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内镜下切除术前超声内镜检查的临床价值

盛建文;范惠珍;吴裕文;钟谷平;高小红

关键词:超声内镜, 内镜下切除术, 价值
摘要:目的:评价超声内镜在消化内镜下切除术(Digestive Endoscopic Resection)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总结我科行上消化道内镜下切除术治疗的50例患者,术前均行超声内镜检查,对比超声内镜结果与切除术中情况以及术后病理。结果所有病例均顺利完成内镜下切除手术,病灶完整切除率达100%,所有病例术前超声内镜显示病变来源层次均与术中情况一致,准确率达100%,而术前EUS诊断与术后病理结果的一致性也达92%。结论 EUS对判断上消化道病变的起源层次有较高的准确性,与术后病理结果的一致性较高,对内镜下切除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江西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腹腔镜联合宫腔镜治疗输卵管伞部不孕症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输卵管伞部不孕症采取腹腔镜联合宫腔镜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2月-2015年2月期间收治的输卵管伞部不孕症患者72例,所有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将接受单纯宫腔镜手术治疗的36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将接受腹腔镜联合宫腔镜手术治疗的36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对两组手术效果及术后情况进行统计对比。结果观察组手术出血量为(34.19±4.05)ml,低于对照组的(56.89±6.39)ml;观察组手术时间为(60.35±4.24)min,低于对照组的(75.23±8.65)min;观察组住院时间为(7.03±1.05)d,短于对照组的(9.76±2.18)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输卵管再通率为91.68%,高于对照组的7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妊娠率为88.89%,高于对照组的52.7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联合宫腔镜治疗输卵管伞部不孕症的疗效显著,能有效提高患者的输卵管复通率及妊娠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杨秀珍;陈良湾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导丝成袢技术协助导管通过长段闭塞髂动脉的应用

    目的:探讨导丝成袢协助导管“翻山”通过长段闭塞髂动脉的技术要点和可行性。方法把导丝的“J”形头在闭塞的血管内塑成“U”型袢,顺势将“U”型袢向远端推送,利用“U“型袢的撑张作用,协助导管跟进,逐步进入流出道。结果11例髂动脉长段闭塞(>10cm)患者中有9例采用了导丝成袢技术,8例导管导丝通过闭塞段进入流出道,技术使用率72.7%,成功率88.9%,未成功1例采用逆穿股动脉协助通过,均未出现血管穿孔严重并发症,2例患者导丝未成袢通过闭塞段。结论导丝成袢协助导管“翻山”通过长段闭塞髂动脉的技术可行,有效,但必须由熟练掌控导管、导丝技术的医师进行操作。

    作者:刘小春;陈伟清;郑国富;谢海亮;叶波;熊吉信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前后血浆白细胞介素一6、单核细胞黏附分子浓度变化意义探讨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CHD)行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前后血浆白细胞介素-6、单核细胞黏附分子浓度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将2015年6月至2016年12月入住我院心血管内科,并诊断为CHD的60例患者纳入研究,并同时选择拟诊CHD但冠状动脉造影正常者30例作为对照组。根据病情,将CHD分为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组和稳定型心绞痛(SAP)组。于PCI治疗前、后测定所有患者血浆IL-6、单核细胞黏附分子的浓度。结果治疗前,ACS组和SAP组的血浆IL-6、ICAM-1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CS组又明显高于SA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CS组和SAP组的血浆白细胞介素-6、ICAM-1浓度较术前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PCI前、后血浆IL-6、ICAM-1浓度比较,差异无统学意义(P>0.05)。结论测定血浆IL-6、ICAM-1的浓度对判断冠状动脉斑块稳定性及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有参考意义,这也为预防PCI治疗后再狭窄的提供了新思路。

    作者:陈新华;莫承湛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美罗华联合GEMOX治疗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分析

    目的:探讨美罗华联合GEMOX化疗治疗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42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全部患者采用美罗华联合GEMOX化疗,全部患者完成6个周期化疗后评定临床疗效。结果42例患者中,完全缓解率为92.85%,其中CR36例,PR3例,SD3例。全部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2011年6月至2015年12月,共随访42个月,随访期间,死亡率9.52%(4/42),生存率为90.48%(38/42),出现WBC下降、胃肠道反应、带状疱疹、转氨酶增高、便秘、贫血共18例,经对症处理后均顺利度过化疗期。结论美罗华联合GEMOX化疗治疗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疗效显著,且药物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章志学;肖牛明;肖晓芳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不同浓度七氟烷和丙泊酚麻醉对老年患者S100β蛋白及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七氟烷和丙泊酚麻醉对老年患者S100β蛋白及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ASAⅠ-Ⅱ级拟在腹腔镜下行胃肠手术的老年患者90例,随机分为低浓度组七氟烷(S1组)、高浓度七氟烷组(S2组)和丙泊酚组(P组),每组30例。分别接受丙泊酚和不同浓度的七氟烷麻醉,分别于术前1d(T1)、术后6h(T2)、24h(T3)、72h(T4)对患者进行简易智能精神状态评分(MMSE),并于麻醉前10min(Ta)、术毕10min(Tb)及术后24h(Tc)取颈内静脉球部血测定血清S100β蛋白浓度。结果 MMSE值的变化:与T1比较,3组MMSE值在T2时点均明显降低(P<0.05),P组与S2组在T3时点均明显降低(P<0.05),S1组MMSE值在T3、T4时点无明显变化(P>0.05);与P组同时点比较:T2、T3时点S1组MMSE值比P组高(P<0.05),S2组MMSE值比P组低P<0.05)。血清S100β蛋白含量的变化:与Ta比较,P组与S2组血清S100β蛋白含量在Tb、Tc时点均显著升高(P<0.05),S1组在Tb时点显著升高(P<0.05);与P组同时点比较,S2组血清S100β蛋白含量于Tb时点显著高于P组(P<0.05),S1组血清S100β蛋白含量于Tc时点显著低于P组(P<0.05)。结论丙泊酚和七氟烷麻醉均可引起老年患者术后短期内认知功能下降,但高浓度七氟烷麻醉比丙泊酚麻醉对认知功能的影响程度大,而低浓度七氟烷麻醉比丙泊酚麻醉对认知功能的影响程度小,且术后恢复认知功能更早。

    作者:张学康;钟兰;陈秋红;王文祥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社区妇女细菌性阴道病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社区妇女细菌性阴道病的发病率及相关因素。方法对2012年2月至2014年12月间我社区妇科门诊754例妇女进行常规阴道分泌物细菌学检测,同时检测分泌物性状、滴虫、假丝酵母菌、子宫颈、清洁度等。结果阴道细菌感染总阳性率为23.34%(176/754),细菌感染率与年龄、文化程度、婚姻、职业、阴道清洁度、阴道分泌物性状、配偶职业等密切相关,各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细菌感染阳性率与宫颈糜烂、阴道假丝酵母菌、滴虫感染和居住情况等无明显关联,各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细菌性阴道病发病率高,妇产科临床应当将阴道细菌学检测作为常规检查项目,以利尽早诊治,防止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作者:乔宪红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王共先教授团队在《美国科学院院刊》发表重要科研成果

    近日,省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主任委员、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副院长、江西省泌尿外科学科带头人王共先教授团队以第一作者和共同通讯作者,率先实现我省新的突破,在世界顶级杂志--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上发表重要科研成果。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赣南非小细胞肺癌与正常肺组织稀土元素含量及分布

    目的:探讨赣南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肺癌与正常肺组织中的稀土元素含量及分布特征,找出对癌症有可能产生影响的稀土元素。方法14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肺癌组织作为研究组,正常肺组织作为对照组,应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串联质谱仪(ICP-MS/MS)测定两组的稀土元素含量,并对两组稀土元素的含量及分布进行比较。结果肺癌及正常肺组织中稀土元素含量平均数的标准差数值小,稀土元素的含量是轻稀土含量>中稀土含量>重稀土含量,轻稀土元素含量是重稀土元素含量的2.18倍及2.48倍;肺癌组织中轻、中、重稀土元素的含量比正常肺组织高1.26、1.46、1.73倍。肺癌组织中Eu、Ce负异常(δEu=0.4333、δCe=0.2467)比正常肺组织中Eu、Ce的负异常(δEu=0.5412、δCe=0.3203)更加明显;肺癌及正常肺组织15种稀土元素中Ce、Pr、Y元素的含量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Ce、Pr、Tb、Ho四种稀土元素含量在肺癌组织中略小于正常肺组织,其它稀土元素含量在肺癌组织中高于正常肺组织;稀土元素Eu、Ce、Pr、Y含量异常可能与非小细胞肺癌的发生发展相关。

    作者:李韶今;张相民;刘联斌;周茂华;叶桂林;叶永强;谢传华;王刚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瑞芬太尼在双侧腋路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瑞芬太尼复合双侧腋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在双上肢外伤手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因急诊需在双侧臂丛麻醉下行双上肢外伤手术的急诊患者20例。 ASAⅠ-Ⅱ级,年龄20-35岁,随机数字表达分为瑞芬太尼复合双侧臂丛神经阻滞(A组)和单纯双侧臂丛神经阻滞(B组)。每组10例,A组在便携式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引导下行双侧腋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B组在便携式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超声引导下行双侧腋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后常规30min开始手术,A组于手术开始时给予瑞芬太尼0.03-0.08μg/kg.min泵入并记录手术开始前T0,手术切皮时T1,切皮后(15min)T2,切皮后(60min)T3,切皮后(120min)T4时的心电图、脉博氧、无创血压和患者主诉疼痛。麻醉效果:优:安静,无痛;良:安静,仅在询问时诉微痛或不适;中:手术刺激较强时诉疼痛或不适;差:较长时间的疼痛,呻吟无法继续手术需术中改变麻醉方式。观察手术开始前T 0,手术切皮时T 1,切皮后(15min)T2,切皮后(60min)T3,切皮后(120min)T4时的心电图、脉博氧、无创血压和患者主诉疼痛。结果与A组比较,T0-T4时A组患者,生命体征比较B组明显平稳.患者主观表述麻醉效果满意度较高。结论瑞芬太尼复合双侧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在双上肢外伤手术中在运用是一种较安全可行的麻醉方式。

    作者:刘金生;汪春华;龚卿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连续性血液净化在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腹内高压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连续性血液净化(CBP)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合并腹内高压(IAH)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SAP合并IAH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是否行CBP治疗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案,观察组在常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进行CBP治疗。统计并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第3、7d的血清淀粉酶、血肌酐、腹内压(IAP)、APACHE-Ⅱ评分及ICU治疗时间、28d死亡率。结果对照组17例,观察组19例,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具有可比性,观察组治疗第3d的血清淀粉酶、血肌酐、APACHE-Ⅱ评分与对照组相比有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第7d的血清淀粉酶、血肌酐、IAP、APACHE-Ⅱ评分与对照组相比有差异(P<0.05),观察组的ICU治疗时间比对照组短(P<0.05),两组患者的28d死亡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SAP合并IAH患者应用CBP治疗可降低IAP等,改善病情严重性,缩短ICU治疗时间,但对28d死亡率无影响。

    作者:周雯;陶文强;万建国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MicroRNA在结肠癌EMT转化中的作用与机制研究

    目的:探讨MicroRNA在结肠癌EMT转化中的作用和机制。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1月1日-2015年7月1日我院行手术切除的20例发生淋巴结转移的结肠癌癌块蜡块和未发生转移的大肠癌患者癌块蜡块20例,分析患者结肠癌癌组织中miRNA表达水平进行分析,通过Real-time PCR验证,探讨细胞和分析水平证实的相关分子在结肠癌细胞EMT转化中的作用进而机制。结果未发生转移的结肠癌肿瘤组织中肿瘤组织miR-148a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发生转移的结肠癌组织中的肿瘤组织miR-148a表达水平,两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632,P<0.05)。在发生转移的结肠癌组Vimentin阳性率为75%(15/20),未转移的结肠癌组中脱落的癌细胞Vimentin阳性率为30%(6/20),两组之间Vimentin阳性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563,P<0.05)。从脱落的癌细胞CK表达情况看,为发生转移的结肠癌组中脱落的癌细胞CK表达阳性率为15%(3/20),发生转移的脱落的癌细胞CK表达阳性率60%(12/20),两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324,P<0.05)。结论在结肠癌EMT中miRNA的表达与癌症的进展密切相关,是结肠癌主要的分子标志物。

    作者:宋玉兰;孙平;郭妹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甲状腺癌再次手术的原因及手术方案分析

    目的:探讨甲状腺癌再次手术治疗的原因及手术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至2013年2月期间本院甲状腺外科收治的68例甲状腺癌再次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首次手术方式为甲状腺肿块摘除或甲状腺部分切除术49例,甲状腺患侧叶切除术17例,另有2例为颈部淋巴结活检证实为甲状腺癌转移。首次手术病理类型:乳头状癌55例,滤泡状癌9例,髓样癌4例。再次手术的主要原因为将甲状腺癌误诊为甲状腺良性病变,手术切除范围不够;再次手术中原发灶残癌率为54.4%(37/68)。结论首次手术方式不规范是造成甲状腺癌再次手术的主要原因,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选择正确的手术方式是避免甲状腺癌再次手术的重要因素,甲状旁腺和喉返神经的解剖与保护是确保再次手术成功的关键。

    作者:许德斌;吕云霞;陈万志;余济春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注射用兰索拉唑治疗十二指肠溃疡出血的疗效评价

    目的:评价注射用兰索拉唑治疗十二指肠溃疡出血患者的治疗效果与安全性。方法随机选取66例十二指肠溃疡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平均将其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3例,观察组患者注射用兰索拉唑,对照组患者应用奥美拉唑注射治疗。结果观察组止血成功率100.0%、止血时间(30.81±16.94)h、治疗有效率93.9%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的63.6%、(33.04±16.11)h以及63.6%(P<0.05);两组不良反应情况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注射用兰索拉唑治疗十二指肠溃疡出血患者,可明显缩短患者止血时间,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可推广。

    作者:夏扣平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氢吗啡酮与舒芬太尼用于高龄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静脉自控镇痛的疗效比较

    目的:探讨氢吗啡酮用于高龄全髋置换术后静脉自控镇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5月-2013年5月在我院骨科实施全髋置换术的80例高龄患者,按照随机原则分成两组各40例,观察组术后使用氢吗啡酮10mg+托烷司琼10mg+生理盐水配置成100ml泵入静脉自控镇痛;对照组术后使用舒芬太尼100μg+托烷司琼10mg+生理盐水配置成100ml泵入静脉自控镇痛,比较两组术后6h、12h、24h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Ramsay镇静评分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术后6h、12h、24h VAS评分和Ramsay镇静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氢吗啡酮应用于高龄全髋置换术后静脉自控镇痛,其临床疗效确切,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杨福明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内镜下切除术前超声内镜检查的临床价值

    目的:评价超声内镜在消化内镜下切除术(Digestive Endoscopic Resection)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总结我科行上消化道内镜下切除术治疗的50例患者,术前均行超声内镜检查,对比超声内镜结果与切除术中情况以及术后病理。结果所有病例均顺利完成内镜下切除手术,病灶完整切除率达100%,所有病例术前超声内镜显示病变来源层次均与术中情况一致,准确率达100%,而术前EUS诊断与术后病理结果的一致性也达92%。结论 EUS对判断上消化道病变的起源层次有较高的准确性,与术后病理结果的一致性较高,对内镜下切除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作者:盛建文;范惠珍;吴裕文;钟谷平;高小红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急性肾衰竭患者应用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方案治疗的效果研究

    目的:评价血液灌流(HP)联合血液透析(HD)用于急性肾衰竭(ARF)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6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ARF患者60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其中对照组采取HD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HP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愈显率显著高于对照组(56.67%vs 26.67%,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SCr、BUN、K+、Na+、IL-1β、IL-6、hs-CRP以及U-Pro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各指标均明显下降(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P联合HD可有效改善ARF患者的肾功能、纠正电解质平衡、清除促炎性因子,疗效确切。

    作者:江新爱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高压氧结合传统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早期患者功能恢复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高压氧结合传统康复治疗技术对脑卒中早期患者神经功能及认知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82例脑卒中早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联合组(n=41)和对照组(n=41)两组。两组均接受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和常规康复治疗技术(如Babath技术、PNF技术、运动再学习等),联合组加用高压氧治疗。两组均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进行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FDS评分、脑卒中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量表NIHSS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及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比较两组之间及治疗前后的差异。结果⑴治疗后,两组患者NFDS及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MMSE评分则显著增加(P<0.05),且联合组各指标改善幅度均大于对照组(P<0.05);⑵治疗后,联合组Barthel指数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优良率为73.2%,显著高于对照组43.9%(P<0.05)。结论对脑卒中早期患者进行高压氧联合传统康复治疗,可有效促进其认知功能及神经功能康复,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金贵梁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重组MIF腺病毒载体的构建、包装与纯化及其意义

    目的:采用分子生物学技术构建人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acrophage migration inhibitory factor,MIF)基因腺病毒表达载体,检测AD-MIF腺病毒转染人气道平滑肌细胞(airway smooth muscle cell,ASMC)后蛋白表达。方法用凝胶电泳、测序、Western blotting等方法鉴定MIF质粒。用PCR技术扩增MIF基因,构建MIF-EGFP基因载体,重组到pAd腺病毒,转染HEK293细胞后扩增病毒,经3轮扩增后病毒达到合适的滴度,Western blotting检测到腺病毒感染的气道平滑肌细胞内MIF蛋白表达明显增高。结果凝胶电泳、测序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MIF基因分子量、序列以及蛋白表达正确,并且成功构建MIF腺病毒,病毒浓度达2E+9PFU/ml。结论成功构建MIF腺病毒,为MIF基因治疗支气管哮喘提供了实验基础。

    作者:蓝海兵;罗亮;齐协飞;龚园其;陈玉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大隐静脉分段结扎治疗65例单纯下肢静脉曲张分析

    目的:探讨大隐静脉(分段)结扎在单纯下肢静脉曲张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4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单纯下肢静脉曲张患者65例,将采用传统手术治疗的32例患者分入对照组,采用大隐静脉(分段)结扎术治疗的33例分入观察组,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单肢手术时间、单肢术中出血量及住院天数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愈显率与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90.91%vs 75.00%,P>0.05)而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3.03%vs 21.87%,P<0.05);两组复发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大隐静脉分段结扎术单肢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天数显著短于对照组,且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冯高鸿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p38MAPK信号转导通路与新生儿疾病

    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是一类重要的细胞内信号转导通路,在炎症、细胞应激、凋亡、细胞周期和生长等生理病理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1]。在多种细胞外刺激下,p38MAPK的上游激酶通过使肽链上的丝氨酸和苏氨酸双重磷酸化而启动可被激活,启动其上游和下游的蛋白磷酸化,控制多种转录因子的活性和基因表达,从而介导参与如缺血-再灌注损伤、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糖尿病、肿瘤等疾病。近年研究发现p38MAPK 在新生儿的多种疾病的发病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现就p38MAPK的结构、功能及其与新生儿疾病的相关性进行综述。

    作者:程慧芳(综述);陈晓(审校) 刊期: 2016年第06期

江西医药杂志

江西医药杂志

主管:江西省卫生厅

主办:江西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