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展;李涛安
介绍喻文球教授运用清热利湿法治疗脂溢性皮肤病的临床经验。喻文球教授指出,脂溢性皮肤病均有皮脂分泌过旺、皮脂外溢及皮肤油腻的病理机制和临床特征,其共同病机是脾胃运化失职,升降失调,壅湿生热,导致肺气宣降失调,热邪蕴结,水道不畅及膀胱开合不利,因而湿热内生,水升油浮,热煎油出,故皮脂过亢分泌而外溢;强调湿热在本病病机中的重要地位,确立清热利湿法为治疗本类疾病的通法。还分析并总结了喻文球教授应用该法的理论渊源及临床应用该法的动态灵活、辨证论治特点。
作者:王丹;邹国明;梁育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继发性坐骨神经痛严重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工作。现总结陈华德教授多年来以巨刺法为主,采用分期疗法治疗该病的临床经验,为提高继发性坐骨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提供参考。
作者:陈茜茜;毛群燕;陈华德 刊期: 2015年第03期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我国,乳腺癌的发病率呈现快速上升的趋势,已然成为女性恶性肿瘤发病率之首。中医药是治疗乳腺癌的重要方法之一,中医认为乳岩的发生、发展、预后与肝气郁结密切相关,中药治以疏肝解郁,疗效显著。大量古代医家和现代研究证实疏肝解郁对于乳腺癌的疗效。本文就疏肝解郁法治疗乳腺癌作初步探讨。
作者:华琼博;郭勇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观察开郁涤痰汤治疗中风后抑郁症的临床效果。方法: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06—2010年我院中风后抑郁症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和对照组均给予神经内科常规处理,观察组另加用行气解郁、化痰开窍的开郁涤痰汤治疗(由瑞昌市中医院药剂室制作提供)。结果:两组治疗2周后及治疗4周后,患者精神状态比较,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肢体恢复速度及缩短病程等方面,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开郁涤痰汤在降低中风患者抑郁发病率,改善临床症状,肢体恢复速度及缩短病程方面疗效确实。
作者:吴节荣;杨进超;聂晶 刊期: 2015年第03期
溃疡性结肠炎( 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种病因尚不明确的慢性肠道炎性疾病,目前认为UC的发病主要涉及免疫异常、遗传、感染、黏膜屏障等因素。大量研究表明细胞因子与UC的发病有重要的关系,与UC相关的主要促炎细胞因子有IL-1、IL-2、IL-6、IL-8、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 TNF-α),而主要的抗炎细胞因子有IL-4、IL-10、IL-13等。目前所知的西药存在不良反应多、复发率高、难于长期服用等缺点,而中医辨证论治治疗UC疗效好,副作用少。近年来,中医药治疗UC的分子生物学和免疫学研究也取得了一定进展,研究发现白头翁汤、黄芩汤、四逆汤、乌梅丸、参苓白术散等能够降低UC大鼠血清或结肠组织中促炎细胞因子IL-2、IL-6、IL-8、TNF-α、IL-1β含量,升高血清中抗炎细胞因子IL-4、IL-10、IL-13的含量。本文就近5年来UC中医分型的代表方剂在细胞因子的实验研究中所取得的进展进行了总结。
作者:王佳 刊期: 2015年第03期
本文根据基于问题的seminar教学法在药剂学、生物药剂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实践,介绍了其课堂组织、实施过程和应用经验,并通过自身对照比较的方法,评价了学生在实施seminar教学方法前后,在学习兴趣、学习方法、创新意识等方面的变化,结果表明该教学形式可较好地诱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教学效果优良。
作者:关志宇;陈丽华;杨明;朱卫丰;罗晓健;刘婧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水湿困脾证的病理学基础,以期对中医脾的实质与线粒体的关系做更深入的研究。方法:利用SD大鼠行5/6肾切除术,制备水湿困脾动物病理模型,实验分组为假手术组、培土制水方大剂量治疗组、培土制水方小剂量治疗组、模型组。治疗组给予培土制水方干预,观察各组Scr、BUN、MDA、SOD值,以及心和小肠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培土制水方大、小剂量组Scr、BUN、MDA均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培土制水方大、小剂量组SOD均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电镜观察心、小肠超微结构,模型组的病变重,部分线粒体明显肿胀;培土制水方大、小剂量组的病变轻,线粒体形态无明显改变。结论:培土制水方能减少“水湿困脾”证大鼠心肌及小肠细胞线粒体的损伤,推测其具有清除和减少产生自由基、降低膜脂过氧化反应,从而减少线粒体和组织细胞受到毒素损害而起到保护作用。为进一步验证“脾”的微观实质是细胞器之线粒体提供实验依据。
作者:林海鸣;郑敏麟;阮诗玮;董卫国;谢永财;李长征 刊期: 2015年第03期
旴江医学非常重视脉诊,在脉学方面有鲜明的成就与特色。在脉诊的规范操作、脉象的特征体系、脉诊疑难问题的解决、脉诊应用的推广等方面均有卓越的贡献。
作者:黄利兴;刘英锋;石强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实验研究山豆根水煎液对小鼠的急性毒性,为山豆根的临床安全与合理用药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灌胃给药的方式,按照经典急性毒性实验方法测定山豆根水煎液的小鼠口服半数致死量( LD50)值,观察小鼠中毒症状,记录小鼠的累计死亡数和体重变化。结果:小鼠口服山豆根水煎液的LD50及95%可信限为47.918(45.192~50.665) g· kg-1,主要毒性症状为闭眼、怠动、腹式呼吸等。结论:小鼠一次性口服大剂量山豆根水煎液可造成急性中毒,中毒表现主要为肝脏的损伤。
作者:张晗羚;华碧春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观察六味地黄汤辅助环磷酰胺对荷H22肝癌小鼠MMP9、NF-KB表达的影响。方法:雄性昆明小鼠40只,随机分为模型组、化疗组、六味组、六味化疗组,每组10只。腋下注射H22细胞建立H22荷瘤模型,六味组造模前两周开始用药(剂量为22g/kg· d),化疗组(剂量为50mg/kg· d,隔日1次)及六味化疗组造模后用药,造模14d后处死小鼠称重,取瘤组织称重计算抑瘤率,取脾组织称重计算脾指数,免疫组化检测MMP9、NF-kB蛋白的表达。结果:化疗组及六味化疗联合组具有明显的抑瘤作用,与模型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六味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六味组脾指数增大,与模型组及化疗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六味化疗联合组的脾指数均高于化疗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与模型组比较六味化疗联合组MMP9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下降(P<0.05),六味、化疗、六味化疗联合均可显著降低NF-kB蛋白的表达水平,与模型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0.05或P<0.01)。结论:六味地黄汤辅助环磷酰胺可提高动物免疫功能,其抗肝癌的协同机制可能不是通过NF-KB,而是通过降低肝癌组织MMP9蛋白表达来实现。
作者:饶斌;谢斌;谢雄;余功;刘红宁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观察吊针疗法治疗面肌痉挛临床疗效。方法:60例面肌痉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用吊针疗法治疗,对照组用常规针刺治疗,两组治疗前后及治疗结束3个疗程后根据Albert分级量表进行功能分级评分。结果:两组治疗前后Albert分级量表评分比较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后两组间比较无差异(P>0.05),但在治疗结束1个月后两组疗效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吊针疗法和常规针刺疗法对面肌痉挛均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但吊针疗法的远期疗效优于常规针刺法。
作者:闵志云;张辉;裴佳;程立红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研究草酸钙肾结石大鼠肾组织TH蛋白的表达,并用中药温肾化石汤调节,探讨该方防治肾结石复发的作用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肾结石组、温肾化石汤组,每组各20只,肾结石组和温肾化石汤组以含有0.5%的乙二醇和0.5%的氯化铵的混合溶液致石剂代替饮用水,温肾化石汤组同时每日灌服中药温肾化石汤,二周后处死大鼠,解剖观察肾脏剖面结石形成,并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肾组织TH蛋白的相对表达量。结果:肾结石组肾脏成石程度重,与温肾化石汤组比差异显著,对照组肾组织TH蛋白表达强,其次为温肾化石汤组,肾结石组,三组相比差异显著。结论:TH蛋白可以抑制肾结石形成,中药温肾化石汤可以恢复大鼠肾组织TH蛋白表达量,推测此可能为该方防治肾结石复发的重要作用机制。
作者:杨柳;陈宝国;邱丽瑛;叶菁;刘翠芳 刊期: 2015年第03期
针对中医舌象特征与体质类型之间可能存在着某些关联这一重要问题,本文设计并实现了一个中医舌象特征与体质类型关联系统,为揭示其中的内在关联规律提供科学有效的方法和技术手段。本文从系统结构、系统功能和系统特点等方面详细介绍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系统利用计算机对受检者的体质信息和舌象信息进行采集和自动分析识别,并利用特异性和敏感性分析找出舌象特征与体质类型之间的内在关联。该系统的识别和分析结果可作为中医临床诊治的一项科学、可靠的实践依据,同时该系统能够为中医诊断研究者提供一个研究中医舌象与中医体质内在关联的综合软件平台。
作者:朱明峰;杜建强;丁成华;聂斌;何扬名;查青林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旨在探索信息系统给予静脉药物配置中心( PIVAS)输液标签提示用药“特殊注意事项”的作用。方法:通过对住院患者长期输液医嘱的开具、药品的配置以及患者用药过程中给予输液标签提示用药“特殊注意事项”,以2012年和2013年PIVAS所配输液无“特殊注意事项”作为对照组,有“特殊注意事项”作为观察组,分别统计出静脉配置数出错率,重点追踪了我院一化疗药物使用后出现不良反应发生率及程度。结果:通过信息系统在输液标签中给予“特殊注意事项”提示,相关参数如溶媒的选择、溶媒量的选择、给药途径、输液速度(滴速)、给药顺序、给药频次和冲配好的药液放置时限等,其错误数和错误率观察组较对照组均显著下降( P<0.05)。通过HIS系统,重点监测化疗药物吉西他滨,查2012年和2013年使用了该化疗药物的病例,记录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发生程度,结果发现较对照组,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降低(P<0.05),不良反应发生程度也降低(P<0.05),并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信息系统在PIVAS中通过输液标签提示用药“特殊注意事项”,进一步规范了输液药物的调配、冲配和使用过程,提高了药师正确审方率、调配率,在使用过程中,护士也可方便地在输液标签中获取用药参数信息,使监管用药便利有效,以更好地安全、有效用药。
作者:韩爱玲;刘利艳;武乐;邓春宏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总结3例胃肠病就诊的心力衰竭伴心脏扩大患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经验。方法:通过分析3例胃肠病就诊的心力衰竭伴心脏扩大患者治疗经过,总结该病的病因病机及治疗方法及经验。结果:通过益气健脾活血利水治疗,患者的病情均好转。结论:益气活血利水法兼西医对以胃肠病就诊的心力衰竭有效。
作者:曾晶晶;吕永豪;温伟琴;胡小花;饶珂寒;项凤梅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利用拉曼光谱技术建立黄芪饮片产地鉴别方法。方法:检测来自内蒙古、山西、黑龙江、甘肃四个地区共100批次黄芪饮片的拉曼光谱,通过主成分分析( PCA)对不同产地样本进行判别区分,利用偏小二乘判别法( PLS)建立产地判别模型并予以验证。结果:四个产地黄芪饮片拉曼谱线差异主要体现在谱峰强度方面,表明不同产地的黄芪饮片所含生化物质在组成比例上有较大差异。 PCA分析可对不同产地的黄芪饮片进行区分,主成分得分PC1、PC2、PC3构成的三维散点图中,代表不同产地的数据散点各自聚集,没有重叠。 PLS产地判别模型可正确鉴别内蒙古、山西、黑龙江、甘肃等四产地黄芪饮片。结论:本研究表明拉曼光谱技术结合PCA及PLS方法,可实现黄芪饮片产地的快速鉴别。同时该方法还可拓展应用于其他饮片产地鉴别,具有良好应用前景。
作者:俞允;何雁;陈荣;黄浩;冯尚源;林居强;黄祖芳;李永增;陈伟炜;林多;林佳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优选降糖1号中黄芪、地骨皮等水提部分药材的提取工艺条件。方法:建立水提液中黄芪甲苷的RP-HPLC-ELSD含量测定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法,以黄芪甲苷得率为指标,考察加水量、提取时间、提取次数对黄芪甲苷得率的影响,优选水提部分药材的提取工艺条件。结果:水提取部分的优工艺条件为:12倍量水提取3次,每次1 h。结论:优选得到的工艺条件,设计合理,稳定可控,有效成分得率较高。
作者:宋会珠;钱丽梅;张建芬;李越兰 刊期: 2015年第03期
当代著名旴江医家李元馨,治学勤勉,工于临床,通晓诸科,擅治耳鼻喉科病症。李氏辨治耳鼻喉科病症颇具特色,观其医案理法方药详备,处方用药灵动,既精于经方应用又善于创立新方,临证多用家传验方及涂敷、吹药、搽抹等简便效捷的外治法,对后学有着重要的启示和指导意义。
作者:黄纪彬;谢强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建立江香薷药材中游离型与结合型黄酮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色谱条件:色谱柱:Dikma Diamonsil C18(2)(250mm ×4.6mm,5μm);流动相:甲醇-0.1%磷酸(54∶46);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350nm;柱温:30℃,理论板数按木犀草素峰和山奈素峰计算应不低于3000。结果:木犀草素、山奈素分别在2.436~121.8μg/mL,1.562~78.1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木犀草素和山奈素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00.30%,100.72%;RSD分别为1.61%,1.45%。结论:HPLC方法操作简单,重现性好,可用于江香薷药材的质量控制。
作者:李晶;余良忠;虞金宝 刊期: 2015年第03期
《不居集》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一部专论虚劳病的总结,但其中对于脾胃理论的贡献也是不可忽视的。吴澄在《内经》理论基础上,既吸收了李东垣的脾胃学说,又熔入了朱丹溪的养阴学说,创造性地提出了理脾阴的思想和治疗法则,充实和完善了中医的脾胃理论。
作者:王飞;章莹 刊期: 2015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