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肝移植术后双源CT全肝灌注成像临床研究

王川红;魏江平;李滋聪

关键词:肝移植, 双源CT, 灌注
摘要:目的 评价双源CT全肝灌注成像技术在评估肝移植术后肝脏血流动力学变化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通过对18例肝移植手术后1个月无并发症患者行双源CT全肝灌注成像,得到肝动脉灌注量(ALP)、门静脉灌注量(PVP)、肝动脉灌注指数(HPI),并与23例正常对照组相应指标进行对比,并统计分析两组数据之间的差异.结果 肝移植病人和正常对照组的肝脏各项灌注参数分别为ALP(14.14±4.23)ml/100ml·min和(10.16±3.10)ml/100ml·min,PVP(47.64±31.56)ml/100ml·min和(33.04±29.10)ml/100ml·min,HPI(32.34±22.96)%和(27.49±12.38)%,对比正常对照组,肝移植病人术后一个月肝动脉血流增加,门静脉血流变化不明显,表现为ALP、HPI指数上升,但PVP变化不明显.结论 CT灌注成像可以反映肝移植术后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但ALP、PVP、HPI个体之间变化差异较大,提示在术后血流动力学进行监测时,必须要缩短定期复查的间隔时间.
江西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离体肾转运器在供肾保护功能评估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离体肾转运器(LifePort)在公民死亡器官捐献(donation after citizen's death,DCD)供肾移植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选择我院2013年1月-2017年12月16例DCD供肾采用LifePort灌注保存,回顾性分析16例采用LifePort灌注保存供肾移植术后第1、7、21d血肌酐水平、移植肾功能恢复延迟(DGF)发生率、急性排斥反应(AR)发生率,受者平均住院时间.结果 LifePort灌注保存与传统静态冷保存法结果比较,供肾移植术后第1、7、21d血肌酐水平下降更明显(P<0.05);移植肾功能恢复延迟(DGF)发生率、急性排斥反应(AR)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受者平均住院时间明显缩短(P<0.05,见表1).结论 LifePort有助于改善DCD供肾质量,减少术后DGF、AR发生率,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提高DCD肾移植的远期疗效.

    作者:罗文峰;李新长;徐志丹;丁利民;罗来邦;张友福;龙成美;杨华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老年急性脑梗死认知功能障碍的特点及其与血浆pro-BNP和CRP的关系

    目的 探讨老年急性脑梗死认知功能障碍的特点及其与血浆脑利钠肽前体(pro-BNP)和C反应蛋白(CRP)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6年7月至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90例,监测其血浆中pro-BNP和CRP水平,并通过卒中量表的认知评价量表分析其认知功能情况,分析pro-BNP、CRP与认知功能之间的关系.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平均动脉压及心率高于对照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NIHSS评分(31.3±5.9)分,高于对照组的(12.9±2.8)分;MoCA评分(12.9±2.8),低于对照组的(27.4±1.1)分(P<0.05).观察组患者血浆pro-BNP和CRP指标分别为(512.7±88.3)pg/ml、(23.2±5.8)mg/L,高于对照组的(83.4±10.6)pg/ml、(4.2±0.9)mg/L(P<0.05).有认知功能障碍的患者血浆pro-BNP和CRP指标分别为(565.3±45.9)pg/ml、(26.2±5.1)mg/L,高于无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327.4±20.6)pg/ml(14.1±3.8)mg/L(P<0.05).结论 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容易出现认知功能障碍,急性期血浆pro-BNP和CRP水平会明显升高的患者认知功能障碍情况更差,预后不佳.

    作者:杨志勇;陈雄辉;陈娜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右美托咪定在烧伤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中的器官保护作用

    严重烧伤后由于肠黏膜屏障受损和免疫功能紊乱,导致肠道细菌/内毒素移位[1],极易发生肠源性感染, 并进一步引发脓毒症和多器官功能障碍(MODS),是严重烧伤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 目前MODS临床救治的研究仍未取得重大进展,临床仍以预防为主.MODS患者由于系统性炎症反应和过度氧化应激反应,使机体发生代谢紊乱,同时导致免疫功能受损, 因此采取必要的干预措施减轻过度炎症反应,保护重要脏器功能,是避免重症烧伤发展为MODS的重要方法. 近年来的研究发现,右美托咪定(Dexmedetomidine,Dex)在临床应用过程中表现出显著的抗炎、免疫调节和器官保护作用,如降低危重症患者的炎性细胞因子水平, 缓解患者的肝脏、肾脏、肺脏和肠道损伤等[2,3]. 本文将从低容量性休克、内毒性血症、系统性炎症反应等角度对烧伤后MODS的发生发展机制进行分析,并对其防治措施以及Dex在重症烧伤后MODS中对器官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进行综述.

    作者:田俊英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母乳喂养指导路径对母乳喂养的影响

    目的 评价母乳喂养指导路径对母乳泌乳时间、泌乳量、母乳喂养率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7年9月-2018年9月期间我院产科成功分娩的产妇220例,根据分娩顺序分为两组.观察组(n=110)应用母乳喂养指导路径,对照组(n=110)应用传统护理路径,评价及比较两组的泌乳始动时间、泌乳情况、母乳喂养率.结果 观察组的泌乳始动时间(25.91±7.55)h,低于对照组的(58.72±10.16)h;观察组的乳汁充足率52.73%,高于对照组的28.18%;乳汁不足率、缺乳率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的纯母乳喂养率65.45%,高于对照组的39.09%;人工喂养率19.09%,低于对照组的39.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对产妇应用母乳喂养指导路径,护理优势更大,可促进产妇泌乳,增强其母乳喂养的信念,有益母婴身心健康.

    作者:张家榕;刘琦石;余咏宜;陈秀娟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介入治疗前后脑血管畸形患者MMP-2、MMP-9表达水平及意义探讨

    目的 探讨介入栓塞术应用于脑血管畸形的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治疗前、后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脑血管畸形患者106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3例.研究组给予血管内介入栓塞术,对照组给予传统外科手术.使用化学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并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手术前、后血清MMP-2、MMP-9水平(补充MMP-2、MMP-9的检测方法.结果 研究组总有效率(94.34%)明显高于对照组(73.58%)(P<0.05);2组患者术后血清MMP-2、MMP-9水平均明显下降(P<0.05),其中研究组术后(763.15±74.21μg/L、132.49±12.54μg/L)明显低于对照组(820.49±85.37μg/L、235.47±23.49μg/L)(P<0.05).结论 将介入栓塞术应用于脑血管畸形临床疗效显著,能有效降低MMP-2、MMP-9水平.MMP-2、MMP-9检测有助于判断脑血管畸形病情及疗效.

    作者:黄旭华;曹杰;何华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双镜联合钬激光经胆囊管治疗继发性胆总管结石的研究

    目的 探究腹腔镜及胆道镜联合钬激光经胆囊管治疗继发胆总管结石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4年8月-2018年1月我院肝胆外科收治89例继发胆总管结石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n=40例)常规采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行胆总管切开取石,实验组二(n=49例)采用腹腔镜及胆道镜联合钬激光经胆囊管取石.观察两组手术指标、临床指标、中转开腹、不良事件及复发.结果 实验组二胆总管切开长度、术后引流量显著低于实验组一(t=7.499,P<0.05),但一期缝合时间显著高于实验组一(t=8.261,P<0.05),对照组手术时间和术后引流量均显著高于实验组一和实验组二(t=3.115、7.894、2.187、8.087,P<0.05),但实验组一和实验组二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上并未见显著差异(P>0.05).实验组二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以及住院费用均显著低于实验组一和对照组(t=3.634、5.623、16.118,3.153、8.646、31.852;P<0.05);而实验组一在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上显著低于对照组(t=3.445、18.727,P<0.05).对照组中转开腹上显著高于实验组一和实验组二(χ2=4.755、4.390,P<0.05),但实验组一和实验组二在胆漏上显著差异(χ2=6.553,P<0.05);对照组其他并发症上显著高于实验组二(χ2=5.093,P<0.05).结论 双镜联合钬激光经胆囊管治疗继发性胆总管结石可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并有利于患者的恢复,减少胆漏的发生;但是,临床应用腹腔镜及胆道镜联合钬激光经胆囊管取石需要严格掌握手术适应症和娴熟临床操作技术.

    作者:王小方;钟福平;聂剑;姜继豪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3D打印在1例巨大含牙囊肿切除及上颌骨重建术中的应用研究

    非潜牙期的巨大含牙囊肿患者往往因为不愿意接受长期的保守治疗直接选择手术切除囊肿及囊肿内恒牙胚, 而术后颌骨缺损造成的容貌影响风险导致部分患者要求一期实施颌骨重建手术;随着3D打印技术的发展和成熟,这一新兴的科技成果已在医学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国内外已有利用3D打印技术实施上颌骨成形的报道,但由于直接打印修复体的打印设备及植入物价格昂贵,难以普及; 既往利用打印颌骨模型手工弯制植入物的报道被质疑存在金属疲劳导致植入物断裂可能;且基层医院鲜有开展. 为了使3D打印技术在基层医院进行类似手术时获得更广泛的应用,本研究对我科2017年10月开展的一例利用桌面3D打印机实施的3D打印联合内镜辅助下巨大含牙囊肿切除+上颌骨重建手术从计算机设计、手工制作修复体,直到手术植入等过程进行了分析总结.1 资料与方法

    作者:陈秀峰;张勇辉;刘晓涛;刘光辉;卢娜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妊娠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妊娠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孕妇妊娠合并症、妊娠结局及治疗.方法 选取84例2015年6月至2018年6月在本院产科产检及住院分娩的妊娠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的孕产妇.根据患者的治疗经历分2组,规范治疗42组例为观察组,未规范治疗或治疗42例为观察组,对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结果 治疗组经过规范治疗后妊娠期高血压、妊娠期糖代谢异常、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综合症、妊娠合并贫血、胎盘早剥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产妇剖宫产、早产、产后出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新生儿FGR、巨大儿、胎儿畸形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加强孕期甲状腺疾病筛查、治疗,可有效降低妊娠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并发症及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

    作者:杨丽;康媛秀;黄玮琳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盐酸副玫瑰苯胺法测定当归药材中二氧化硫残留量的不确定度评定

    目的 建立盐酸副玫瑰苯胺法测定当归药材中二氧化硫残留量的测量不确定度评价方法.方法 通过建立盐酸副玫瑰苯胺法测定含量的数学模型,分析影响其不确定度的因素来源,对各个不确定度因素进行评定,并计算合成不确定度,终给出测量结果在95%置信区间下的扩展不确定度.结果 本次试验的当归药材中残留二氧化硫含量测定结果为(729.34±39.92)μg/g.结论 建立的不确定度评定法适用于盐酸副玫瑰苯胺法测定中药材中二氧化硫残留量的不确定度分析.

    作者:刘玲;陶松;刘立民;张梦颖;张五萍;林婷婷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血浆置换加胆红素吸附治疗慢加急性肝衰竭急性肾损伤疗效观察

    目的 研究血浆置换联合胆红素吸附治疗慢加急性乙肝肝衰竭急性肾损伤的疗效.方法 选择慢加急性乙肝肝衰竭伴有急性肾损伤的患者35例,同时选择慢加急性肝衰竭合并肝肾综合征患者16例.在常规内科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采用血浆置换联合胆红素吸附治疗,收集入院时、人工肝治疗前、人工肝治疗后、治疗后第7d以及出院(或死亡)等时间点的肝肾功能、血常规及凝血酶原时间等指标,并使用改良中国人MDRD-eGFR计算简化公式计算上述时间点的eGFR,分析比较上述指标的变化情况,同时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的疗效和病死率.结果 急性肾损伤组患者经过人工肝治疗,其血清肌酐水平明显降低,eGFR水平明显改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显著(P均<0.05).且肌酐降低和肾功能改善持续存在直至出院;而肝肾综合征组患者,虽然经过人工肝治疗后,其血清肌酐水平及eGFR水平均可改善,治疗前后存在明显差异(P<0.05),但是改善仅短暂存在,随着病程进展,血清肌酐持续升高,肾功能持续恶化.两组患者的病死率相比较存在极其显著差异(P<0.01),而且急性肾损伤组患者在人工肝治疗后仍然进展为肝肾综合征的比例仅有22.85%.结论 血浆置换联合胆红素吸附人工肝治疗慢加急性乙肝肝衰竭急性肾损伤可以降低患者血清肌酐水平,改善肾功能,减少进展至肝肾综合征的风险,由此降低慢加急性肝衰竭急性肾损伤患者的病死率.可以作为一项针对慢加急性肝衰竭急性肾损伤患者的有效治疗方法.

    作者:刘晓妍;程晓宇;张伦理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右美托咪定联合浅低温对脓毒症相关性脑病大鼠认知功能的影响

    目的 评价右美托咪定联合浅低温对脓毒症相关性脑病(SAE)大鼠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8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均分为5组(n=16):假手术组(S组)、脓毒症组(CLP组)、右美托咪定组(D组)、浅低温组(T组)和右美托咪定联合浅低温组(DH组).CLP组、D组、T组和DH组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法(CLP)制备大鼠SAE模型.CLP模型制备前,S组、CLP组和D组维持大鼠颞肌温度37.5℃,T组和DH组维持大鼠颞肌温度35℃约30min,温度稳定后D组和DH组腹腔注射右美托咪定100μg/kg.分别于CLP前(T0)、CLP术后4、5和6d(T1~T3)时采用Morris水迷宫进行认知功能测试并进行神经功能缺陷评分(NDS评分),术后第7d进行空间探索实验,行为学测试结束后取大鼠海马组织,采用化学比色法检测海马区SOD、MDA活性,Elisa法测定海马TNF-α、IL-6及IL-10水平.结果 与S组比较,其余各组大鼠逃避潜伏期延长,穿越平台次数减少,NDS评分升高,海马区SOD活性降低,MDA活性、TNF-α、IL-6及IL-10水平均升高(P<0.05);与CLP组比较,D组、T组及DT组大鼠逃避潜伏期缩短,穿越平台次数增加,NDS评分降低,海马区SOD活性及IL-10水平升高,MDA活性、TNF-α及IL-6水平降低(P<0.05);与DT组比较,D组及T组大鼠逃避潜伏期延长,穿越平台次数减少,NDS评分升高,海马区SOD活性及IL-10水平降低,MDA活性、TNF-α及IL-6水平升高(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联合浅低温可改善脓毒症相关性脑病大鼠认知功能,且效果较单用右美托咪定或浅低温效果更佳,其机制可能与其抑制海马氧化应激损伤及炎性反应有关.

    作者:毛银泉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非营养性吸吮训练联合口腔刺激在早产儿喂养中的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非营养性吸吮训练联合口腔刺激护理在早产儿喂养中的效果.方法 将2015年6月-2018年6月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收治的早生儿106例纳入研究,按住院号单双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3例.两组基础护理相同,两组在喂养间隙均给予非营养性吸吮训练(NNS)护理,观察组在管饲喂养前给予口腔刺激护理.比较2组腹胀、呕吐、胃潴留液等喂养不耐受情况;观察2组口腔感染情况;记录2组恢复至出生体重的时间、体重增长速度、每日增加奶量、住院时间.结果 观察组腹胀、 呕吐、 胃潴留发生率及口腔感染率分别为18.87%、11.32%、11.32%、9.43%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为54.72%、41.51%、30.19%、26.42%(P均<0.05);观察组每天增奶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住院天数、恢复出生体质量时间、达全胃肠道喂养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于早产儿,给予NNS加OS护理能有效降低新生儿喂养不耐受发生率,尽早建立完全经口喂养,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促进新生儿的生长发育.

    作者:谢春莲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手术治疗30例非哺乳期乳腺炎探讨

    目的 探讨非哺乳期乳腺炎的手术治疗.方法 收集我院30例采取手术治疗的非哺乳期乳腺炎患者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行乳腺病损区段切除10例,扩大乳腺病损区段切除15例,腺体全切5例;其中术后脂肪液化4例,伴感染3例.9例患者对乳房外观满意,16例对外观较满意,5例不满意.全部病例随访1个月至1年,中位随访6.2个月,复发2例(6.6%),对侧乳房发病1例.结论 手术是治疗非哺乳期乳腺炎的重要方法,要根据不同类型、不同阶段、乳房大小等采取个体化的手术治疗措施.

    作者:张军;姚昶;张卫东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腹腔镜技术在基层医院急诊外科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 探讨腹腔镜技术在急诊外科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分析2012年2月-2018年9月307例腹腔镜急诊手术.结果 本组307例腹腔镜手术成功269例,中转开腹38.术中全部明确诊断.其中急性阑尾炎97例,上消化道穿孔69例,下消化道穿孔4例,急性胆囊炎胆囊结石123例,嵌顿疝4例,外伤性脾破裂2例,腹部锐器伤8例,成功率87.6%.结论 腹腔镜急诊探查术对急腹症的治疗意义重大,可以做出准确诊断,明确病因.

    作者:沈保华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我院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分析

    目的 分析我院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方法 统计2017年5月-2018年5月我院开出的抗菌药物使用处方,随机抽取3500张,对用药方式、用药种类、给药方式及用药合理性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本研究收集处方3500张,用药方式:单一用药处方多2981张(85.17%),二联用药452张(12.91%),三联用药67张(1.91%);共使用了6类抗菌药物,分别是头孢菌素类、大环内酯类、青霉素类、喹诺酮类、硝基咪唑类及抗真菌类,用药率高的前三位分别是头孢菌素类1429张(40.83%)、大环内酯类1106张(31.60%)和青霉素类557(15.91%).结论 我院抗菌药物的使用率基本合理,但仍存在违背抗菌药物使用原则情况.

    作者:陈焕霞;宋兴栋;刘淑珍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不同平面超声引导下股静脉穿刺置管在血液透析的临床观察

    目的 比较不同超声平面引导下股静脉穿刺置管在血液透析的临床应用,寻找佳超声穿刺平面.方法 选择需急行血液透析患者60例,按照超声引导穿刺方式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短轴平面组、长轴平面组及斜轴平面组,观察记录各组穿刺过程中超声定位时间、穿刺时间、穿刺次数、一次及总穿刺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短轴平面与斜轴平面定位时间明显短于长轴平面定位时间(P<0.05);斜轴平面穿刺时间明显短于短轴及长轴平面穿刺时间(P<0.05),且斜轴平面穿刺时间较短轴及长轴穿刺时间更加稳定.斜轴平面穿刺次数明显少于长轴平面(P<0.05),长轴与短轴平面穿刺次数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斜轴平面一次穿刺成功率为75%优于长轴平面组55%、短轴平面组35%(P<0.05);总穿刺成功率方面三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短轴与长轴平面各1例因动静脉重叠,改为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斜轴平面未出现并发症,短轴平面并发症发生率为20%,长轴平面发生率为15%.结论 斜轴平面引导下股静脉穿刺结合短轴与长轴平面优势,血管周围结构显示清楚,同时可采用平面内穿刺技术,操作迅速安全,值得推广.

    作者:樊梅荣;罗来敏;李敏;程静;陶玲玲;鄢毅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视网膜激光光凝术对贝伐单抗在兔眼内药代动力学的影响

    目的 研究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对贝伐单抗在兔眼玻璃体、 视网膜脉络膜中的药物代谢动力学的影响.方法灰兔18只,左眼行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术(激光组),右眼设为对照组(未激光组);2周后在其双眼玻璃体腔分别注射1.25mg(O.05m1)贝伐单抗,于药物注射1h、ld、2d、4d、14d、30d后收集玻璃体、视网膜脉络膜样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样本中贝伐单抗浓度;采用t检验法比较不同时间点激光组和对照组中贝伐单抗的浓度差异;根据梯形面积法计算30d内贝伐单抗在兔眼的药-时曲线下面积(AUC30d),评价其暴露量.结果药物注射1h后,玻璃体贝伐单抗平均浓度在激光组、对照组分别是(43.58±6.67)μg/ml、(39.15±5.21)μg/ml;视网膜脉络膜内平均浓度分别是(27.72±5.33)μg/ml、(25.06±6.69)μg/ml;1d后,激光组、对照组玻璃体平均浓度分别是(32.82±2.05)μg/ml、(37.26±3.04)μg/ml;视网膜脉络膜平均浓度分别是(27.13±1.16)μg/ml、(25.28±6.79)μg/ml;2个时间点贝伐单抗浓度在对照组和激光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d后对照组、激光组玻璃体贝伐单抗浓度分别为别降低为(37.02±2.02)μg/ml、(30.37±1.80)μg/ml,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4.24,t=0.01);其余各时间点两组样本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药物注射30d内,贝伐单抗在对照组、激光组兔眼玻璃体中的暴露量分别为AUC30d为919.825μg/ml·d,732.285μg/ml·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视网膜脉络膜中的暴露量AUC30d分别是729.115μg/ml·d、724.505μg/ml·d,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P=0.58).结论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术在一定程度上会降低贝伐单抗在兔眼玻璃体内的浓度和暴露量.

    作者:陈姣;邓芸;赵雁之;元芳秀;刘维锋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右美托咪定滴鼻对小儿包皮环切术后疼痛的影响

    目的 观察右美托咪定滴鼻在小儿包皮环切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 行包皮环切术小儿3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C组)和右美托咪定组(D组),每组15例.麻醉方法均采用氯胺酮复合舒芬太尼-丙泊酚静脉全麻,两组患儿均以氯胺酮2mg/kg,丙泊酚2-3mg/kg静脉推注及舒芬太尼0.3μg/kg(总剂量小于10μg)静脉推注.D组于氯胺酮、丙泊酚静脉推注入睡后经鼻滴入右美托咪定1μg/kg.C组经鼻滴入等体积生理盐水.记录入睡后(T0)、包皮环切时(T1)、手术结束时(T2)的SDP、SPO2、HR,记录麻醉苏醒时间、苏醒期肢体扭动的发生、苏醒后镇痛评分、镇静评分与术后是否镇痛药物治疗.结果 两组患儿术中SDP、SPO2、HR比较无差异,D组苏醒后疼痛评分、术后镇痛率和苏醒期体动发生率均明显低于C组(P<0.05),D组患儿麻醉苏醒时间较C组延长(P<0.05),D组镇静评分明显高于C组(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1ug/kg滴鼻可以明显减轻小儿包皮环切术后的疼痛.

    作者:彭夕华;缑海娣;程丽群;胡华琨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腹腔镜经腹腔腹膜前入路与传统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成人复发性腹股沟疝的比较

    目的 比较腹腔镜经腹腔腹膜前入路与传统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成人复发性腹股沟疝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8年8月于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38例成人复发性腹股沟疝患者的资料.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TAPP组患者术中出血量、进食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明显减少,腹部切口长度较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APP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与传统手术比较,腹腔镜TAPP手术治疗成人复发性腹股沟疝,创伤小、安全可靠且具有极为广阔的应用价值.

    作者:陈钊城;李廷坚;翁少涛;王博智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某三甲医院住院患者2017年鲍曼不动杆菌分析

    目的 了解临床住院患者鲍曼不动杆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情况,为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搜集到医院住院病人的2017年分离出的鲍曼不动杆菌进行药敏试验,根据CLSI标准进行分析.结果 共检出鲍曼不动杆菌149株,主要分离于痰液(63.76%)、尿液(10.07%)、分泌物(9.40%)三大类标本.对氨基糖苷类阿米卡星、庆大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67.79%、86.58%;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高达100%以上;而青霉素类合并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制剂,氨苄西林/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耐药率也高达84.56%;而对碳青霉烯类的美洛培南、亚胺培南的耐药率均为83.89%;对头孢类的耐药率均呈中高度,如头孢噻肟、头孢他啶、头孢唑林、头孢吡肟的耐药分别为:85.23%、84.56%、100%、84.56%;对四环素类的四环素耐药率为85.23%,对环丙沙星、莫西沙星、左旋氧氟沙星的耐药率均为84.56%,对多粘菌素100%敏感;对24种常见抗生素呈泛耐药.结论 亟待长期监测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情况及分析变化原因并合理指导临床用药,预防多重耐药菌的产生.

    作者:陈晓宇;肖亮 刊期: 2018年第10期

江西医药杂志

江西医药杂志

主管:江西省卫生厅

主办:江西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