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旴江名医李元馨耳鼻喉科临证特色探析

黄纪彬;谢强

关键词:旴江医学, 李元馨, 耳鼻咽喉科, 旴江喉科流派, 地域医学
摘要:当代著名旴江医家李元馨,治学勤勉,工于临床,通晓诸科,擅治耳鼻喉科病症。李氏辨治耳鼻喉科病症颇具特色,观其医案理法方药详备,处方用药灵动,既精于经方应用又善于创立新方,临证多用家传验方及涂敷、吹药、搽抹等简便效捷的外治法,对后学有着重要的启示和指导意义。
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王会仍辨治肺系疾病经验撷菁

    国家级名老中医王会仍从医近50年,擅长治疗肺系疾病。王教授认为,肺系疾病多为本虚标实,以“肺脾肾虚”为本,以“滞痰瘀热”为标,重视“扶正固本”,强调“清肺润肺兼顾”“理气活血并行”“健脾补肾同在”。王教授运用这些理论治疗肺系疾病,临床疗效显著。本文从三个验案来阐述王会仍教授治疗肺系疾病的辨治特色和用药经验,以飨读者。

    作者:刘贤忠;张丽婷;童卫泉;王帅;陈芳;王会仍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生化汤加味在稽留流产药物治疗中的增效作用研究

    目的:探讨稽留流产常规药物流产时加用生化汤加味的临床疗效,并寻找更佳给药时间。方法:将72例早期小稽留流产并住院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三组。观察一组于入院开始预处理时即同服生化汤加味方;观察二组于米索前列醇用药当天开始服用中药生化汤加味方;对照组只用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药物流产。比较三组患者各项临床症状、血清β-HCG变化及整体疗效。结果:观察一组用药后孕囊排出时间短于对照组和观察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观察组总有效率为74.1%、70.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稽留流产常规药物流产时联合生化汤加味治疗可显著增强药流效果,且在药流前3天预处理时即开始服用,可有效缩短孕囊排出时间,减少患者清宫机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陈凌燕;胡丽莎;陈晓勇;明章书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正交试验法优选桃红四物汤醇提工艺

    目的:优选桃红四物汤的醇提工艺。方法:以总黄酮含量和浸膏得率为考察指标,以乙醇浓度、乙醇用量、提取时间、提取次数为考察因素,采用正交试验优选桃红四物汤的佳醇提工艺。结果:桃红四物汤的佳醇提工艺为加6倍量80%乙醇提取三次,每次1.5h。结论:优选出的桃红四物汤的醇提工艺合理、稳定,可为其工业化生产提供参考。

    作者:姚亮;李珊珊;于凡;彭代银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名词化在中医翻译中的应用

    在中医药国际化进程中,翻译是个十分重要的环节。但是中医翻译的问题也同样不可忽视。为了探究名词化在中医翻译的可行性,寻找恰当的翻译策略,本文通过文献调查法分析了中医翻译之现状,发现中医翻译有待语言和翻译研究者的关注;并通过对国内外有关名词化现象的研究和例示名词化在中医病因病机语言以及中医诊断里的描述语言,来分析名词化在中医翻译中的运用,发现恰当地使用名词化,可以简化句子结构、增强译文信息密度和提高译文正式度。但应防止过度使用名词化。

    作者:熊展;李涛安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基于超星发现系统的数据分析--以江西中医药大学国内论文为例

    以超星发现系统为原始数据统计源,对2010年至2013年江西中医药大学发表的国内论文进行统计分析,通过对论文中文学科分类情况、作者、文献类型、核心期刊、基金项目等项指标的统计分析,探讨了江西中医药大学论文产出随时间变化的发展状况以及影响力。

    作者:谢含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柴可群三阶段辨治大肠癌经验

    柴可群主任中医师认为,大肠癌是在人体正气不足的基础上,外邪乘虚入侵,复因饮食、情志所伤,使脏腑功能失调,气血津液运行失常,产生气滞、血瘀、痰凝、湿浊、热毒等病理变化,蕴结于肠腑,相互搏结,日久积渐而成;是一种以正气虚损为本,局部实邪结聚为标,本虚标实的病证。正气亏虚、癌毒内蕴是大肠癌的基本病机,同时也是大肠癌复发转移的根本原因。治疗原则为“扶正为本,祛邪有度,全程调神,随证而治”。具体根据根治阶段、随访阶段、姑息治疗阶段中正邪盛衰的主次和疾病发生发展的特点,及时调整用药,并强调在该病临床各期均需要结合中医药的治疗,进行全程管理。

    作者:江灶坤;柴可群;陈嘉斌;黄蕾蕾;邹莉;王泽明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针灸治疗颈性眩晕的选穴规律探讨

    针灸作为一种特色疗法,在治疗颈性眩晕中以其独特的疗效展现出明显的优势。通过回顾和分析针刺治疗颈性眩晕的相关文献,归纳从解剖、经络、全息等相关理论探讨针刺治疗颈性眩晕的选穴规律,为颈性眩晕的佳治疗选穴方案提供思路。

    作者:郭敏;陈华德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中医误诊误治举隅

    年轻医生初入临床,误诊误治难免发生,总结3则误诊误治医案,于自己,希望将来能少出差错;于广大年轻医生,亦可引以为鉴。

    作者:王俊;宣丽华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吊针疗法治疗面肌痉挛30例

    目的:观察吊针疗法治疗面肌痉挛临床疗效。方法:60例面肌痉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用吊针疗法治疗,对照组用常规针刺治疗,两组治疗前后及治疗结束3个疗程后根据Albert分级量表进行功能分级评分。结果:两组治疗前后Albert分级量表评分比较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后两组间比较无差异(P>0.05),但在治疗结束1个月后两组疗效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吊针疗法和常规针刺疗法对面肌痉挛均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但吊针疗法的远期疗效优于常规针刺法。

    作者:闵志云;张辉;裴佳;程立红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陈华德治疗继发性坐骨神经痛经验

    继发性坐骨神经痛严重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工作。现总结陈华德教授多年来以巨刺法为主,采用分期疗法治疗该病的临床经验,为提高继发性坐骨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提供参考。

    作者:陈茜茜;毛群燕;陈华德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独活寄生汤在痹证中的临床应用进展

    独活寄生汤出自唐代著名医家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是治疗痹证日久之经典方剂,《备急千金要方》云:“夫腰背痛者,皆由肾气虚弱,卧冷湿地当风得之??宜急服此方。”在临床上该方多用于痹证有关疾病,如类风湿关节炎( RA)、膝骨性关节炎( KOA)、强直性脊柱炎( AS)、肩周炎、腰椎间盘突出症( LIDP)、骨质疏松( OP)等病症,目前临床单用较为少见,常以中药联合应用或配合针灸或中西医结合应用治疗为主,疗效突出。建议科研工作者进一步研究其药效机制及代谢过程,以便临床进一步开发独活寄生汤的应用领域,并提高其临床疗效。

    作者:杨勤军;郭锦晨;杨天平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水湿困脾证与线粒体的关系研究

    目的:探讨水湿困脾证的病理学基础,以期对中医脾的实质与线粒体的关系做更深入的研究。方法:利用SD大鼠行5/6肾切除术,制备水湿困脾动物病理模型,实验分组为假手术组、培土制水方大剂量治疗组、培土制水方小剂量治疗组、模型组。治疗组给予培土制水方干预,观察各组Scr、BUN、MDA、SOD值,以及心和小肠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培土制水方大、小剂量组Scr、BUN、MDA均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培土制水方大、小剂量组SOD均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电镜观察心、小肠超微结构,模型组的病变重,部分线粒体明显肿胀;培土制水方大、小剂量组的病变轻,线粒体形态无明显改变。结论:培土制水方能减少“水湿困脾”证大鼠心肌及小肠细胞线粒体的损伤,推测其具有清除和减少产生自由基、降低膜脂过氧化反应,从而减少线粒体和组织细胞受到毒素损害而起到保护作用。为进一步验证“脾”的微观实质是细胞器之线粒体提供实验依据。

    作者:林海鸣;郑敏麟;阮诗玮;董卫国;谢永财;李长征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医疗保险专业医学类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是人才培养的基础和关键。就医疗保险专业而言,相关院校对医学类课程的地位和作用的理解,一直缺乏统一的认识,也缺乏足够的重视,导致医学类课程设置随意性大、稳定性差,课程安排和课时分配不合理,严重影响医疗保险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建议以医疗保险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依据,明确并强化医学类课程的核心地位与作用,完善医疗保险专业课程设置。

    作者:郑先平;刘雅;袁杰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旴江脉学的成就与特色

    旴江医学非常重视脉诊,在脉学方面有鲜明的成就与特色。在脉诊的规范操作、脉象的特征体系、脉诊疑难问题的解决、脉诊应用的推广等方面均有卓越的贡献。

    作者:黄利兴;刘英锋;石强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山豆根急性毒性实验研究

    目的:实验研究山豆根水煎液对小鼠的急性毒性,为山豆根的临床安全与合理用药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灌胃给药的方式,按照经典急性毒性实验方法测定山豆根水煎液的小鼠口服半数致死量( LD50)值,观察小鼠中毒症状,记录小鼠的累计死亡数和体重变化。结果:小鼠口服山豆根水煎液的LD50及95%可信限为47.918(45.192~50.665) g· kg-1,主要毒性症状为闭眼、怠动、腹式呼吸等。结论:小鼠一次性口服大剂量山豆根水煎液可造成急性中毒,中毒表现主要为肝脏的损伤。

    作者:张晗羚;华碧春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针灸治疗男性不育症临床选穴规律的现代文献研究

    目的:对针灸治疗男性不育症的临床研究文献进行检索及统计分析,为该病的针灸临床治疗选穴与穴位组配提供依据。方法:检索中文数据库针灸治疗男性不育症文献,对使用的腧穴、归经及使用频次进行综合统计分析。结果:纳入符合要求的针灸治疗男性不育症的文献共94篇,共使用经穴69个,经外奇穴3个,耳穴18个,头皮针3个,使用频次在10次以上的穴位共15个。结论:临床可选用关元、肾俞、命门、三阴交、太溪、足三里作为针灸治疗男性不育症的基础方,再随证加减。

    作者:郑倩华;孙玮;赵中亭;张俭;李瑛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HPLC 法测定江香薷中游离型与结合型黄酮的含量

    目的:建立江香薷药材中游离型与结合型黄酮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色谱条件:色谱柱:Dikma Diamonsil C18(2)(250mm ×4.6mm,5μm);流动相:甲醇-0.1%磷酸(54∶46);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350nm;柱温:30℃,理论板数按木犀草素峰和山奈素峰计算应不低于3000。结果:木犀草素、山奈素分别在2.436~121.8μg/mL,1.562~78.1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木犀草素和山奈素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00.30%,100.72%;RSD分别为1.61%,1.45%。结论:HPLC方法操作简单,重现性好,可用于江香薷药材的质量控制。

    作者:李晶;余良忠;虞金宝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基于信息系统提示对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用药干预研究

    目的:旨在探索信息系统给予静脉药物配置中心( PIVAS)输液标签提示用药“特殊注意事项”的作用。方法:通过对住院患者长期输液医嘱的开具、药品的配置以及患者用药过程中给予输液标签提示用药“特殊注意事项”,以2012年和2013年PIVAS所配输液无“特殊注意事项”作为对照组,有“特殊注意事项”作为观察组,分别统计出静脉配置数出错率,重点追踪了我院一化疗药物使用后出现不良反应发生率及程度。结果:通过信息系统在输液标签中给予“特殊注意事项”提示,相关参数如溶媒的选择、溶媒量的选择、给药途径、输液速度(滴速)、给药顺序、给药频次和冲配好的药液放置时限等,其错误数和错误率观察组较对照组均显著下降( P<0.05)。通过HIS系统,重点监测化疗药物吉西他滨,查2012年和2013年使用了该化疗药物的病例,记录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发生程度,结果发现较对照组,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降低(P<0.05),不良反应发生程度也降低(P<0.05),并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信息系统在PIVAS中通过输液标签提示用药“特殊注意事项”,进一步规范了输液药物的调配、冲配和使用过程,提高了药师正确审方率、调配率,在使用过程中,护士也可方便地在输液标签中获取用药参数信息,使监管用药便利有效,以更好地安全、有效用药。

    作者:韩爱玲;刘利艳;武乐;邓春宏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HPLC 法测定太平糖克丸中马钱苷的含量

    目的:建立太平糖克丸中马钱苷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Prontosil 120-5-C18柱(250mm ×4.6mm,5μm),流动相为四氢呋喃-乙腈-甲醇-0.05%磷酸溶液(1∶8∶4∶87);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236nm;柱温30℃;进样量10μL。理论板数按马钱苷峰计算应不得低于4000。结果:马钱苷对照品进样量在0.0302 g~3.0177 g范围内,进样量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马钱苷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7.24%,RSD值1.55%(n=6)。结论:本方法操作简便,准确可靠,专属性强,重现性好。适宜用于测定太平糖克丸中马钱苷的含量。

    作者:赖杰仁;谢二磊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埃博拉出血热中医防治探讨

    埃博拉出血热是一种急性出血性传染病,以发热、出血为主要临床表现。虽然该病是由埃博拉病毒所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但中医药预防和治疗疫病的理论和经验,对其防治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在中医理论指导下,认为埃博拉出血热是感受异气所致,属中医“温疫”范畴,其防治思路贵在“预防为主,防重于治”,其治疗重在清气凉血护阴,同时注意予毒邪以出路。

    作者:水楠楠;郑军状 刊期: 2015年第03期

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江西中医学院

主办:江西中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