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浆P物质浓度变化及意义

张富兴

关键词:不稳定型心绞痛, P物质, 冠状动脉狭窄, 临床意义
摘要:目的:观察心绞痛患者血浆P物质(SP)浓度变化与冠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将不稳定型心绞痛和稳定型心绞痛分组并没正常对照组在心绞痛发作前及心绞痛缓解后采静脉血用放射免疫法测定P物质.结果:不稳定型心绞痛组的P物质浓度明显高于稳定型心绞痛组与正常对照组(P<0.01).在稳定型心绞痛组P物质浓度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与冠脉的狭窄程度呈正比.结论:SP在UA发作时间浓度低于SA和正常对照组,与冠脉狭窄呈正比,UA缓解时SP浓度增加与冠脉狭窄程度呈反比,SP浓度的测定对UA的发生和疗效的判定有重要意义.
武警后勤学院学报(医学版)杂志相关文献
  • Terrien′s角膜边缘性变性2例

    Terrien′s角膜边缘性变性(Terrien′s Marginal Degeneration,TMD)是角膜边缘部变性的一种特殊类型,较为少见.近年国内相关报道较少,我院收治2例,报道如下.

    作者:梁莉;高平;鲍春华;刘慧霞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影像介入及计算机辅助下光动力疗法治疗恶性肿瘤

    肿瘤是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随着现代医学的进步,癌症已不再是绝症,但仍然是对人类健康威胁极大的、死亡率很高的一种疾病,位列各国人口死因的前三位之一.据卫生部提供的数据表明,我国居民每死亡5人中,即有1人死于癌症.

    作者:顾欣;冯凯林;李迎新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Bufalin的急性毒性研究

    目的:测定Bufalin的近似半数致死量(LD50)并研究Bufalin的急性毒性.方法:采用近似LD50测定方法测定Bufalin的LD50,采用HE染色法检查Bufalin的心肌毒性.结果:本研究表明,Bufalin近似的LD50为2.35mg/kg,并可导致心肌炎细胞浸润、充血等.结论:Bufalin具有一定的心肌毒性.

    作者:齐刚;张莉;何文彤;陈小义;呼文亮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红景天研究进展

    景天科红景天属的植物,有着与人参、刺五加相似的滋补强壮、扶正固本功能.我国为红景天属植物的主产区之一,种类多、分布广、资源丰富,在医药工业和食品工业具有重要的开发前景.为了更合理的开发利用,需要对我国红景天属植物资源进行更深入的多学科的综合研究.已有的研究显示,红景天有抗缺氧、抗寒冷、抗疲劳、抗微波辐射等显著功效,而且还具有延缓机体衰老,防止老年疾病等功效.近几年它又是一种适用于特殊地区开发的、具有很大发展前途的环境适应药物.在军事医学、航天医学、运动医学和保健医学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宋月英;韩慧文;郝素云;齐刚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关于《武警医学院学报》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武警医学院学报>(以下简称<学报>)是武警医学院主办的综合性医药学学术刊物,创刊于1992年,1998年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为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

    作者:李朝福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恶性肿瘤转移机制及分子基础

    恶性肿瘤是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主要疾病,其发病隐匿,死亡率高,但目前尚无彻底根治的有效方法.浸润和转移是恶性肿瘤的显著特征,瘤细胞脱落从原发灶侵入周围组织并向远处转移是临床抗肿瘤治疗失败和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因此对于恶性肿瘤侵袭和转移的研究成为目前肿瘤研究的关键所在,本文就肿瘤转移机制及相关细胞分子作一论述.

    作者:梁静;阚志超;韩涛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胰腺囊性肿瘤的影像诊断分析

    胰腺囊性肿瘤为临床少见肿瘤,包括胰腺囊腺瘤和囊腺癌.本文报告经手术及/或病理证实的15例,对其影像学检查表现和临床、手术病理进行对照分析如下.

    作者:徐杰;任建政;冯晨;田野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硝酸甘油、硝苯吡啶治疗慢性肛裂127例

    目的:探讨硝酸甘油、硝苯吡啶联合用药治疗慢性肛裂的疗效.方法:对采用硝酸甘油、硝苯吡啶联合用药治疗慢性肛裂127例和采用内扩约肌切断术治疗慢性肛裂81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采用药物治疗的治愈率达91.35%,复发率10.2%.采用手术治疗的治愈率91.5%,复发率8.64%.两组的治愈率和复发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硝酸甘油、硝苯吡啶联合用药治疗慢性肛裂与采用内扩约肌切断术治疗的治愈率、复发率无显著差异.且药物治疗可明显减少患者的痛苦,没有肛门失禁的危险.所以该药物治疗方法可用以治疗初发慢性肛裂.

    作者:邓建军;钱崇宽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严重心血管外伤12例抢救体会

    1 临床资料本组12例,男11例,女1例,年龄19~36岁,平均28.3岁.刀刺伤2例,交通事故8例,钝器伤1例,高处坠落1例.均有不同程度的休克表现,伴有心包填塞表现7例.X线提示心影增大7例,伴血气胸3例,肋骨骨折及胸骨骨折5例,单纯肋骨6例,死亡2例.全组均行手术探查,左、右心室破裂各1例,右心房破裂3例,主动脉根部滋养血管破裂1例,上腔静脉根部挫裂伤2例,下腔静脉破裂1例,胸廓内动脉断裂1例,无明显活动性出血的血心包2例.死亡2例中,1例为左心室贯通伤,术中出现不可控性大出血;1例伴脾破裂患者行脾切除后仍有顽固性休克,清除右隔下积血时发现下腔静脉1/3周径破裂,因严重休克未及时修补死亡;3例右心房破裂修补均获成功;1例主动脉根部血肿,清除后发现其滋养血管活动性出血,予缝扎;1例下腔静脉根部血肿,清除后发现部分静脉壁相当薄,予无损伤线全层加固缝合.6例术后出现呼吸衰竭表现,予呼吸机支持后抢救均获成功.

    作者:张志豪;杜开齐;张锦贤;胡汛;邬冬强;施谷平;刘万顺;李也梁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乙型肝炎病毒母乳传播的研究进展

    乙型病毒性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引起的,其主要传染源是病人和乙肝病毒携带者,新生儿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发生率由很多的因素决定,主要是母婴传播.孕母病毒携带者传播给胎儿的途径有三种可能:(1)经胎盘传播;(2)分娩时由母血传播或胎儿吞咽病毒污染的羊水而受染;(3)产后与产母生活上的密切接触,如通过唾液、乳汁、汗液、大小便等.我国每年约有150万乙肝病毒携带者分娩,约有80万新生婴儿被感染.婴幼儿至青年期病毒常处于免疫耐受的高复制期,血清病毒长期稳定在一个较高水平,国外一些学者认为许多慢性HBV感染缺乏自发性病毒清除,故可以是终生感染[1].我国的慢性HBV携带主要是由于婴幼儿期感染建立的免疫耐受性.孕妇体内乙肝病毒的感染状态直接决定了母婴垂直传播的发生率[2].在各种传播途径中,活跃的为胎盘传播,其次为乳汁传播,因此乳汁传播的作用不可忽视.到目前为止,预防乙型肝炎病毒母婴感染有效的措施是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及接种乙肝疫苗[3],但仍有少数婴儿在正规免疫预防之后仍被感染HBV.本文就近几年国内外在此领域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薛爱丽;赵筱芳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前列腺素E1脂微球载体制剂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疗效观察

    观察前列腺素E1脂微球载体制剂(Lipo PGE1)联合卡托普利对减少早期糖尿病肾病(DN)微量蛋白尿(UAE)的治疗作用,效果满意,报道如下.

    作者:何群;王志坚;陈伟良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龙血竭研究进展

    血竭具有活血散瘀、止痛、止血、生肌敛疮等功效,主要用于外伤出血、溃疡不敛、跌打损伤、瘀滞作痛等症,为名贵中药材之一.1991年国家批准为一类新药(药材),暂名:广西血竭.

    作者:张庆云;朱辉;陈红英;胡迎庆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口腔疾病患者治疗需求抽样调查

    口腔疾病治疗时的恐惧感,加之治疗时疼痛、候诊时间长、复诊次数多,使人们各种牙病患病率居高不下.因此,就诊患者的心理需求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作者:彭玉梅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手术中围肝门部血管并发症的治疗进展

    围肝门部血管包括肝门及其周围的血管和其分支,上腹部手术和治疗经常涉及到.近年来,随着外科基础研究和外科技术的发展,使许多过去难以完成的手术和根治的肿瘤得以成功地实施,并在利用血管介入技术治疗肝脏肿瘤领域取得了明显的疗效.

    作者:白伟业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诊断、治疗及预防

    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pontaneous bacterial peritonitis,SBP)临床上专指肝硬化腹水患者无明显腹腔内或邻近组织感染灶,以及脏器破裂等原因而出现的腹膜感染.

    作者:武永刚;缪晓辉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70例SARS患者心理变化调查分析

    在救治SARS患者的过程中,往往注重医疗上的诊治,忽视了SARS患者是一个特殊群体.我院在对70例患者的护理过程中,经过分析调查,结合临床做了大量的心理护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作者:于榕;李丽娟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共焦显微镜在角膜屈光手术中的应用

    创伤修复反应的差异性日益成为一种影响屈光手术后预测性和稳定性的重要因素.共焦显微镜(confocal mi-croscopy through focusing,CMTF)具有高分辨率和高放大倍数等优点,且能在三维空间、实时、活体条件下对角膜组织进行无损伤性光学断层扫描成像,使得在活体中就可以观察到角膜愈合状况及并发症的发病机制成为可能.

    作者:乔丽萍;孙慧敏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鼻咽癌p53基因的表达及功能状态研究

    目的:研究鼻咽癌(NPC)中p53表达及功能.方法:对38例NPC和16例对照样本中的p53、p21mRNA进行RT-PCR定量分析.结果:(1)NPC组p53mRNA的水平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4,P<0.05);p21 mRNA的水平两组相同.(2)在相关分析中,对照组p21mRNA水平随p53 mRNA的水平升高而升高,相关具有高度显著性,[(rp53-p21)=0.654,P<0.01].在NPC组虽然也观察到类似的相关关系,但r值比对照组小.(3)回归分析表明,NPC组p53-p21直线回归方程的斜率,明显小于对照组的斜率.结论:NPC中p53表达增加而功能异常.

    作者:张猛;王爱叶;安效宏;龙江斌;梁启万;李辉梅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烧伤后早期白色念珠菌粘附肠上皮的防治研究

    目的:观察烧伤后早期白色念珠菌在下消化道内粘附定植变化,以及应用微生态制剂双歧杆菌的预防效果和机制.方法:无特殊病原菌小鼠67只,肠道给入白色念珠菌,隔离饲养14d后,随机分为伤前对照组(10只),烧伤对照组(29只),烧伤治疗组(28只).烧伤治疗组和烧伤对照组,小鼠背部致以20%TBSAⅢ°烧伤,烧伤治疗组在伤后经口给入双歧杆菌菌悬液.动物伤后1、2、3d分批活杀,观察以下指标:肠粘膜表面粘附白色念珠菌计数,肠固有层淋巴细胞增殖原位观察,肠粘液中特异抗白念菌SlgA.结果:烧伤对照组以及烧伤治疗组白色念珠菌粘附数量在伤后2、3d均高于伤前对照组,但治疗组明显少于烧伤对照组同时相水平;烧伤治疗组肠固有层淋巴细胞增殖和肠粘液中特异抗白念菌SIgA水平尽管低于伤前水平,但高于烧伤对照组.结论:烧伤后早期可发生白色念珠菌在下消化道内粘附增多,应用微生态制剂双歧杆菌可提高烧伤后肠道粘膜免疫中效应部位的细胞增殖水平,部分减少白色念珠菌粘附.

    作者:白晓东;仝青英;刘贤华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急性冠脉综合征

    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s,ACS)包括不稳定心绞痛(unstable angina pectoris,UAP),急性心肌梗死(Q波及非Q波)及急性缺血性心源性猝死,是当今社会危害人体健康的主要原因之一.以往,人们认为急性冠脉缺血事件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缓慢进行性增大,而堵塞管腔所至.

    作者:杨子祥;李淑肖 刊期: 2004年第01期

武警后勤学院学报(医学版)杂志

武警后勤学院学报(医学版)杂志

主管:武警后勤学院

主办:武警后勤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