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圣;颜小平;万滨;高加胜;杨少鸿;李志坚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一期修复重建膝关节三联损伤(前交叉韧带,内侧副韧带和内侧半月板损伤)的方法及效果。方法2009年10月-2014年6月,对21例膝关节三联损伤患者采用一期关节镜下手术,取腘绳肌腱(或同种异体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止点重建或缝合修复治疗内侧副韧带损伤,一期缝合或修整损伤的内侧半月板。结果术后均获随访6-30个月,平均16个月,术前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为(40.4±15.8)术后末次随访为(84.5±12.8),有显著改善。患者在0°和20°应力测试时稳定性均完全恢复。结论膝关节三联损伤可以一期在关节镜下完成重建及修复,早期有效恢复膝关节稳定性。
作者:何建华;谢水华;王小鹏;丁浩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芦黄颗粒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及其部分机制。方法30只大白兔随机分为3组,即正常对照组(10只)、模型对照组(10只)、芦黄颗粒组(10只);正常对照组饲普通标准饲料,模型对照组、芦黄颗粒组先导管球囊损伤兔左侧颈总动脉然后喂饲高脂饲料;同时芦黄颗粒组每天灌胃芦黄颗粒液3ml/kg,而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灌胃等量生理水。实验满12周后停药禁食12h,耳缘静脉取血10ml用于做血脂、Hs-CRP检查;用10%乌拉坦耳缘静脉注射麻醉,分离颈总动脉,观察大体在左总动脉血管节段斑块病变情况;剪取尽可能长的颈总动脉血管节段均石蜡包埋,做连续切片,油红O染色。油红o染色后,标本平铺,使用数码相机拍照,用专业图像分析软件IPP 6.0测定颈动脉面积、粥样斑块面积,以及板块面积占颈动脉面积的百分比。左颈总动脉斑块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组织Hs-CRP含量。结果正常对照组与模型对照组血脂,血清Hs-CRP水平有显著性差异(P<0.01),3组血清及斑块组织Hs-CRP含量差异有显著性(P<0.01);模型对照组、芦黄颗粒组血清及斑块组织hs-CRP含量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芦黄颗粒组血清及斑块组织hs-CRP含量显著低于模型对照组(P<0.01)。肉眼可见正常对照组内膜光滑,无斑块明显形成;模型对照组血管表面粗糙,内膜面散在不规则表明隆突斑块,颜色为瓷白色;芦黄颗粒组血管内膜隆突斑块减少,颜色浅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芦黄颗粒组斑块面积比无差异,P>0.05;与模型对照组相比,芦黄颗粒组斑块面积比小,P<0.05。结论芦黄颗粒有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其参与机制可能为调脂,抗炎症反应。
作者:张古老;谢东明;阳贻红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肠溶胶囊对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将96例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仅予诺和灵30R联合盐酸二甲双胍片降糖,并根据血糖水平调整剂量,使血糖控制达标;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加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肠溶胶囊,随访12周。检测两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及空腹胰岛素等指标,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胰岛素抵抗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前、后基础胰岛素分泌指标HOMA-β升高,胰岛素抵抗指标HOMA-IR有所下降,两组间治疗前后比较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肠溶胶囊在新诊断2型糖尿病临床治疗具有改善胰岛素抵抗,促进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恢复的作用。
作者:叶小爱;刘少敏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技术在低位直肠癌术中保留肛门的手术技巧。方法回顾分析35例低位直肠癌利用腹腔镜技术保留肛门的临床资料,并与同期42例行低位直肠癌开腹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对照。结果35例低位直肠癌利用腹腔镜技术成功保留肛门,无中转开腹及行人造肛门;腹腔镜组术中的失血量、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优于传统手术组;无术后出血、吻合口漏、死亡病例发生。随访2-36个月未发现切口种植、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结论只要把握好手术适应症,腹腔镜技术在低位直肠癌完成乙状结肠与直肠或肛管端端吻合的手术是安全可行的。
作者:袁华照;孙振华;李春平 刊期: 2015年第04期
泌尿系感染(UTIs)指致病菌侵袭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等泌尿系统部位而导致感染的总称,又称为尿路感染。临床上常见感染性疾病中泌尿系感染约占10%,其中医院内感染占有较大比重,这与临床侵入性操作及抗菌药物滥用,尤其广谱抗生素的长期使用密切相关[1]。尽管革兰氏阴性杆菌,如大肠杆菌、肺炎杆菌、肠杆菌和变形杆菌是泌尿系感染常见的几种病原体,但是一些非葡萄糖发酵革兰氏阴性杆菌,如铜绿假单胞菌,以及一些革兰氏阳性球菌,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肠球菌,与复杂性泌尿系感染的发生也有密切联系[2]。
作者:罗晓明;李军华(综述);傅斌(审校)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了解妊娠高血压疾病患者产后的血压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16例妊娠高血压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产后6个月的血压状况,采用单因素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共有21例患者产后6个月出现高血压,占9.72%。高龄、孕期体质量超重、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严重程度、SBP和DBP均增高的孕期血压增高类型是高血压遗留率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高龄、孕期体质量超重、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程度、SBP和DBP均增高的孕期血压增高类型是患者产后高血压遗留的独立危险因素,需要尽早进行临床的干预。
作者:程文莉;陆小娟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SPECT-CT 联合 MRI 多模态显像诊断疑难肿瘤骨转移的价值。方法怀疑肿瘤骨转移的患者行SPECT全身骨显像,难以确诊骨转移的患者行SPECT-CT断层,同机图像融合,仍无法诊断病例行MRI检查,部分病例行PET-CT检查,结合各自影像特点综合分析判断,对多模态显像与单独检查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SPECT骨骼病变确诊率(骨转移+良性病变+正常)为91%,SPECT-CT、SPECT-CT+MRI、SPECT-CT+MRI+PET-CT对疑难骨骼病变确诊率分别为74.9%、98.2%、100%。SPECT-CT与SPECT-CT+MRI、SPECT-CT+MRI+PET-CT确诊率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CT-CT+MRI、SPECT-CT+MRI+PET-CT确诊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临床可疑肿瘤骨转移患者常规行SPECT骨显像筛查,98.2%疑难病例通过SPECT-CT+MRI检查即可确诊,避免了昂贵的PET-CT检查。
作者:陈志军;徐仁根;孟翠琴;周爱清;刘岚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经阴道超声在妇科急腹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阴道超声对临床126例妇科急性腹痛进行检查诊断并与临床后诊断(35例)及病理结果(91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阴道超声诊断准确率高于94%。结论阴道超声具有方便、快捷、确诊率高等优点,有利于妇科急腹症的诊断与治疗,目前已成为妇科疾病的首选检查方法。
作者:郭莹;文萍;王珍丽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新生儿胸腔镜手术中PETCO2和PaCO2的一致性。方法拟行胸腔镜手术的患儿140例,ASAⅡ-Ⅳ级,男89例,女51例,出生1-28d,体重1.4-3.9kg,其中先天性食道闭锁80例,先天性膈疝60例,分别行胸腔镜下食道重建术和膈疝修补术,所有患儿均采用气管内插管静吸复合全麻,分别于气胸建立前(T0)、气胸建立后15min (T1)、气胸建立后30min(T2)、气胸建立后45min(T3)、气胸建立后60min(T4)、气胸建立后90min(T5)、气胸解除后15min(T6)行动脉血气分析测定PaCO2,并同步记录实时PETCO2。计算生理死腔/潮气量(VD/VT)比值:VD/VT比值=(PaCO2-PETCO2)/PaCO2及PaCO2与PETCO2的差值,同时记录各时点HR、MAP、SpO2、PIP、PEEP、RR。结果 T1-T5时患儿PaCO2明显高于PETCO2(P<0.05)。患儿PETCO2、PaCO2、PaCO2与PETCO2差值和VD/VT比值T1-T5时明显高于T0和T6时,T2-T5时明显高于T1时,T3-T5时明显高于T2时,T4-T5时明显高于T3时,T5时明显高于T4时(P<0.05)。T6时PETCO2、PaCO2、PaCO2与PETCO2差值和VD/VT比值较T0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新生儿胸腔镜手术中PETCO2不能同步准确反映PaCO2的变化,两者的差值会随人工气胸时间的延长而增大。
作者:胡华琨;李强;钟惠真;彭夕华;肖煜;许凯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评价低分子肝素在慢性心衰患者失代偿期的临床疗效,探讨其临床适用性。方法选择从2012年5月至2013年5月于我院就诊的104例慢性心衰失代偿期的患者,简单随机分为试验组52例和对照组5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方法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患者的基础上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不良反应情况,测定患者治疗前后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4.23%,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78.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8,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LVEF、LVED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LVEF、LVEDD均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试验组患者的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85%(2/52),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77%(3/5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在慢性心衰失代偿期患者疗效显著,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安全可靠,适合临床长期推广应用。
作者:黄朝发;张榕华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用于治疗未破裂型异位妊娠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在我院就诊的126例异位妊娠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3例。观察组给予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治疗,对照组单纯给予甲氨蝶呤,比较两组患者的血HCG值下降至正常时间、包块消失时间、急诊手术率、阴道出血时间、住院时间、不良反应与总成功率。对两组患者都进行跟踪随访两年,比较再次妊娠率及输卵管通畅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各观察指标观察组都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治愈率为71.43%,对照组治愈率为60.32%(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的患侧输卵管通畅率与再次妊娠率更优(P<0.05),但妊娠成功率差异无意义(P>0.05)。结论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治疗未破裂型异位妊娠效果肯定、不影响再次妊娠,可作为临床保守治疗异位妊娠的常用方案。
作者:康清华;肖龙华;肖文琴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单孔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肺部疾病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6月至2014年11月行单孔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2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组21例患者均在单孔全胸腔镜下行肺叶切除术,无中转开胸手术患者;平均手术时间(150±26.5)min;术中失血平均(180±30.6)ml;术后第一个24h引流量平均(330±90.5)ml;术后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平均(3.8±1.3)d。术后住院时间平均(8±1.2)d。除2例术后长期漏气外,其余患者均恢复顺利。结论单孔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手术方法。
作者:王武明;范海银;刘玉珍;万金华;罗文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分析贝那普利联合美托洛尔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的降压疗效及改善心功能情况。方法选取2010年4月-2013年8月我院接收治疗的142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的患者,随机分为贝那普利组、美托洛尔组和联合组3组,贝那普利组41例患者采用单用贝那普利治疗,美托洛尔组41例患者单用美托洛尔治疗,联合组40例患者则联合贝那普利、美托洛尔治疗,均持续治疗6月后比较3组患者的血压及心功能指标改变情况。结果联合组患者治疗6月后的血压、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射血分数(LVEF)以及6min运动试验上贝那普利组和美托洛尔组患者均具有明显优势,(P<0.05)。结论采用贝那普利联合美托洛尔联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的老年患者不仅具有较为理想的降压效果,而且对改善患者心功能方面也有着显著疗效,可推荐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程长生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凶险性前置胎盘(PPP)发病的相关因素。方法对近2年在本院分娩的230例PPP产妇(研究组)与同期住院分娩的230例剖宫产史的非前置胎盘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与随访,分析其发病的危险因素。结果两组孕妇年龄、孕次、产次、流产次、居住地、孕早期工作、既往剖宫产的医院是否为三级医院、既往剖宫产次数比较、剖宫产前经历产程孕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流产(≥2次OR:5.574,95%CI 1.336-23.241)、产次(2次,OR:2.079,95%CI 1.002-4.316,≥3次,OR:4.541,95%CI 2.649-9.259)、剖宫产(≥2次OR:4.952,1.014-20.334)是其独立危险因素,而既往剖宫产前经历产程(OR:0.163,95%CI 0.081-0.325)和居住地为城市(OR:0.591,95% CI 0.374-0.931)可降低PPP的发病风险。结论多产次、多次剖宫产、多次流产(流产次≥2)是PPP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既往剖宫产前经历产程和居住地为城市为其保护因素。
作者:左琴;刘淮;黄淑晖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微生态制剂联合美沙拉嗪治疗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9月至2013年7月来我院治疗的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患者40例,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美沙拉嗪治疗,联合治疗组在美沙拉嗪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微生态制剂,8周后比较两组患者CRP、ESR、内镜评分及疾病活动指数(DAI)的变化。结果联合治疗组治疗后CRP与ESR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治疗后内镜评分与DAI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生态制剂联合美沙拉嗪治疗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疗效显著,且明显优于单纯服用美沙拉嗪治疗,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郭振霖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观察盐酸埃克替尼交替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EGFR未知患者的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本院肿瘤科2012年3月至2013年5月收治EGFR未知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42例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均予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方案化疗,治疗组加用口服盐酸埃克替尼125mg,3次/d,D15-28,两周期后即按RECIST1.1标准评价疗效,稳定及以上者均视为有效,观察近期疗效、KPS评分改善率、毒副反应等指标。结果42例患者均治疗2周期后评价,其中治疗组完全缓解(CR)2例,部分缓解(PR)11例,疾病稳定(SD)4例,疾病进展(PD)2例,客观缓解率(ORR)为68.42%,疾病控制率(DCR)89.47%;对照组完全缓解(CR)1例,部分缓解(PR)7例,疾病稳定(SD)9例,疾病进展(PD)6例,客观缓解率(ORR)为34.78%,疾病控制率(DCR)65.21%。结果显示治疗组近期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毒副反应骨髓抑制、恶心呕吐及腹泻反应与化疗相同,而口服埃克替尼后增加了皮疹反应,但因反应较轻,均能耐受。结论分子靶向药物盐酸埃克替尼交替化疗对晚期NSCLC有显著疗效,提高了疾病控制率及生存质量。
作者:兆明;俞根;彭辉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使用温血逆行灌注技术对瓣膜置换同期冠脉搭桥术患者的心肌保护作用。方法40例行瓣膜置换手术加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温血逆行灌注组)和对照组(常规灌注组),各20例。对照组常规冷晶体氧合血顺行灌注,研究组在温晶体氧合血的基础上给于逆行灌注。观察两组术中心脏复苏情况,分别于转流前、主动脉开放后10min、术后2h、术后4h和24h,采集动脉血标本,检查心肌肌钙蛋白T(cTnT)、心肌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结果转流前及主动脉阻断开放后10min,两组心肌酶学指标无明显差别(P>0.05)。而术后2h、4h和24h研究组cTnT、CK和CK-MB指标低于对照组(P<0.05);且两组分别与转流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血逆行灌注对瓣膜置换同期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患者有较好的心肌保护作用。
作者:黄文雄;刘季春;吴起才;喻本桐;万力;陈干;余翠莲 刊期: 2015年第04期
大面积体表病灶切除后常选用自体全厚皮片或中厚皮片移植,修复效果佳,但供区往往瘢痕明显。为探讨一种减少供皮区损伤的途径,自2010年3月至2013年10月,我们利用网状脱细胞异体真皮自体刃厚头皮复合移植修复此类皮肤缺损18例患者共20例次,均获成功,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发春;徐萍;叶斌;李舸;邹立津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评价两种不同手术方法治疗翼状胬肉对泪膜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选取翼状胬肉患者60例60眼随机分为A、B两组,各30例30眼,A组行翼状胬肉切除联合羊膜移植术,B组行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比较两组间术前、术后泪液分泌试验(Schirmerl试验)、泪膜破裂时间(BUT)、泪液羊齿状物试验(TFT),评估手术对泪膜稳定性的影响。结果 Schirmerl试验:A组和B组术后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A组与B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BUT:A组和B组术后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术前1d、术后2周、术后4周数值A组与B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12周B组BUT较A组改善明显,差异有显著性(P<0.05)。 TFT:A组和B组术后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A组与B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与翼状胬肉切除联合羊膜移植术,两种手术方式术后泪膜稳定性较术前均有改善;两者相互比较,术后早期泪膜稳定性改善无明显差异,但3个月后前者对泪膜改善更佳。
作者:胡军华;廖洪斐;易敬林;甘莆英;黄琴;王耀华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复合七氟烷吸入麻醉在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在我院拟择期行颅内动脉瘤栓塞术的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右美托咪定组(D组)和生理盐水组(S组),每组30例。 D组患者在麻醉诱导前静脉泵注负荷剂量右美托咪定1μg/kg(10min内泵注完毕),之后以0.5μg/(kg·h)速度持续静脉泵注至手术结束前20min。S组静脉泵注等容量的生理盐水。麻醉诱导:两组均依次静脉注射七氟烷吸入、咪达唑仑、舒芬太尼、顺式苯磺酸阿曲库铵,插管后接麻醉机行机械通气。麻醉维持:予以吸入2%-4%七氟烷维持麻醉,并根据麻醉深度适当调整吸入药物的浓度,静脉泵注顺式苯磺酸阿曲库铵。分别记录患者泵注右美托咪定及生理盐水前(T0)、麻醉诱导前(T1)、插管前(T2)、插管后即刻(T3)、股动脉插管时(T4)、动脉瘤栓塞时(T5)手术结束时(T6)、拔管时(T7)、拔管后10min(T8)的平均动脉压、心率、血氧饱和度;记录麻醉时间、手术时间、停药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呼之睁眼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记录麻醉插管时及拔管时呛咳、苏醒期躁动及寒战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平均动脉压和心率在基础值T0时差异无显著性。与基础值T0比较,D组MAP在T1时轻度升高(P<0.05),而在T2、T3、T4、T5时降低(P<0.05),HR在T1、T2、T3、T4、T6时明显降低(P<0.05);S组MAP在T3、T7时升高(P<0.05),HR在T3、T7、T8升高(P<0.05)。与S组比较,D组MAP在T2、T3、T4、T5、T7时明显降低(P<0.05);HR在T1、T2、T3、T4、T6、T7、T8明显降低(P<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麻醉时间以及停药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组患者呼之睁眼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明显快于S组患者(P<0.05);D组患者插管时呛咳、拔管时呛咳、苏醒期躁动及苏醒期寒战发生率明显低于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复合七氟烷吸入麻醉能保证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围术期血流动力学稳定,不影响患者术后恢复且并发症少,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黄重峰;焦丰 刊期: 2015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