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慢性染铅大鼠血清SOD、MDA的时间效应研究

张国辉;王世鑫;周蔚;王俊虹;魏茂提;韩景田

关键词:铅染毒, 超氧化物歧化酶, 丙二醛
摘要:目的:研究慢性染铅大鼠血铅与血清SOD、MDA的时间变化效应,探讨SOD、MDA在铅中毒中的变化.方法:SOD活性测定采用亚硝酸盐显色法,MDA含量测定采用硫代巴比妥(TBA)法.结果:低剂量染铅大鼠血清SOD活力在60天以后低于对照组(P<0.05),高剂量染铅组SOD活力30天以后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高剂量染铅组MDA含量30天以后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慢性染铅过程中,SOD活性随染铅时间延长逐渐降低,MDA含量随染铅时间延长逐渐增加.
武警后勤学院学报(医学版)杂志相关文献
  • 游泳训练大鼠血浆生物活性肽含量的变化及意义

    目的:研究运动性心肌肥大形成中血浆生物活性肽的含量及意义.方法:wistar大鼠分为运动训练组和对照组,NPY、CGRP、ET和ANP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血压和心率用八道生理记录仪记录.结果:(1)运动组大鼠游泳训练8周后,心脏系数比对照组增加36.8%(P<0.05),而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和心率与对照组无差异(P>0.05);(2)运动组心肌肥大大鼠血浆NPY均比照组降低88%(P<0.01);(3)运动组心肌肥大大鼠血浆CGRP比对照组升高31%(P<0.01);(4)运动组血浆ET和ANP浓度与对照组无差异.结论:运动性心肌肥大形成中血浆的CGRP、NPY含量变化不同,提示CGRP和NPY对运动性心肌肥大的形成可能有重要作用.

    作者:佟长青;张引国;郭建增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高血压患者用药分析及护理对策

    高血压病是老年人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对心、脑、肾各重要脏器均有严重损害,长期合理地用药,可有效控制血压,减少并发症,从而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在我国,高血压病的治疗以口服药物为主,大部分患者需长期或终生服药.我们对32例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出院后用药情况进行追踪随访,结果显示,老年患者用药依从性差,严重影响了老年人生活质量,现报告如下.

    作者:桑蕊;唐春梅;吴丽华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大面积烧伤预防留置导尿引起尿路感染的护理体会

    1临床资料本组大面积烧伤病人16例,男性12例,女性3例,男性小儿1例.年龄5~62岁,留置尿管时间为3~4周不等,其中5例均在3周以上.所用尿管为18号双腔带囊的导尿管,小儿用15号硅胶导尿管.

    作者:殷兴艳;李剑芳;闫冬梅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腕掌侧切割伤正中神经掌皮支修复17例体会

    l材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17例,男性13例,女性4例;年龄8~62岁,平均年龄27.5岁;左腕10例,右腕7例;完全性断裂15例,不完全性断裂2例;合并肌腱、血管损伤者13例;新鲜损伤14例,受伤时间在0.5~11小时,均进行急诊手术;陈旧性损伤3例,系玻璃刺伤,于二期手术探查时修复.术中采用显微无创技术,并予以透明质酸钠局部注射;术后给予积极的神经营养、支持治疗.

    作者:王五洲;王宠;康志学;张新春;杨磊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临床护理致院内感染原因及对策

    造成院内感染的因素很多,其中护理管理是一项重要环节,它与清洁卫生、消毒隔离、无菌技术等有密切关系.我们针对临床护理所致院内感染的原因,制定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预防、控制和管理等措施,并将这项工作列入护理质控的主要内容之一,发挥了护理在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中的重要作用,防止了因护理不当引起的院内感染.

    作者:杨秀英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口腔器械常规消毒后HCV RNA污染状况分析

    由于在口腔诊疗过程中,患者的唾液、创口血液、分泌物经过各种医疗器械、材料造成交叉感染.为了解医疗器械HCV RNA污染状况,以便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我们PCR技术对6种常用口腔器械进行了HCVRNA检测.

    作者:郝玉梅;肖瑞森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小儿颅脑外伤60例临床分析

    我院自1996年1月~2000年7月共收治小儿颅脑外伤患者60例,现就其临床表现及诊断治疗特点分析如下:

    作者:李旭东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胰性脑病12例临床分析

    胰性脑病是一种继发于急性胰腺炎的神经精神系统并发症,主要见于重症胰腺炎.我们自1988年12月~2000年12月间共收治重症胰腺炎53例,其中出现神经精神症状者12例,发生率为22.6%,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农荣;孙坚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小儿急性颇脑损伤围手术期护理

    急性颇脑损伤的小儿,病情急,变化快,如果观察不仔细,会延误诊治.护理不当,易发生并发症.现将小儿急性颇脑损伤围手术期护理分述如下:

    作者:闫冬梅;孙丽莉;王晓莉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慢性染铅大鼠血清SOD、MDA的时间效应研究

    目的:研究慢性染铅大鼠血铅与血清SOD、MDA的时间变化效应,探讨SOD、MDA在铅中毒中的变化.方法:SOD活性测定采用亚硝酸盐显色法,MDA含量测定采用硫代巴比妥(TBA)法.结果:低剂量染铅大鼠血清SOD活力在60天以后低于对照组(P<0.05),高剂量染铅组SOD活力30天以后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高剂量染铅组MDA含量30天以后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慢性染铅过程中,SOD活性随染铅时间延长逐渐降低,MDA含量随染铅时间延长逐渐增加.

    作者:张国辉;王世鑫;周蔚;王俊虹;魏茂提;韩景田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氟中毒大鼠睾丸细胞DNA和RNA变化的荧光组织化学研究

    目的:探讨氟中毒对睾丸结构和功能损害的分子机制,研究其对睾丸DNA和RNA的影响.方法:选用2月龄Wistar雄性大鼠16只,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饮用含200mg/L氟化钠的去离子水,对照组单纯饮用去离子水.12周后,采用吖啶橙荧光染色法显示睾丸细胞DNA和RNA.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大鼠睾丸细胞DNA和RNA荧光显色反应强度明显减弱.结论:氟中毒大鼠睾丸细胞DNA和RNA活性明显减少,这些变化可能是氟损害睾丸结构和功能的重要原因之一.

    作者:汪超;何瑞波;杜华杰;杨亚奇;王得顺;李积胜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喜树碱类抗癌药的研究进展

    喜树碱(camptothecin,CPT)是从珙桐科植物喜树(Camptotheca acuninata)中分离提取的五环生物碱,是唯一有选择性抑制DNA拓扑异构酶Ⅰ(Topo Ⅰ)作用的植物抗癌药.该生物碱在体外对Hela细胞和L1210细胞及啮齿类动物具有较强的抗肿瘤活性,因而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由于喜树碱的水溶性和脂溶性都比较差,其钠盐的抗癌活性较低,临床应用受到严格限制.其后人们从喜树中分离出10-羟基喜树碱(HCPT),合成了毒性小、抗肿瘤作用更强的喜树碱衍生物,使喜树碱类药物在肿瘤防治中起到了重大作用.喜树碱已成为继紫杉醇之后第二个由植物衍生的重要抗癌药物.本文拟综述近几年喜树碱研究的新进展.

    作者:郭鹏;张莉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氯磺酸蒸气吸入损伤49例抢救体会

    我院2000年4月4日凌晨4时急诊收治因氯磺酸罐爆炸致氯磺酸蒸气灼伤呼吸道49例,经救治,治愈48例,死亡1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曾贤文;黄为;杨再锐;颉黄峰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经CT扫描确诊的64例无肢体瘫痪脑出血临床分析

    随着CT扫描技术的应用,对无肢体瘫痪体征的脑出血有了新的认识,现将我院1990年至2000年所收治的64例分析如下.

    作者:齐江彤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联合手术治疗下肢三期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初步结果

    目的:观察联合应用腰交感神经节切除对分期动静脉转流术治疗下肢三期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血液动力学及临床疗效方面的影响.方法:共行分期股浅动静脉转流术治疗下肢三期血栓闭塞性脉管炎21例(22肢),其中并行腰交感神经节切除组13例(13肢),未切除组8例(9肢).用彩色多普勒检测第一期术后吻合口周围的血液动力学变化并进行比较.结果:两组病人术后吻合口近端动静脉血流量均增加(P<0.01),并神经节切除组较未切除组增加量多(P<0.05);吻合口远端动脉血流量术后均无明显变化(P>0.05);吻合口远端静脉离心方向血流量切除组较未切除组多(P<0.05).并神经节切除组肢体溃疡或坏疽创面平均愈合时间较未切除组短.皮温升高明显.结论:此联合手术治疗下肢三期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能起协同作用,使缺血肢体获得更多动脉血,取得更好疗效.

    作者:王相如;林勇杰;詹世光;冯承泉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内镜下过敏性紫癜胃、肠粘膜病变特点分析

    我院自1995年1月~2000年12月间,对过敏性紫癜各种类型均做电子胃镜及结肠镜检查,观察各型过敏性紫癜有无食管、胃、肠粘膜病变、病变形态及分布特点进行研究,以提高对过敏性紫癜胃、肠粘膜病特点的认识,有利于指导临床诊断与治疗.

    作者:任万英;李华;赵丽婷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利用引文的时序和聚类分析探索胃癌前病变研究历史及现状

    虽然骨癌死亡率普遍下降,但它仍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问题,1998年胃癌死亡率位居世界第二[1].胃粘膜癌前病变是胃癌发生过程中重要阶段,是指具有恶变潜能的胃粘膜病理学改变,主要包括肠化生、异型增生和腺瘤,是胃癌二级预防的关键环节[2].如果将胃癌前病变发展遏制或逆转,胃癌发病率将大大降低,因此胃癌前病变的研究将推动胃癌二级预防的发展.随着胃镜的普及,胃癌前病变的病理学、遗传学和流传病学研究不断深入.但有关其文献计量学研究尚未见报道.本文利用时序和同被引聚类分析方法,探索胃癌前病者研究的历史和现状,为该领域专业人员了解胃癌前病变研的历史和现状,为该领域专业人员了解胃癌前病变的有关研究导向.

    作者:郑华川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小儿烧伤后并发应激性溃疡大出血2例报告

    1病例摘要例1:女,3岁,1993年6月30日沸水烫伤入院.总面积12%,Ⅲ度面积4%,伤后20小时入院时:表情淡漠,面色灰暗,心率180次/分,肢冷无尿.经复苏尿量心率基本满意,休克期度过尚平稳.伤后5天,患儿突然柏油便,连续4次300g,脉速细弱,心率180次/分,面色苍白,冷汗,血色素78g/L.经输血,止血剂抢救逐渐好转,血色素回升到100g/L.伤后8天,患儿再次柏油便,继血便不断从肛门流出,在抢救中呼吸心跳停止死亡.死后心血培养阴性.

    作者:杨洪华;李颖;高冰;杨海清;鄢洁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巴曲抗栓酶与肝素治疗急性心梗对凝血及纤溶指标影响的对比观察

    目的:观察巴曲抗栓酶与肝素治疗急性心梗过程中对凝血及纤溶指标的影响.方法:48例急性心梗患者随机分成2组,巴曲抗栓酶组25例(男20例,女5例)用巴曲抗栓酶10BU加入5%葡萄糖液250ML稀释后于2小时内点完.对照组23例(男19例,女4例)用肝素钙10000U加入5%葡萄糖液500ML中以12~16滴/分的速度静点.每天1次,疗程3天.每天用药前及用药后4小时抽血查血小板计数(PLT)、凝血酶原时间(PT)、激活的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活化凝血时间(ACT)及纤维蛋白原(FIB).结果:巴曲抗栓酶组显著降低FIB,对PLT、PT、APTT及ACT影响不大.肝素组显著延长PT、APTT及ACT,对FIB影响不明显.结论:巴曲抗栓酶能显著降低FIB,使用方便、安全,有强大的抗凝作用,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洪绍彩;刘顺华;赵丽霞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用VB6.0编程实现儿科查询系统

    长期以来,儿科药物剂量、各种检验、生理值的范围一直困扰着广大临床医师,尤其在医学及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更是如此.作者采用Visual Basic 6.0设计了儿科查询系统,它不需记忆诸多数据,仅需点击鼠标就能使所需资料、数据一目了然,可供各级各类医护人员参考.

    作者:甄琴;卢晓妹 刊期: 2001年第03期

武警后勤学院学报(医学版)杂志

武警后勤学院学报(医学版)杂志

主管:武警后勤学院

主办:武警后勤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