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喻文球从湿热论治脂溢性皮肤病经验

王丹;邹国明;梁育

关键词:脂溢性皮肤病, 清热利湿法, 名医经验, 喻文球
摘要:介绍喻文球教授运用清热利湿法治疗脂溢性皮肤病的临床经验。喻文球教授指出,脂溢性皮肤病均有皮脂分泌过旺、皮脂外溢及皮肤油腻的病理机制和临床特征,其共同病机是脾胃运化失职,升降失调,壅湿生热,导致肺气宣降失调,热邪蕴结,水道不畅及膀胱开合不利,因而湿热内生,水升油浮,热煎油出,故皮脂过亢分泌而外溢;强调湿热在本病病机中的重要地位,确立清热利湿法为治疗本类疾病的通法。还分析并总结了喻文球教授应用该法的理论渊源及临床应用该法的动态灵活、辨证论治特点。
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从肝肺气机升降论治脾胃病

    气机升降普遍存在自然界中,亦存在于人体中。它体现了各脏腑的生理功能,对人体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脾胃升降失调,疾病由此而生也,而在脾胃气机升降协和中,肝肺气机对其有着重要的作用。故治疗脾胃病时,尤为重视肝肺气机升降。笔者从疏肝达肺、益肝补肺两法中以调肝肺气机为要治脾胃病,协调肝肺气机,恢复脾胃升降,而达到治愈脾胃病的目的。

    作者:林辉辉;刘中勇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陈华德治疗继发性坐骨神经痛经验

    继发性坐骨神经痛严重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工作。现总结陈华德教授多年来以巨刺法为主,采用分期疗法治疗该病的临床经验,为提高继发性坐骨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提供参考。

    作者:陈茜茜;毛群燕;陈华德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HPLC 法测定太平糖克丸中马钱苷的含量

    目的:建立太平糖克丸中马钱苷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Prontosil 120-5-C18柱(250mm ×4.6mm,5μm),流动相为四氢呋喃-乙腈-甲醇-0.05%磷酸溶液(1∶8∶4∶87);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236nm;柱温30℃;进样量10μL。理论板数按马钱苷峰计算应不得低于4000。结果:马钱苷对照品进样量在0.0302 g~3.0177 g范围内,进样量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马钱苷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7.24%,RSD值1.55%(n=6)。结论:本方法操作简便,准确可靠,专属性强,重现性好。适宜用于测定太平糖克丸中马钱苷的含量。

    作者:赖杰仁;谢二磊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旴江脉学的成就与特色

    旴江医学非常重视脉诊,在脉学方面有鲜明的成就与特色。在脉诊的规范操作、脉象的特征体系、脉诊疑难问题的解决、脉诊应用的推广等方面均有卓越的贡献。

    作者:黄利兴;刘英锋;石强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何赛萍中西医结合治疗月经病验案举隅

    通过介绍何赛萍教授治疗月经量少、月经延期、闭经3例验案,旨在引出其中西医结合治疗月经病的学术思想。何赛萍教授中医治疗月经病主从肝脾论治,配合月经周期进行调护,治疗过程中常结合西医诊疗方法,临床效验。

    作者:刘丽华;何赛萍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HPLC 法测定江香薷中游离型与结合型黄酮的含量

    目的:建立江香薷药材中游离型与结合型黄酮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色谱条件:色谱柱:Dikma Diamonsil C18(2)(250mm ×4.6mm,5μm);流动相:甲醇-0.1%磷酸(54∶46);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350nm;柱温:30℃,理论板数按木犀草素峰和山奈素峰计算应不低于3000。结果:木犀草素、山奈素分别在2.436~121.8μg/mL,1.562~78.1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木犀草素和山奈素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00.30%,100.72%;RSD分别为1.61%,1.45%。结论:HPLC方法操作简单,重现性好,可用于江香薷药材的质量控制。

    作者:李晶;余良忠;虞金宝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辨证论治对溃疡性结肠炎相关细胞因子调节作用的研究进展

    溃疡性结肠炎( 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种病因尚不明确的慢性肠道炎性疾病,目前认为UC的发病主要涉及免疫异常、遗传、感染、黏膜屏障等因素。大量研究表明细胞因子与UC的发病有重要的关系,与UC相关的主要促炎细胞因子有IL-1、IL-2、IL-6、IL-8、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 TNF-α),而主要的抗炎细胞因子有IL-4、IL-10、IL-13等。目前所知的西药存在不良反应多、复发率高、难于长期服用等缺点,而中医辨证论治治疗UC疗效好,副作用少。近年来,中医药治疗UC的分子生物学和免疫学研究也取得了一定进展,研究发现白头翁汤、黄芩汤、四逆汤、乌梅丸、参苓白术散等能够降低UC大鼠血清或结肠组织中促炎细胞因子IL-2、IL-6、IL-8、TNF-α、IL-1β含量,升高血清中抗炎细胞因子IL-4、IL-10、IL-13的含量。本文就近5年来UC中医分型的代表方剂在细胞因子的实验研究中所取得的进展进行了总结。

    作者:王佳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医疗保险专业医学类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是人才培养的基础和关键。就医疗保险专业而言,相关院校对医学类课程的地位和作用的理解,一直缺乏统一的认识,也缺乏足够的重视,导致医学类课程设置随意性大、稳定性差,课程安排和课时分配不合理,严重影响医疗保险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建议以医疗保险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依据,明确并强化医学类课程的核心地位与作用,完善医疗保险专业课程设置。

    作者:郑先平;刘雅;袁杰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针灸治疗颈性眩晕的选穴规律探讨

    针灸作为一种特色疗法,在治疗颈性眩晕中以其独特的疗效展现出明显的优势。通过回顾和分析针刺治疗颈性眩晕的相关文献,归纳从解剖、经络、全息等相关理论探讨针刺治疗颈性眩晕的选穴规律,为颈性眩晕的佳治疗选穴方案提供思路。

    作者:郭敏;陈华德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疏肝解郁法治疗乳腺癌进展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我国,乳腺癌的发病率呈现快速上升的趋势,已然成为女性恶性肿瘤发病率之首。中医药是治疗乳腺癌的重要方法之一,中医认为乳岩的发生、发展、预后与肝气郁结密切相关,中药治以疏肝解郁,疗效显著。大量古代医家和现代研究证实疏肝解郁对于乳腺癌的疗效。本文就疏肝解郁法治疗乳腺癌作初步探讨。

    作者:华琼博;郭勇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妇人大全良方》治疗产后外感的证治特点研究

    产后外感是产后的临床常见病之一,中医认为产后外感往往病机错杂,处方用药与一般外感不同,有其临床产后外感疾病的论治特色。陈自明《妇人大全良方》有关治疗产后外感有其自身的证治特点,如鲜明的审证求因,较完善地体现了产后外感病辨证施治的精神,提供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方剂,早期治疗以免变生它证,注意饮食和日常调摄等,对后世妇产科发展及治疗产后外感病证方面具有深远的影响。

    作者:杨海燕;王萍;吴飞华;刘新亚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基于超星发现系统的数据分析--以江西中医药大学国内论文为例

    以超星发现系统为原始数据统计源,对2010年至2013年江西中医药大学发表的国内论文进行统计分析,通过对论文中文学科分类情况、作者、文献类型、核心期刊、基金项目等项指标的统计分析,探讨了江西中医药大学论文产出随时间变化的发展状况以及影响力。

    作者:谢含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生化汤加味在稽留流产药物治疗中的增效作用研究

    目的:探讨稽留流产常规药物流产时加用生化汤加味的临床疗效,并寻找更佳给药时间。方法:将72例早期小稽留流产并住院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三组。观察一组于入院开始预处理时即同服生化汤加味方;观察二组于米索前列醇用药当天开始服用中药生化汤加味方;对照组只用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药物流产。比较三组患者各项临床症状、血清β-HCG变化及整体疗效。结果:观察一组用药后孕囊排出时间短于对照组和观察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观察组总有效率为74.1%、70.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稽留流产常规药物流产时联合生化汤加味治疗可显著增强药流效果,且在药流前3天预处理时即开始服用,可有效缩短孕囊排出时间,减少患者清宫机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陈凌燕;胡丽莎;陈晓勇;明章书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埃博拉出血热中医防治探讨

    埃博拉出血热是一种急性出血性传染病,以发热、出血为主要临床表现。虽然该病是由埃博拉病毒所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但中医药预防和治疗疫病的理论和经验,对其防治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在中医理论指导下,认为埃博拉出血热是感受异气所致,属中医“温疫”范畴,其防治思路贵在“预防为主,防重于治”,其治疗重在清气凉血护阴,同时注意予毒邪以出路。

    作者:水楠楠;郑军状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保留盆腔自主神经的广泛性子宫切除术研究进展

    Piver III型宫颈癌根治术,即广泛性子宫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后的宫颈癌患者,5年生存率达90%,但膀胱功能障碍、直肠功能紊乱及性功能受损是其常见的手术并发症。究其原因是广泛性子宫切除术时损伤了盆腔自主神经,因此,如何在保证根治性手术达到肿瘤学安全的前提下保留患者的盆腔自主神经,是妇科肿瘤工作者的研究方向和热点。

    作者:李军;游丹;周炳秀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杨少山运用千金苇茎汤临证思路与验案3则

    国家级名老中医杨少山对千金苇茎汤的运用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不囿于古法,除用于治疗肺痛外,亦用于治疗其他肺系疾病或肠道疾病。

    作者:陈坚翱;徐红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浅议《不居集》中的脾胃学理论

    《不居集》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一部专论虚劳病的总结,但其中对于脾胃理论的贡献也是不可忽视的。吴澄在《内经》理论基础上,既吸收了李东垣的脾胃学说,又熔入了朱丹溪的养阴学说,创造性地提出了理脾阴的思想和治疗法则,充实和完善了中医的脾胃理论。

    作者:王飞;章莹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名词化在中医翻译中的应用

    在中医药国际化进程中,翻译是个十分重要的环节。但是中医翻译的问题也同样不可忽视。为了探究名词化在中医翻译的可行性,寻找恰当的翻译策略,本文通过文献调查法分析了中医翻译之现状,发现中医翻译有待语言和翻译研究者的关注;并通过对国内外有关名词化现象的研究和例示名词化在中医病因病机语言以及中医诊断里的描述语言,来分析名词化在中医翻译中的运用,发现恰当地使用名词化,可以简化句子结构、增强译文信息密度和提高译文正式度。但应防止过度使用名词化。

    作者:熊展;李涛安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降糖1号水提部分提取工艺研究

    目的:优选降糖1号中黄芪、地骨皮等水提部分药材的提取工艺条件。方法:建立水提液中黄芪甲苷的RP-HPLC-ELSD含量测定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法,以黄芪甲苷得率为指标,考察加水量、提取时间、提取次数对黄芪甲苷得率的影响,优选水提部分药材的提取工艺条件。结果:水提取部分的优工艺条件为:12倍量水提取3次,每次1 h。结论:优选得到的工艺条件,设计合理,稳定可控,有效成分得率较高。

    作者:宋会珠;钱丽梅;张建芬;李越兰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柴可群三阶段辨治大肠癌经验

    柴可群主任中医师认为,大肠癌是在人体正气不足的基础上,外邪乘虚入侵,复因饮食、情志所伤,使脏腑功能失调,气血津液运行失常,产生气滞、血瘀、痰凝、湿浊、热毒等病理变化,蕴结于肠腑,相互搏结,日久积渐而成;是一种以正气虚损为本,局部实邪结聚为标,本虚标实的病证。正气亏虚、癌毒内蕴是大肠癌的基本病机,同时也是大肠癌复发转移的根本原因。治疗原则为“扶正为本,祛邪有度,全程调神,随证而治”。具体根据根治阶段、随访阶段、姑息治疗阶段中正邪盛衰的主次和疾病发生发展的特点,及时调整用药,并强调在该病临床各期均需要结合中医药的治疗,进行全程管理。

    作者:江灶坤;柴可群;陈嘉斌;黄蕾蕾;邹莉;王泽明 刊期: 2015年第03期

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江西中医学院

主办:江西中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