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相关危险因素的研究

刘国栋;李昌荣;李伟峰;李红浪

关键词:早期胃癌, 淋巴结转移, 危险因素, 内镜手术, 缩小手术
摘要:目的 探讨与早期胃癌(early gastric cancer,EGC)淋巴结转移有关的临床病理因素,为早期胃癌患者手术方式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 从2009年1月到2011年12月,上海某医院胃肠外科共收治142例早期胃癌患者,全部进行了标准的胃癌根治性术,对这组病人的临床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用淋巴结转移、病人特征、肿瘤特征做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 有14.1%的早期胃癌患者存在淋巴结转移,其中肿瘤小于2cm的淋巴结转移率为3.7%,大于2cm的淋巴结转移率为20.5%;粘膜内癌有4.5%发生转移,粘膜下癌有22.7%发生转移.C:UserslenovoDesktophtmlssentence_detail173.htm单因素分析显示与淋巴结转移的发生存在显著关联的有:肿瘤大小(χ2=7.76,P=0.005)、浸润深度(χ2=9.675,P=0.002)、组织学类型(χ2=5.867,P=0.015)、脉管浸润(χ2=4.388,P=0.036)和神经浸润(χ2=12.374,P=0.0001).多因素分析表明,发生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有浸润深度(P=0.019,Exp(B)=5.815)和肿瘤大小(P=0.032,Exp(B)=6.18).结论 浸润深度和肿瘤大小是发生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对早期胃癌患者手术方式的选择应考虑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
江西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相关危险因素的研究

    目的 探讨与早期胃癌(early gastric cancer,EGC)淋巴结转移有关的临床病理因素,为早期胃癌患者手术方式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 从2009年1月到2011年12月,上海某医院胃肠外科共收治142例早期胃癌患者,全部进行了标准的胃癌根治性术,对这组病人的临床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用淋巴结转移、病人特征、肿瘤特征做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 有14.1%的早期胃癌患者存在淋巴结转移,其中肿瘤小于2cm的淋巴结转移率为3.7%,大于2cm的淋巴结转移率为20.5%;粘膜内癌有4.5%发生转移,粘膜下癌有22.7%发生转移.C:UserslenovoDesktophtmlssentence_detail173.htm单因素分析显示与淋巴结转移的发生存在显著关联的有:肿瘤大小(χ2=7.76,P=0.005)、浸润深度(χ2=9.675,P=0.002)、组织学类型(χ2=5.867,P=0.015)、脉管浸润(χ2=4.388,P=0.036)和神经浸润(χ2=12.374,P=0.0001).多因素分析表明,发生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有浸润深度(P=0.019,Exp(B)=5.815)和肿瘤大小(P=0.032,Exp(B)=6.18).结论 浸润深度和肿瘤大小是发生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对早期胃癌患者手术方式的选择应考虑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

    作者:刘国栋;李昌荣;李伟峰;李红浪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中药熏蒸与针灸配合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疗效探讨

    目的 评价中药熏蒸与针灸配合用于周围性面神经麻痹(PFP)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2年11月-2015年1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PFP患者3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分别19例,两组患者均采用针灸治疗,观察组加用中药熏蒸疗法.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H-B面神经功能分级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而观察组改善幅度更大,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愈显率94.7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8.42%(P<0.05);治疗后,两组QOL-BREF和MUNSH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而观察组提高幅度更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中药熏蒸配合针灸疗法可有效改善PFP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增加幸福感,值得在大力推广应用.

    作者:杨敬良;李焕生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Ph+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治疗Ph+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Ph+ALL)的疗效.方法 对我院2010年5月-2015年8月收治的Ph+ALL患者21所进行的allo-HSCT治疗效果进行小结,所有病人均联合伊马替尼治疗.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 leukocyte antige,HLA)相合同胞供者12例,HLA不全相合的亲缘供者9例,采用改良BU/CY方案预处理,随访至2015年10月31日.平均随访时间25个月(2-65个月).结果 所有患者均成功植入,allo-HSCT后2年累积总体生存率(OS)为54.3%,无病生存率(DFS)为41.3%,复发率(RR)为29%.移植前处于CR1患者2年OS为57.6%,DFS为40.5%,显著高于非CR1患者(P<0.05),而RR分别为25.2%和30.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疾病状态和BCR/ABL融合基因蛋白类型均影响患者的OS和RR.结论 ph+ALL患者行allo-HSCT后仍易复发,采用依托泊苷(etoposide,VP16)强化的BU/CY预处理方案显示疗效较好,但仍需更多的病例观察.

    作者:张燕;赵鹏;熊杰;卢英豪;李梦醒;王季石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保妇康栓治疗宫颈高危型人乳头状病毒持续感染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保妇康栓治疗宫颈高危型人乳头状病毒持续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本院2012年10月-2015年10月进行广东省流动人口妇女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型别及影响因素研究期间,检查到高危型HPV阳性并持续感染的90例东莞市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给予重组人干扰素α2b栓治疗,观察组给予保妇康栓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57.8%,明显低于观察组的88.9%,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8.71、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3、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RLU/CO值及宫颈炎指标积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组内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RLU/CO值及宫颈炎指标积分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保妇康栓治疗宫颈高危型人乳头状病毒持续感染的临床效果较佳,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袁飞燕;邱建国;李丽娟;焦亚会;耿玲玲;潘彦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阿维A联合喜炎平注射液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阿维A与喜炎平注射液联合治疗进展期寻常型银屑病(血热型)的疗效.方法 66例进展期寻常型银屑病(血热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口服阿维A胶囊联合喜炎平注射液,对照组采用单纯口服阿维A胶囊,同时两组均外用复方氟米松软膏.疗程均为1个月.结果 治疗组、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0.91%和72.72%,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维A联合喜炎平注射液治疗进展期寻常型银屑病(血热型)疗效显著.

    作者:陈体高;陈罗娣;罗艳;赖菊英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右美托咪定对卡前列素诱发剖宫产术不良反应的影响

    目的 观察右美托咪定对卡前列素诱发剖宫产术患者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4年1月-12月我院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剖宫产术因术中宫缩乏力需要使用卡前列素的产妇患者60例,ASA分级I-Ⅱ级,年龄24-34岁,体重55-75k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30例:右美托咪定组(D组)和生理盐水组(N组).两组均在胎儿娩出后,静脉输注20U缩宫素,同时于子宫肌层注射卡前列素250μg.两组给药方式相同,均于卡前列素给药前1min开始泵注给药.D组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负荷量0.1μg/kg,随后以0.4μg/kg.h输注至手术结束),N组同方法 泵注0.9%生理盐水.记录卡前列素给药后相关不良反应(胸闷、面色潮红、恶心、呕吐和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记录手术中(泵注药物10min时)、手术结束时和术后2h时警觉/镇静评分(OAA/S评分).结果 与对照组N组比较,D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泵药后D组OAA/S评分降低(P<0.05);手术结束时和术后2h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可提高产妇术中的镇静水平,有效减少剖宫产术中卡前列素所产生的身体不良反应和心血管不良事件.

    作者:杨明敏;张奇芬;陶晓三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腹针配合逍遥丸治疗肝气郁结型月经不调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分析肝气郁结型月经不调患者应用腹针配合逍遥丸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72例门诊及住院的肝气郁结型月经不调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6例)及对照组(36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腹针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逍遥丸治疗,科学评价和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7.22%,高于对照组86.11%;治疗和随访期间,观察组月经周期、月经量恢复患者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针对肝气郁结型月经不调患者,采用腹针与逍遥丸联合治疗,可明显减轻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有效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玉笋;李如良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替吉奥联合奥沙利铂治疗晚期胃癌患者分析

    目的 晚期胃癌患者采用替吉奥联合奥沙利铂治疗的临床效果、抗肿瘤作用以及不良反应情况分析.方法 对我院2010年4月至2012年3月间收治的53例晚期胃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采用替吉奥联合奥沙利铂治疗的患者有26例(SL组),采用替吉奥联合顺铂治疗的患者有27例(SP组).完成2个周期治疗后,进行效果评估以及不良反应观察,并进行3年随访,对比两组患者的3年生存率以及无进展生存时间.结果 SL组和SP组在总有效率上无明显差异(53.8%vs 51.9%)(P>0.05).在不良反应方面SL组明显对于SP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L组在总生存率以及无进展生存时间上明显优于SP组,差异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晚期胃癌患者采用替吉奥联合奥沙利铂治疗可有效的提高患者生存时间.

    作者:廖明;李外;涂正生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神经和肌肉刺激仪与硬膜外分娩镇痛的应用比较

    目的 观察神经和肌肉刺激仪与硬膜外分娩镇痛的效果及对产妇和新生儿的影响.方法 选择192例足月临产、单胎、头位初产妇分为A组(硬膜外自控镇痛组)和B组(神经和肌肉刺激仪组),A组于产程活跃期实施硬膜外穿刺,接自控镇痛泵注入罗哌卡因和芬太尼;B组接神经和肌肉刺激仪.分别观察镇痛效果、产程进展、分娩方式、新生儿Apgar评分及产后出血量等;结果 两组镇痛效果、产程进展、分娩方式、新生儿Apgar评分及产后出血量比较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神经和肌肉刺激仪与硬膜外分娩镇痛的效果相似,对产妇和新生儿无明显影响;神经和肌肉刺激仪操作简单,安全可靠,值得基层医院推广.

    作者:朱萍华;叶良德;朱颖芬;马亦萍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改良的CHA2DS2-VASc评分对房颤患者左心房血栓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D-二聚体(DD)结合CHA2DS2-VASc评分对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VAF)患者左心房血栓(LAT)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临床怀疑LAT的NVAF患者205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一般情况及病史、CHA2DS2-VASc评分、血生化检查及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检查.根据TEE检查结果 分为左心房血栓形成组(LAT组)和无血栓形成组(非LAT组).应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立LAT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进而改良CHA2DS2-VASc评分方案.绘制受试者工作曲线(ROC),比较改良前后两种不同的评分方案对NVAF患者LAT的诊断价值.结果 DD阳性、CHA2DS2-VASc>2分是LAT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依据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将DD阳性记为1分,加入CHA2DS2-VASc评分中,组成CHA2DS2-VASc-DD评分方案.ROC曲线显示,CHA2DS2-VASc评分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663,佳诊断点为2分,灵敏度为0.744,特异度为0.707;CHA2DS2-VASc-DD评分的AUC为0.811,佳诊断点为3分,灵敏度为0.768,特异度为0.745.结论 DD结合CHA2DS2-VASc评分对NVAF患者LAT形成有更高的诊断价值.

    作者:夏莺;王红鸾;郭韶梅;蔡金莲;王爱平;汪俊;殷然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扶正抑癌汤的免疫增强及体内抗肿瘤活性研究

    目的 观察扶正抑癌汤的抗肿瘤活性及免疫增强作用.方法 采用淋巴细胞增殖转化实验和细胞因子诱生实验对扶正抑癌汤进行免疫活性研究.采用移植性肿瘤研究法建立CT26小鼠结肠癌小鼠模型,将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阳性药物组、扶正抑癌汤高剂量组、中剂量组、低剂量组.连续用药10d后通过各组小鼠的瘤重和体重考察扶正抑癌汤的抗肿瘤活性.结果 扶正抑癌汤在中浓度和高浓度对ConA和LPS诱导的小鼠脾淋巴细胞转化增殖有明显促进作用,同时,高剂量组表现出较强的体内抑制小鼠CT26结肠癌细胞的作用.结论 扶正抑癌汤具有较强的抗肿瘤和免疫增强作用.

    作者:周丽华;付建华;蒋春灵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髌股关节炎的治疗研究进展

    膝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进展性关节疾病,占骨性关节炎的比例超过了50%. 髌股关节骨性关节在膝关节中占有很高的比率[1],好发于中老年女性,典型表现为膝前疼痛、半蹲疼痛或上下楼疼痛. 髌股关节炎的治疗主要分为两大类:非手术和手术治疗. 非手术疗法包括功能锻炼及物理治疗、药物治疗. 早期骨关节炎、伴或不伴有髌骨轻度不稳的病人, 经非手术治疗均可取得一定的疗效. 在保守治疗效果欠佳、症状加重、髌股关节结构异常及髌骨对线不良时可选用手术治疗, 手术方法有截骨手术、关节镜清理术、髌股关节置换术等.

    作者:江丽兵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丹参多酚酸盐对缺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心率变异性和窦性心律震荡的影响

    目的 研究丹参多酚酸盐对缺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心率变异性和窦性心律震荡的影响.方法 入选2014年3月-2015年8月符合条件的缺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共计12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根据《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14》在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方法 ,而观察组则在对照组治疗药物的基础上静脉点滴丹参多酚酸盐80mg+5%葡萄糖注射液250ml静脉点滴,持续2周.2组患者分别在治疗前后行24h动态心电图检测,分析心率变异性和窦性心律震荡等指标.结果 治疗后2组患者的心率变异性指标如SDNN、SDANN、RMMSD、PNN50、LF/HF和窦性心律震荡指标如TO,TS等均得到改善,P<0.05.而且,治疗后观察组的心率变异性和窦性心律震荡指标改善更为明显,P<0.05.结论 在常规抗心衰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静脉使用丹参多酚酸盐对缺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心率变异性和窦性心律震荡有进一步的改善作用.

    作者:梅芳;吴志勇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心率对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质量的影响及对策分析

    目的 对心率在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质量中的影响及对策进行分析.方法 对本院收治的疑似冠心病的病人432例进行64排螺旋CT扫描,依照心率分为4组:A组(<60次/min),B组(61-70次/min),C组(71-80次/min),D组(>80次/min),评价心率变化对图片质量的影响.对75%R-R间期图像存在伪影的图片,进行多时相重建,考察不同时相对图片质量的影响.结果 心率小于70次/分能获得较好的图片,高30.76%不可评价图片经多时相重建后成可评价图片.结论 心率与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图片质量有很大的相关性,且呈负相关,应用多时相重建可以明显提高图片质量.

    作者:谢志丹;周晟;王达进;谭爱军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Gentle-YAG 1064长脉宽激光治疗儿童肉芽肿性血管瘤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YAG激光治疗儿童肉芽肿性血管瘤的疗效.方法 对35例儿童肉芽肿性血管瘤患儿采用YAG激光治疗,并对其效果采用随访分析.结果 35例患儿均治愈,其中痊愈29例,显效5例,有效1例.结论 YAG激光治疗儿童肉芽肿性血管瘤的疗效确切,方法 简单,费用低廉,可推广使用.

    作者:谭梅军;袁华;邹筠;付荣华;祝顺武;金平亮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烘绑疗法治疗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烘绑疗法对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乳腺癌术后出现淋巴水肿的患者51例分为观察组(n=28)和对照组(n=23).对照组使用空气波压力治疗仪及功能锻炼、皮肤护理进行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附加烘绑疗法.治疗前后分别对患者进行淋巴水肿的发展程度和上肢功能(DASH)评定.结果 两组患者淋巴水肿的发展程度和DASH评定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烘绑疗法能进一步减轻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的进展,改善上肢功能.

    作者:郭祯;熊丽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鲍曼不动杆菌生物膜形成与耐药关系研究

    目的 通过对产生物膜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分析,为临床感染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经DL-96微生物分析系统鉴定的鲍曼不动杆菌88株,利用聚苯乙烯板条构建生物膜的技术筛选生物膜形成菌株,药敏试验采用微量稀释法.结果 88株鲍曼不动杆菌中67株(76.1%)可以形成生物膜.标本种类以痰液和伤口分泌物居多,主要分布于呼吸科、ICU,神经内科.鲍曼不动杆菌对头孢哌酮耐药率高,产膜株96.4%,非产膜株84.6%;鲍曼不动杆菌无论产膜与否,对美满霉素、多粘菌素B、粘菌素敏感性高,敏感率大于95%;对于左氧氟沙星、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噻肟的耐药率,产膜株与非产膜株均低于30%;对于阿米卡星、奈替米星、庆大霉素、氨苄西林/舒巴坦、哌拉西林、替卡西林/棒酸、头孢他啶、头孢吡肟、美罗培南,产菌株的耐药率高于非产膜株,并且耐药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数鲍曼不动杆菌具有生物膜形成能力,生物膜明显提高了细菌的耐药性,治疗时应配合选择能有效清除生物膜的抗菌药物.

    作者:殷网虎;曹美林;邓慧;李佳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载rhBMP-2中空HA微球修复骨缺损实验研究

    目的 研究rhBMP-2/中空HA微球修复骨缺损的机理,为临床骨缺损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将100只成年的新西兰雄性大白兔制作成桡骨缺损模型,随机分5组,各组分别植入以下材料:A组骨缺损内植入rhBMP-2/中空HA微球,B组骨缺损内植入rhBMP-2/纳米HA,C组骨缺损内植入rhBMP-2,D组骨缺损内植入中空HA微球,E组空白对照组骨缺损内不植入任何物质.植入后于4、8、12、16周进行大体观察、X射线摄片、碱性磷酸酶、X线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三维图形重建、放射性核素骨显像、组织学观察及生物力学检测.结果 术后各时间段,A组在X线及组织学评分、成骨效果、放射性核素聚集强度、三维重建及生物力学强度均高于其它四组(P<0.05).空白对照组(C、D、E)骨缺损区没有骨性连接,骨端硬化,骨缺损未能修复.结论 载rhBMP-2/中空HA微球具有良好的骨缺损修复能力,有望成为一种理想的骨缺损修复材料.

    作者:龙海波;刘剑军;熊龙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三维全脑血管造影联合神经内镜辅助在手术治疗颅内前循环动脉瘤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三维全脑血管造影(3D-DSA)模拟手术联合神经内镜在颅内前循环动脉瘤外科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研究纳入终经手术证实的颅内动脉瘤病例,且术前均已行3D-DSA检查明确动脉瘤位置及其与载瘤动脉的关系,并进行术前动脉瘤手术模拟.术中在显微镜下夹闭动脉瘤前后均用神经内镜观察动脉瘤蒂结构和穿通支,直视下证实动脉瘤夹的位置.术后复查3D-DSA,评估动脉瘤夹夹闭效果.结果 共纳入符合要求的病例28例.术前3D-DSA均清晰地显示了动脉瘤、载瘤动脉及其与周围血管和骨结构的关系,与手术中所见基本一致,在神经内镜下可清楚观察动脉瘤周围特别是细小穿动脉的解剖走形,且内镜下可直视动脉瘤夹位于或调整后位于合适的位置,避免终的误夹或夹闭不全.术后复查3D-DSA,均显示动脉瘤夹闭满意.结论 3D-DSA术前模拟手术有助于术中迅速找到并显露动脉瘤,术中神经内镜辅助有利于保护深部血管并及时调整动脉瘤夹夹闭的位置,防止动脉瘤颈残留、载瘤动脉不畅或深部穿支血光损伤等并发症.3D-DSA术前模拟手术联合术中神经内镜辅助可有效降低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并提高手术成功率.

    作者:刘翰文;温小华;张克琴;涂勇;李茂港;廖佳奇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阴阳平衡针法治疗肝肾不足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60例

    目的 探讨阴阳平衡针法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20例肝肾不足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取穴治疗,治疗组采用阴阳平衡针法(根据经筋理论选取的膝周阿是穴作为针刺取穴),10d为一疗程,两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为88.33%,对照组有效率为70%,经统计学分析,P<0.05.结论 阴阳平衡针法治疗肝肾不足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疗效优于常规针刺取穴治疗,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焦琳;迟振海 刊期: 2016年第03期

江西医药杂志

江西医药杂志

主管:江西省卫生厅

主办:江西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