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3种微创手术方法治疗子宫切口妊娠的探讨

艾小燕;程玉芬;李霞青;朱奕融;郭小清

关键词:子宫切口妊娠, 治疗方法, 妊娠病灶清除术, 子宫切口修补术
摘要:目的:探讨3种子宫切口妊娠(cesarean scar pregnancy,CSP)保留生育功能的临床治疗方案子宫动脉灌注栓塞(uterus artery infusion embolization,UAIE)+清宫术(介入组)、经阴道子宫切口妊娠病灶清除术+子宫切口修补术(阴式组)和腹腔镜子宫切口妊娠病灶清除术+子宫切口修补术(腹腔镜组)的临床效果,探讨3种治疗方法在CSP治疗中的价值及意义。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1月-2015年1月间205例患者,其中介入组109例,阴式组61例,腹腔镜组35例。分析比较患者的治愈率、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后阴道出血时间、月经复潮时间、术后β-hCG下降情况,随访术后3个月月经来潮情况。结果介入组109例有95例治疗成功,成功率87.15%,14例因栓塞后清宫时大量阴道出血改行其他手术,阴式组及腹腔镜组治愈率为100%,P<0.001;阴式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少,其次是介入组(P<0.001);阴式及腹腔镜组术后阴道出血时间及住院时间短,术后血β-HCG下降明显(P<0.001);住院费用介入组高,腹腔镜手术组其次,阴式组低;术后月经复潮时间:阴式组及腹腔镜组术后恢复快,两组间无明显差异,介入组时间长;术后3个月随访:阴式组及腹腔镜组术后月经无改变,介入组术后出现月经量减少者14例,发生率12.84%,其中闭经者7例,发生率为6.42%,经期延长者15例,发生率为13.76%,诊断为宫腔粘连者10例,发生率为9.17%。结论3种治疗方案可用于治疗子宫切口妊娠,阴式手术具有微创、治愈率高、不良反应小、可以修补子宫切口的优点,为CSP患者保留生育功能的佳治疗方案;而难以经阴道手术的患者,腹腔镜为佳治疗治疗方案;介入治疗为子宫切口妊娠并急性阴道大出血的首选治疗措施,但在治疗过程中子宫动脉栓塞术并多次刮宫对患者不良反应大、无法修补子宫切口,仍有再次CSP风险。
江西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血清淀粉酶监测临床意义研究

    目的:探讨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患者血清淀粉酶(AMS)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AOPP患者37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中毒程度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根据入院时AMS水平,分为正常组和升高组,并选取同时期健康体检者37例作为血清淀粉酶正常水平对照。测定血清AMS活性,并进行统计比较。结果⑴观察组治疗前、治疗后24h、48h、72h和5d时的血清AMS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48h后,观察组血清AMS活性明显下降,与治疗前差异显著(P<0.05);⑵治疗后,AOPP患者血清AMS活性均不断下降,与治疗前差异显著(P<0.05);治疗前、治疗后24h、48h、72h和5d时,不同中毒程度患者的血清AMS活性之间均存在明显差异(P<0.05),其中轻度低,中度次之,重度高;⑶AMS升高组发生呼吸衰竭、中间型综合征(IMS)及死亡的几率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结论血清AMS水平与AOPP中毒程度及并发症发生率密切相关,临床上应重视对AOPP患者血清AMS水平的监测。

    作者:张永根;贺文成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社区妇女细菌性阴道病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社区妇女细菌性阴道病的发病率及相关因素。方法对2012年2月至2014年12月间我社区妇科门诊754例妇女进行常规阴道分泌物细菌学检测,同时检测分泌物性状、滴虫、假丝酵母菌、子宫颈、清洁度等。结果阴道细菌感染总阳性率为23.34%(176/754),细菌感染率与年龄、文化程度、婚姻、职业、阴道清洁度、阴道分泌物性状、配偶职业等密切相关,各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细菌感染阳性率与宫颈糜烂、阴道假丝酵母菌、滴虫感染和居住情况等无明显关联,各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细菌性阴道病发病率高,妇产科临床应当将阴道细菌学检测作为常规检查项目,以利尽早诊治,防止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作者:乔宪红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妊娠期糖尿病子代胰岛素、C肽、甘油三脂的临床对照研究

    目的:了解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子代与正常产妇子代的脐血胰岛素(INS)、C肽(CP)、甘油三脂(TG)及出生体重情况。方法随机抽取GDM产妇与正常产妇各50例,记录新生儿出生情况,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测量胎儿脐血INS、CP,用酶法检测TG,用血糖试纸对两组新生儿测量生后1h空腹血糖(Glu)。结果两组产妇年龄(T=1.399,P>0.05)、新生儿性别(χ2=0.361,P>0.05)血糖和甘油三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GDM组子代出生体重大于对照组(T=2.513,P=0.014), GDM组子代脐血胰岛素(Z=4.314,P<0.01)、C肽(T=2.929,P<0.01)、较对照组高。结论 GDM子代机体的代谢水平受到了影响,巨大儿的发生率和胰岛素、C肽水平增高。

    作者:谢雨芳;蒋雪明;方乐;胡英;刘倩;王鹭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大隐静脉分段结扎治疗65例单纯下肢静脉曲张分析

    目的:探讨大隐静脉(分段)结扎在单纯下肢静脉曲张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4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单纯下肢静脉曲张患者65例,将采用传统手术治疗的32例患者分入对照组,采用大隐静脉(分段)结扎术治疗的33例分入观察组,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单肢手术时间、单肢术中出血量及住院天数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愈显率与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90.91%vs 75.00%,P>0.05)而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3.03%vs 21.87%,P<0.05);两组复发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大隐静脉分段结扎术单肢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天数显著短于对照组,且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冯高鸿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腹腔镜联合宫腔镜治疗输卵管伞部不孕症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输卵管伞部不孕症采取腹腔镜联合宫腔镜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2月-2015年2月期间收治的输卵管伞部不孕症患者72例,所有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将接受单纯宫腔镜手术治疗的36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将接受腹腔镜联合宫腔镜手术治疗的36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对两组手术效果及术后情况进行统计对比。结果观察组手术出血量为(34.19±4.05)ml,低于对照组的(56.89±6.39)ml;观察组手术时间为(60.35±4.24)min,低于对照组的(75.23±8.65)min;观察组住院时间为(7.03±1.05)d,短于对照组的(9.76±2.18)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输卵管再通率为91.68%,高于对照组的7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妊娠率为88.89%,高于对照组的52.7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联合宫腔镜治疗输卵管伞部不孕症的疗效显著,能有效提高患者的输卵管复通率及妊娠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杨秀珍;陈良湾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注射用脂溶性维生素(Ⅰ)在婴儿重症肺炎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探讨注射用脂溶性维生素(Ⅰ)在婴儿重症肺炎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将81例婴儿重症肺炎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注射用脂溶性维生素(Ⅰ)静滴,观察患儿热退、咳嗽气促、肺部啰音消失时间,进行统计学处理比较。结果治疗组患儿热退、咳嗽气促、肺部啰音消失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治疗组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经χ2检验,P<0.05,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注射用脂溶性维生素(Ⅰ)是辅助治疗婴儿重症肺炎的有效药物,能促进排痰,畅通呼吸道,改善缺氧,减轻临床症状,缩短病程,治疗效果良好。

    作者:刘美华;熊伊;王丽;汤瀚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MicroRNA在结肠癌EMT转化中的作用与机制研究

    目的:探讨MicroRNA在结肠癌EMT转化中的作用和机制。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1月1日-2015年7月1日我院行手术切除的20例发生淋巴结转移的结肠癌癌块蜡块和未发生转移的大肠癌患者癌块蜡块20例,分析患者结肠癌癌组织中miRNA表达水平进行分析,通过Real-time PCR验证,探讨细胞和分析水平证实的相关分子在结肠癌细胞EMT转化中的作用进而机制。结果未发生转移的结肠癌肿瘤组织中肿瘤组织miR-148a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发生转移的结肠癌组织中的肿瘤组织miR-148a表达水平,两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632,P<0.05)。在发生转移的结肠癌组Vimentin阳性率为75%(15/20),未转移的结肠癌组中脱落的癌细胞Vimentin阳性率为30%(6/20),两组之间Vimentin阳性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563,P<0.05)。从脱落的癌细胞CK表达情况看,为发生转移的结肠癌组中脱落的癌细胞CK表达阳性率为15%(3/20),发生转移的脱落的癌细胞CK表达阳性率60%(12/20),两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324,P<0.05)。结论在结肠癌EMT中miRNA的表达与癌症的进展密切相关,是结肠癌主要的分子标志物。

    作者:宋玉兰;孙平;郭妹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赣南非小细胞肺癌与正常肺组织稀土元素含量及分布

    目的:探讨赣南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肺癌与正常肺组织中的稀土元素含量及分布特征,找出对癌症有可能产生影响的稀土元素。方法14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肺癌组织作为研究组,正常肺组织作为对照组,应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串联质谱仪(ICP-MS/MS)测定两组的稀土元素含量,并对两组稀土元素的含量及分布进行比较。结果肺癌及正常肺组织中稀土元素含量平均数的标准差数值小,稀土元素的含量是轻稀土含量>中稀土含量>重稀土含量,轻稀土元素含量是重稀土元素含量的2.18倍及2.48倍;肺癌组织中轻、中、重稀土元素的含量比正常肺组织高1.26、1.46、1.73倍。肺癌组织中Eu、Ce负异常(δEu=0.4333、δCe=0.2467)比正常肺组织中Eu、Ce的负异常(δEu=0.5412、δCe=0.3203)更加明显;肺癌及正常肺组织15种稀土元素中Ce、Pr、Y元素的含量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Ce、Pr、Tb、Ho四种稀土元素含量在肺癌组织中略小于正常肺组织,其它稀土元素含量在肺癌组织中高于正常肺组织;稀土元素Eu、Ce、Pr、Y含量异常可能与非小细胞肺癌的发生发展相关。

    作者:李韶今;张相民;刘联斌;周茂华;叶桂林;叶永强;谢传华;王刚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先天性内斜视术后视力、斜视度数追踪观察

    目的:了解先天性内斜视术后视力、斜视度数及屈光度的变化情况。方法对2010年-2014年在我院行先天性内斜矫正术后103例患者的视力、斜视度数、屈光状态进行随访观察。结果先天性内斜术前20.4%(21/103)有弱视;术后48.54%(50/103)存在弱视,术后短期内眼位正位率为84.5%(87/103),远期3年观察正位率74.5%(77/103)建议用客观词汇,不要使用带有口语化词汇;术后屈光状态在+1.0D以内戴镜矫正残余内斜的正位率为6.8%(7/103),+1.0-+3.0D戴镜正位率为26.2%(27/103),大于+3.0D戴镜正位率为9.8%(10/103)。结论先天性内斜患者术后弱视发生率高于术前;术后戴镜矫正低度远视的残余内斜很有必要。因此术后密切随访视力及眼位变化显得尤为重要。

    作者:颜玉娥;张丹;岳以英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前后血浆白细胞介素一6、单核细胞黏附分子浓度变化意义探讨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CHD)行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前后血浆白细胞介素-6、单核细胞黏附分子浓度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将2015年6月至2016年12月入住我院心血管内科,并诊断为CHD的60例患者纳入研究,并同时选择拟诊CHD但冠状动脉造影正常者30例作为对照组。根据病情,将CHD分为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组和稳定型心绞痛(SAP)组。于PCI治疗前、后测定所有患者血浆IL-6、单核细胞黏附分子的浓度。结果治疗前,ACS组和SAP组的血浆IL-6、ICAM-1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CS组又明显高于SA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CS组和SAP组的血浆白细胞介素-6、ICAM-1浓度较术前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PCI前、后血浆IL-6、ICAM-1浓度比较,差异无统学意义(P>0.05)。结论测定血浆IL-6、ICAM-1的浓度对判断冠状动脉斑块稳定性及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有参考意义,这也为预防PCI治疗后再狭窄的提供了新思路。

    作者:陈新华;莫承湛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内镜下切除术前超声内镜检查的临床价值

    目的:评价超声内镜在消化内镜下切除术(Digestive Endoscopic Resection)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总结我科行上消化道内镜下切除术治疗的50例患者,术前均行超声内镜检查,对比超声内镜结果与切除术中情况以及术后病理。结果所有病例均顺利完成内镜下切除手术,病灶完整切除率达100%,所有病例术前超声内镜显示病变来源层次均与术中情况一致,准确率达100%,而术前EUS诊断与术后病理结果的一致性也达92%。结论 EUS对判断上消化道病变的起源层次有较高的准确性,与术后病理结果的一致性较高,对内镜下切除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作者:盛建文;范惠珍;吴裕文;钟谷平;高小红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枇杷木白皮及枇杷叶对小鼠呕吐模型脑组织中5-HT、DA影响的差异研究

    目的:对比枇杷木白皮及枇杷叶分别对小鼠呕吐模型脑组织中5-HT、DA的影响,探讨其止呕作用的差异。方法通过小鼠尾静脉注射顺铂建立小鼠呕吐模型,将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枇杷木白皮组、枇杷叶组、模型组4组,各组均灌胃给药2周,通过5-羟色胺(5-HT)、多巴胺(DA)的检测试剂盒测定小鼠脑组织内5-HT及DA的含量。结果枇杷木白皮组及枇杷叶组小鼠脑组织中5-HT、DA含量明显低于造模组(P<0.01),但枇杷木白皮组小鼠脑组织内5-HT、DA含量与枇杷叶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枇杷木白皮对顺铂所致小鼠呕吐模型脑组织中5-HT及DA的影响不弱于枇杷叶。

    作者:资晓飞;詹建明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全腹膜外腹腔镜疝修补术在腹股沟疝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全腹膜外腹腔镜疝修补术在腹股沟疝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12月-2015年11月收治的30例腹股沟疝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n=15)与对照组(n=15)。对照组接受李金斯坦无张力修补术治疗,观察组接受全腹膜外腹腔镜疝修补术治疗。并对两组患者围术期相关指标与并发症发生率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手术时间、出血量、开始下床与正常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6.7%,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13.3%(P>0.05)。结论全腹膜外腹腔镜疝修补术在腹股沟疝中的应用效果显著,手术创伤明显减少,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在临床上值得深入研究。

    作者:王石枫;邓国军;章敏;邱国煌;严杰;钟明成;谢鹏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江西省医学会男科学分会第三届学术年会在新余市顺利召开

    5月20日至22日,江西省医学会男科学分会第三届学术年会在新余市隆重召开。来自省内外近200多名男科专家、教授和同道出席会议。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会阴侧切术切口威伐光照射治疗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在在会阴侧切术切口使用威伐光照射治疗的应用效果。方法根据制定的纳入和排除标准选择186例行会阴侧切术的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94例于术后第二天开始采用威伐光进行光照治疗,对照组92例则采用自制白炽灯进行光照治疗,每日1次,每次30min,5d为1疗程,比较疗程结束时两组切口愈合情况及患者疼痛情况。结果威伐光组患者切口愈合和疼痛缓解情况均优于白炽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威伐光照射能够促进会阴侧切切口愈合,并减轻切口疼痛。

    作者:魏建梅;万权;朱梦叶;肖红;王志剑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王共先教授团队一项机器人手术技术获国内外同行肯定

    在美国圣迭戈举行的今年世界大规模的泌尿外科学术年会--美国泌尿外科学会(AUA)学术大会和在广州举行的全国微创泌尿外科学术大会上,省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主任委员、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副院长、本刊副主编王共先教授代表团队分别作了“机器人经后腹腔肾上腺肿瘤切除术”和“机器人肾上腺肿瘤切除手术的影响因素及对策”大会发言,获得国内外同行一致肯定和好评。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甲状腺癌再次手术的原因及手术方案分析

    目的:探讨甲状腺癌再次手术治疗的原因及手术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至2013年2月期间本院甲状腺外科收治的68例甲状腺癌再次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首次手术方式为甲状腺肿块摘除或甲状腺部分切除术49例,甲状腺患侧叶切除术17例,另有2例为颈部淋巴结活检证实为甲状腺癌转移。首次手术病理类型:乳头状癌55例,滤泡状癌9例,髓样癌4例。再次手术的主要原因为将甲状腺癌误诊为甲状腺良性病变,手术切除范围不够;再次手术中原发灶残癌率为54.4%(37/68)。结论首次手术方式不规范是造成甲状腺癌再次手术的主要原因,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选择正确的手术方式是避免甲状腺癌再次手术的重要因素,甲状旁腺和喉返神经的解剖与保护是确保再次手术成功的关键。

    作者:许德斌;吕云霞;陈万志;余济春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中药治疗慢性咽炎137例的疗效观察

    目的:总结应用中药治疗慢性咽炎的临床经验。方法将慢性单纯性咽炎、慢性肥厚性咽炎及慢性萎缩性咽炎,按中医辨证将其分为肺阴不足、肾阴亏损、元阳虚弱及胃腑积热4种基本类型,分别对症给予中药治疗。结果均获得较好疗效,尤其对慢性单纯性咽炎疗效较为明显,总有效率为85.4%。结论应用中药治疗慢性咽炎不失为研究提高慢性咽炎疗效的有效方法之一。

    作者:赖光海;李悠然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美罗华联合GEMOX治疗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分析

    目的:探讨美罗华联合GEMOX化疗治疗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42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全部患者采用美罗华联合GEMOX化疗,全部患者完成6个周期化疗后评定临床疗效。结果42例患者中,完全缓解率为92.85%,其中CR36例,PR3例,SD3例。全部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2011年6月至2015年12月,共随访42个月,随访期间,死亡率9.52%(4/42),生存率为90.48%(38/42),出现WBC下降、胃肠道反应、带状疱疹、转氨酶增高、便秘、贫血共18例,经对症处理后均顺利度过化疗期。结论美罗华联合GEMOX化疗治疗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疗效显著,且药物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章志学;肖牛明;肖晓芳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胸段硬膜外阻滞复合静脉全麻对食管癌手术患者应激激素水平的影响

    目的:探讨胸段硬膜外阻滞复合静脉全麻对食管癌手术患者应激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我院食管癌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给予全凭静脉麻醉,术后行自控静脉镇痛;而研究组则给予胸段硬膜外阻滞复合静脉全麻,术后行自控硬膜外镇痛。比较两组的镇痛效果以及麻醉诱导前30min(T0)、切皮后1h(T1)、术后6h(T2)、术后12h(T3)、术后24h(T4)患者血清皮质醇(Cor)、催乳素(PRL)和白细胞介素-8(IL-8)的水平。结果研究组患者在T2、T3和T4的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患者血清Cor和PRL水平T1时均先逐渐升高,T3时达到峰值后逐渐下降,T4时趋于基线水平,而血清IL-8水平T1-T4间呈逐渐下降的趋势。研究组患者T1、T2、T3、T4时点血清Cor、PRL和IL-8的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患者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段硬膜外阻滞复合静脉全麻可有效降低食管癌手术患者围手术期的应激激素水平,减轻应激反应,效果确切,值得应用于临床。

    作者:沈艳喜;黄乐林;邓小兵;涂成刚 刊期: 2016年第06期

江西医药杂志

江西医药杂志

主管:江西省卫生厅

主办:江西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