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亦平;谭彩萍;熊国亮
目的:比较喉罩下七氟醚吸入全麻与静脉气管插管全麻用于小儿骨科手术中的效果。方法60例小儿骨科手术患儿,随机均分为两组:喉罩下七氟醚吸入全麻组(S组)采用面罩吸入6L/min纯氧下8%浓度七氟醚,意识消失无体动后,建立静脉通路,静注咪达唑仑0.1mg/kg,芬太尼1-2μg/kg,异丙酚2mg/kg,下颌松驰后插入喉罩,接麻醉机行机控呼吸。气管插管组(P组)患儿诱导采用咪达唑仑0.1mg/kg,芬太尼1-2ug/kg、异丙酚2mg/kg、维库溴铵0.1mg/kg,待下颌松驰后行气管插管,接麻醉机行机控呼吸。记录置入喉罩(导管)的时间和一次成功率,插入成功率(操作3次以上视为失败),记录手术时间、止血带时间、苏醒的时间(停药至患儿能按指令睁眼时间),拔除喉罩(导管)时间(手术结束至拔管时间),复苏时间(手术结束至出手术室时间,离室标准;steward苏醒评分>4分),记录拔出喉罩(导管)后至术后6h的不良反应(反流误吸、低氧血症、喉痉挛、呛咳、咽喉痛、声音嘶哑等)。结果两组患儿均顺利完成手术,一次性插入气管导管成功率为96.7%,明显高于喉罩90%(P<0.05)。S组患儿术后苏醒时间及拔管(喉罩)时间明显短于P组患儿,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止血带时间、输液量两组患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S组患儿术后并发症情况比较:两组低氧血症、反流误吸、喉痉挛、咽喉痛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组患者呛咳、躁动发生率明显低于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喉罩麻醉较气管插管麻醉苏醒时间短,且操作简单,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但需防治反流误吸,保障患儿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郭善亮;张明生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翼腭窝是神经血管走行的狭小但重要的解剖间隙,其内原发肿瘤少见,现报道1例翼腭窝神经鞘瘤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
作者:蔡凤琴;曾献军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究地佐辛复合舒芬太尼在烧伤患者术后镇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4年1月至2015年11月收治的烧伤患者56例,均接受切削痂自体皮移植术治疗,根据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组均28例,对照组患者单纯采用舒芬太尼行术后镇痛,观察组患者采用地佐辛复合舒芬太尼行术后镇痛,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后镇痛、镇静效果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临床用药2h、6h、12h和24h时,两组患者VAS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患者各个时间点Ramsay镇静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数据比较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异。观察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数据比较统计学意义显著。结论于烧伤患者术后镇痛中采用地佐辛复合舒芬太尼治疗,患者疼痛较小,不良反应较少,镇静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赵海滨;康群军;彭艳萍;李锐;习丽俊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评价青光眼术后白内障患者在小瞳孔下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2年5月-2015年5月于我院就诊治疗的32例(32眼)青光眼术后白内障患者,所有患者均采用小瞳孔下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观察患者手术前后视力和眼压的改善情况,并探讨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患者术前视力范围平均0.11±0.07,术后随访患者矫正视力平均0.61±0.11,较术前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6930,P=0.0000)。其中随访中有1例患者因视神经萎缩,视力无提高,1例因合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力也无显著改善。患者术前眼压平均(19.7±0.3)mmHg,术后随访患者眼压平均为13.6±0.4,手术前后眼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9.0136,P=0.0000)。后囊口破裂患者2例,用干吸法吸出残留晶状体皮质,睫状沟内植入硬性人工晶状体处理;术后患者角膜有不同程度的水肿,前房葡萄膜反应,无角膜失代偿情况,局部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等眼液治疗后好转。结论小瞳孔下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在治疗青光眼术后白内障中安全有效,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彭红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GCCmRNA在Ducks’B期直肠癌淋巴结中表达与预后的关系及能否作为判定淋巴隐匿性转移的有效指标。方法应用RT-PCR检测33例Ducks’B期直肠癌淋巴结中GCCmRNA表达水平,并分析患者的局部复发率、3年无瘤生存率(PFS)、3年总生存率(OS)与不同GCCmRNA表达水平的关系。结果 GCCmRNA阴性组患者的局部复发率和远处转移率更低(P<0.01),无瘤生存率与总生存率更高(P<0.01)。结论 GCCmRNA不同表达状态Ducks’B期直肠癌患者的预后有差异, GCCmRNA可以作为直肠癌淋巴结微转移的有效检测指标,可以作为甄别pN0直肠癌高危患者的可靠分子学指标,有利于高危患者后续辅助治疗的选择。
作者:周小青;曾桂芳;刘晓平;杨斌;叶斌;曾祥泰 刊期: 2016年第01期
患者,女,19岁。因右下腹疼痛5h于2015年2月21日入院。入院查体:右下腹压痛,反跳痛明显,肠鸣音活跃,以“急性阑尾炎”行阑尾切除术。术后12h,患者出现剧烈腹痛、腹胀,呕吐。查体:T 38℃,P 110次/min,R 29次/min,BP 70/50mmHg,腹胀明显,腹式呼吸受限,麦氏切口长约2cm。全腹压痛,反跳痛,肌紧张。以右下腹明显,可触及10×8cm包块。移动性浊音阳性。肠鸣音弱。辅助检查WBC 23×109/L,CT提示:腹腔肠管扩张,腹腔穿刺获暗红色浑浊液体。诊断:绞窄性肠梗阻、中毒性休克。急诊全麻下行剖腹探查术,术中探查见腹腔有血性渗液约800ml,回肠末端系膜见5×4cm裂孔,移动性盲肠,盲肠与约25cm末段回肠自系膜背侧疝入,扭转360°,形成闭袢性梗阻,盲肠高度扩张,呈紫黑色。行右半结肠切除,回结肠吻合术。手术顺利,术后痊愈出院。
作者:谢晓明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观察培美曲塞单药二线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效果。方法从我院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选取62例进行研究分析,并按照患者临床治疗方案将其分为培美曲塞组(采用培美曲塞单药治疗)和多西他赛组(采用多西他赛单药治疗),每组均为31例,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控制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和中位生存时间。结果培美曲塞组患者临床控制率为61.29%,同多西他赛组患者的51.61%相比,差异无意义(P>0.05);培美曲塞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从胃肠道反应与骨髓抑制方面和中位生存时间为9.2个月同多西他赛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和8.2个月的中位生存时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疾病临床上培美曲塞单药二线治疗效果显著,其中培美曲塞的不良反应临床较低,可有效延长患者生存时间。
作者:李丽华;金钊;梁小芳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置于阴道后穹隆对中期妊娠引产的临床效果。方法我院78例中期妊娠自愿引产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常规上午口服米非司酮片50mg,当日晚口服米非司酮25mg,2d后手术日口服米索前列醇0.6mg,试验组3d口服米非司酮片150mg,并于手术日阴道后穹隆放置米索前列醇0.6mg,对比分析2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试验组患者的宫缩发动时间、总产程时间、引产过程出血量以及宫颈裂伤发生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引产成功率为94.9%,显著优于对照组87.2%引产成功率,其中2组患者完全流产率以及流产失败率差异显著,具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不完全流产率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阴道流血时间及月经恢复时间较对照组短,差异显著(P<0.05),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联合阴道后穹隆放置米索前列醇对中期妊娠引产促使子宫收缩、胎儿及附属物排出效果较好,安全可靠。
作者:周利利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评估抗生素预防羊水污染新生儿感染的合理性。方法452例母婴同室内Ⅲ度羊水污染新生儿,400例无窒息者为A组,26例轻度窒息者为B组,复苏后常规护理,其余26例轻度窒息新生儿为C组,在B组基础上预防用抗生素3d,同期羊水无污染正常新生儿400例作为对照D组,均取脐血查血常规、C反应蛋白,比较A、D组,B、C组感染发生率。结果各组新生儿感染率无统计学意义,感染部位以皮肤黏膜为主。结论羊水污染新生儿不需预防用抗生素,应加强产时处理,重视新生儿护理。
作者:胡琳凤;陈胜寒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调查分析康复新液在儿童常见病治疗中的合理使用情况。方法收集2013年7月-2015年6月在九江市妇幼保健院就诊的儿童湿疹患儿120例、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160例、小儿急性扁桃体炎120例和小儿包皮环切术后的240例。上述各疾病的患儿均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病例数相同,实验组用康复新液治疗,对照组不用康复新液治疗,两组疗程相同,其他治疗(如抗感染,其他对症等)两组相同。结果小儿急性扁桃体炎和小儿包皮环切术后的临床疗效,实验组比对照组显著(P<0.05),但在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和小儿湿疹的疗效观察中,实验组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康复新液在部分儿科疾病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在临床可以选择性应用,而未经循证医学验证的超适应症用药,往往收不到预期效果。
作者:陈宗玮;黎峰 刊期: 2016年第01期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进展,老年性痴呆症已成为影响人类晚年生活质量的主要疾病之一,而老年性痴呆症中70%为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AD是一种以进行性认知障碍和记忆力损害为主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主要的病理改变为细胞外的β淀粉样蛋白(Aβ)过度沉积和细胞内tau蛋白异常磷酸化分别形成老年斑和神经纤维缠结[1]。目前对于AD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仍未完全明了,由于影响其发病的因素较多,对于AD的诊断难度较大,目前研究多的Aβ蛋白和tau蛋白对AD诊断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随着外科手术病人的增多,在全麻下行手术治疗的老年病人也逐年增加,全身麻醉尤其是吸入麻醉对老年病人术后的认知功能有一定的影响。七氟醚是近年应用多的新型吸入麻醉剂,其对AD病程进展的影响还未完全明确,目前研究大多数是通过七氟醚对Aβ蛋白和tau 蛋白的影响来间接表达其对AD病程的影响,本文就七氟醚对Aβ-42蛋白和P-tau181蛋白的影响进行综述。
作者:裴向东;周志东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残胃大出血临床特征及手术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14年10月我院收治的36例因残胃引起的上消化道大出血而需要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特点。结果残胃出血患者以呕血黑便为主要症状。毕Ⅱ式术后残胃出血发生率(24例,66.7%)明显高于行毕I式者(12例,33.3%)。出血原因为吻合口破裂出血3例,残胃一吻合口炎并糜烂5例,血管畸形10例,吻合口溃疡6例和残胃炎7例,残胃癌出血5例。所有患者经过药物+内镜止血等保守治疗无效后转外科手术,所有患者均实施手术并成功止血。手术方式有:全胃切除16例;胃空肠吻合口缝扎止血12例,粘膜缝扎止血并胃周血管离断3例,胃部分切除6例。死亡3例,死因以多脏器功能衰竭,肺部感染为主。结论手术是治疗残胃出血的一种有效手段。
作者:刘勇帆;刘苏华;熊卫锋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应用重建钢板作为外侧支持钢板结合前后位空心螺钉治疗Hoffa骨折的临床效果及相关问题。方法分析回顾2012年1月-2014年2月在我科治疗的5例Hoffa骨折患者,均应用重建钢板结合空心螺钉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早期功能锻炼,定期随访。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12-24个月,所有患者均骨性愈合,采用Letenneur法评定疗效:优良4例,可1例,差0例。结论重建钢板易塑形,在暂无专门针对Hoffa骨折设计的钢板出现之前,重建钢板作为外侧支持钢板结合前后位空心螺钉治疗Hoffa骨折是值得的广泛应用的内固定方式。
作者:汪根和;童鹭华;叶华明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观察三七总皂苷对兔酒精性股骨头缺血坏死模型中股骨头微血管血供及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将新西兰大白兔使用白酒灌胃6周制造酒精性股骨头缺血坏死模型,分为三七总皂苷组、复方骨肽组及生理盐水组。行兔右侧大转子区定位穿刺按分组注射药物干预,在4周后使用微血管显影观察股骨头微血管血供变化,并将单位面积内股骨头微血管数量及总面积行统计学分析,同时使用透射电镜观察各组股骨头超微结构变化。结果通过微血管显影发现,复方骨肽组和三七总皂苷组中单位面积内股骨头微血管数量及总面积均显著多于生理盐水组(P<0.05);透射电子显微镜示:三七总皂苷组与复方骨肽组在股骨头超微结构形态改变上相似,较生理盐水组均出现细胞器增多,线粒体数量增多,肿胀较前消退,形态基本恢复椭圆形杆状,嵴、膜结构变清晰,脂肪细胞肥大情况得到抑制,腔内渗出液减少。结论三七总皂苷在兔酒精性股骨头坏死模型早中期中,可以改善其微血管血供及抑制骨组织进一步坏死,证实了三七总皂苷在治疗早中期股骨头缺血坏死中的优势。
作者:章友财;刘金浪;蔡声麟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研究腰硬联合硬膜外麻醉对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剖宫产产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孕妇30例,按照随机分配方法平均分为腰硬联合麻醉(CSEA)组和硬膜外麻醉(CEA)组各15例。比较两组产妇麻醉效果,胎儿娩出时间及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 CSEA组与CEA组相比其肌松效果好,麻醉起效时间短,。CSEA组与CEA组相比自麻醉开始至胎儿娩出时间I-D显著缩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切开至胎儿娩出时间U-D及新生儿Apgar评分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具有妊娠高血压的剖宫产孕妇,腰硬联合麻醉要优于硬膜外麻醉。
作者:张海萍;吴慰芳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比较宫腔镜与阴式手术治疗子宫切口憩室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7月至2015年7月于我院行手术治疗的子宫切口憩室患者68例,根据患者意愿并结合患者阴道条件将所有研究对象分为宫腔镜组43例和阴式组25例,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治疗费用、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术后1、3和6个月及1年随访。在随访阶段比较两组月经经期长短及再孕率。结果宫腔镜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少于阴式组(P<0.05),但治疗费用略高于阴式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宫腔镜组患者术后切口感染、切口疼痛、盆腔粘连、肠梗阻等术后并发症均均显著少于阴式组(P<0.05);术后1、3个月,宫腔镜组月经经期缩短了(5.2±2.6)d、(3.7±1.9)d显著少于阴式组(6.7±3.4)d、(4.5±2.6)d (P<0.05),术后6个月、1年,两组月经经期缩短了(3.8±1.3)d、(2.9±1.2)d vs (3.7±1.5)d、(2.8±1.4)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个月,两组再孕率(6.98%、23.26%vs 8.0%、24.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1年,宫腔镜组再孕率(72.09%、86.05%)显著高于阴式组(28.0%、36.0%)(P<0.05)。结论宫腔镜治疗子宫切口憩室治疗属微创手术,术中、术后恢复、并发症、再孕率等情况均优于阴式手术治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艾丹;钟丽珍;庄元;王长华;曹华斌;朱元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比较经皮椎间孔镜手术与传统开放手术在治疗单纯腰椎间盘突出方面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科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56例有神经症状的单纯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所选病例均具备手术指征,术后均不用镇痛。随机分为两组,经皮椎间孔镜组28例,男16例,女12例;年龄21-69岁,平均43.3岁,责任间盘L2/3:2例;L3/4:4例;L4/5:12例;L5/S1:10例;均采取侧卧位TESSYS技术进行手术。开放手术28例,男18例,女10例;年龄28-67岁,平均48.6岁,责任间盘L2/3:1例;L3/4:3例;L4/5:13例;L5/S1:11例;均采取俯卧位进行经典开放髓核摘除手术。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手术切口大小、术中出血量、术后3d切口疼痛VAS(visual analogue scale)评分、术后下地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手术前后VAS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经皮椎间孔镜组和传统开放手术时间为(58.65±12.75)min和(65.45±15.35)min,手术切口大小为(7.8±0.8)mm和(65.4±12.5)mm,术中出血量为(15.5±5)ml和(65±13.5)ml,术后第1、2、3d切口疼痛VAS评分为3、1、0分和7、5、3分,术后下地时间为(1.5±0.7)d和(6.8±2.3) d,平均住院时间为(5.2±1.3)d和(9.3±2.1)d,手术1年后JOA评分为(23.45±3.75)和(24.35±4.05)。结果椎间孔镜组的手术时间、手术切口大小、术中出血量、术后3d切口疼痛VAS评分、术后下地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明显低于传统开放手术组(P<0.05)。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JOA值、手术前后疼痛VAS评分及ODI值均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椎间孔镜组手术疗效与传统开放手术在治疗有神经症状的单纯腰椎间盘突症病例中有明显的微创、并发症少及康复快的优良点。
作者:陶志强;吴庭胜;范少勇;马泽仁;黄志荣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对比两种不同的用药方案对老年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治疗效果,寻找更好的用药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110例老年脑梗死患者病史资料,根据用药方案的不同分为联合用药组(62例)和丹红组(48例),在常规内科治疗的基础上,丹红组单用丹红治疗,联合用药组给予丹红和奥拉西坦治疗。分析两组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的缺损评分和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结果联合用药组的治疗有效率高于丹红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无明显不良反应;相较于丹红组,联合用药组治疗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血液流变学指标明显改善(P<0.05)。结论与单用丹红治疗相比,奥拉西坦联合丹红治疗老年脑梗死的效果更好,且不良反应少。
作者:徐采保;翟进城;李莲;谢小华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胃癌肝转移与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自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收治的80例胃癌肝转移患者,采用电化学发光法对其血清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糖抗原19-9(CA19-9)、糖抗原125(CA125)、糖抗原153(CA153)和糖抗原72-4(CA72-4)等指标进行检测,并随机抽取同期无肝转移的胃癌患者207例,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胃癌肝转移的危险因素。结果患者血清CEA、CA19-9、CA125水平的升高与胃癌肝转移具有相关性(P<0.05), 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患者血清CEA、CA19-9、CA125水平是胃癌肝转移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患者血清CEA、CA19-9、CA125水平是胃癌肝转移的危险因素。
作者:周良本;谢小平;朱国民;金峰;李现才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卵巢上皮性Galectin-9表达及与CA125的功能之间的关系。方法纳入我院卵巢癌手术切除患者的病例样本共计48例,对这48例卵巢癌病例采用逆转录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的方法对卵巢上皮性Galectin-9表达的相对表达量进行检测,同时检测CA125在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总结Galectin-9和CA125表达的关系。结果卵巢上皮性Galectin-9表达的相对表达量与患者CA125表达水平存在相关性(P<0.05);Galectin-9及CA125在卵巢癌中不同分化程度、有无淋巴结转移、TNM分期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卵巢上皮性Galectin-9和CA125表达量在卵巢癌中具有相关性,Galectin-9和CA125相对表达量水平与卵巢癌的淋巴结转移及肿瘤分期具有着相关性。
作者:黄福海;潘丽英;徐楚燕 刊期: 2016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