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过敏性紫癜患儿尿液、血清NGAL的表达及意义

邓美慧;傅睿;郑卫民;陶珊珊;李群

关键词:儿童, 过敏性紫癜, 紫癜性肾炎, 肾小管间质损伤, 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
摘要:目的 检测过敏性紫癜(Henoch-Schonlein puroura,HSP)患儿尿液、 血清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eutrophil gelatinase-associated lipocalin,NGAL)的水平,进一步探讨其在肾小管间质损伤中的意义.方法 随机选取2013年7月至2014年2月首次住院的过敏性紫癜患儿40例,分为尿检正常组及紫癜性肾炎(Henoch-Schonlein puroura nephri-tis,HSPN)组,同时选取20例年龄与性别相匹配的门诊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采用ELISA检测尿液及血清NGAL,紫癜性肾炎组完善肾小管间质病理分级,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紫癜性肾炎组及尿检正常组尿液NGAL、血清NGAL、尿视黄醇结合蛋白(Retinol binding protein,RBP)及尿胱抑素C(Cystatin C,CysC)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紫癜性肾炎组尿液NGAL、血清NGAL、尿RBP及尿CysC高于尿检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SP尿液NGAL与尿CysC呈正相关(r=0.702,P=0.041),紫癜性肾炎组尿液NGAL与肾小管间质病理级别呈正相关(r=0.720,P=0.036).结论 NGAL可能参与过敏性紫癜的发病,尿液NGAL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HSP肾小管间质损伤程度,可作为新型的有用的标记物.
江西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认知行为治疗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的临床分析

    目的 观察认知行为治疗在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应用的疗效.方法 40例帕金森病患者,对照组20例给予常规护理,治疗组20例为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认知行为治疗.结果 治疗2周后两组患者NMSQ总分均降低,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治疗组11.50±0.71,对照组13.30±0.85,P<0.05).且治疗后两组患者HAMD降低,治疗组与对照组HAMD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治疗组7.25±1.23,对照组9.20±0.86,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PDQ39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治疗组35.30±3.75,对照组45.35±4.53,P<0.05).结论 认知行为治疗能够减少帕金森病的非运动症状,改善生活质量.

    作者:吴红梅;吴云屏;张利娜;姜颖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江西省2014-2016年死因监测常规与抽查质量评价

    目的 评估江西省死亡信息报告质量,为完善死因监测工作,提高数据质量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江西省20个国家级死因监测点数据,采用死因网报系统常规评价和抽查评价方法,分析相关质量指标.结果 常规评价:2014-2016年江西省死因监测粗死亡率、 身份证号填写完整率和多死因链填写率逐年增高,2016年分别为544.32/10万、96.20%和76.06%,较2014年分别增加了16.70%、20.45%和25.2%,报告及时率、审核率、一审通过率、重卡率、迟审率、根本死因编码不准确率3年均值分别为97.89%、99.85%、99.01%、0.33%、0.87%和0.98%.抽查评价:2016年1-6月抽查死因链填写准确率、根本死因确定准确率、身份证号填写准确率、死因链编码完整准确率和时间间隔填写完整率分别为95.00%、83.83%、78.50%、65.67%和41.67%,其中身份证号填写准确率高于2014年4-6月抽查(65.60%),死因链编码完整准确率低于2014年4-6月(86.00%);死因链编码完整准确率城市点高于农村点,根本死因确定准确率、死因链填写准确率城市点低于农村点;老监测点的时间间隔填写完整率、死因链编码完整准确率、根本死因确定准确率高于新增监测点,经χ2检验,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江西省死因监测数据质量不断提升.

    作者:赵军;朱丽萍;谢昀;吉路;刘杰;颜玮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布托啡诺对脓毒症大鼠心肌细胞的影响

    目的 探讨布托啡诺在脓毒血症中对心肌细胞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为临床寻找脓毒血症中心肌损伤保护的可行方法提供依据.方法 健康雄性SD大鼠(由南昌大学试验动物科学部提供)81只,12-15周龄,随机分为3组.采用随机、阳性对照的试验设计方法,本临床研究的试验组和对照组,按1:1:1的比例分配.按照统计学的低要求,每组有效病例27例,分假手术组(A)、脓毒症组(B)、布托啡诺+脓毒症组(C),共81例,A、B、C组,A组缓慢静脉推注生理盐水5ml/kg,B组和C组经股静脉缓慢静脉推注布托啡诺50μg/kg.B组和C组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法制备脓毒症模型.术前进食12h,自由饮水,腹腔注射2%戊巴比妥钠50mg/kg麻醉下,仰卧位固定,腹部备皮消毒,沿腹部正中线纵行作一长约1.5cm切口,分离肠细膜及盲肠,轻轻挤压升结肠,使肠内容物充满盲肠,以3.0丝线于回盲部下方环形结扎盲肠根部.用20G穿刺针贯穿已结扎端2次,自穿刺孔挤出肠内容物入腹腔,放置一长约2cm橡皮引流条,防止针孔闭合,然后将肠管还纳腹腔,逐层缝合腹部切口,碘伏消毒切口.A组仅暴露盲肠;选择24h为时间观察点,模型复制后24h经腹主动脉采血3ml,离心后取上清液-7℃保存备用,测定血清CK-MB及cTnI,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I ISA)(试剂盒购自美国雅培公司).其余心肌组织匀浆后取上清液,用放射免疫法测定ET-1(试剂盒购自上海研域化学试剂有限公司),采用ELISA法检测TN-a(试剂盒由上海信然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结果 脓毒血症组与假手术组的CK-MB、cTnI浓度比较,其显著升高(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布托啡诺+脓毒症组与脓毒血症组CK-MB、cTnI比较亦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脓毒血症组TNF-a和ET-1比假手术组要明显升高,有极其明显的显著性差异(P值均<0.01).与脓毒血症组相比,布托啡诺+脓毒症组的TNF-a和ET-1明显下降,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布托啡诺注射液能减轻脓毒症大鼠的心肌损伤.

    作者:胡海涛;董双虎;何青云;龚志翔;王龙海;胡衍辉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超声引导下连续骶管麻醉复合静脉全麻下行1岁小儿阴茎再植1例

    1岁小儿阴茎完全离断比较罕见.小儿阴茎再植术具有手术难度大、手术时间较长、出血相对比较多等特点. 现报告我院1例小儿阴茎再植术的麻醉过程.1 临床资料患儿,男,1岁4个月,ASAⅡ. 因剪刀剪断阴茎致断离,出血,疼痛4h入院. 既往肺功能发育不全,小儿夏季热1个月余,体温37.5℃-38.5℃. 有支气管哮喘病史,支气管炎病史. 拟超声引导下连续骶管麻醉复合静脉全麻下行阴茎再植术.

    作者:刘金生;汪春华;龚珺卿;谢文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图像识别系统联合二维码技术在全自动单剂量摆药机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图像识别系统联合二维码技术在全自动单剂量摆药机中的应用.方法 采集病区口服拆零药片裸片图像并进行数据整理,IT中心整合至HIS系统建立药品图像识别系统;依托现有HIS系统使摆药机工作时将患者用药信息自动转换成二维码.药师护士核对时扫描二维码显示药片图像,进行药品的核对调整.结果 图像识别系统使用后提高了药学服务质量和满意度.结论 图像识别系统联合二维码技术优化了全自动摆药机的应用.

    作者:徐辉;林小小;方淳;颜志婷;肖冬梅;郭朝阳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康复科住院患者合并呼吸道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 了解康复科住院患者呼吸道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方法 收集康复科住院患者呼吸道分泌物培养,并采用WHO NET统计学数据软件对耐药结果的统计分析.结果 康复科住院合并有呼吸道感染患者培养分离出前四位的细菌是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孢菌、肺炎克雷伯菌及大肠埃希菌.结论 革兰氏阴性杆菌是康复住院患者合并下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菌,其中尤以鲍曼不动杆菌是其主要菌株,约占分离出的革兰氏阴性杆菌50%,且耐药性很高.

    作者:郭大洪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CIP2A靶向干扰质粒对乳腺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

    目的 用RNA干扰技术沉默人乳腺癌MCF-7细胞中CIP2A基因的表达,观察细胞增殖、 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变化.方法 检测人乳腺癌MCF-7细胞中CIP2A表达水平;将4种不同序列的CIP2A shRNA质粒以及含与CIP2A无关序列的CIP2A shRNA NC分别转染MCF-7细胞,48h后qPCR检测其CIP2A表达水平,筛选CIP2A基因沉默效果好的shRNA质粒干预MCF-7细胞;通过MTT检测shRNA干扰质粒对MCF-7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划痕实验检测其对MCF-7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Transwell体外侵袭实验检测沉默CIP2A基因对MCF-7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结果 qPCR检测MCF-7细胞阳性表达CIP2A基因,用lipofiter成功将不同CIP2A shRNA质粒转染入MCF-7细胞;qPCR检测发现CIP2A shRNA2质粒沉默MCF-7细胞CIP2A表达效果显著,随后用CIP2A shRNA2质粒干扰MCF-7细胞,MTT检测显示转染CIP2A shRNA2质粒组MCF-7细胞增殖能力小于空白对照组;转染CIP2A shRNA2干扰质粒的MCF-7细胞迁移能力和侵袭能力较空白对照组低.结论 CIP2A shRNA质粒能明显降低人乳腺癌MCF-7细胞内的CIP2A基因表达,并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

    作者:李坚;周凯;王俊;袁喜红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周细胞与肾间质纤维化关系综述

    追本溯源, 内外致病因素引起的肾组织损伤及损伤后的修复失控是产生肾脏纤维化的原因,其中包括肾间质纤维化和肾小球硬化, 二者相互影响,协同进展,使有效的肾单位减少,肾小球滤过下降. 在肾脏损伤过程中,肾间质肌成纤维细胞增殖, 细胞外胶原分泌增多, 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的合成增加,而另一方面ECM的降解减少,破坏了细胞外基质降解与合成之间的平衡,ECM在肾间质不断增多,导致肾间质纤维化,进而发展至终末期慢性肾衰竭. 传统观念认为, 致纤维化的肌成纤维细胞主要来源于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化,而近的研究表明,血管周细胞在许多器官组织中的纤维化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中也包括肾脏[1]. 目前研究表明,肾脏周细胞能够对肾间质纤维化产生影响.

    作者:黄伟;沈金峰;谢娟;晏子友;黄勇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气压弹道碎石术后并发重度感染性休克及肾出血1例报告

    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术作为输尿管结石的微创治疗方法现已广泛应用于临床, 是目前治疗输尿管中下段结石的首选治疗方法, 与开放手术相比,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但实际操作中,一些严重并发症仍时有发生,其中感染性休克和肾出血就是其严重的手术并发症. 本研究回顾我院2017年6月收治1 例输尿管结石患者,结合国内外文献复习,现报告如下.

    作者:彭卫华;黎源;吴政庚;张中华;方谦;刘云;刘军华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20例恙虫病误诊原因分析

    目的 分析恙虫病误诊原因,为早期诊断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对近2年符合诊断标准的20例恙虫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例恙虫病患者由基层医院转入我科时有18例误诊为其他疾病,误诊率高达90%,易误诊为急性呼吸道疾病、肺部感染、伤寒、败血症、病毒性肝炎等.结论 误诊原因主要是恙虫病的临床表现多样化及基层医师对本病特殊临床表现认识不足.因此,对发热原因不明患者,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注意流行病学资料调查和细致体检,是减少恙虫病误诊、漏诊的关键.

    作者:席文娜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联合低位B-Lynch缝合术治疗难治性前置胎盘性产后出血

    目的 研究分析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联合低位B-Lynch缝合术治疗难治性前置胎盘性产后出血(PPH)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6年2月-2017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难治性前置胎盘性产后出血患者92例,按照随机、对照、双盲试验原则分为两组,采用缩宫素+胎盘缝合术治疗的46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低位B-Lynch缝合术治疗的46例患者作为观察组.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2h、24h阴道出血量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5.65%,高于对照组76.09%(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52%,低于对照组23.91%(P<0.05).结论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联合低位B-Lynch缝合术治疗难治性前置胎盘性产后出血是安全可行的,有利于减少术后阴道出血量,提高治疗有效率,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值得临床积极推广和应用.

    作者:曹仙英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自体脂肪在内镜下鼓膜修补术中的应用疗效观察

    鼓膜穿孔常见原因有中耳炎、 外伤和化学灼伤等,虽可自行再生愈合,但多因鼓膜外层上皮沿穿孔边缘向内卷入, 与内层黏膜上皮结合形成一略增厚的纤维环圈,阻止鼓膜自行生长闭合,形成永久性的穿孔,如果穿孔持续存在,会影响患者的听力,也亦发生再次感染,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所以在干耳三个月以上鼓膜穿孔仍未愈合常需手术干预以防止中耳感染及提高听力, 而鼓膜修补术是有效的一种手段. 我院对2006年6月至2015年12月份收治的122例鼓膜穿孔患者行自体脂肪移植鼓膜修补术,现报告如下.

    作者:董科;曾海波;张敏;黄世立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治疗性浅低温对缺血再灌注心肌保护机制的研究进展

    低温是指生物体的温度低于正常的新陈代谢和所需的身体功能,低温对人类新陈代谢和临床状态有连续效应. 根据温度的不同,医学界将低温分为:轻度低温(33-35℃)、中度低温(28-32℃)和深度低温(<28℃),其中轻、中度低温(28-35℃)合称为亚低温. 浅低温是唯一被用于全身治疗的有效手段,治疗性低温(Therapeutic hypothermia,TH)为轻度低温(32-34℃),2010年心肺复苏指南推荐治疗性低温作为心脏骤停后综合征有效的治疗方法.大量研究证实治疗性浅低温对脑损伤有明显的脑保护作用.心肌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I/R)损伤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可导致细胞破坏,多器官功能障碍和死亡.治疗性低温(TH)能够减少活性氧族(ROS)产生,改善细胞内离子水平,保持细胞内pH平衡,影响细胞能量代谢,减轻细胞损害,对缺氧缺血的心肌细胞有一定的保护作用[1],是临床治疗缺血性疾病的有效方法.治疗性浅低温对心肌保护作用的研究逐渐应用于临床, 虽然已有动物实验研究,但是其具体作用机制仍不清楚,本文就治疗性浅低温(mild therapeutic hypothermia,MTH) 在心肌缺血再灌注心肌损伤中的保护作用机制做一综述.

    作者:杨明敏;张奇芬;余树春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小横切口治疗小儿斜疝的近、远期效果观察与分析

    目的 观察小横切口疝囊高位结扎术的近、远期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用小横切口治疗236例小儿腹股沟斜疝临床资料,观察其近期和远期效果.结果 ⑴近期效果:切口在0.8-1.0cm之间,手术操作时间在12-20min之间;出血量在1-3ml之间;住院时间3d;全部病例没有出现切口感染、血肿、排尿困难等并发症.⑵远期效果观察:治愈234例(99.2%),复发2例(0.08%);无医源性隐睾出现.结论 小横切口疝囊高位结扎术具有切口短小,所取地方隐秘,愈合不影响美观;术中时间短,麻醉风险低;局部创伤小,恢复快;住院花费低;复发率低等优点,符合微创要求,在医院特别是基层医院可作为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首选方法.

    作者:方绍艳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永生背景下肿瘤发生的探讨

    肿瘤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 在欧美国家,肿瘤的死亡率仅次于心血管系统疾病而居第二位.我国随着人口老龄化的进程及环境污染, 肿瘤的危害日益增加, 对肿瘤的防治和研究也越来越引起重视. 但是关于对肿瘤的认识,如果从肿瘤本身去研究,探讨是否有基因突变、转录活性调节、表观遗传修饰、蛋白升降、信号通路改变等,很难认识肿瘤,站在其他角度看肿瘤可能会了解更清楚.

    作者:朱义保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基于脉搏波的连续血压测量方法的研究进展

    据世界卫生组织2013年发布的《高血压全球概要》显示:每年大约有1700万人死于心血管疾病,其死亡率已俨然超过传染性疾病,成为世界第一[1]. 我国形势同样严峻,据《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4》报告,全国有心血管病患者约2.9亿,其中高血压患者有2.7亿[2]. 我国每年由于血压升高而导致过早死亡的人数高达200万[3]. 这表明很多人都没有重视高血压所带来的健康隐患, 缺乏对血压的日常监控[4].

    作者:韩成;冯秀丽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探讨3.0MRI T1-map成像技术在肩关节上盂唇损伤中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应用3.0 MRI未注入造影剂T1-map成像技术评估肩关节上盂唇损伤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33例肩关节上盂唇损伤的患者组(男/女=21:12;年龄22-92岁,平均56.2岁)和33名健康对照组(男/女=20:13;年龄17-80岁,平均52.1岁),两组均采用Siemens超导MR扫描仪(3.0T)进行肩关节MRI常规扫描及T1-map成像.对两组肩关节上盂唇软骨T1-map彩图色阶变化的观察,并测量T1值,对两组数据进行t检验统计学分析.结果 正常对照组肩关节上盂唇软骨在T1-map上呈均匀的浅绿色区域.病例组中有33例肩关节上盂唇在T1-map出现斑片状黄色、红色区域,T1值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正常对照组肩关节上盂唇软骨的平均T1值为(955.2±55.7)ms,病例组肩关节上盂唇软骨的平均T1值为(1767.5±111.3)ms,统计学分析两组间肩关节上盂唇软骨T1值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 T1-map成像技术对肩关节上盂唇损伤诊断是可行的,对肩关节上盂唇损伤的诊断和指导临床治疗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作者:桂绍高;万芳;李明智;严婷;黄婷;曾炳亮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DLEC1蛋白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DLEC1/DLC1(Deleted in Lung and Esophageal Cancer1/Deleted in Lung Cancer1)蛋白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livision法检测DLEC1在8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及相应癌旁乳腺组织中的表达,分析其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 DLEC1蛋白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失表达率为70.00%(56/80),明显高于癌旁乳腺组织中的失表达率36.25%(29/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DLEC1表达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的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结论 DLEC1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失表达可能对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发生发展和转移侵袭过程起着一定的作用.

    作者:刘艳华;徐志韧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85例出生缺陷监测情况分析

    目的 预防和降低出生缺陷的发生,为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及今后预防、控制工作提供科学准确的依据.方法 对85例出生人口中的出生缺陷病例进行回顾性的临床现状分析并比较出生缺陷发生率、出生缺陷类型、出生缺陷孕周、出生缺陷与居住地、出生缺陷与性别关系.结果 出生缺陷发生率为13.3‰,唇腭裂占总畸形数的16.5%,指畸形15.3%,先天性心脏病14.1%,妊娠28周前发现终止妊娠者占总畸形数32.9%,而妊娠28周后发现终止妊娠占总畸形数67.1%,男婴占总畸形数61.2%,女婴占总畸形数29.4%,城市人口占总出生缺陷数64.7%,农村人口占总出生缺陷数35.3%.结论 出生缺陷顺位有其自身特点,合并其他脏器畸形的多发畸形终止妊娠早,加强孕期对出生缺陷的预防、监测并适时科学干预,降低出生缺陷、改善不良预后.

    作者:奚春玉;罗月英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带套囊与无套囊气管导管在新生儿胸腔镜手术单肺通气中的应用比较

    目的 比较带套囊与无套囊气管导管在新生儿胸腔镜手术单肺通气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急诊行胸腔镜下食管重建术+食管气管瘘结扎术的Ⅲ型先天性食管闭锁患儿60例,ASAⅡ或Ⅲ级,男32例,女28例,出生1-28d.随机均分为带套囊气管导管组(C组)和无套囊气管导管组(NC组).麻醉诱导后,C组患儿在纤支镜引导下将带套囊气管导管插入非术侧支气管,NC组患儿同样在纤支镜引导下插入无套囊气管导管,C组完成插管后随即给套囊充气后固定,NC组完成插管后直接固定,并在改变体位后再次确认气管导管前端开口是否位于非术侧主支气管的合适位置.记录两组患儿插管后5min(T0)和气胸建立后5min(T1)、10min(T2)、30min(T3)的HR、MAP、SpO2、PETCO2、RR、Pinsp、PEEP,并于上述各时点行血气分析测得动脉血pH值、PaO2、PaCO2;评估两组患儿气胸建立后5min(T1)、10min(T2)的肺萎陷和手术野情况.结果 T0-T3时C组患儿SpO2、PaO2、Pinsp、肺萎陷和手术野评分均明显高于NC组(P<0.05).T0-T3时两组患儿HR、MAP、PETCO2、RR、PEEP、动脉血pH值、PaCO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带套囊气管导管用于新生儿胸腔镜手术单肺通气时,在改善动脉血氧合,提高肺隔离效果方面均优于无套囊气管导管,但气道压高于后者,通气阻力增加.

    作者:肖煜;李强;沈世晖;胡华琨 刊期: 2017年第11期

江西医药杂志

江西医药杂志

主管:江西省卫生厅

主办:江西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