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冠心微丸对垂体后叶素所致急性心肌缺血的实验研究

杜铁良;陈玉兴;施之琪;赵自明;黄汉超;姚楠;曾晓会;黄雪君

关键词:急性心肌缺血, 冠心微丸, 垂体后叶素, 心电图
摘要:目的:观察冠心微丸(丹参、三七、降香等)对急性心肌缺血模型大鼠心电图和心肌酶的影响.方法:70只SPF级SD大鼠(雌雄各半),随机均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硝苯地平组(2.7 mg·Kg-1,临床等效剂量)、冠心丹参胶囊(0.053 7g生药·Kg-1,临床等效剂量)、冠心微丸高剂量(0.107 5g生药·Kg-1)、中剂量(0.053 7g生药·Kg-1,临床等效剂量)和低剂量(0.026 9g生药·Kg-1),预灌胃给药8d,垂体后叶素(Pit)iv.复制急性心肌缺血大鼠模型,于造模5min后十二指肠灌注给药1次,测大鼠心电图、血清心肌酶的含量.结果:Pit注射30s-90s后造模大鼠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率减慢(P<0.01)、T波幅值减小、ST段幅值减小或增加、PR与QT间期延长,以及血清肌酶肌酸激酶(CK)(P<0.05)和心乳酸脱氢酶(LDH) (P<0.05)含量异常增加;给药后,各给药组大鼠上述心电图和心肌酶异常均有所改善,硝苯地平组、冠心丹参组、冠心微丸高、中、低剂量组大鼠心率均回复(P<0.01),冠心微丸高、中剂量组血清LDH和CK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冠心微丸可改善Pit所致大鼠急性心肌缺血后心电图和心肌酶的异常,其抗急性心肌缺血效应较原剂型有所提高.
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马红珍治疗统性红斑狼经验

    系统性红斑狼疮可归属于中医学“阴阳毒”、“红蝴蝶疮”、“温毒发斑”、“水肿”、“尿血”、“虚劳”等范畴.本文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病因病机、辨证分型以及治法方药等方面,探讨马红珍教授运用中医药对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治疗.

    作者:于海峰;马红珍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姜醋”对产后缺乳大鼠的治疗作用

    目的:探讨“姜醋”对溴隐亭诱发缺乳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观察“姜醋”对溴隐亭诱发大鼠缺乳模型仔鼠体重、母鼠泌乳量、血清催乳素水平及乳腺组织的影响.结果:(1)给药第1、2、3周,仔鼠体重在通乳颗粒组及“姜醋”高、中、低剂量组较空白对照组明显降低,较模型组有所升高,但无显著性差异;(2)给药第1、2、3周母鼠泌乳量在通乳颗粒组及“姜醋”高剂量组较模型组明显升高,给药第2、3周在“姜醋”中剂量组较模型组明显升高.(3)给药第1、2、3周,母鼠血清催乳素水平在通乳颗粒组、“姜醋”高、中、低剂量组较模型组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性.(4)“姜醋”能够使泌乳通道畅通,促进产后泌乳.结论:“姜醋”可促进乳腺腺泡腔及导管扩大增生,减少乳腺小叶间脂肪结缔组织,明显增加血清催乳素水平,显著增加母鼠的泌乳量.

    作者:陶莉莉;孙冬梅;陈玉兴;陈小平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高热量饮食联合链脲佐菌素建立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的影响因素

    目的:综合分析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制备的方法及实验中的问题.方法:从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建立的病因和病理造模出发,总结实验中遇到的问题.结果:客观地阐述了模型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解决方案.结论:高热量饮食联合链脲佐菌素建立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的实验是科学可行.

    作者:胡玉焕;宁亚功;肖燕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HPLC同时测定枸骨叶中熊果酸和齐墩果酸的含量

    目的:建立枸骨叶药材中熊果酸、齐墩果酸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Extend-C 18(4.6mm×250mm,5μm),流动相:甲醇-0.1 moL·L-1醋酸铵溶液(83:17),流速为1.0mL·min-1,柱温30℃,检测波长210nm.结果:熊果酸在23.6-236.0μg·mL-1线性关系良好(r=-0.9999),平均回收率为98.84%,RSD为0.75%.齐墩果酸在10.42-104.20 μg· mL-1线性关系良好(r=0.9999),平均回收率为98.87%,RSD为1.00%.结论:该方法简单,准确,且专属性强,可作为枸骨叶药材质量控制方法.

    作者:施之琪;王洛临;曾文雪;付建武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计算机文化基础实验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计算机文化基础实验教学是计算机教学的重要环节.本文主要介绍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下进行计算机文化基础实验教学改革,改革后的实验课,不再是理论课教学的重复和再现,而是知识的延伸、拓展和能力的训练过程,培养了学生驾驭信息的能力,有助于学生个性化的发展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作者:叶青;杨琴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近现代调息静坐养生传承演变要略

    近现代时期,儒、道、佛各家调息静坐养生在日益社会化世俗化的过程中,呈现出三家圆融整合、各自发挥、各取所需的趋势,医家更是开放包容,兼收并蓄,加之日本调息静坐养生的影响,调息静坐养生著作通俗易懂,方法简便实用,适应社会各阶层养生需求.

    作者:章德林;蒋力生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浅谈中医药院校英语教师的职业发展

    中医药走向世界,给中医药院校的英语教学和教学研究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英语教师应该及时改变观念,树立终身学习的职业发展观,自主发展,积极建构合理的知识结构,努力提高自身水平,以适应中医药院校英语教学的需要和社会的更高要求,并形成自己的教学和科研特色.

    作者:李涛安;赵永红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参附注射液对感染性休克患者氧代谢的影响

    目的:观察参附注射液对感染性休克患者氧代谢的影响.方法:将52例感染性休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参附组,置入Swan-Ganz导管,分别给予去甲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联合参附注射液治疗;于用药前、用药后0.5、1、2、4、8、12、16h和24h监测心排血量(CO)等血流动力学指标,抽取动脉血及混合静脉血测定氧代谢指标,包括DO2(氧输送),VO2(氧消耗)及O2ER(氧摄取率);检测各时间点混合静脉血乳酸(Lac)浓度.结果:①与用药前比较,用药后两组患者DO2、VO2、O2ER均逐渐改善(P<0.05);与对照组比较,约8h后参附组各项指标改善更显著(P<0.05).②与用药前比较,用药后2组患者Lac均逐渐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约12h后参附组Lac明显降低(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参附注射液,可以进一步改善感染性休克患者氧代谢和组织灌注.

    作者:吕国焰;卓道勤;熊尚全;闵磊;乔宋璇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半夏泻心汤加味之临床运用探析

    半夏泻心汤是经典方剂之一,临床以“方证对应”为指导,应用本方加味在胃食管反流性相关哮喘、“胃不和“相关性睡眠障碍、HP相关性胃炎、肿术后胃肠道反应等疾病中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作者:禤少敏;吴东南;雷红芳;柯新桥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HPLC法测定薏苡仁饮片中甘油三油酸酯的含量

    目的: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薏苡仁不同饮片炮制品中甘油三油酸酯的含量.方法:采用HPLC-ELSD法,色谱柱为Diamonsil C18色谱柱(250×4.6mm,5μm),流动相为乙腈一二氯甲烷(65∶35),流速为1.0 mL·min-1,柱温为40℃,采用蒸发光散射检测器,漂移管温度为90℃,氮气流速为1.9 L·min-1.结果:甘油三油酸酯在0.1452-2.1780μg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96.2%,RSD为1.5%;净薏苡仁、法薏苡仁、麸炒薏苡仁、土炒薏苡仁、清炒薏苡仁的甘油三油酸酯的含量分别为:0.59%、0.90%、0.86%、0.88%、0.91%.结论:本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能为江西特色饮片法薏苡仁炮制优势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袁桂平;姜军华;眭荣春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基于Apriori算法提取糖尿病并发症数据的关联规则

    目的:提取糖尿病并发症数据的关联规则.方法:采用Apriori算法对糖尿病并发症临床数据进行研究.结果:经3969例确诊病例验证,Apriori算法能从数据中提取诊断关联规则,并得到相应的支持度和置信度.结论:关联规则结果对于临床诊断有参考价值.

    作者:聂斌;林剑鸣;杜建强;王卓;叶青;熊玲珠;朱明峰;李智彪;吴友平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抗瘤颗粒治疗晚期肺癌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抗瘤颗粒对晚期肺癌患者近期疗效、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将60例晚期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其中对照组30例,予抗感染、支持、止痛等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127例,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抗瘤颗粒口服,2组均连续治疗6周.观察治疗前后患者实体瘤的近期疗效、生存质量评分.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16.7%,对照组有效率13.3%,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生存质量评分治疗组好转稳定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抗瘤颗粒能提高晚期癌症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丁敏;黄宇丹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冠心微丸对垂体后叶素所致急性心肌缺血的实验研究

    目的:观察冠心微丸(丹参、三七、降香等)对急性心肌缺血模型大鼠心电图和心肌酶的影响.方法:70只SPF级SD大鼠(雌雄各半),随机均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硝苯地平组(2.7 mg·Kg-1,临床等效剂量)、冠心丹参胶囊(0.053 7g生药·Kg-1,临床等效剂量)、冠心微丸高剂量(0.107 5g生药·Kg-1)、中剂量(0.053 7g生药·Kg-1,临床等效剂量)和低剂量(0.026 9g生药·Kg-1),预灌胃给药8d,垂体后叶素(Pit)iv.复制急性心肌缺血大鼠模型,于造模5min后十二指肠灌注给药1次,测大鼠心电图、血清心肌酶的含量.结果:Pit注射30s-90s后造模大鼠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率减慢(P<0.01)、T波幅值减小、ST段幅值减小或增加、PR与QT间期延长,以及血清肌酶肌酸激酶(CK)(P<0.05)和心乳酸脱氢酶(LDH) (P<0.05)含量异常增加;给药后,各给药组大鼠上述心电图和心肌酶异常均有所改善,硝苯地平组、冠心丹参组、冠心微丸高、中、低剂量组大鼠心率均回复(P<0.01),冠心微丸高、中剂量组血清LDH和CK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冠心微丸可改善Pit所致大鼠急性心肌缺血后心电图和心肌酶的异常,其抗急性心肌缺血效应较原剂型有所提高.

    作者:杜铁良;陈玉兴;施之琪;赵自明;黄汉超;姚楠;曾晓会;黄雪君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试论“科学”视域下中医的科学内涵——关于自然之于生命的思考(一)

    在科学探索日益向难以直观的渺观、微观、宇观等领域迈进的今天,理论解释框架作用日益显现.本研究基于东西方思维模式与方法论的比较,从物质的根本特性出发,运用现代科研成果,在对天人寒热合一生态幅穷源尽委的阐释中,揭示了气体与人体关联的客观实在性,证实了中医科学内涵的本质特征,指出了当下“科学”定义的历史局限性,论证了钱学森关于“中医是人体医学方向”之论断的正确性,显示了提高中医卫生资源在医疗结构中所占比重,是解决“看病难、看病贵”世界性难题、提高健康生产力的有效途径之一,对于促进人与自然、社会的和谐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作者:杨春琳;左铮云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正交试验优选黄芩素长循环脂质体制备工艺研究

    目的:研究黄芩素长循环脂质体的处方和制备工艺.方法:采用逆相蒸发法制备脂质体.以HPLC法测定脂质体中黄芩素的含量,计算包封率和载药量,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法优化黄芩素长循环的处方和制备工艺.结果:优化后的黄芩素长循环脂质体平均包封率为81.42%,平均载药量32.25%,粒度分布均匀.结论:脂质体制备工艺合理,HPLC法测定脂质体包封率准确性高,重现性好,制剂学性质稳定.

    作者:颜仁梁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脂性重症急性胰腺炎的进展

    近年来,由高脂血症导致的重症急性胰腺炎在我国逐年增加,是继胆源性和酒精性之后急性胰腺炎的第三大病因.由于高血脂性重症急性胰腺炎发病机制、中西医结合诊治等方面的有关报道较少,本文就有关HSAP发病机制及目前中西结合治疗方法进行总结,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作者:孔娉婷;谢金昆;田继云;陈亚峰;奉典旭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江西宜春地区中医医院人力资源现状及对策分析

    本研究旨在了解目前宜春地区10家中医医院的卫生技术人员的性别、职称、学历、年龄结构以及继续教育情况等实际状况;通过文献资料的整理分析,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提供支持的理论依据,了解影响宜春地区中医医院卫生技术人员队伍建设的各种因素;为有计划地做好中医院未来规划,和人才培养工作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为相关部门制定中医事业发展规划提供数据支持和为中医药教育拟定人才培养改革提供借鉴依据.

    作者:刘薇薇;王少波;左铮云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我国蜈蚣产业发展的现状与思考

    本文对我国蜈蚣产业的发展现状、生产经营、产品市场进行了分析,重点对我国蜈蚣养殖业中面临的问题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并提出了一些蜈蚣养殖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作者:陈金印;李伟平;蒋福升;丁志山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与时偕行”——浅谈《周易》“时”的审美意识与《内经》养生思想

    《周易》对“时”的审美认识和哲理沉思体现了其对人对生命的尊重和探究,此文重点从“与时偕行”的自然之美、忧患意识和圆融之境三个美学层面,探讨其对《黄帝内经》养生思想的影响.

    作者:张卫平;朱翠贞;艾卫平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清炎合剂提取工艺的研究

    目的:考察清炎合剂的佳提取工艺.方法:采用单因素实验,以有效成分含量和浸膏得率为考察指标,考察了加水倍量、提取时间、提取次数等因素对清炎合剂的提取效果的影响.通过正交实验,优选出佳提取工艺.结果:清炎合剂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提取3次,每次提取时间1h,料液比为1:12.结论:此方法提取清炎合剂简单易行,产率较好,符合生产要求.

    作者:于红波;何秀菊;张爱玲;宋小玲;姚珍珍;陈俊杰;范玫玫 刊期: 2013年第01期

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江西中医学院

主办:江西中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