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允;何雁;陈荣;黄浩;冯尚源;林居强;黄祖芳;李永增;陈伟炜;林多;林佳
针灸作为一种特色疗法,在治疗颈性眩晕中以其独特的疗效展现出明显的优势。通过回顾和分析针刺治疗颈性眩晕的相关文献,归纳从解剖、经络、全息等相关理论探讨针刺治疗颈性眩晕的选穴规律,为颈性眩晕的佳治疗选穴方案提供思路。
作者:郭敏;陈华德 刊期: 2015年第03期
溃疡性结肠炎( 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种病因尚不明确的慢性肠道炎性疾病,目前认为UC的发病主要涉及免疫异常、遗传、感染、黏膜屏障等因素。大量研究表明细胞因子与UC的发病有重要的关系,与UC相关的主要促炎细胞因子有IL-1、IL-2、IL-6、IL-8、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 TNF-α),而主要的抗炎细胞因子有IL-4、IL-10、IL-13等。目前所知的西药存在不良反应多、复发率高、难于长期服用等缺点,而中医辨证论治治疗UC疗效好,副作用少。近年来,中医药治疗UC的分子生物学和免疫学研究也取得了一定进展,研究发现白头翁汤、黄芩汤、四逆汤、乌梅丸、参苓白术散等能够降低UC大鼠血清或结肠组织中促炎细胞因子IL-2、IL-6、IL-8、TNF-α、IL-1β含量,升高血清中抗炎细胞因子IL-4、IL-10、IL-13的含量。本文就近5年来UC中医分型的代表方剂在细胞因子的实验研究中所取得的进展进行了总结。
作者:王佳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优选桃红四物汤的醇提工艺。方法:以总黄酮含量和浸膏得率为考察指标,以乙醇浓度、乙醇用量、提取时间、提取次数为考察因素,采用正交试验优选桃红四物汤的佳醇提工艺。结果:桃红四物汤的佳醇提工艺为加6倍量80%乙醇提取三次,每次1.5h。结论:优选出的桃红四物汤的醇提工艺合理、稳定,可为其工业化生产提供参考。
作者:姚亮;李珊珊;于凡;彭代银 刊期: 2015年第03期
Piver III型宫颈癌根治术,即广泛性子宫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后的宫颈癌患者,5年生存率达90%,但膀胱功能障碍、直肠功能紊乱及性功能受损是其常见的手术并发症。究其原因是广泛性子宫切除术时损伤了盆腔自主神经,因此,如何在保证根治性手术达到肿瘤学安全的前提下保留患者的盆腔自主神经,是妇科肿瘤工作者的研究方向和热点。
作者:李军;游丹;周炳秀 刊期: 2015年第03期
《不居集》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一部专论虚劳病的总结,但其中对于脾胃理论的贡献也是不可忽视的。吴澄在《内经》理论基础上,既吸收了李东垣的脾胃学说,又熔入了朱丹溪的养阴学说,创造性地提出了理脾阴的思想和治疗法则,充实和完善了中医的脾胃理论。
作者:王飞;章莹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旨在探索信息系统给予静脉药物配置中心( PIVAS)输液标签提示用药“特殊注意事项”的作用。方法:通过对住院患者长期输液医嘱的开具、药品的配置以及患者用药过程中给予输液标签提示用药“特殊注意事项”,以2012年和2013年PIVAS所配输液无“特殊注意事项”作为对照组,有“特殊注意事项”作为观察组,分别统计出静脉配置数出错率,重点追踪了我院一化疗药物使用后出现不良反应发生率及程度。结果:通过信息系统在输液标签中给予“特殊注意事项”提示,相关参数如溶媒的选择、溶媒量的选择、给药途径、输液速度(滴速)、给药顺序、给药频次和冲配好的药液放置时限等,其错误数和错误率观察组较对照组均显著下降( P<0.05)。通过HIS系统,重点监测化疗药物吉西他滨,查2012年和2013年使用了该化疗药物的病例,记录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发生程度,结果发现较对照组,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降低(P<0.05),不良反应发生程度也降低(P<0.05),并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信息系统在PIVAS中通过输液标签提示用药“特殊注意事项”,进一步规范了输液药物的调配、冲配和使用过程,提高了药师正确审方率、调配率,在使用过程中,护士也可方便地在输液标签中获取用药参数信息,使监管用药便利有效,以更好地安全、有效用药。
作者:韩爱玲;刘利艳;武乐;邓春宏 刊期: 2015年第03期
针对中医舌象特征与体质类型之间可能存在着某些关联这一重要问题,本文设计并实现了一个中医舌象特征与体质类型关联系统,为揭示其中的内在关联规律提供科学有效的方法和技术手段。本文从系统结构、系统功能和系统特点等方面详细介绍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系统利用计算机对受检者的体质信息和舌象信息进行采集和自动分析识别,并利用特异性和敏感性分析找出舌象特征与体质类型之间的内在关联。该系统的识别和分析结果可作为中医临床诊治的一项科学、可靠的实践依据,同时该系统能够为中医诊断研究者提供一个研究中医舌象与中医体质内在关联的综合软件平台。
作者:朱明峰;杜建强;丁成华;聂斌;何扬名;查青林 刊期: 2015年第03期
在中医药国际化进程中,翻译是个十分重要的环节。但是中医翻译的问题也同样不可忽视。为了探究名词化在中医翻译的可行性,寻找恰当的翻译策略,本文通过文献调查法分析了中医翻译之现状,发现中医翻译有待语言和翻译研究者的关注;并通过对国内外有关名词化现象的研究和例示名词化在中医病因病机语言以及中医诊断里的描述语言,来分析名词化在中医翻译中的运用,发现恰当地使用名词化,可以简化句子结构、增强译文信息密度和提高译文正式度。但应防止过度使用名词化。
作者:熊展;李涛安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继发性坐骨神经痛严重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工作。现总结陈华德教授多年来以巨刺法为主,采用分期疗法治疗该病的临床经验,为提高继发性坐骨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提供参考。
作者:陈茜茜;毛群燕;陈华德 刊期: 2015年第03期
以超星发现系统为原始数据统计源,对2010年至2013年江西中医药大学发表的国内论文进行统计分析,通过对论文中文学科分类情况、作者、文献类型、核心期刊、基金项目等项指标的统计分析,探讨了江西中医药大学论文产出随时间变化的发展状况以及影响力。
作者:谢含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稽留流产常规药物流产时加用生化汤加味的临床疗效,并寻找更佳给药时间。方法:将72例早期小稽留流产并住院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三组。观察一组于入院开始预处理时即同服生化汤加味方;观察二组于米索前列醇用药当天开始服用中药生化汤加味方;对照组只用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药物流产。比较三组患者各项临床症状、血清β-HCG变化及整体疗效。结果:观察一组用药后孕囊排出时间短于对照组和观察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观察组总有效率为74.1%、70.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稽留流产常规药物流产时联合生化汤加味治疗可显著增强药流效果,且在药流前3天预处理时即开始服用,可有效缩短孕囊排出时间,减少患者清宫机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陈凌燕;胡丽莎;陈晓勇;明章书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独活寄生汤出自唐代著名医家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是治疗痹证日久之经典方剂,《备急千金要方》云:“夫腰背痛者,皆由肾气虚弱,卧冷湿地当风得之??宜急服此方。”在临床上该方多用于痹证有关疾病,如类风湿关节炎( RA)、膝骨性关节炎( KOA)、强直性脊柱炎( AS)、肩周炎、腰椎间盘突出症( LIDP)、骨质疏松( OP)等病症,目前临床单用较为少见,常以中药联合应用或配合针灸或中西医结合应用治疗为主,疗效突出。建议科研工作者进一步研究其药效机制及代谢过程,以便临床进一步开发独活寄生汤的应用领域,并提高其临床疗效。
作者:杨勤军;郭锦晨;杨天平 刊期: 2015年第03期
产后外感是产后的临床常见病之一,中医认为产后外感往往病机错杂,处方用药与一般外感不同,有其临床产后外感疾病的论治特色。陈自明《妇人大全良方》有关治疗产后外感有其自身的证治特点,如鲜明的审证求因,较完善地体现了产后外感病辨证施治的精神,提供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方剂,早期治疗以免变生它证,注意饮食和日常调摄等,对后世妇产科发展及治疗产后外感病证方面具有深远的影响。
作者:杨海燕;王萍;吴飞华;刘新亚 刊期: 2015年第03期
气机升降普遍存在自然界中,亦存在于人体中。它体现了各脏腑的生理功能,对人体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脾胃升降失调,疾病由此而生也,而在脾胃气机升降协和中,肝肺气机对其有着重要的作用。故治疗脾胃病时,尤为重视肝肺气机升降。笔者从疏肝达肺、益肝补肺两法中以调肝肺气机为要治脾胃病,协调肝肺气机,恢复脾胃升降,而达到治愈脾胃病的目的。
作者:林辉辉;刘中勇 刊期: 2015年第03期
通过介绍何赛萍教授治疗月经量少、月经延期、闭经3例验案,旨在引出其中西医结合治疗月经病的学术思想。何赛萍教授中医治疗月经病主从肝脾论治,配合月经周期进行调护,治疗过程中常结合西医诊疗方法,临床效验。
作者:刘丽华;何赛萍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优选降糖1号中黄芪、地骨皮等水提部分药材的提取工艺条件。方法:建立水提液中黄芪甲苷的RP-HPLC-ELSD含量测定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法,以黄芪甲苷得率为指标,考察加水量、提取时间、提取次数对黄芪甲苷得率的影响,优选水提部分药材的提取工艺条件。结果:水提取部分的优工艺条件为:12倍量水提取3次,每次1 h。结论:优选得到的工艺条件,设计合理,稳定可控,有效成分得率较高。
作者:宋会珠;钱丽梅;张建芬;李越兰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水湿困脾证的病理学基础,以期对中医脾的实质与线粒体的关系做更深入的研究。方法:利用SD大鼠行5/6肾切除术,制备水湿困脾动物病理模型,实验分组为假手术组、培土制水方大剂量治疗组、培土制水方小剂量治疗组、模型组。治疗组给予培土制水方干预,观察各组Scr、BUN、MDA、SOD值,以及心和小肠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培土制水方大、小剂量组Scr、BUN、MDA均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培土制水方大、小剂量组SOD均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电镜观察心、小肠超微结构,模型组的病变重,部分线粒体明显肿胀;培土制水方大、小剂量组的病变轻,线粒体形态无明显改变。结论:培土制水方能减少“水湿困脾”证大鼠心肌及小肠细胞线粒体的损伤,推测其具有清除和减少产生自由基、降低膜脂过氧化反应,从而减少线粒体和组织细胞受到毒素损害而起到保护作用。为进一步验证“脾”的微观实质是细胞器之线粒体提供实验依据。
作者:林海鸣;郑敏麟;阮诗玮;董卫国;谢永财;李长征 刊期: 2015年第03期
旴江医学非常重视脉诊,在脉学方面有鲜明的成就与特色。在脉诊的规范操作、脉象的特征体系、脉诊疑难问题的解决、脉诊应用的推广等方面均有卓越的贡献。
作者:黄利兴;刘英锋;石强 刊期: 2015年第03期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我国,乳腺癌的发病率呈现快速上升的趋势,已然成为女性恶性肿瘤发病率之首。中医药是治疗乳腺癌的重要方法之一,中医认为乳岩的发生、发展、预后与肝气郁结密切相关,中药治以疏肝解郁,疗效显著。大量古代医家和现代研究证实疏肝解郁对于乳腺癌的疗效。本文就疏肝解郁法治疗乳腺癌作初步探讨。
作者:华琼博;郭勇 刊期: 2015年第03期
年轻医生初入临床,误诊误治难免发生,总结3则误诊误治医案,于自己,希望将来能少出差错;于广大年轻医生,亦可引以为鉴。
作者:王俊;宣丽华 刊期: 2015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