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硅胶管在泪小管断裂吻合术中的疗效分析

付劲松;谢程阳;谢晖;李岚

关键词:泪小管断裂吻合术, 硅胶管
摘要:目的:探讨硅胶管在泪小管断裂吻合术的疗效。方法治疗下泪小管断裂43例,在显微镜下寻找断端,行泪小管吻合术,并行硅胶管单路或双路泪道置管。结果所有患者显微镜下直视或粘弹剂帮助下均能较顺利找到泪小管断端,术后随访3个月,所有患者均泪道冲洗通畅。结论硅胶管行下泪小管断裂支撑,单路泪道置管患者易出现眼睑外翻,影响美观,但双路泪道置管法手术方法时间长,两者手术效果均较满意。
江西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单羊膜囊单卵双胎脐带缠绕双胎死亡1例

    由1个受精卵分裂形成的双胎妊娠,称为单卵双胎,占双胎妊娠的30%。而受精卵在受精后的第9-13d分裂,此时的羊膜囊已形成,两胎儿共存于1个羊膜腔内,共有1个胎盘,此种类型的双胎称为单羊膜囊单绒毛膜单卵双胎,此类情况在单卵双胎中极少见,占1%-2%[1]。

    作者:刘玉娟;李玉群;刘胜辉;胡建梅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可注射性硫酸钙椎体后凸成形微创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

    目的:探讨采用可注射硫酸钙(MIIG X3 HiVisc)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微创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2010年1月-2014年1月间我院收治31例患者,男9例,女21例;年龄55-82岁,平均66.4岁,在“C”臂机透视下,经皮椎弓根穿刺,球囊扩张后注入MIIG X3 HiVisc于椎体空腔。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伤椎高度测定及胸腰椎后凸畸形角度(Cobb’s角)测量等指标评估PKP术的近期疗效。结果随访6-48个月,平均随访13.6个月,31例病例腰背部疼痛完全缓解或有明显缓解,伤椎压缩骨折的椎体高度恢复满意,后凸畸形平均矫正17°(10°-23°),1例因椎体前壁破损少许MIIG X3 HiVisc渗漏致椎体前方,随访3个月前方渗漏吸收消失,无其他手术并发症发生。患者恢复伤前生活方式,无疼痛,伤椎高度无丢失。结论采用可注射硫酸钙(MIIG X3 HiVisc)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手术,近期疗效满意。

    作者:徐永丰;许永武;夏剑;万爱国;丁健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江西省“肝病诊治新进展”全省巡讲活动启动

    为推动我省肝病诊治水平的提高,促进肝病诊治领域新技术、新方法在我省基层医院的推广应用,促进我省肝病诊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江西省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启动了“肝病诊治新进展”全省巡讲活动。2015年1月24日,全省巡讲第一站“肝病诊治进展武功山论坛”在安福县人民医院举办,来自吉安市、吉安县、泰和县、永新县、莲花县从事消化科、肝病科、感染科等肝病诊治相关专业的市、县、乡医师共计120余人参加了本次论坛。

    作者:赵菊红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WT1、Bcl-2、Ki-67蛋白在上皮性卵巢癌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WT1、Bcl-2、Ki-67蛋白的表达及其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62例上皮性卵巢癌组织及10例正常卵巢组织中WT1、Bcl-2、Ki-67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⑴10例正常卵巢组织中WT1、Ki-67蛋白均无阳性表达、Bcl-2蛋白1例阳性表达;62例上皮性卵巢癌中WT1、Bcl-2、Ki-67阳性蛋白表达率分别为80.64%(50/62)、53.23%(33/62)、82.26%(51/62)。⑵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WT1、Bcl-2、Ki-67蛋白的表达率高于正常组织(P<0.05);WT1、Ki-67蛋白阳性表达与组织学分级和临床病理分期相关(P<0.05),Bcl-2蛋白阳性表达与组织学分级和临床病理分期不相关(P>0.05)。⑶WT1蛋白表达与Bcl-2蛋白的表达正相关(r=0.463,P<0.05),WT1蛋白与Ki-67蛋白, Ki-67蛋白与Bcl-2蛋白表达之间无相关性(r=0.012、r=0.120、P>0.05)。结论 WT1、Bcl-2、Ki-67蛋白表达在上皮性卵巢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WT1可能通过上调Bcl-2抑制细胞凋亡促使卵巢癌的发生。

    作者:万红英;刘侃;谢斌;魏颖;陈伟涛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百草枯尿液检测试剂盒行床旁尿液检测在百草枯中毒中的应用

    目的:应用百草枯尿液检测试剂盒检测百草枯中毒患者的尿液,以判断其中毒程度和预后。方法使用百草枯尿液检测试剂盒对百草枯中毒患者进行多次尿液检测,回顾性分析患者尿百草枯浓度与患者病情危重度以及预后的相关性。结果38例百草枯中毒患者存活状况与尿百草枯半定量检测结果显著相关(P<0.01)。结论应用百草枯尿液检测试剂盒可迅速检测患者尿百草枯浓度,有助于判断患者中毒程度和预后。

    作者:程辉;周宇明;钟振洲;肖世辉;廖祥明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两种通气方式在轻中度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中的疗效比较

    目的:比较经鼻同步间歇指令通气(NSIMV)与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疗效。方法纳入2011年1月-2013年12月就诊于宜春市妇幼保健院儿科的RDS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抓阄法随机分为NSIMV治疗组(试验组)和NCPAP治疗组(对照组);两组患儿经治疗后均进行血气分析,并统计血气分析结果。结果共纳入研究对象60例,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儿入院时基本资料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患儿0h血气PaO2、PaCO2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12、24、48hNSIMV组(试验组)血气分析结果均优于NCPAP组(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经鼻同步间歇指令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优于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作者:龙春根;陈雯;王丽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显微镜下斜视矫正手术治疗儿童共同性斜视的疗效分析

    目的:观察儿童共同性斜视手术中显微镜手术的疗效。方法儿童共同性斜视75例,随机分成两组,其中34例在显微镜下完成斜视矫正手术为A组,41例在肉眼直视完成斜视矫正手术为B组,观察两组手术后的眼位,手术后球结膜反应,术中、术后的并发症。术后2周后进行同视机三级功能训练,观察双眼单视功能和立体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手术后随访3-6个月,A组术后正位32例占94.12%,25例具有双眼单视功能,占73.53%,19例建立立体视觉,占55.88%。B组术后正位38例占92.68%,29例具有双眼单视功能,占70.73%,21例建立立体视觉,占51.22%。两组眼位矫正效果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球结膜水肿轻,充血消退快,切口愈合佳,无手术瘢痕,未出现术中术后并发症。结论显微镜下斜视矫正手术治疗儿童共同性斜视手术中视野清晰,能提高操作准确性,疗效确切,具有减轻手术创伤和降低手术并发症等诸多优越性。

    作者:黄琼;张运江;余新平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颅内动脉溶栓联合支架取栓治疗急性脑梗死2例报道

    脑梗死是神经科临床上常见的疾病之一,由于目前缺乏理想的治疗方法,致残率和病死率都很高[1]。笔者在2014年初对1例基底动脉闭塞及1例右侧大脑中动脉闭塞患者施行了动脉溶栓联合Solitaire支架取栓治疗,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赖贤良;毛国华;朱健明;宋书欣;高子云;祝新根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HIF-1α及HSP-70在子痫前期胎盘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观察子痫前期患者胎盘组织中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及热休克蛋白-70(HSP-70)的表达水平的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及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11例轻度子痫患者、15例重度子痫患者(观察组)及30例健康产妇(对照组)胎盘组织中的HIF-1α及HSP-70。结果子痫前期组胎盘组织中HIF-1α及HSP-70水平与健康产妇组相比:对照组、轻度、重度组HIF-1α蛋白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36±0.12、0.67±0.19、1.12±0.30,三组相比,P均<0.01;对照组、轻度、重度组HSP-70蛋白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33±0.09、0.54±0.15、0.95±0.25,三组相比,P均<0.01。子痫前期组中HSP-70表达水平随HIF-1α水平相应增高,呈明显正相关(r=0.928,P<0.01)。结论 HIF-1α及HSP-70参与了子痫前期缺氧发病机制,其胎盘组织中表达水平可能与疾病发作及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作者:林川;彭清妹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腹膜透析对丙戊酸钠血药浓度的影响

    目的:了解腹膜透对丙戊酸血药浓度的影响,为腹膜透析患者正确使用丙戊酸钠提供依据。方法选取腹膜透析与非透析伴癫痫患者各10例,静推丙戊酸钠30mg/(kg·24h),于第3d测丙戊酸钠血药浓度及腹透析液中丙戊酸浓度,比较两组患者丙戊酸钠血药浓度达标率及治疗效果,计算每日腹透液丙戊酸钠排出量。结果两组患者丙戊酸钠血药浓度均达标(65.23±10.11)mg/L·(68.37±11.24)mg/L,癫痫症状均控制,两组结果无差异。每日腹透液排出丙戊酸钠(20.3±5.8)mg/d,占输注量的(2.0±0.5)%。结论腹膜透析排泄丙戊酸钠量较小,不影响丙戊酸钠血药浓度达标率。腹膜透析患者使用丙戊酸钠不须增加剂量。

    作者:饶晓兵;庄韬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电视纵隔镜检查在肺癌术前分期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电视纵隔镜检查在肺癌合并纵隔淋巴结肿大肿瘤患者术前分期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行电视纵隔镜检查术的60例患者,术前均高度怀疑肺癌合并有纵隔淋巴结肿大,收集检查术术前诊断和术后病理结果资料进行分析。结果60例患者经电视纵隔镜检查术后病理结果:恶性52例,慢性淋巴结炎性改变8例,此8例行肺部手术治疗后,病理证实为肺癌,鳞癌4例、腺癌3例、腺鳞癌1例,其中1例腺癌患者伴纵隔淋巴结转移。结论对于肺癌合并纵隔淋巴结肿大的分期,电视纵隔镜检查术以其术后病理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的特点,可成为临床上安全、有效且可直接获得病理标本的检查手段。

    作者:熊国江;熊汉鹏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硅胶管在泪小管断裂吻合术中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硅胶管在泪小管断裂吻合术的疗效。方法治疗下泪小管断裂43例,在显微镜下寻找断端,行泪小管吻合术,并行硅胶管单路或双路泪道置管。结果所有患者显微镜下直视或粘弹剂帮助下均能较顺利找到泪小管断端,术后随访3个月,所有患者均泪道冲洗通畅。结论硅胶管行下泪小管断裂支撑,单路泪道置管患者易出现眼睑外翻,影响美观,但双路泪道置管法手术方法时间长,两者手术效果均较满意。

    作者:付劲松;谢程阳;谢晖;李岚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Ilizarov外固定骨搬移技术治疗胫骨感染性骨不连及骨缺损

    目的:探讨应用Ilizarov外固定架及骨搬移技术治疗胫骨感染性骨不连及骨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12年6月我院应用Ilizarov外固定架及骨搬移技术治疗的胫骨感染性骨不连、骨缺损12例,术中根据骨感染情况,彻底清除断端感染骨段及硬化骨,打通髓腔,用骨段滑移及牵张成骨技术修复清创后遗留的骨缺损;术后7d开始骨段滑移操作;术后定时复查X线片,根据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评估成骨及骨愈合情况,随访时间大于15个月。结果本组共纳入患者12例,男9例,女3例,平均年龄35岁。其中11例伴有局部软组织缺损和骨外露,缺损范围5cm×4cm-19cm×15cm,并先期给予局部或游离皮瓣修复创面。清创后遗留骨缺损长度4-7cm,骨滑移完成时间1.5-2.5个月。所有病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5-23(19±3.84)个月。患者佩戴Ilizarov外固定器的时间为7-9个月,所有骨感染均得到良好的控制,5例有轻度钉道松动或感染,骨缺损断端骨愈合及牵张成骨区成骨愈合满意,未出现皮肤坏死、血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愈合时间6-9.3(7.86±1.2)个月。按骨折愈合评分标准:优8例,良3例,可1例,优良率92%。结论 Ilizarov技术能够有效地治疗胫骨感染性骨不连及骨缺损,同时不增加医源性损伤。

    作者:唐文;高辉;杨亚东;张飞;刘氜;赖光松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核素显像与亚甲蓝染色联合探测乳腺癌前哨淋巴结的应用研究

    目的:回顾性研究术前核素淋巴结显像联合术中亚甲蓝染色定位活检乳腺癌前哨淋巴结的应用价值。方法将病理确诊为乳腺癌的195例T1和T2 N0M0期女性患者术前12-16h在瘤周或残腔周围注射99MTc-SC 3ml,术前10min在患侧乳晕外上注射亚甲蓝注射液2ml,术中联合γ探测仪定位活检前哨淋巴结,送病理检查,阳性者加做腋窝清扫术。结果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检出率为99.5%(194/195),准确率为98.9%(193/195),灵敏度为100%(38/38),假阴性率为2.56%(1/39)。结论核素淋巴结显像联合亚甲蓝应用于前哨淋巴结活检能准确显示SLN的部位、数目,准确率更高,假阴性率更低;此外,也可显示内乳区及锁骨下淋巴结,可指导腋窝外淋巴结的放疗。

    作者:雷双根;余小芬;谢春伟;雷秋模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难治性角膜溃疡结膜瓣遮盖后角膜移植的疗效

    目的:观察难治性角膜溃疡结膜瓣遮盖术后再行角膜移植的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9月-2014年6月我院眼科就诊34例34眼难治性角膜溃疡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病例均通过结膜瓣遮盖术后角膜移植,植片透明愈合31眼,半透明愈合3眼,视力均提高。结论难治性角膜溃疡在结膜瓣遮盖术后再行角膜移植,预后良好。

    作者:杨洋;熊健;金奇芳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OSAHS的不同平面手术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耳鼻喉科不同平面手术治疗OSAHS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江西省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自2007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OSAHS患者根据不同阻塞平面分为鼻部、咽部及鼻部+咽部3组,并行相应手术。术后对患者行主观问卷调查、随访6个月及多道睡眠图(PSG)监测复查。结果3组患者AHI、LSaO2、ESS评分均有明显改善。结论 OSAHS术前明确诊断平面,根据不同阻塞平面行相应手术能取得满意效果。

    作者:鄢波;张学军;汪国武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甲亢性周期性瘫痪并肌酸激酶升高1例

    甲亢性低钾性周期性瘫痪又称甲状腺毒性周期性瘫痪(TPP),主要见于亚洲地区的成年男性Graves病患者[1]。亦可见于其他类型的甲亢患者,如碘甲亢、垂体TSH瘤、甲状腺毒性腺瘤、甲状腺炎伴甲亢等。患者通常无家族史,发作前无前驱症状,起病急,发作时血钾低。回顾甲亢性周期性瘫痪致肌酸激酶升高1例进行报道,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

    作者:陈超;沈云峰;胡磊;余戎;张笠;赖晓阳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补充叶酸对慢性肾功能衰竭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影响

    目的:观察叶酸对预防慢性肾功能衰竭心血管事件发生的作用。方法对我院2009年1月-2013年12月5年内登记在册156例慢性肾功能衰竭维持血透患者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叶酸使用情况分成两组,观察组组病例为每日补充叶酸≥5mg病例,对照组病例为未使用叶酸者,分析比较两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及心血管事件相关死亡率。结果补充叶酸观察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及死亡率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补充叶酸能预防慢性肾功能衰竭心血管事件发生。

    作者:郭德明;王华香;程应华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后腹腔镜输尿管上段切开取石术在复杂性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输尿管上段切开取石术在复杂性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4月至2014年4月收治的76例复杂性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其中开放手术行输尿管上段切开取石术26例为A组,行经皮肾输尿管镜取石术治疗24例为B组,行后腹腔镜榆尿管上段切开取石术治疗26例为C组,比较3组手术情况、结石清除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C组术中出血量显著小于A、B组(P<0.05),且A组小于B组(P<0.05);C组平均卧床时间、住院时间显著小于A、B组(P<0.05),A、B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B、C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小于A组(P<0.05),B、C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3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费用和结石清除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后腹腔镜输尿管上段切开取石术具有出血少、恢复快、并发症少的优点,对于复杂性输尿管上段结石的治疗具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李优;钟功荣;林峰;廖文成;吴检发;徐开鑫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海马波普成像在原发性癫痫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海马磁共振氢质子波普成像(1H-MRS)在原发性癫痫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原发性癫痫病例26例,正常对照组15例,行颅脑MR平扫、海马斜轴位和冠状位薄层扫描、海马区氢质子波普成像。结果两组颅脑常规平扫均未发现异常。癫痫组海马薄层扫描发现形态及信号异常者9例,对照组均未发现异常。癫痫组海马1H-MRS(NAA/Cho+Cr)值普遍低于对照组,癫痫组中小值≤0.72者19例,正常对照组3例;癫痫组该比值小于0.66者16例,对照组为0。癫痫组双侧海马同时出现波普异常者7例。结论原发性癫痫患者的海马1H-MRS(NAA/Cho+Cr)比值越低,阳性诊断特异性越高。波普异常同时伴有形态信号改变及一侧海马局部(NAA/Cho+Cr)比值较对侧明显减低,对原发性癫痫定侧定位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作者:王樱花;黄晖;龚洪翰;付松波 刊期: 2015年第01期

江西医药杂志

江西医药杂志

主管:江西省卫生厅

主办:江西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