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万英;李华;赵丽婷
幼儿拍胸片一般很困难,拍片时常需要患儿家长强制约束来完成这项检查,这样拍出照片经常出现影像模糊或片盒移动影像包括不完全.为此,我们设计制做了幼儿胸片架,解决了患儿拍胸片困难问题,经临床实际应用,效果满意,介绍如下:
作者:冀华;郭宏奇;刘勇 刊期: 2001年第03期
股骨近端骨折是一种常见损伤,以老年人多见.其治疗方法较多,疗效不一.作者自1998年1月至2000年7月采用动力性髋关节螺钉(DHS)治疗股骨近端骨折52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孙小平;龙源深;陈少文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研究美托洛尔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QT离散度(QTd)的影响.方法:6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2组,试验组(32例)予以美托洛尔及其他相关治疗,对照组(30例)除不予美托洛尔,其他治疗与试验组相似.治疗前以及治疗后4周测定QId及其他相关参数并予以分析.结果:试验组治疗后QTd、QTcd显著缩小(P<0.01).对照组治疗后,其HR、QTd、QTcd、QTmax、QTmin均无明显改变(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HR、QTd、QTcd、QTmin明显降低(P<0.05).试验心绞痛患者的QTd、QTcd,从而有利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心肌电话动的一致和稳定.
作者:许国柱 刊期: 2001年第03期
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54岁,因反复发作的下腹隐痛伴尿频、尿急、尿痛一年,加重一个月入院,血常规:白细胞16.3×109/L,尿常规SG1.020,PH:6.超声检查:在膀胱充盈良好的状态下,见膀胱左侧有一圆形无声暗区,范围4.6×4.5cm2,与膀胱相通,连接口处为0.7cm,考虑为:膀胱憩室.次日患者行手术治疗,术中见:该患者左输尿管上段扩张,直径1.2cm,中下段变窄,直径0.6cm,接近膀胱入口处,输尿管增宽成球形,直径4.5cm.术中将左输尿管上段扩张后予以重叠缝合,输尿管下段扩张处予以剪裁并成形.手术诊断:巨输尿管.
作者:陈晓郁;王岩;贾莉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研究慢性染铅大鼠血铅与血清SOD、MDA的时间变化效应,探讨SOD、MDA在铅中毒中的变化.方法:SOD活性测定采用亚硝酸盐显色法,MDA含量测定采用硫代巴比妥(TBA)法.结果:低剂量染铅大鼠血清SOD活力在60天以后低于对照组(P<0.05),高剂量染铅组SOD活力30天以后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高剂量染铅组MDA含量30天以后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慢性染铅过程中,SOD活性随染铅时间延长逐渐降低,MDA含量随染铅时间延长逐渐增加.
作者:张国辉;王世鑫;周蔚;王俊虹;魏茂提;韩景田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观察联合应用腰交感神经节切除对分期动静脉转流术治疗下肢三期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血液动力学及临床疗效方面的影响.方法:共行分期股浅动静脉转流术治疗下肢三期血栓闭塞性脉管炎21例(22肢),其中并行腰交感神经节切除组13例(13肢),未切除组8例(9肢).用彩色多普勒检测第一期术后吻合口周围的血液动力学变化并进行比较.结果:两组病人术后吻合口近端动静脉血流量均增加(P<0.01),并神经节切除组较未切除组增加量多(P<0.05);吻合口远端动脉血流量术后均无明显变化(P>0.05);吻合口远端静脉离心方向血流量切除组较未切除组多(P<0.05).并神经节切除组肢体溃疡或坏疽创面平均愈合时间较未切除组短.皮温升高明显.结论:此联合手术治疗下肢三期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能起协同作用,使缺血肢体获得更多动脉血,取得更好疗效.
作者:王相如;林勇杰;詹世光;冯承泉 刊期: 2001年第03期
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与许多临床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我们采用放免法对32例肺炎患儿血清SIL-2R水平进行测定,以探讨肺炎患儿体内免疫功能的变化及其与病情的关系.
作者:周信英;王世荣;沈新;何国芳;刘宁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观察巴曲抗栓酶与肝素治疗急性心梗过程中对凝血及纤溶指标的影响.方法:48例急性心梗患者随机分成2组,巴曲抗栓酶组25例(男20例,女5例)用巴曲抗栓酶10BU加入5%葡萄糖液250ML稀释后于2小时内点完.对照组23例(男19例,女4例)用肝素钙10000U加入5%葡萄糖液500ML中以12~16滴/分的速度静点.每天1次,疗程3天.每天用药前及用药后4小时抽血查血小板计数(PLT)、凝血酶原时间(PT)、激活的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活化凝血时间(ACT)及纤维蛋白原(FIB).结果:巴曲抗栓酶组显著降低FIB,对PLT、PT、APTT及ACT影响不大.肝素组显著延长PT、APTT及ACT,对FIB影响不明显.结论:巴曲抗栓酶能显著降低FIB,使用方便、安全,有强大的抗凝作用,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洪绍彩;刘顺华;赵丽霞 刊期: 2001年第03期
喜树碱(camptothecin,CPT)是从珙桐科植物喜树(Camptotheca acuninata)中分离提取的五环生物碱,是唯一有选择性抑制DNA拓扑异构酶Ⅰ(Topo Ⅰ)作用的植物抗癌药.该生物碱在体外对Hela细胞和L1210细胞及啮齿类动物具有较强的抗肿瘤活性,因而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由于喜树碱的水溶性和脂溶性都比较差,其钠盐的抗癌活性较低,临床应用受到严格限制.其后人们从喜树中分离出10-羟基喜树碱(HCPT),合成了毒性小、抗肿瘤作用更强的喜树碱衍生物,使喜树碱类药物在肿瘤防治中起到了重大作用.喜树碱已成为继紫杉醇之后第二个由植物衍生的重要抗癌药物.本文拟综述近几年喜树碱研究的新进展.
作者:郭鹏;张莉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本文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后脑干病变的早期核校对共振(MRI)表现.评价颅脑损伤后早期行MRI扫描的价值.方法:对61例重型颅脑损伤后7天内的患者进行了MRI检查,同时还做了早期电子计算机体层扫描(CT)采用MRI批描来判定病变的形态学特征;而采用体感诱发电位(SEPs)和听觉诱发电位(BAEOs)来判定脑干功能.结果:39例患者(占64%)发现有脑干病变,双侧桥脑病变者(100%)死亡,非脑干病变者死亡率为9%.在个别情况下,原发性和继发性脑干病变之间有着典型的临床区别.在MRI影像学上,伤后2天以上的所有病变都会出现高信号和1或低信号改变;伤后2天内,原发性病变在MRI影像学上呈低信号改变,而1例继发性脑干病变在MRI影像学上则无出血表现.结论:早期MRI扫描对判断脑干病变具有很大的价值.
作者:辛国胜;李桐;文丽云;金明升;段志坚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氟中毒对睾丸结构和功能损害的分子机制,研究其对睾丸DNA和RNA的影响.方法:选用2月龄Wistar雄性大鼠16只,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饮用含200mg/L氟化钠的去离子水,对照组单纯饮用去离子水.12周后,采用吖啶橙荧光染色法显示睾丸细胞DNA和RNA.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大鼠睾丸细胞DNA和RNA荧光显色反应强度明显减弱.结论:氟中毒大鼠睾丸细胞DNA和RNA活性明显减少,这些变化可能是氟损害睾丸结构和功能的重要原因之一.
作者:汪超;何瑞波;杜华杰;杨亚奇;王得顺;李积胜 刊期: 2001年第03期
l材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17例,男性13例,女性4例;年龄8~62岁,平均年龄27.5岁;左腕10例,右腕7例;完全性断裂15例,不完全性断裂2例;合并肌腱、血管损伤者13例;新鲜损伤14例,受伤时间在0.5~11小时,均进行急诊手术;陈旧性损伤3例,系玻璃刺伤,于二期手术探查时修复.术中采用显微无创技术,并予以透明质酸钠局部注射;术后给予积极的神经营养、支持治疗.
作者:王五洲;王宠;康志学;张新春;杨磊 刊期: 2001年第03期
外伤性脾破裂在腹部外伤中十分常见.我院1997年5月~2000年10月菜行脾破裂切除术38例,其中应用脾切除自体脾片移植治疗外伤性脾破性裂16例,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肖双全;王立刚;刘建民;唐军华 刊期: 2001年第03期
我院自1995年1月~2000年12月间,对过敏性紫癜各种类型均做电子胃镜及结肠镜检查,观察各型过敏性紫癜有无食管、胃、肠粘膜病变、病变形态及分布特点进行研究,以提高对过敏性紫癜胃、肠粘膜病特点的认识,有利于指导临床诊断与治疗.
作者:任万英;李华;赵丽婷 刊期: 2001年第03期
本文回顾了1990~1999年间本院收治的急性脑电图病例中有心电图资料的56例病人,进行总结分析,并加以讨论.
作者:贾世英;郑艳;赵跃萍;季亚玲;程希宏 刊期: 2001年第03期
1临床资料本组大面积烧伤病人16例,男性12例,女性3例,男性小儿1例.年龄5~62岁,留置尿管时间为3~4周不等,其中5例均在3周以上.所用尿管为18号双腔带囊的导尿管,小儿用15号硅胶导尿管.
作者:殷兴艳;李剑芳;闫冬梅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由于在口腔诊疗过程中,患者的唾液、创口血液、分泌物经过各种医疗器械、材料造成交叉感染.为了解医疗器械HCV RNA污染状况,以便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我们PCR技术对6种常用口腔器械进行了HCVRNA检测.
作者:郝玉梅;肖瑞森 刊期: 2001年第03期
造成院内感染的因素很多,其中护理管理是一项重要环节,它与清洁卫生、消毒隔离、无菌技术等有密切关系.我们针对临床护理所致院内感染的原因,制定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预防、控制和管理等措施,并将这项工作列入护理质控的主要内容之一,发挥了护理在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中的重要作用,防止了因护理不当引起的院内感染.
作者:杨秀英 刊期: 2001年第03期
我院自1996年1月~2000年7月共收治小儿颅脑外伤患者60例,现就其临床表现及诊断治疗特点分析如下:
作者:李旭东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硬膜下血肿在CT可呈现高、等、低和混杂密度.等密度硬膜下血肿与脑皮质的密度相近且边界不清,其临床上常认为外伤史不明确或仅有轻微的外伤史,诊断较为困难,容易漏诊及误诊.本文回顾了我院21例等密度硬膜下血肿的临床和CT表现,分析如下:
作者:崔喜民;宋铁城;王景宇 刊期: 2001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