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缺血预处理防治脑缺血缺氧的历史回顾与研究进展

高云;李积胜;刘锋

关键词:脑缺血, 预处理, 耐受
摘要:严重的缺血或低氧常引起细胞、组织的损伤.预先短暂的缺血或轻度低氧可激发或动员机体内在的防护能力,对随后严重的缺血、缺氧产生强大的防御和保护作用,是当前抗缺血/缺氧的研究热点.缺血预处理(ischemic preconditioning,IPC)和缺血耐受现象(ischemic tolerance,IT)早是由Murry等于1986年在犬心肌缺血模型中发现的,继后大量研究进一步肯定了心肌缺血预处理的心肌保护作用,且已有临床应用报道. 1990年Kitagawa等[1]证实该现象同样存在于大脑,随后更多的实验证实了缺血耐受现象的器官普遍性.
武警后勤学院学报(医学版)杂志相关文献
  • 眼眶爆裂性骨折整复手术体会

    [目的]探讨手术整复眼眶爆裂性骨折的方法及疗效.[方法]采用Medpor材料充填、修复眶壁骨折区,比较手术前后视力、复视程度、眼球运动和眼球突出度.[结果]术后患眼复视消失,眼球运动良好,眼球突出度改善,视力恢复至受伤前水平,术后无不良反应.[结论]Medpor植入术在眼眶爆裂性骨折修复手术中,手术安全,方法简单,疗效可靠.

    作者:王震;李建军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碘仿根管内开放给药的临床研究

    根管治疗是口腔内科的基本治疗技术,由于其愈后的结果可靠,适应症范围不断扩大,在我们的日常门诊当中,随着根管扩大及清扫技术完善的同时,仍常出现一些反复长期治疗,却无法达到根充条件的病例,观察发现根管消毒效果不佳也是疗程延长的主要原因,也是临床医生担心根管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介绍用碘仿根管内开放给药方法,治疗难治性病例,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作者:陈斌;苏建国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腰椎手术失败综合征再次手术患者的护理与康复训练

    传统腰椎间盘手术方式采用全椎板切除术、半椎板切除术、单侧上下椎骨部分椎板切除术等,手术效果较为满意,但手术造成的创伤较大且并发症较多.其中,腰椎手术失败综合征(Fail Back Surgery Syndrome, FBSS)的发生率约为10%~15%[1],对患者的心理打击为严重,并且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痛苦.FBSS广义上泛指在椎板切除或腰椎间盘摘除术后,患者仍有腰部、臀部或下肢顽固性疼痛或其他不适症状.狭义上指多次手术后,临床症状没有任何改善.我科自1998年10月-2004年5月共收治FBSS患者16例,均接受良好的心理和生理护理,报告如下.

    作者:郭竞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损伤性膈肌破裂诊断治疗的临床探讨(附38例报告)

    [目的]总结38例损伤性膈肌破裂的诊治经验.[方法]对1993年8月-2004年5月本科收治的损伤性膈肌破裂38例作一回顾性分析.[结果]38例中开放性损伤16例,闭合性损伤22例,合并膈疝28例,经X线检查,26例有阳性发现;22例行CT检查,结果均为阳性;合并胸腹腔及全身多器官损伤35例(92.1%),术前确诊31例(81.6%),治愈32例,死亡6例,病死率为15.78%.[结论]损伤性膈肌破裂是临床上少见而危险性较大的损伤,术前确诊率较低,病死率高.CT和X线检查是诊断膈肌破裂和创伤性膈疝的主要依据.一经怀疑应及时手术治疗.

    作者:王光哲;刘翠华;武文红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观察

    不稳定型心绞痛(UA)是常见的急性冠状动脉供血不全综合征之一,易进展为急性心肌梗死或猝死.我们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钙有效地改善了心肌缺血,降低了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率.疗效确切,使用安全,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晓梅;刘媛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通心络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通心络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6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通心络组(80例)和鲁南欣康组(80例).通心络组口服通心络胶囊,3粒/次,3次/w;鲁南欣康组口服鲁南欣康(单硝酸异山梨酯),20 mg/次,2次/d,疗程3 w.[结果]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7.50%和85.00%;通心络组在改善心肌缺血方面优于鲁南欣康组.[结论]通心络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效果良好,优于鲁南欣康,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陈彦玲;张晶;杨艳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十二直肠腺癌多发转移1例报告

    1 临床资料患者男性,45岁,因腰部疼痛1 m,解黑便半月,右上腹部肿块2 d于2004年4月9日入院.入院时体查:体温38℃,中度贫血貌,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双肺叩诊呈清音,双肺可闻及湿性罗音,腹部平软,左上腹及剑突下有压痛,肝肋下可触及8 cm,质硬,有触痛,脾肋下未触及,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正常.腹部CT及腹部B超示:多发性转移性肝癌,脾转移癌,右肾转移癌,少量腹腔积液.胸部X线片示:1.肺转移癌;2.肺部感染.

    作者:邹冰心;周涛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丹参酚酸对人K562细胞株增殖抑制的体外研究

    [目的]研究丹参酚酸B对人(K562)细胞系生长的抑制效应,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用不同浓度的丹参酚酸B加入体外培养K562细胞中,观察加药后细胞生长数量及其形态的变化; 用MTT法检测丹参酚酸B的细胞毒作用;用Hoechest 33342和PI双荧光染色法检测细胞凋亡.[结果]丹参酚酸B明显抑制K562细胞生长;IC50值为2.5×10-5 mol/L;其抑制率与药物浓度呈剂量依赖关系;凋亡细胞的比例与药物浓度及作用时间呈正相关.[结论]丹参酚酸B能有效抑制K562细胞的增殖.

    作者:高雨琴;王火;姜孟臣;郭佳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螺旋CT对门静脉系统癌栓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肝癌门静脉系统癌栓的多层螺旋CT的特征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对20例肝癌患者行多层螺旋CT平扫及增强检查,并进行2D及3D重建图像以显示门脉情况.[结果]在20例患者中,无癌栓者10例,占50%;门静脉主干癌栓6例,占30%;门静脉分支癌栓3例,占15%;门静脉、肠系膜上静脉、脾静脉癌栓形成的1例,占5%.[结论]多层螺旋CT对肝癌门静脉癌栓的诊断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作者:赵军;刘银社;付维林;贾策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外伤性颅内静脉窦损伤的临床诊治(附31例报告)

    [目的]探讨外伤性颅内静脉窦损伤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对31例外伤后颅内静脉窦损伤患者采用静脉窦直接缝合12例,颅骨骨桥悬吊合并明胶海绵覆盖修补10例,硬脑膜或大脑镰瓣翻转修补5例,肌肉筋膜和明胶海绵覆盖修补4例.[结果]本组死亡3例,重残1例,中残4例,其余患者恢复良好.[结论]对外伤性颅内静脉窦损伤采用手术缝合的方法可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许钢;窦贺荣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人血管抑素基因分泌型融合载体的构建与表达

    [目的]构建人血管抑素(angiostatin,As)原核分泌型融合表达载体pEZZ18-As,诱导表达As融合蛋白.[方法]根据人As cDNA序列的开放读码框架设计上、下游引物,从人肝组织中提取总RNA后,利用RT-PCR技术扩增As基因;酶切目的基因与pEZZ18载体,回收纯化后做定向克隆连接,转化E.coli DH5α;XbaⅠ及EcoRⅠ双酶切电泳与测序鉴定pEZZ18-As;诱导培养重组菌,表达目的蛋白.[结果]酶切pEZZ18-As,电泳分析插入片段长度为1111bp,与预期结果一致,对连接点两端进行测序,结果显示接头两端序列连接正确;SDS-PAGE分析诱导培养重组菌,新出现的蛋白大小约61kD,与预期相符.[结论]成功构建人血管抑素表达载体并表达出目的蛋白,该研究为抗血管药物治疗实体瘤奠定了基础.

    作者:王瑞珉;靳秋月;程世翔;陈立军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主动脉夹层覆膜支架术护理体会

    主动脉夹层,又称主动脉壁间动脉瘤,是主动脉壁内的不规则性剥离病变.起病急、变化快、死亡率高、预后差.自从1991年报道首例覆膜支架治疗腹主动脉夹层以来,这项技术在临床逐渐得到广泛应用[1,2].我院2002年11月-2004年1月经股动脉覆膜支架植入术治疗主动脉夹层6例,均取得了良好效果.现将6例患者的护理经验总结如下:

    作者:柴晓红;岳继华;孙颖丽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邻溴代苄基异喹啉碘盐抗心律失常作用的实验研究

    [目的]研究1-(邻-溴苄基)-6,7-甲二氧基-2-甲基-3,4-二氢异喹啉碘盐(O-BBMMDI)对实验性心律失常模型的影响.[方法]采用乌头碱、氯化钡、肾上腺素和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方法制备大鼠心律失常模型,观察O-BBMMDI的保护作用.[结果]O-BBMMDI可明显对抗乌头碱、氯化钡所致的大鼠心律失常,延长心律失常诱发时间,缩短心律失常持续时间;对肾上腺素和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所诱发的大鼠心律失常也有一定的对抗作用,并可减轻结扎造成的心肌缺血.[结论]O-BBMMDI可对抗大鼠心律失常模型,提示其具有良好的抗心律失常作用.

    作者:晋玉章;马勇;朱江;谢文利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MAPK信号通路与高血压靶器官损害

    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家族是细胞内信号蛋白网络中重要的一员,主要介导细胞的发生、分化、增殖、死亡及细胞间的功能同步等多种生理过程.近年来对MAPK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其与许多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而这一家族在高血压及其靶器官损害中的作用也渐受关注,因此对MAPK及其与高血压靶器官损害综述如下.

    作者:石蕊;李玉明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氢氧化钙和甲醛甲酚根管封药临床疗效比较

    1 临床资料1.1 病例及分组选取2001年1月-2003年9月在我院口腔门诊就诊的137例慢性根尖周炎患者,共计156颗患牙.其中男69例,女87例.随机患牙分为实验组(根管内封氢氧化钙)78例,对照组(根管内封甲醛甲酚)78例.

    作者:周艳妮;冯正虎;彭智;李菁;雷敏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挑刺拔罐治疗痔疮32例体会

    痔疮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男女皆有,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临床上以截石位3、7、11点为多见.以20~40岁为多见,并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加重.我们自1999年4月-2003年8月共收治32例,现将治疗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林开祖;何国金;俞金森;杨国鹏;梁军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栀子浸膏对类风湿性关节炎大鼠血清IL-1β和TNF-α的影响

    [目的]研究栀子水提浸膏对类风湿性关节炎大鼠血清IL-1β和TNF-α的影响,进一步探讨该药物的作用机制.[方法]建立II型胶原蛋白诱导大鼠类风湿性关节炎模型;口服栀子浸膏,观察药物对实验性大鼠足肿胀的抑制作用;检测药物对大鼠血清IL-1β和TNF-α的影响.[结果]与模型组比较,栀子水提浸膏可以剂量依赖性抑制大鼠足肿胀的程度(P<0.01);用药后,给药组血清IL-1β和TNF-α水平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结论]栀子水提浸膏在类风湿性关节炎大鼠中可以下调致炎因子IL-1β和TNF-α的水平,提示这可能与该药抑制实验性类风湿性关节炎病情进展密切相关.

    作者:朱江;谢文利;晋玉章;孙文军;高欣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观,抓好医德医风建设

    近年来,随着医疗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各界对医疗行业行风问题日益关注.作为事关国家经济建设和人民群众身心健康的医疗行业,特别是医院管理者,如何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并以此指导医院抓好医德医风建设[1],提升医务人员的服务品质,提高患者的服务满意度,这是值得我们认真思考和探讨的问题.

    作者:赵焕堂;李奕;张娜;马德亮;黄文福;覃家浪;陆小琼;谢先明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高强度训练环境与军人心理适应能力的培养

    高强度训练环境对军人心理冲击力明显高于普通训练,因而对军人心理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针对性地加强军人心这应能力的训练对鼓舞士气,提高战斗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熊群;严鸿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椎管内沙样瘤黑色素性神经鞘瘤1例

    1 临床资料患者男,男,47岁.腰痛并放射至臀部和左下肢3年.入院前1 m出现右下肢感觉和运动功能减弱,逐渐加重,行走困难.查体:右下肢肌力III级,屈髋、足背屈运动减弱,腱反射亢进,足背及右下肢感觉减弱.血、尿常规正常.胸片及超声心动图检查未见异常.

    作者:刘银社;赵军;贾策;付维林;顾欣;袁滨;冯凯琳 刊期: 2005年第03期

武警后勤学院学报(医学版)杂志

武警后勤学院学报(医学版)杂志

主管:武警后勤学院

主办:武警后勤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