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手术治疗30例非哺乳期乳腺炎探讨

张军;姚昶;张卫东

关键词:非哺乳期乳腺炎, 手术治疗, 个体化措施
摘要:目的 探讨非哺乳期乳腺炎的手术治疗.方法 收集我院30例采取手术治疗的非哺乳期乳腺炎患者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行乳腺病损区段切除10例,扩大乳腺病损区段切除15例,腺体全切5例;其中术后脂肪液化4例,伴感染3例.9例患者对乳房外观满意,16例对外观较满意,5例不满意.全部病例随访1个月至1年,中位随访6.2个月,复发2例(6.6%),对侧乳房发病1例.结论 手术是治疗非哺乳期乳腺炎的重要方法,要根据不同类型、不同阶段、乳房大小等采取个体化的手术治疗措施.
江西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PCR-芯片杂交法CYP2C9和VKORC1基因多态性检测系统的性能验证

    目的 用PCR-芯片杂交法验证人类CYP2C9&VKORC1基因多态性检测试剂盒提供的分析性能,保证其检测方法的性能满足临床实验的质量要求.方法 参照ISO15189和CAP的相关要求对上海百傲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人类CYP2C9&VKORC1基因多态性检测试剂盒准确性、特异性、低检测限和抗干扰能力进行验证.结果 20个临床标本使用PCR-芯片杂交法检测的结果与双向测序的结果完全符合;PCR-芯片杂交法检测野生型位点的30例标本与测序结果一致;低检测限为1.56ng/μl;加入干扰物质甘油三酯、 总胆固醇、 总胆红素的标本与对照组的结果完全符合.结论 人类CYP2C9&VKORC1基因多态性检测试剂盒准确性、特异性、低检测限和抗干扰能力与厂商声明的性能参数完全符合,满足临床实验检测的质量要求.

    作者:刘志云;范军秀;姚利飞;彭卫;王伟;邓茂林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良性前列腺增生合并膀胱结石高龄患者的治疗

    目的 观察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治疗合并膀胱结石的高龄高危前列腺增生症患者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10例采用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治疗的合并膀胱结石的高龄高危前列腺增生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术中没有水中毒、输血等情况发生,术后无尿失禁及附睾炎发生.结论 对于合并膀胱结石的高危高龄前列腺增生患者,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具有安全、有效、并发症少等优点.

    作者:黄琦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气流冲击结合持续声门下吸引预防呼吸机相关肺炎的效果研究

    目的 评价气流冲击结合持续声门下吸引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临床价值.方法 将ICU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48h的患者随机分为气流冲击结合持续声门下吸引组(观察组),持续声门下吸引组(对照组),用VAP临床诊断标准进行VAP评估.记录每日声门下分泌物的吸引量,患者早发及晚发性VAP发生的例数、VAP发生时间等.结果 共有53例患者入选,对照组25例,APACHEⅡ评分为(21.29±4.70),观察组28例,APACHEⅡ评分为(20.78±4.64),MV 5d内,对照组VAP发生率12%与观察组7.1%无明显差异(P>0.05);MV≥5d,对照组VAP发生率40%显著大于观察组14.3%(P<0.05);对照组晚发性VAP发生的中位数时间5.0d,四分位间距1.0d,显著较观察组中位时间7.0d,四分位间距1.5d为早(P<0.05);对照组患者囊上分泌物吸引量(30.40±9.6ml/d)显著低于观察组(37.82±7.8ml/d),(P<0.05).结论 ⑴囊上分泌物吸引量与是否发生VAP有关.⑵气流冲击结合持续声门下吸引可降低晚发性VAP的发生率,延长VAP发生时间.

    作者:蒋光辉;刘素芸;陶文强;周雯;万建国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我院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分析

    目的 分析我院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方法 统计2017年5月-2018年5月我院开出的抗菌药物使用处方,随机抽取3500张,对用药方式、用药种类、给药方式及用药合理性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本研究收集处方3500张,用药方式:单一用药处方多2981张(85.17%),二联用药452张(12.91%),三联用药67张(1.91%);共使用了6类抗菌药物,分别是头孢菌素类、大环内酯类、青霉素类、喹诺酮类、硝基咪唑类及抗真菌类,用药率高的前三位分别是头孢菌素类1429张(40.83%)、大环内酯类1106张(31.60%)和青霉素类557(15.91%).结论 我院抗菌药物的使用率基本合理,但仍存在违背抗菌药物使用原则情况.

    作者:陈焕霞;宋兴栋;刘淑珍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非营养性吸吮训练联合口腔刺激在早产儿喂养中的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非营养性吸吮训练联合口腔刺激护理在早产儿喂养中的效果.方法 将2015年6月-2018年6月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收治的早生儿106例纳入研究,按住院号单双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3例.两组基础护理相同,两组在喂养间隙均给予非营养性吸吮训练(NNS)护理,观察组在管饲喂养前给予口腔刺激护理.比较2组腹胀、呕吐、胃潴留液等喂养不耐受情况;观察2组口腔感染情况;记录2组恢复至出生体重的时间、体重增长速度、每日增加奶量、住院时间.结果 观察组腹胀、 呕吐、 胃潴留发生率及口腔感染率分别为18.87%、11.32%、11.32%、9.43%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为54.72%、41.51%、30.19%、26.42%(P均<0.05);观察组每天增奶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住院天数、恢复出生体质量时间、达全胃肠道喂养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于早产儿,给予NNS加OS护理能有效降低新生儿喂养不耐受发生率,尽早建立完全经口喂养,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促进新生儿的生长发育.

    作者:谢春莲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腹腔镜技术在基层医院急诊外科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 探讨腹腔镜技术在急诊外科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分析2012年2月-2018年9月307例腹腔镜急诊手术.结果 本组307例腹腔镜手术成功269例,中转开腹38.术中全部明确诊断.其中急性阑尾炎97例,上消化道穿孔69例,下消化道穿孔4例,急性胆囊炎胆囊结石123例,嵌顿疝4例,外伤性脾破裂2例,腹部锐器伤8例,成功率87.6%.结论 腹腔镜急诊探查术对急腹症的治疗意义重大,可以做出准确诊断,明确病因.

    作者:沈保华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APPL1在肺癌组织中的的表达及其与EGFR的关系

    目的 研究APPL1(Adaptor protein containing PH domain,PTB domain and leucine zipper motif 1)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以及其和EGFR(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的关系.方法 采用Envision免疫组化法,测定APPLl在50例肺癌组织及50例癌旁正常组织的表达,同时测定EGFR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⑴APPLl蛋白在肺癌组和癌旁正常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是70%(35/50)和16%(8/50),APPLl蛋白在两组间的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0.001)).⑵APPLl蛋白表达与肺癌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APPLl蛋白的表达阳性率与肺癌的组织学类型、性别、年龄、TNM分期无明显相关性(P>0.05).⑶APPL1与EGFR在肺癌中的表达有相关性(P<0.05).结论 ⑴APPLl在肺癌组织中表达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提示APPL1有可能成为肺癌新的免疫标志物,是潜在的治疗靶点.⑵APPL1在肺癌中的表达与患者的组织学类型等无明显相关性.⑶APPL1与EGFR在肺癌中的阳性率有一致性.

    作者:朱赞雷;陈碧嬛;王建;张敏;乐永宏;赖庆文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可手术的三阴性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

    目的 探讨可手术的三阴性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和非三阴性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差异.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已行乳腺改良根治术及术后辅助治疗的31例三阴性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和35例非三阴性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及随访结果,探讨两组病例临床特征及预后的差异.结果三阴性乳腺癌(TNBC)和非TNBC患者手术时年龄及术后病理标本肿块大小数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T分期、N分期及TNM分期中,TNBC和非TNBC无统计学差异(P>0.05);TNBC患者术后复发转移率高于非TNBC患者(0.05>P>0.01);TNBC患者术后DFS和OS均短于非TNBC患者(P<0.05).结论对于可手术的TNBC和非TNBC患者,手术时年龄、术后肿块大小、TNM分期并无差别,但TNBC患者术后无疾病生存期(DFS)和总生存期(OS)更短.

    作者:李鹰飞;邱华平;龙剑;查国华;饶晓军;周慧霞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在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术后心肌损伤的早期检测价值

    目的 研究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在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术中及术后的浓度改变,探索其在术后诊断早期心肌损伤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07年1月-2018年7月30例行体外循环下心内直视手术患者为实验组,测定5个时间点(CPB前、主动脉开放后30min、3h、12h、24h)血清HFABP、cTnI、CK-MB、浓度,选取30例健康体检人员作为对照组,检测其血清HFABP、cTnI、CK-MB浓度,观察心内直视手术患者围手术期各时间点HFABP、cTnI、CK-MB指标动态变化情况.结果 实验组HFAB浓度检测值在T2、T3、T4时间点浓度检测值高于对照组,实验组cTnI浓度检测值在在T4、T5时间点浓度检测值高于对照组,CK-MB在T3、T4、T5时间点浓度检测值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HFABP的检测峰值浓度水平与cTnI的检测峰值浓度水平、CK-MB的检测峰值浓度水平均呈直线相关,与主动脉阻断时间也呈正相关.结论 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对于体外循环下心脏直视术后早期心肌损伤的诊断、程度判定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潘朝阳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功能性组织工程气管的研究进展及临床应用现状

    严重气管狭窄、 原发气管恶性肿瘤或邻近器官恶性肿瘤的侵犯均需行气管切除重建. 当成人气管切除长度超过1/2(婴幼儿气管的1/3)时,端端气管吻合因极大的张力而导致吻合口撕裂等致命并发症[1]. 虽然同种异体气管或异种气管可以作为替代物,但伴随移植气管来源困难、终生免疫抑制治疗等缺点,临床上难以推广. 目前,组织工程已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潜在方法. 新的气管构架需要能够被覆纤毛柱状上皮横向刚性但纵向柔韧的管状支撑,同时达到能够自我修复、再血管化以及无免疫排斥等要求. 相关研究目前已有较多报道, 但这些组织工程气管距离临床实际要求仍有一些差距[2,3]. 以下,我们针对构建组织工程气管几个关键因素进行分析.

    作者:张文雄;徐建军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血塞通对盆腔炎患者血清CRP、IL-2、TNF-α以及MIP-2表达水平的影响

    目的 探讨血塞通对盆腔炎患者血清CRP、IL-2、TNF-α以及MIP-2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慢性盆腔炎患者9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头孢呋辛钠联合甲硝唑2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血塞通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CRP、IL-2、TNF-α、MIP-2的表达水平,以及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两组CRP、IL-2、TNF-α以及MIP-2水平均明显下降,其中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以及局部体征评分均明显下降,其中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 将血塞通应用于盆腔炎患者的治疗中,可有效改善患者血清炎性因子表达水平,缓解症状,临床疗效明显,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肖鸣盛;谌小英;况业妹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多发性骨髓瘤并发肾淀粉样变性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是浆细胞恶性增殖性疾病, 在我国的发病率约为0.6/10万,约占血液系统肿瘤的1%,是较为常见的 血液系统恶性肿瘤[1],主要特点是浆细胞的克隆性增殖和单克隆免疫球蛋白沉积导致器官损害, 导致高钙血症(hypercalcium),肾功能衰竭(renal failure),贫血(anemia)及溶骨性病变(bone lesions)[2]少数病例可因M蛋白轻链和多糖复合物沉积于组织器官,导致相应临床症状的发生和功能损害, 称为淀粉样变性(amyloidosis)[3,4]. 骨髓瘤肾损害多表现为管型肾病(cast nephropathy,CN),仅5%表现为原发性肾淀粉样变性, 也称轻链型肾淀粉样变性(amyloid light chain,AL型)[5],该起病隐匿,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早期诊断困难,如以某一局部或者某一系统症状为突出表现,更易误诊或漏诊[6],现报道1例MM并发轻链免疫球蛋白淀粉样变性, 主要表现为肾脏受累的病例,旨在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

    作者:温燕华;颜金花;邬国和;李萍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视频宣教在电子喉镜检查中的初步探讨

    目的 总结检查前视频宣教在电子喉镜检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17年9月-10月我科内镜室行电子喉镜检查患者,符合纳入标准患者分成常规组(461例)和联合组(493例),检查结束后分别对患者生理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血压及脉搏联合组较常规组低,两组间血压波动范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检查完成时间联合组短于常规组(P<0.05).结论 采取视频联合常规宣教,能增加患者检查依从性,减少检查不适感,从而提高患者满意度及检查结果准确性.

    作者:刘珍玲;鄢茵;冷芸坤;易华容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吲哚菁绿联合亚甲蓝染色在老年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吲哚菁绿联合亚甲蓝染色在老年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SLNB)中的可行性及其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5年5月至2017年6月在我院经联合检测方法确诊为乳腺癌的患者63例,采用吲哚菁绿联合亚甲蓝染色法对63例早期乳腺癌进行前哨淋巴结活检,并对全部检出的前哨淋巴结均进行术中冰冻及术后石蜡切片病理检查.参照美国Louisvill大学对SLNB技术的评价标准:检出率=检出前哨淋巴结(SLN)的例数/接受活检的例数×100%;准确率=(SLN真阳性例数+真阴性例数)/SLNB总例数×100%;假阴性率=SLNB假阴性例数/腋窝淋巴结(ALN)转移例数×100%;灵敏度=ALN阳性例数/ALN转移例数×100%.结果 本组63例患者中,发现SLN63例(检出率100%),未发现0例.SLN全部染色显影63例,SLN转移12例,无转移51例,未发现跳跃式转移.而ALND转移13例,无转移50例,灵敏度为92.3%(12/13).SLN与ALN经病理检查完全符合62例,准确率为98.4%(62/63);假阴性1例,假阴性率为7.69%(1/13);假阳性0例.活检出SLN总数为245枚,平均为3.89枚(2-6枚),ALN总数为175枚,平均为12.5枚(10-18枚).结论 吲哚菁绿联合亚甲蓝作为淋巴结示踪剂具有实时可视、定位精确、无放射性污染、降低手术难度等优点,可获得更高的检出率、准确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雷双根;余小芬;谢春伟;雷秋模;支小勇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噻托溴铵联合中医定向透化治疗慢阻肺急性加重期的疗效观察

    目的 评估噻托溴铵联合中医定向透化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的治疗价值.方法 选取安远县人民医院及江西省胸科医院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抗感染+吸入噻托溴铵治疗,透药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医定向透化治疗.结果 治疗2周后,对照组中PO2、PCO2较治疗前有统计学意义,但FEV1/FVC及6MWT无统计学意义;透药组中PO2、PCO2、FEV1/FVC、6MWT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其中PCO2、6MWT较对照组同期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对照组及治疗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3.3%、93.3%.结论 噻托溴铵联合中医定向透化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患者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欧阳潭;左露;肖小灏;李杰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成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的治疗进展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 (Obstructive sleep apnea,OSA) 是一种睡眠时由于上气道的反复坍塌, 以阻塞性呼吸暂停和低通气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疾病.OSA如果不经治疗,会带来许多临床潜在风险和不良事件,比如白天嗜睡,影响白天日常工作,代谢功能障碍,和增加心血管疾病和死亡的风险[1,2].在北美,OSA(AHI>5)的男性患病率在20%-30%之间,女性则在10%-15%之间[3],并且随着年龄的增加上升,大于65岁以上的老年人比中年人的比例明显升高[4]. 国内相关调查,北京朝阳地区人群打鼾患病率为31.8%,男性为38.7%,高于女性(22.0%),并随年龄增加而逐渐增加,56-66岁达高峰;人群OSA(AHI>5)患病率为9.6%[5]. 一项针对河北的肇事司机人群中 OSA 患病率的调查显示,鼾症患病率为46.6%,中重度鼾症患病率为22. 86%,OSA(AHI>5)的患病率为12.01%[6].

    作者:罗慧文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血浆置换加胆红素吸附治疗慢加急性肝衰竭急性肾损伤疗效观察

    目的 研究血浆置换联合胆红素吸附治疗慢加急性乙肝肝衰竭急性肾损伤的疗效.方法 选择慢加急性乙肝肝衰竭伴有急性肾损伤的患者35例,同时选择慢加急性肝衰竭合并肝肾综合征患者16例.在常规内科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采用血浆置换联合胆红素吸附治疗,收集入院时、人工肝治疗前、人工肝治疗后、治疗后第7d以及出院(或死亡)等时间点的肝肾功能、血常规及凝血酶原时间等指标,并使用改良中国人MDRD-eGFR计算简化公式计算上述时间点的eGFR,分析比较上述指标的变化情况,同时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的疗效和病死率.结果 急性肾损伤组患者经过人工肝治疗,其血清肌酐水平明显降低,eGFR水平明显改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显著(P均<0.05).且肌酐降低和肾功能改善持续存在直至出院;而肝肾综合征组患者,虽然经过人工肝治疗后,其血清肌酐水平及eGFR水平均可改善,治疗前后存在明显差异(P<0.05),但是改善仅短暂存在,随着病程进展,血清肌酐持续升高,肾功能持续恶化.两组患者的病死率相比较存在极其显著差异(P<0.01),而且急性肾损伤组患者在人工肝治疗后仍然进展为肝肾综合征的比例仅有22.85%.结论 血浆置换联合胆红素吸附人工肝治疗慢加急性乙肝肝衰竭急性肾损伤可以降低患者血清肌酐水平,改善肾功能,减少进展至肝肾综合征的风险,由此降低慢加急性肝衰竭急性肾损伤患者的病死率.可以作为一项针对慢加急性肝衰竭急性肾损伤患者的有效治疗方法.

    作者:刘晓妍;程晓宇;张伦理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硫化氢改善高糖环境下内皮祖细胞功能活性的机制研究

    目的 探讨外源性硫化氢对高糖环境下内皮祖细胞功能活性的影响及机制研究.方法 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从25-35岁健康志愿者外周血分离出单个核细胞(HPB-MNC),用EGM-2培养基对EPCs进行培养和诱导分化,培养7d后通过用细胞免疫荧光检测EPCs摄取对乙酰化低密度脂蛋白和结合FITC-UEA-I的特性;将EPCs分别于正常葡萄糖培养液(5.5mmol/L)、高糖培养液(33mmol/L)、高糖(33mmol/L)+不同浓度NaHS(25uM、50uM、100uM、200uM)培养液中培养24h,比较EPCs体外增殖、迁移、黏附能力变化;并建立裸鼠颈动脉内膜拉脱损伤模型,观察高糖对EPCs修复裸鼠颈动脉内皮损伤能力的影响,以及NaHS的保护作用;以及检测NaHS抗高糖环境下内皮祖细胞Akt和eNOS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高糖培养液作用EPCs 24h,增殖、迁移、黏附能力明显下降;而当不同浓度NaHS和高糖同时作用于EPCs时,细胞的增殖、迁移、黏附能力得到明显改善(P<0.01);而且,当高糖作用EPCs进行细胞移植,其再内皮化能力明显下降,而当硫化氢和高糖同时作用于EPCs进行移植,其再内皮化能力明显改善,(P<0.01),EPCs表面的Akt/eNOS信号通路明显上调(P<0.01).结论 NaHS在一定范围内能够明显改善高糖环境下内皮祖细胞的增殖、迁移、黏附能力,并且改善EPCs的血管内皮修复能力,其机制可能与EPCs表面的Akt/eNOS信号通路相关.

    作者:柯娩英;杨治芳;周华华;孙靖;陈芳;吴文辉;刘鸿滨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某三甲医院住院患者2017年鲍曼不动杆菌分析

    目的 了解临床住院患者鲍曼不动杆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情况,为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搜集到医院住院病人的2017年分离出的鲍曼不动杆菌进行药敏试验,根据CLSI标准进行分析.结果 共检出鲍曼不动杆菌149株,主要分离于痰液(63.76%)、尿液(10.07%)、分泌物(9.40%)三大类标本.对氨基糖苷类阿米卡星、庆大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67.79%、86.58%;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高达100%以上;而青霉素类合并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制剂,氨苄西林/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耐药率也高达84.56%;而对碳青霉烯类的美洛培南、亚胺培南的耐药率均为83.89%;对头孢类的耐药率均呈中高度,如头孢噻肟、头孢他啶、头孢唑林、头孢吡肟的耐药分别为:85.23%、84.56%、100%、84.56%;对四环素类的四环素耐药率为85.23%,对环丙沙星、莫西沙星、左旋氧氟沙星的耐药率均为84.56%,对多粘菌素100%敏感;对24种常见抗生素呈泛耐药.结论 亟待长期监测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情况及分析变化原因并合理指导临床用药,预防多重耐药菌的产生.

    作者:陈晓宇;肖亮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右美托咪定滴鼻对小儿包皮环切术后疼痛的影响

    目的 观察右美托咪定滴鼻在小儿包皮环切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 行包皮环切术小儿3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C组)和右美托咪定组(D组),每组15例.麻醉方法均采用氯胺酮复合舒芬太尼-丙泊酚静脉全麻,两组患儿均以氯胺酮2mg/kg,丙泊酚2-3mg/kg静脉推注及舒芬太尼0.3μg/kg(总剂量小于10μg)静脉推注.D组于氯胺酮、丙泊酚静脉推注入睡后经鼻滴入右美托咪定1μg/kg.C组经鼻滴入等体积生理盐水.记录入睡后(T0)、包皮环切时(T1)、手术结束时(T2)的SDP、SPO2、HR,记录麻醉苏醒时间、苏醒期肢体扭动的发生、苏醒后镇痛评分、镇静评分与术后是否镇痛药物治疗.结果 两组患儿术中SDP、SPO2、HR比较无差异,D组苏醒后疼痛评分、术后镇痛率和苏醒期体动发生率均明显低于C组(P<0.05),D组患儿麻醉苏醒时间较C组延长(P<0.05),D组镇静评分明显高于C组(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1ug/kg滴鼻可以明显减轻小儿包皮环切术后的疼痛.

    作者:彭夕华;缑海娣;程丽群;胡华琨 刊期: 2018年第10期

江西医药杂志

江西医药杂志

主管:江西省卫生厅

主办:江西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