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胆心综合征42例临床治疗体会

孙海东

关键词:胆道疾病, 胆心综合征, 诊断
摘要:1909年Babcock首先提出了胆心综合征的概念[1].自本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胆道疾病发病率的升高,胆心综合征在临床病例并不少见,但都因种种的原因其临床确诊率不高,所以胆心综合征日益受到重视.胆心综合征是指由于胆道疾患所引起的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脏活动失调以及心电图异常的临床综合征.其表现类似心绞痛症状,而在胆道疾病治疗后,其心绞痛症状消失,心电图恢复正常[2].现就1996年12月-2003年4月我院所部分收治的胆囊炎、胆石症患者201例,其中42例有胆心综合征表现,现报告如下.
武警后勤学院学报(医学版)杂志相关文献
  • 阶段性神经阻滞麻醉术后正确卧位的探讨

    硬膜外麻醉是目前临床上腹部及以下部位行手术治疗常用的麻醉方法,麻醉后卧位教科书上写有同腰麻术后,查阅多处有关文献及观察多家医院临床均采用此法,发现患者多有程度不同的躯体不适.自1999年1月-2004年12月,本院对硬膜外麻醉后395名患者采取术后头部枕一薄枕的处理,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宝宏;张宏波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试用冷平衡液、冷生理盐水降温治疗中暑2例

    我院对2例中暑高热昏迷患者在常规综合治疗的基础上,试用4.0℃冷平衡液、冷生理盐水快速静脉输入的降温措施,取得了迅速降温、较快苏醒的疗效.

    作者:刘新华;鲍莉芸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桥本病87例诊治体会

    桥本病(Hashimoto)又称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近年来发病呈上升趋势.由于该病临床表现不典型,常伴有其它甲状腺疾病,容易误诊和漏诊.我院自从1984年1月-2004年10月间共收治门诊及住院患者87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林海平;冯丽萍;朱利锋;刘淑岳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腺性膀胱炎1例

    1 临床资料患者,女,43岁,尿频、尿急、尿痛反复发作3年,加重10 d来诊,有肉眼血尿,即往有肾结石病史,查体:耻骨上膀胱区有轻压痛,T:36.9℃.辅助检查:血常规正常,尿常规红细胞(+++),白细胞(++),彩色超声多普勒所见:双肾大小、形态及回声均未见异常,膀胱充盈后于膀胱暗区内可见大量细小光点飘浮.膀胱壁回声完整,壁不规则增厚,以膀胱三角区明显,厚处达1.0cm,表面不平,有乳头状增生,突向膀胱腔,增生物基底部较窄,回声较强,后方无声影,不随体位变化而移动.

    作者:修金;林永生;吴杰;刁美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葛根素对脑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

    葛根为豆科植物野葛或葛藤的块根,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历代本草均有记载.葛属植物全世界有近20种.通常入药的是野葛[Pueraria lobata(Willd.)O-hwi]的根.另外,其同属植物食用葛藤(Pueraria edulis Pamp.),峨眉葛藤(P.omeiensis Wang et Tang),甘葛藤(P.thomsonii Benth.),三裂叶野葛藤[P.phaseoloides(Roxb.)Benth.]等的块根在少数地区也作葛根使用.

    作者:朱毅;赵赤;李灵芝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断腕再植20例护理体会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回顾2001-2005年收治的20例患者.其中男18例,女2例,年龄22~52岁.其中左腕离断15例,右腕离断5例.完全离断13例,不全离断7例.

    作者:李瑛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Tinel氏征和屈腕试验对腕管综合征诊断的临床意义

    腕管综合征是正中神经在腕管内受卡压所引出的症候群,其病因主要由腕横韧带及滑膜慢性炎症增生性肥厚所致.正中神经受压后常出现神经变性,与周围组织粘连.一般行腕横韧带切除和神经束膜松解可予彻底根治.腕管综合征为临床上较常见的疾病,此病在老年人群中,尤以妇女多见,轻症患者多在门诊局部封闭及理疗等,可获得缓解,出现严重神经功能障碍者,可手术治疗.在临床中,Tinel氏征及屈腕试验对诊断有较高的特异性和可靠性.我院近15年来收治30例患者33个腕,所有患者均经外科手术及术后病理确诊,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永岭;周宁;田广利;程小宾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海洛因依赖者合并肺结核136例临床分析

    肺结核是吸毒人群中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我们对2003年6月-2004年1月在我院强制戒毒者中确诊为肺结核的136例患者的资料进行调查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王茜;卜英博;李涓涓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37例肝硬化患者血液流变学特征与内毒素水平的观察

    内毒素作为近年来发病机制研究的热点,在肝硬化高动力循环机制中的作用已经引起广泛关注.为研究肝硬化时血液流变学变化特点与内毒素血症的关系,本文对37例肝硬化患者进行了血液流变学及内毒素水平的测定.

    作者:刘晓梅;张明华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采用两种方法确定根管工作长度的对比研究

    [目的]研究传统法和根测仪法确定根管工作长度后行根管充填的效果,评价两者的准确性和优缺点.[方法]选择需要做根管治疗的患者162人,前后牙根管总数共272个,根据就诊顺序随机分为传统法136个根管和根测仪法136个根管两组.传统法根据医生探测根管时的手感、患者的疼痛感和拍X光片来确定根管工作长度,根测仪法采用日本JUSTY-Ⅱ根测仪来确定根管工作长度.然后常规行根管充填,拍X光片记录根管充填情况.[结果]传统法和根测仪法适充数分别为96例和100例,适充率为70.59%和73.53%,经统计学分析P>0.05,两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传统法和根测仪法都可以作为临床医生确定根管工作长度的有效方法.根测仪法的优点是操作简便、迅速省时,准确性高、可避免X线损伤,但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不能完全代替传统法.

    作者:邹群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高压氧治疗78例一氧化碳中毒患者的护理体会

    一氧化碳(CO)中毒是较为常见的生活性和职业性中毒.在传统治疗的基础上采用高压氧治疗,效果显著[1].但是由于忽视高压氧治疗中的护理知识和技巧,使高压氧治疗中断或影响疗效的情况时有发生[2].2002年12月-2004年11月,我科对78例一氧化碳中毒患者进行高压氧治疗及随访,现将护理体会报导如下.

    作者:邬丽红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统计学符号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误诊为类风湿性关节炎1例

    1临床资料患者女,50岁,以双下肢肿痛活动受限伴皮疹反复发作10年,加重1 m入院.自述于1990年2月因着凉或劳累后出现双下肢肿胀疼痛,重时活动受限,皮肤出现大小不等红色皮疹,持续4~5 d后症状逐渐缓解,休息或服用解热镇痛药症状可减轻,曾在当地医院检查,血沉快,类风湿因子阳性而诊断为类风湿性关节炎,并予以治疗.病情反复发作,近1 m因症状加重而来我院.既往口干眼干7~8年,否认其它结缔组织病史.

    作者:张笑丹;戴红;曹东旭;王烨洵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重伤员早期治疗佳实施时间段计算机模拟研究

    [目的]探讨重伤员早期治疗措施的佳实施时间段.[方法]采用计算机模拟及统计学方法分析重伤员早期治疗时间与死亡率之间的关系.[结果]重伤员早期治疗时间与死亡率之间存在明显正相关,不同时间段死亡率增长幅度不同.[结论]伤后240min是重伤员早期治疗措施实施的佳实施时间段.

    作者:程洪海;李淑梅;解宏伟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子宫内膜和卵巢原发性双癌的研究进展

    子宫内膜癌患者和卵巢癌患者可同时或随后发生其它部位癌变,尤其是子宫内膜和卵巢原发性双癌[1].临床上常将子宫内膜和卵巢原发性双癌与Ⅲ期子宫内膜癌或Ⅱ期卵巢癌相混淆,为了更充分的认识子宫内膜和卵巢原发性双癌,现就相关报道作一综述.

    作者:谷彦军;李艳;何滢源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参考文献类型标识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留置PICC带管出院患者的家庭护理

    PICC置管是经外周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置入中心静脉(上腔静脉)的导管,用于长期静脉输液及化疗用药的患者,可以有效减少重复静脉穿刺及化疗药物对血管的刺激,具有操作安全和简便的特点,是目前安全的中心输液工具之一,在临床中应用广泛.对留置PICC带管出院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家庭护理,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重要的意义.2003年3月一2004年7月,我科对留置PICC带管的84例出院患者,进行了以个体为中心的家庭护理,收到了满意效果.

    作者:梁利红;梁军;申彩云;努尔陶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非手术治疗脾脏损伤64例分析

    脾脏损伤是腹部闭合性损伤中常发生的实质性脏器损伤,在大量的文献中讨论较多的是脾损伤各种术式的选择,而关于何种情况下脾损伤仍可继续行非手术保守治疗及保守治疗的详细措施则讨论较少,各家医院针对自己医院的监护条件及临床经验等亦各有不同的对策.鉴于此,针对我院1994年以来收治的137例脾脏损伤患者中行非手术治疗64例病例,现简要总结如下.

    作者:任贵兵;黄汉涛;沈章义;岳奇俊;杨勇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间歇性外斜视的手术时机选择

    [目的]探讨间歇性外斜视的手术时机.[方法]对79例手术治疗的间歇性外斜视患者,按年龄、双眼视功能状态、斜视类型分组进行观察、研究.[结果]79例患者平均随访1.6年,治愈69例(其中28例恢复双眼单视功能),未愈10例中9例仍外斜,1例继发内斜视.年龄越小越有利于双眼单视功能的恢复;术前有双眼单视功能者术后对维持眼位正位有明显关系,与斜视类型无明显关系.[结论]间歇性外斜视术前有双眼单视功能者对术后眼位的影响较大,且早期手术有利于维持眼位正位及恢复双眼单视功能.

    作者:夏江南;贾云;张倩;黄丹琳;刘艳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芬太尼用于术后皮下镇痛的临床观察

    芬太尼是当前临床麻醉中常用的麻醉性镇痛药.我院于2002年1月开始,采用三角肌皮下持续给药行术后镇痛治疗,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崔琦芬;陆晓刚;赵云红;傅大干 刊期: 2005年第05期

武警后勤学院学报(医学版)杂志

武警后勤学院学报(医学版)杂志

主管:武警后勤学院

主办:武警后勤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