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杞菊地黄糖浆的薄层鉴别

陈杰;李诒光;王超群

关键词:杞菊地黄糖浆, 菊花, 山茱萸, 泽泻, 牡丹皮, 薄层色谱
摘要:杞菊地黄糖浆是由杞菊地黄口服液改制的新剂型,功能滋肾养肝,用于肝肾阴虚引起的眩晕耳鸣、羞明畏光、视物昏花.杞菊地黄口服液的质量控制仅限于一个化学反应鉴别和芍药苷的含量测定,不能有效控制制剂的质量.因此,我们对糖浆的质量标准进行了提高研究,对制剂中牡丹皮、山茱萸、泽泻和菊花建立了薄层鉴别,能有效控制制剂的质量.
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中医药防治更年期综合征的动物实验研究进展

    中医药对更年期综合征的防治临床疗效显著,从动物实验方面探讨作用机理,客观评价疗效,指导临床用药,可为临床中医药防治更年期综合征提供更多科学可靠、客观可行的依据.现就近年来在动物实验研究方面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黄臣;朱晓芙;叶平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温胆汤的现代实验研究进展

    温胆汤源于南北朝名医姚僧垣所撰《集验方》,始见于唐代孙思邈《千金方》,系中医经典化痰名方,功可理气化痰、清胆和胃,主治胆胃不和、痰热内扰引起虚烦不宁、失眠多梦、呕吐呃逆、癫痫等证,经过历代医家对温胆汤的研究与应用,在临床上不拘泥于古方限制,灵活加减运用,其临床应用范围相当广泛.近年来,许多的专家学者对温胆汤的药理作用进行了一些实验研究,本文就其现代的实验研究作一综述,以供临床应用参考.

    作者:万红娇;贺又舜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LC/MS/MS测定大鼠尿液中吴茱萸碱和吴茱萸次碱的方法学研究

    目的:建立一种快速测定大鼠尿液中吴茱萸碱和吴茱萸次碱的定量方法.方法:用三重四级杆串联质谱(MS/MS)作为HPLC的检测器,其中MS/MS使用了多反应检测(MRM)扫描方式.分别选择304.2→134.2和288.2→244.2离子对m/z作为MRM检测的离子对;流动相:甲醇-水(85:15),内含5 mol/L甲酸铵;色谱柱:Agilent Zorbax XDB-C18,以测定大鼠尿液中吴茱萸碱和吴茱萸次碱为例,对此方法进行了应用.结果:方法的线性范围为吴茱萸碱=5.615-1437.5 ng/ml(r=0.999),检测限1.87 ng/ml,吴茱萸次碱=10.26-1314.25 ng/ml(r=0.998),检测限5.13 ng/ml.结论:此法灵敏、准确,可用于含茱萸碱和吴茱萸次碱的药物代谢研究.

    作者:张启云;徐国良;黄丽萍;马晓雪;曾治君;余日跃;刘红宁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夏枯草醇提取物对大鼠离体胸主动脉条收缩作用的影响

    目的:研究夏枯草醇提液的降压机制.方法:采用大鼠离体主动脉平滑肌标本,分别用不同浓度的夏枯草乙醇提取液拮抗KCl、去甲肾上腺素(NE)以及CaCl2引起的血管收缩所致的主动脉条收缩作用.结果:夏枯草醇提液对KCl、NE、CaCl2所致的主动脉条收缩都有一定的拮抗作用.结论:夏枯草醇提物可能是一种钙拮抗剂.

    作者:孙旭丽;周大兴;陆晓波;周闻礼;沈丹萍;刘子伟;顾静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重组腺病毒介导的野生型p53基因对HepG2细胞抑制作用的研究

    目的:研究重组腺病毒介导的野生型p53基因对人肝癌细胞系HepG2的抑制作用.方法:用MTT比色法检测重组人p53腺病毒(Ad-p53)在不同感染滴度、不同感染时间对人肝癌细胞HepG2生长的抑制作用,用流式细胞仪检测Ad-p53作用后HepG2细胞的凋亡率;采用瘤内注射的方法观察Ad-p53对裸鼠移植瘤的抑制作用.结果:Ad-p53对HepG2细胞有明显的抑制效应,效靶比(MOI)越高、作用时间越长,抑制作用越强;当rAd-p53在125MOI效靶比时,细胞生长基本达到完全抑制;p53转导显著增加了HepG2细胞的凋亡率;瘤内注射Ad-p53后,荷瘤裸鼠的肿瘤生长受到明显抑制.结论:Ad-p53对人肝癌HepG2细胞有明显的抑制效应,其抑制效应具有时间、剂量依赖关系,Ad-p53转导野生型p53基因可能是一种有效的肝癌基因治疗途径.

    作者:田耕;刘积良;董洪松;陈伟红;谭淑瑜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慢性移植性肾病的治疗进展

    自从Hume,D.M于1952年施行世界首例肾移植以来,截至1998年底,全球肾移植累计已达45万例次.随着移植技术的不断改进和移植经验的积累、新型免疫抑制剂的不断开发和使用,目前肾移植1年的人/肾存活率均已达到或超过90%,但移植肾的半数保留率仍为7~10年.

    作者:王军涛;刘建华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类风湿关节炎寒热属性分类及其对中西药疗效的影响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寒热属性分类规律及其对中、西药疗效的影响.方法:397例来自多中心的RA随机对照临床研究病例,随机分为中药组203例和西药组194例,西药治疗方案包括非甾体抗炎药和慢作用药,中药治疗包括基础治疗和辨证用药.按ACR20标准评价治疗3个月和6个月的疗效.观察患者初诊时寒热相关症状和舌象13项,采用因子分析方法将患者分为寒证和热证,分类结果与中医师辨证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并比较寒、热证患者的疗效差异.结果:因子分析分类结果与医生辨证的结果一致.西药组3个月疗效中寒证患者有效率51.67%,热证为29.09%;6个月疗效中寒证有效率为88.52%,热证为55.36%,寒证疗效均高于热证,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依据中医理论对疾病再分类有利于提高治疗方案的针对性.

    作者:查青林;何羿婷;吕爱平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HPLC法测定穿心莲叶中穿心莲内酯和脱水穿心莲内酯的含量

    目的:测定不同产地的穿心莲药材中穿心莲内酯和脱水穿心莲内酯的含量.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Merck-Lichrospher RP-C18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水(60:40);检测波长:226 nm(用于检测穿心莲内酯),254 nm(用于检测脱水穿心莲内酯);流速:0.8 ml/min;柱温:35℃.结果:实验表明测定方法在4 h内是稳定的,穿心莲内酯线性范围0.050~1.500μg,脱水穿心莲内酯线性范围0.048~1.440 μg,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00.9%和98.2%,RSD分别为3.4%(n=6)和3.2%(n=6).结论:用HPLC法测定穿心莲药材中穿心莲内酯和脱水穿心莲内酯的含量方法准确、灵敏、稳定,可作为控制穿心莲质量的方法.

    作者:黄筱琴;陈建华;杨安金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亮菌多糖的纯化工艺及抗肿瘤活性研究

    目的:研究亮茵多糖的分离纯化工艺及体内抗肿瘤活性.方法:采用DEAE-纤维素色谱柱对粗品亮菌多糖ALPII进行纯化,以上样回收率为考察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不同浓度的NaCl溶液对纯化效果的影响.以抑瘤率为考察指标,采用荷瘤小鼠研究ALP2体内抗肿瘤活性.结果:粗品ALPII经纯化后得到精品多糖ALP1和ALP2;NaCl浓度为0.2 mol/L时上样回收率高,ALP2对实体型肉瘤S180和实体型腹水瘤EAC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结论:以DEAE-纤维素色谱柱分离纯化粗品亮茵多糖,NaCl的适宜浓度为0.2mol/L;初步药效试验表明ALP2具有抗肿瘤活性.

    作者:黄纯;周凤娟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跳骨片中士的宁的含量

    跳骨片载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标准·中药成方制剂(第十七册)》,由马钱子(制)、骨碎补(炒)等二十味中药组成,功能消肿定痛、活血舒筋、促进骨痂生长.

    作者:尧享华;赖娟华;朱红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龙甘胃舒浸膏抗幽门螺杆菌的体外抑菌实验

    目的:观察中药龙甘胃舒浸膏对幽门螺杆菌的体外抑菌作用.方法:采用液体稀释法,把龙甘胃舒浸膏与幽门螺杆菌共同培养,通过比较细菌生长情况而确定龙甘胃舒浸膏小抑茵浓度(MIC);采用非致死量含药和无药培养基上连续传代培养的幽门螺杆菌为实验茵,油镜观察细菌形态,同时测定尿素酶和触酶活性,以及MIC值.结果:龙甘胃舒浸膏对幽门螺杆菌有抑菌作用,非至死量含药和无药组比较,中药不会改变细菌形态,不会使尿素酶和触酶活性丧失,与中药接触一段时间的细菌,对该药仍敏感.结论:浓度为12.5 mg/ml龙甘胃舒浸膏可有效抑制幽门螺杆菌的生长,且不产生耐药性.

    作者:虞金宝;聂荣庆;吴东风;李晶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针刺治疗带状疱疹

    带状疱疹属中医学缠腰火丹、蛇丹、蛇串疮、蜘蛛疮等病范畴.多由于肝经郁火或脾经湿热内蕴,又复感火热、湿毒之时邪,以致引动肝火,湿热蕴蒸,浸淫肌肤、脉络而发为疱疹.

    作者:崔景军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惟学惟人求强求精——论江西中医学院校训的文化内涵和审美特征

    一所学校的校训,是学校办学理念和治学精神的高度浓缩,也是学校培养目标和价值追求的集中体现.它能够反映一所学校的特色和传统.校训的制定对增强全校师生员工的凝聚力和责任感、指导他们的行为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作者:吴晓明;吴寒斌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思考的生命

    十二月十六日,中医哲学专业委员会年会在北京召开.我在会上发言,有一层意思是讲中医理论思考的,说到中医工作者参与到哲学研究的行列,目的是寻找理论支持、思考伙伴与方法启迪,乃至寻找精神家园.

    作者:蒋力生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从《四库全书总目·子部·医家类》看清代学者的治学态度

    《四库全书总目·子部·医家类》出于纪昀等为代表的清代学者之手,其中体现出清代学者的治学态度主要有:人为贵的思想;反对门户之见;大胆假设,申明己见;严谨认真,注重证据;客观公允,不偏不倚;实事求是,不知者存疑.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需要学习他们的治学态度,营造一种和谐求实的学术研究环境.

    作者:曹瑛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生脉注射液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42例

    自2003年以来,笔者采用生脉注射液联合西药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42例,并与同期单纯西药治疗的30例进行对比分析,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曾建斌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针刺治疗血管性痴呆临床研究进展

    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是由一系列脑血管因素导致脑组织损害所引起的痴呆综合征,是老年人痴呆中为数较多的一种疾病,严重危害到老年人的生活质量.针刺治疗血管性痴呆的报道较多,且疗效确切.笔者现将近5年来相关方面的临床研究报告如下.

    作者:周静珠;倪光夏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麻黄与麻黄碱的共性与区别

    麻黄(Herba Ephedrae)是我国应用历史悠久的中药材之一,始载于汉代《神农本草经》,历代本草均收载,直至今日仍为临床常用中药之一.其主要成分为麻黄碱(ephedrine)和伪麻黄碱(pseudoephedrine),二者作为拟肾上腺素药物,被广泛用于多种制剂中.

    作者:黄云珍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杞菊地黄糖浆的薄层鉴别

    杞菊地黄糖浆是由杞菊地黄口服液改制的新剂型,功能滋肾养肝,用于肝肾阴虚引起的眩晕耳鸣、羞明畏光、视物昏花.杞菊地黄口服液的质量控制仅限于一个化学反应鉴别和芍药苷的含量测定,不能有效控制制剂的质量.因此,我们对糖浆的质量标准进行了提高研究,对制剂中牡丹皮、山茱萸、泽泻和菊花建立了薄层鉴别,能有效控制制剂的质量.

    作者:陈杰;李诒光;王超群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HPLC法对黑翅土白蚁菌圃中抗炎活性成分的研究

    目的:研究黑翅土白蚁菌圃(Odontotermes formosanus Shiraki)中抗炎活性成分的分离纯化.方法:采用大孔树脂富集,HPLC分析检测.结果:熊果酸的纯度达到87.63%.结论:该法能显著提高抗炎活性成分的纯度和收率.

    作者:张会明;薛德钧 刊期: 2007年第06期

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江西中医学院

主办:江西中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