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手术治疗残胃大出血36例临床分析

刘勇帆;刘苏华;熊卫锋

关键词:残胃, 出血, 手术治疗
摘要:目的:探讨残胃大出血临床特征及手术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14年10月我院收治的36例因残胃引起的上消化道大出血而需要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特点。结果残胃出血患者以呕血黑便为主要症状。毕Ⅱ式术后残胃出血发生率(24例,66.7%)明显高于行毕I式者(12例,33.3%)。出血原因为吻合口破裂出血3例,残胃一吻合口炎并糜烂5例,血管畸形10例,吻合口溃疡6例和残胃炎7例,残胃癌出血5例。所有患者经过药物+内镜止血等保守治疗无效后转外科手术,所有患者均实施手术并成功止血。手术方式有:全胃切除16例;胃空肠吻合口缝扎止血12例,粘膜缝扎止血并胃周血管离断3例,胃部分切除6例。死亡3例,死因以多脏器功能衰竭,肺部感染为主。结论手术是治疗残胃出血的一种有效手段。
江西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羊水污染新生儿预防用抗生素合理性分析

    目的:评估抗生素预防羊水污染新生儿感染的合理性。方法452例母婴同室内Ⅲ度羊水污染新生儿,400例无窒息者为A组,26例轻度窒息者为B组,复苏后常规护理,其余26例轻度窒息新生儿为C组,在B组基础上预防用抗生素3d,同期羊水无污染正常新生儿400例作为对照D组,均取脐血查血常规、C反应蛋白,比较A、D组,B、C组感染发生率。结果各组新生儿感染率无统计学意义,感染部位以皮肤黏膜为主。结论羊水污染新生儿不需预防用抗生素,应加强产时处理,重视新生儿护理。

    作者:胡琳凤;陈胜寒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腰硬联合硬膜外麻醉对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剖宫产产妇的观察

    目的研究腰硬联合硬膜外麻醉对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剖宫产产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孕妇30例,按照随机分配方法平均分为腰硬联合麻醉(CSEA)组和硬膜外麻醉(CEA)组各15例。比较两组产妇麻醉效果,胎儿娩出时间及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 CSEA组与CEA组相比其肌松效果好,麻醉起效时间短,。CSEA组与CEA组相比自麻醉开始至胎儿娩出时间I-D显著缩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切开至胎儿娩出时间U-D及新生儿Apgar评分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具有妊娠高血压的剖宫产孕妇,腰硬联合麻醉要优于硬膜外麻醉。

    作者:张海萍;吴慰芳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手术治疗残胃大出血36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残胃大出血临床特征及手术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14年10月我院收治的36例因残胃引起的上消化道大出血而需要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特点。结果残胃出血患者以呕血黑便为主要症状。毕Ⅱ式术后残胃出血发生率(24例,66.7%)明显高于行毕I式者(12例,33.3%)。出血原因为吻合口破裂出血3例,残胃一吻合口炎并糜烂5例,血管畸形10例,吻合口溃疡6例和残胃炎7例,残胃癌出血5例。所有患者经过药物+内镜止血等保守治疗无效后转外科手术,所有患者均实施手术并成功止血。手术方式有:全胃切除16例;胃空肠吻合口缝扎止血12例,粘膜缝扎止血并胃周血管离断3例,胃部分切除6例。死亡3例,死因以多脏器功能衰竭,肺部感染为主。结论手术是治疗残胃出血的一种有效手段。

    作者:刘勇帆;刘苏华;熊卫锋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少见部位滑膜肉瘤的影像学表现

    目的:探讨少见部位滑膜肉瘤的影像学表现,从而提高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确诊的4例少见部位滑膜肉瘤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结果发生于腹膜后滑膜肉瘤1例;右臀部滑膜肉瘤1例;前腹壁滑膜肉瘤2例。分别经CT、MR检查。结论通过对发生在少见部位滑膜肉瘤病例回顾性分析,总结其影像学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及诊断水平。

    作者:李静;曾秋霞;刘由军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康复新液在儿童常见病治疗中的合理使用

    目的:调查分析康复新液在儿童常见病治疗中的合理使用情况。方法收集2013年7月-2015年6月在九江市妇幼保健院就诊的儿童湿疹患儿120例、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160例、小儿急性扁桃体炎120例和小儿包皮环切术后的240例。上述各疾病的患儿均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病例数相同,实验组用康复新液治疗,对照组不用康复新液治疗,两组疗程相同,其他治疗(如抗感染,其他对症等)两组相同。结果小儿急性扁桃体炎和小儿包皮环切术后的临床疗效,实验组比对照组显著(P<0.05),但在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和小儿湿疹的疗效观察中,实验组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康复新液在部分儿科疾病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在临床可以选择性应用,而未经循证医学验证的超适应症用药,往往收不到预期效果。

    作者:陈宗玮;黎峰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c-myc基因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中表达的意义

    目的:探讨c-Myc基因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扩增反应(RT-PCR)技术检测30例CML(其中慢性期11例,加速期8例,急变期11例)和10例对照(正常骨髓6例和非恶性血液病4例)骨髓单个核细胞中c-myc基因的表达,分析c-myc基因与CML患者不同临床阶段之间的关系。结果 c-myc基因在CML不同临床分期的表达水平均有所升高,CML慢性期患者和对照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ML加速期和急变期患者c-myc基因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慢性期和对照组(P<0.05),CML急变期患者较加速期患者c-myc基因表达水平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Myc基因在CML加速期和急变期的表达明显升高,提示c-myc基因高表达可能是CML病情进展与急变的机制之一。 c-myc基因表达水平在CML患者病程监测中具有重要意义,甚至可能作为c-myc基因抑制剂应用于CML的依据。

    作者:魏宇靖;柯波;刘婷婷;丁伟荣;符环;程洪波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卵巢上皮性Galectin-9表达及与CA125的功能之间的关系研究

    目的:探讨卵巢上皮性Galectin-9表达及与CA125的功能之间的关系。方法纳入我院卵巢癌手术切除患者的病例样本共计48例,对这48例卵巢癌病例采用逆转录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的方法对卵巢上皮性Galectin-9表达的相对表达量进行检测,同时检测CA125在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总结Galectin-9和CA125表达的关系。结果卵巢上皮性Galectin-9表达的相对表达量与患者CA125表达水平存在相关性(P<0.05);Galectin-9及CA125在卵巢癌中不同分化程度、有无淋巴结转移、TNM分期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卵巢上皮性Galectin-9和CA125表达量在卵巢癌中具有相关性,Galectin-9和CA125相对表达量水平与卵巢癌的淋巴结转移及肿瘤分期具有着相关性。

    作者:黄福海;潘丽英;徐楚燕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不同给药途径用于中期妊娠引产的效果评价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置于阴道后穹隆对中期妊娠引产的临床效果。方法我院78例中期妊娠自愿引产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常规上午口服米非司酮片50mg,当日晚口服米非司酮25mg,2d后手术日口服米索前列醇0.6mg,试验组3d口服米非司酮片150mg,并于手术日阴道后穹隆放置米索前列醇0.6mg,对比分析2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试验组患者的宫缩发动时间、总产程时间、引产过程出血量以及宫颈裂伤发生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引产成功率为94.9%,显著优于对照组87.2%引产成功率,其中2组患者完全流产率以及流产失败率差异显著,具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不完全流产率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阴道流血时间及月经恢复时间较对照组短,差异显著(P<0.05),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联合阴道后穹隆放置米索前列醇对中期妊娠引产促使子宫收缩、胎儿及附属物排出效果较好,安全可靠。

    作者:周利利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喉罩下七氟醚吸入全麻在小儿骨科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比较喉罩下七氟醚吸入全麻与静脉气管插管全麻用于小儿骨科手术中的效果。方法60例小儿骨科手术患儿,随机均分为两组:喉罩下七氟醚吸入全麻组(S组)采用面罩吸入6L/min纯氧下8%浓度七氟醚,意识消失无体动后,建立静脉通路,静注咪达唑仑0.1mg/kg,芬太尼1-2μg/kg,异丙酚2mg/kg,下颌松驰后插入喉罩,接麻醉机行机控呼吸。气管插管组(P组)患儿诱导采用咪达唑仑0.1mg/kg,芬太尼1-2ug/kg、异丙酚2mg/kg、维库溴铵0.1mg/kg,待下颌松驰后行气管插管,接麻醉机行机控呼吸。记录置入喉罩(导管)的时间和一次成功率,插入成功率(操作3次以上视为失败),记录手术时间、止血带时间、苏醒的时间(停药至患儿能按指令睁眼时间),拔除喉罩(导管)时间(手术结束至拔管时间),复苏时间(手术结束至出手术室时间,离室标准;steward苏醒评分>4分),记录拔出喉罩(导管)后至术后6h的不良反应(反流误吸、低氧血症、喉痉挛、呛咳、咽喉痛、声音嘶哑等)。结果两组患儿均顺利完成手术,一次性插入气管导管成功率为96.7%,明显高于喉罩90%(P<0.05)。S组患儿术后苏醒时间及拔管(喉罩)时间明显短于P组患儿,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止血带时间、输液量两组患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S组患儿术后并发症情况比较:两组低氧血症、反流误吸、喉痉挛、咽喉痛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组患者呛咳、躁动发生率明显低于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喉罩麻醉较气管插管麻醉苏醒时间短,且操作简单,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但需防治反流误吸,保障患儿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郭善亮;张明生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青光眼术后白内障在小瞳孔下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疗效评价

    目的:评价青光眼术后白内障患者在小瞳孔下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2年5月-2015年5月于我院就诊治疗的32例(32眼)青光眼术后白内障患者,所有患者均采用小瞳孔下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观察患者手术前后视力和眼压的改善情况,并探讨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患者术前视力范围平均0.11±0.07,术后随访患者矫正视力平均0.61±0.11,较术前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6930,P=0.0000)。其中随访中有1例患者因视神经萎缩,视力无提高,1例因合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力也无显著改善。患者术前眼压平均(19.7±0.3)mmHg,术后随访患者眼压平均为13.6±0.4,手术前后眼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9.0136,P=0.0000)。后囊口破裂患者2例,用干吸法吸出残留晶状体皮质,睫状沟内植入硬性人工晶状体处理;术后患者角膜有不同程度的水肿,前房葡萄膜反应,无角膜失代偿情况,局部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等眼液治疗后好转。结论小瞳孔下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在治疗青光眼术后白内障中安全有效,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彭红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复发因素的探讨

    目的:探讨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复发的原因。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6月到2014年6月行PELD手术复发的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其复发原因后对所有病例行手术治疗,并于治疗后通过术前术后VAS评分和ODI评价其手术疗效。结果其复发的原因主要有:⑴术中遗漏椎间盘组织;⑵未完全处理狭窄的侧隐窝;⑶纤维环修补不彻底;⑷术后早期不适当的体力劳动。所有患者在手术治疗后症状有不同程度的缓解,VAS评分及ODI指数由术前(7.53±0.72)、(69.06±3.40)%降至(1.88±0.33)、(14.38±2.16)%。结论术前术中对手术进行严格评估,仔细认真的手术操作,术后对患者康复措施的告知,并且同时得到患者的配合以避免过早体力劳动,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能降低手术的复发率。

    作者:天航;刘效仿;曹正霖;王刚;刘礼初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应用重建钢板结合空心螺钉治疗Hoffa骨折体会

    目的:探讨应用重建钢板作为外侧支持钢板结合前后位空心螺钉治疗Hoffa骨折的临床效果及相关问题。方法分析回顾2012年1月-2014年2月在我科治疗的5例Hoffa骨折患者,均应用重建钢板结合空心螺钉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早期功能锻炼,定期随访。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12-24个月,所有患者均骨性愈合,采用Letenneur法评定疗效:优良4例,可1例,差0例。结论重建钢板易塑形,在暂无专门针对Hoffa骨折设计的钢板出现之前,重建钢板作为外侧支持钢板结合前后位空心螺钉治疗Hoffa骨折是值得的广泛应用的内固定方式。

    作者:汪根和;童鹭华;叶华明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七氟醚对阿尔茨海默病影响的研究进展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进展,老年性痴呆症已成为影响人类晚年生活质量的主要疾病之一,而老年性痴呆症中70%为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AD是一种以进行性认知障碍和记忆力损害为主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主要的病理改变为细胞外的β淀粉样蛋白(Aβ)过度沉积和细胞内tau蛋白异常磷酸化分别形成老年斑和神经纤维缠结[1]。目前对于AD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仍未完全明了,由于影响其发病的因素较多,对于AD的诊断难度较大,目前研究多的Aβ蛋白和tau蛋白对AD诊断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随着外科手术病人的增多,在全麻下行手术治疗的老年病人也逐年增加,全身麻醉尤其是吸入麻醉对老年病人术后的认知功能有一定的影响。七氟醚是近年应用多的新型吸入麻醉剂,其对AD病程进展的影响还未完全明确,目前研究大多数是通过七氟醚对Aβ蛋白和tau 蛋白的影响来间接表达其对AD病程的影响,本文就七氟醚对Aβ-42蛋白和P-tau181蛋白的影响进行综述。

    作者:裴向东;周志东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背景抑制扩散成像与T2脂肪抑制在臂丛神经伤中的对比研究

    目的:比较背景抑制弥散成像与T2脂肪抑制对臂丛神经伤相关影像学改变的诊断效率,为临床选择治疗方案提供参考。方法收集经本院MRI及临床诊断的臂丛神经损伤患者共15例,其中男性10例,女性5例,年龄18-64岁,平均年龄40.0岁。所有患者均接受MRI检查,包括:常规序列(横轴面SE、T1WI、FSE、T2WI、冠状面TIWI及T2WI)、T2WI压脂序列及背景抑制弥散和类PET技术。结果椎管内(脊髓、脊膜及节前神经损伤)损伤3例,椎管外(脊膜及节后神经)损伤6例,椎管内外混合性损伤6例。节前损伤的征象包括脊髓水肿和出血(1例)和脊髓移位(2例)。节后损伤的征象:神经干增粗、信号增高(2例),神经干连续性中断及结构消失(3例),而T2WI压脂序列及常规扫描只显示1例;神经干连续性存在,结构紊乱(7例),而T2WI压脂序列及常规扫描只显示2例。创伤性脊膜囊肿12例。结论背景抑制弥散结合类PET技术对臂丛神经损伤的诊断价值更高,尤其是对节后神经损伤的显示更佳。

    作者:胡明华;徐小平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三七总皂苷对兔酒精性股骨头坏死微血管血供及超微结构的影响

    目的:观察三七总皂苷对兔酒精性股骨头缺血坏死模型中股骨头微血管血供及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将新西兰大白兔使用白酒灌胃6周制造酒精性股骨头缺血坏死模型,分为三七总皂苷组、复方骨肽组及生理盐水组。行兔右侧大转子区定位穿刺按分组注射药物干预,在4周后使用微血管显影观察股骨头微血管血供变化,并将单位面积内股骨头微血管数量及总面积行统计学分析,同时使用透射电镜观察各组股骨头超微结构变化。结果通过微血管显影发现,复方骨肽组和三七总皂苷组中单位面积内股骨头微血管数量及总面积均显著多于生理盐水组(P<0.05);透射电子显微镜示:三七总皂苷组与复方骨肽组在股骨头超微结构形态改变上相似,较生理盐水组均出现细胞器增多,线粒体数量增多,肿胀较前消退,形态基本恢复椭圆形杆状,嵴、膜结构变清晰,脂肪细胞肥大情况得到抑制,腔内渗出液减少。结论三七总皂苷在兔酒精性股骨头坏死模型早中期中,可以改善其微血管血供及抑制骨组织进一步坏死,证实了三七总皂苷在治疗早中期股骨头缺血坏死中的优势。

    作者:章友财;刘金浪;蔡声麟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Ducks’B期直肠癌淋巴结中的GCCmRNA表达与预后的关系

    目的:探讨GCCmRNA在Ducks’B期直肠癌淋巴结中表达与预后的关系及能否作为判定淋巴隐匿性转移的有效指标。方法应用RT-PCR检测33例Ducks’B期直肠癌淋巴结中GCCmRNA表达水平,并分析患者的局部复发率、3年无瘤生存率(PFS)、3年总生存率(OS)与不同GCCmRNA表达水平的关系。结果 GCCmRNA阴性组患者的局部复发率和远处转移率更低(P<0.01),无瘤生存率与总生存率更高(P<0.01)。结论 GCCmRNA不同表达状态Ducks’B期直肠癌患者的预后有差异, GCCmRNA可以作为直肠癌淋巴结微转移的有效检测指标,可以作为甄别pN0直肠癌高危患者的可靠分子学指标,有利于高危患者后续辅助治疗的选择。

    作者:周小青;曾桂芳;刘晓平;杨斌;叶斌;曾祥泰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培美曲塞对比多西他赛单药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培美曲塞单药二线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效果。方法从我院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选取62例进行研究分析,并按照患者临床治疗方案将其分为培美曲塞组(采用培美曲塞单药治疗)和多西他赛组(采用多西他赛单药治疗),每组均为31例,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控制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和中位生存时间。结果培美曲塞组患者临床控制率为61.29%,同多西他赛组患者的51.61%相比,差异无意义(P>0.05);培美曲塞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从胃肠道反应与骨髓抑制方面和中位生存时间为9.2个月同多西他赛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和8.2个月的中位生存时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疾病临床上培美曲塞单药二线治疗效果显著,其中培美曲塞的不良反应临床较低,可有效延长患者生存时间。

    作者:李丽华;金钊;梁小芳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BACTEC MGIT 960快速培养及药敏在肺结核诊治中的应用评价

    目的:探讨BACTEC MGIT-960全自动分枝杆菌检测技术在结核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用BACTEC MGIT-960对1538例肺结核患者的痰标本进行分离培养及药敏实验,并与痰涂片抗酸染色及罗氏培养法对比。结果 BACTEC MGIT-960培养阳性率为42.85%,显著高于涂片阳性率25.42%;BACTEC MGIT-960培养及药敏时间分别为12.5d和8.3d,显著短于罗氏培养法的34.6d和31.2d;BACTEC MGIT-960法与罗氏培养法总的培养及药敏符合率分别为91.02%(kappa=0.82)和96.02%(kappa=0.82),两者具有高度的一致性。结论 BACTEC MGIT-960培养及药敏技术是一种比较理想的快速结核菌检测方法,在肺结核诊治中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作者:彭亦平;谭彩萍;熊国亮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不同给药方式治疗小儿手足口病效果比较

    目的:探讨不同的给药方式对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治疗效果、对心肌酶和肝功能的影响及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2015年5月我院收治140例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相关资料,根据患儿治疗的用药方式不同分为联合用药组和干扰素单药组。联合用药组以干扰素联合炎琥宁进行治疗,干扰素单药组以干扰素进行治疗。对两组手足口患儿的临床疗效、肝功能和心肌酶水平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联合用药组手足口患儿的总有效率比干扰素单药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后,两组手足口患儿的磷酸肌酸激酶同、磷酸肌酸激酶、工酶乳酸脱氢酶等心肌酶水平和ALT水平都相对于治疗前显著性下降(P<0.05),且联合用药组心肌酶水平和ALT水平与干扰素单药组相比显著降低(P<0.05)。联合用药组的手足口患儿在住院时间和临床症状消失时间都优于干扰素单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与干扰素单独用药方式比较,干扰素联合炎琥宁对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更好,且对患儿心肌酶水平和肝功能具有改善作用,能够使住院时间和临床症状的消退时间显著缩短,具有很好的临床价值。

    作者:黄芳;林文英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地佐辛复合舒芬太尼在烧伤患者术后镇痛中的应用

    目的:探究地佐辛复合舒芬太尼在烧伤患者术后镇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4年1月至2015年11月收治的烧伤患者56例,均接受切削痂自体皮移植术治疗,根据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组均28例,对照组患者单纯采用舒芬太尼行术后镇痛,观察组患者采用地佐辛复合舒芬太尼行术后镇痛,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后镇痛、镇静效果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临床用药2h、6h、12h和24h时,两组患者VAS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患者各个时间点Ramsay镇静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数据比较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异。观察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数据比较统计学意义显著。结论于烧伤患者术后镇痛中采用地佐辛复合舒芬太尼治疗,患者疼痛较小,不良反应较少,镇静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赵海滨;康群军;彭艳萍;李锐;习丽俊 刊期: 2016年第01期

江西医药杂志

江西医药杂志

主管:江西省卫生厅

主办:江西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