和完善了中医的脾胃理论。

    作者:王飞;章莹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从肝肺气机升降论治脾胃病

    气机升降普遍存在自然界中,亦存在于人体中。它体现了各脏腑的生理功能,对人体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脾胃升降失调,疾病由此而生也,而在脾胃气机升降协和中,肝肺气机对其有着重要的作用。故治疗脾胃病时,尤为重视肝肺气机升降。笔者从疏肝达肺、益肝补肺两法中以调肝肺气机为要治脾胃病,协调肝肺气机,恢复脾胃升降,而达到治愈脾胃病的目的。

    作者:林辉辉;刘中勇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妇人大全良方》治疗产后外感的证治特点研究

    产后外感是产后的临床常见病之一,中医认为产后外感往往病机错杂,处方用药与一般外感不同,有其临床产后外感疾病的论治特色。陈自明《妇人大全良方》有关治疗产后外感有其自身的证治特点,如鲜明的审证求因,较完善地体现了产后外感病辨证施治的精神,提供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方剂,早期治疗以免变生它证,注意饮食和日常调摄等,对后世妇产科发展及治疗产后外感病证方面具有深远的影响。

    作者:杨海燕;王萍;吴飞华;刘新亚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六味地黄汤辅助环磷酰胺对荷H22肝癌小鼠MMP9、NF-KB表达的影响

    目的:观察六味地黄汤辅助环磷酰胺对荷H22肝癌小鼠MMP9、NF-KB表达的影响。方法:雄性昆明小鼠40只,随机分为模型组、化疗组、六味组、六味化疗组,每组10只。腋下注射H22细胞建立H22荷瘤模型,六味组造模前两周开始用药(剂量为22g/kg· d),化疗组(剂量为50mg/kg· d,隔日1次)及六味化疗组造模后用药,造模14d后处死小鼠称重,取瘤组织称重计算抑瘤率,取脾组织称重计算脾指数,免疫组化检测MMP9、NF-kB蛋白的表达。结果:化疗组及六味化疗联合组具有明显的抑瘤作用,与模型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六味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六味组脾指数增大,与模型组及化疗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六味化疗联合组的脾指数均高于化疗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与模型组比较六味化疗联合组MMP9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下降(P<0.05),六味、化疗、六味化疗联合均可显著降低NF-kB蛋白的表达水平,与模型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0.05或P<0.01)。结论:六味地黄汤辅助环磷酰胺可提高动物免疫功能,其抗肝癌的协同机制可能不是通过NF-KB,而是通过降低肝癌组织MMP9蛋白表达来实现。

    作者:饶斌;谢斌;谢雄;余功;刘红宁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降糖1号水提部分提取工艺研究

    目的:优选降糖1号中黄芪、地骨皮等水提部分药材的提取工艺条件。方法:建立水提液中黄芪甲苷的RP-HPLC-ELSD含量测定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法,以黄芪甲苷得率为指标,考察加水量、提取时间、提取次数对黄芪甲苷得率的影响,优选水提部分药材的提取工艺条件。结果:水提取部分的优工艺条件为:12倍量水提取3次,每次1 h。结论:优选得到的工艺条件,设计合理,稳定可控,有效成分得率较高。

    作者:宋会珠;钱丽梅;张建芬;李越兰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中医舌象特征与体质类型关联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针对中医舌象特征与体质类型之间可能存在着某些关联这一重要问题,本文设计并实现了一个中医舌象特征与体质类型关联系统,为揭示其中的内在关联规律提供科学有效的方法和技术手段。本文从系统结构、系统功能和系统特点等方面详细介绍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系统利用计算机对受检者的体质信息和舌象信息进行采集和自动分析识别,并利用特异性和敏感性分析找出舌象特征与体质类型之间的内在关联。该系统的识别和分析结果可作为中医临床诊治的一项科学、可靠的实践依据,同时该系统能够为中医诊断研究者提供一个研究中医舌象与中医体质内在关联的综合软件平台。

    作者:朱明峰;杜建强;丁成华;聂斌;何扬名;查青林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中医临床专业中药标本教学方法初探

    长期以来由于医药分家的教学模式,导致中医临床专业学生对中药饮片的辨识能力薄弱,从而也影响了学生对中药学课程的学习兴趣与效果。对原生态中药的生长习性以及中药饮片炮制前后功效的差异掌握不够,直接影响了处方所用中药的作用效果。因此,本人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从提高教师业务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动手动脑与提高创新能力等多方面进行探索,并取得满意的教学效果。

    作者:王玉凤;李凤;杨青山;谭辉;赵军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山豆根急性毒性实验研究

    目的:实验研究山豆根水煎液对小鼠的急性毒性,为山豆根的临床安全与合理用药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灌胃给药的方式,按照经典急性毒性实验方法测定山豆根水煎液的小鼠口服半数致死量( LD50)值,观察小鼠中毒症状,记录小鼠的累计死亡数和体重变化。结果:小鼠口服山豆根水煎液的LD50及95%可信限为47.918(45.192~50.665) g· kg-1,主要毒性症状为闭眼、怠动、腹式呼吸等。结论:小鼠一次性口服大剂量山豆根水煎液可造成急性中毒,中毒表现主要为肝脏的损伤。

    作者:张晗羚;华碧春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旴江脉学的成就与特色

    旴江医学非常重视脉诊,在脉学方面有鲜明的成就与特色。在脉诊的规范操作、脉象的特征体系、脉诊疑难问题的解决、脉诊应用的推广等方面均有卓越的贡献。

    作者:黄利兴;刘英锋;石强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柴可群三阶段辨治大肠癌经验

    柴可群主任中医师认为,大肠癌是在人体正气不足的基础上,外邪乘虚入侵,复因饮食、情志所伤,使脏腑功能失调,气血津液运行失常,产生气滞、血瘀、痰凝、湿浊、热毒等病理变化,蕴结于肠腑,相互搏结,日久积渐而成;是一种以正气虚损为本,局部实邪结聚为标,本虚标实的病证。正气亏虚、癌毒内蕴是大肠癌的基本病机,同时也是大肠癌复发转移的根本原因。治疗原则为“扶正为本,祛邪有度,全程调神,随证而治”。具体根据根治阶段、随访阶段、姑息治疗阶段中正邪盛衰的主次和疾病发生发展的特点,及时调整用药,并强调在该病临床各期均需要结合中医药的治疗,进行全程管理。

    作者:江灶坤;柴可群;陈嘉斌;黄蕾蕾;邹莉;王泽明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HPLC 法测定江香薷中游离型与结合型黄酮的含量

    目的:建立江香薷药材中游离型与结合型黄酮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色谱条件:色谱柱:Dikma Diamonsil C18(2)(250mm ×4.6mm,5μm);流动相:甲醇-0.1%磷酸(54∶46);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350nm;柱温:30℃,理论板数按木犀草素峰和山奈素峰计算应不低于3000。结果:木犀草素、山奈素分别在2.436~121.8μg/mL,1.562~78.1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木犀草素和山奈素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00.30%,100.72%;RSD分别为1.61%,1.45%。结论:HPLC方法操作简单,重现性好,可用于江香薷药材的质量控制。

    作者:李晶;余良忠;虞金宝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医疗保险专业医学类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是人才培养的基础和关键。就医疗保险专业而言,相关院校对医学类课程的地位和作用的理解,一直缺乏统一的认识,也缺乏足够的重视,导致医学类课程设置随意性大、稳定性差,课程安排和课时分配不合理,严重影响医疗保险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建议以医疗保险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依据,明确并强化医学类课程的核心地位与作用,完善医疗保险专业课程设置。

    作者:郑先平;刘雅;袁杰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何赛萍中西医结合治疗月经病验案举隅

    通过介绍何赛萍教授治疗月经量少、月经延期、闭经3例验案,旨在引出其中西医结合治疗月经病的学术思想。何赛萍教授中医治疗月经病主从肝脾论治,配合月经周期进行调护,治疗过程中常结合西医诊疗方法,临床效验。

    作者:刘丽华;何赛萍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心力衰竭伴心脏扩大3例

    目的:总结3例胃肠病就诊的心力衰竭伴心脏扩大患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经验。方法:通过分析3例胃肠病就诊的心力衰竭伴心脏扩大患者治疗经过,总结该病的病因病机及治疗方法及经验。结果:通过益气健脾活血利水治疗,患者的病情均好转。结论:益气活血利水法兼西医对以胃肠病就诊的心力衰竭有效。

    作者:曾晶晶;吕永豪;温伟琴;胡小花;饶珂寒;项凤梅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针灸治疗男性不育症临床选穴规律的现代文献研究

    目的:对针灸治疗男性不育症的临床研究文献进行检索及统计分析,为该病的针灸临床治疗选穴与穴位组配提供依据。方法:检索中文数据库针灸治疗男性不育症文献,对使用的腧穴、归经及使用频次进行综合统计分析。结果:纳入符合要求的针灸治疗男性不育症的文献共94篇,共使用经穴69个,经外奇穴3个,耳穴18个,头皮针3个,使用频次在10次以上的穴位共15个。结论:临床可选用关元、肾俞、命门、三阴交、太溪、足三里作为针灸治疗男性不育症的基础方,再随证加减。

    作者:郑倩华;孙玮;赵中亭;张俭;李瑛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MDSCs 与免疫逃逸及中医药治疗的研究进展

    肿瘤免疫逃逸是目前研究的热点也是治疗的难点。近年来研究者在荷瘤鼠及肿瘤患者中都发现髓系来源的抑制细胞( MDSCs)的增多,且其与肿瘤免疫逃逸密切相关。大量体内外实验都证实中医药具有调节MDSCs的作用。本文就近几年来有关MDSCs、MDSCs负向免疫调节作用及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作者:胡桃;冯正权 刊期: 2015年第03期

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江西中医学院

主办:江西中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