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培菲康联合阿莫西林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疗效分析

杨朝霞;毛志田;李振英

关键词:微生态, 幽门螺杆菌, 三联疗法
摘要:目的:探讨培菲康联合阿莫西林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7月至2013年7月来我院治疗的HP阳性患者56例,随机分为微生态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三联疗法治疗,微生态治疗组在三联疗法的基础上加服微生态制剂,比较两组幽门螺杆菌清除率、复发率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微生态治疗组幽门螺杆菌清除率为92.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4%(P<0.05);微生态治疗组幽门螺杆菌复发率为2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3.6%(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情况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生态制剂联合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疗效显著,复发率低,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江西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小儿网膜囊肿15例诊疗分析

    目的:总结小儿网膜囊肿的临床特点,以提高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2015年15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小儿网膜囊肿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资料。结果15例患儿均行开腹网膜囊肿切除术。术中发现囊肿位于大网膜13例,小网膜2例;行网膜囊肿切除11例,囊肿次全切除3例,囊肿与其粘连的肠管一并切除1例;术后恢复顺利,无出血、感染、肠梗阻、肠瘘等近期并发症。结论网膜囊肿是小儿外科少见疾病,囊肿切除是唯一的治疗方法、疗效满意,以急腹症入院时应及时手术探查。

    作者:雷沺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微创经皮肾镜碎石术联合B超定位治疗复杂性肾结石的临床疗效

    目的:评价微创经皮肾镜碎石术联合B超定位治疗复杂性肾结石的临床疗效,探讨其临床适用性。方法病例选择从2012年5月至2014年6月于我院就诊的93例复杂性肾结石患者。简单随机分为试验组47例和对照组46例,试验组给予微创经皮肾镜碎石术联合B超定位治疗,对照组给予微创经皮肾镜碎石术治疗。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一般情况,随访患者结石清除情况,统计清除率,记录患者的并发症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的手术一般情况均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的一次清除率和二次清除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59.57%)低于对照组(82.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经皮肾镜碎石术联合B超定位在治疗复杂性肾结石方面可以起到很好的临床疗效,可以进一步减少对患者的创伤,提高结石清除率,降低手术并发症,适合临床长期推广应用。

    作者:付成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单壁碳纳米管对人肝癌HepG2细胞的体外毒性研究

    目的:探讨单壁碳纳米管对人肝癌HepG2细胞的体外毒性和氧化损伤作用。方法选择人肝癌HepG2细胞,分为设置0、1.5、3、6、12和24mg/L 5个浓度的单壁碳纳米管,细胞经单壁碳纳米管分别孵育24、48h后,分析单壁碳纳米管的细胞毒性和氧化损伤通过检测线粒体膜电位和细胞活性氧(ROS)的变化情况;采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单壁碳纳米管影响细胞凋亡情况。结果随着单壁碳纳米管孵育剂量的增加,HepG2细胞的膜电位受损,ROS含量逐渐增加,细胞凋亡率逐渐升高。结论单壁碳纳米管可以对HepG2细胞产生毒性,并且毒性效应随着孵育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判断氧化损伤可能是单壁碳纳米管毒性作用机制组成部分。

    作者:徐轶;肖璐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应用神经节苷脂、苯巴比妥、东莨菪碱治疗中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对比研究

    目的应用苯巴比妥、东莨菪碱和神经节苷脂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比较其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6月到2014年6月间的120例中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随时数字表法分为4组,各30例。生后24h内早期给予常规治疗的为A组,在此基础上分别给予苯巴比妥治疗的为B组,给予东莨菪碱治疗的为C组,给予神经节苷脂治疗的为D组,观察四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A组治疗有效率为73.3%,明显的低于B组的90.0%、C组的93.3%、D组的93.3%,且数据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和C组以及D组患儿临床症状恢复时间均明显的早于A组(P<0.05),统计学有意义B组、C组和D组3组14d时的NBNA评分较≤5d的NBNA评分有明显的改善,P<0.05,统计学有意义。 B组和C组以及D组患儿在3、6、9个月和1岁时GDDS评分均明显的优于A组(P<0.05),统计学有意义;D组在3、6、9个月和1岁时GDDS评分明显的高于B组和C组,P<0.05,统计学有意义。B组和C组以及D组患儿血清NSE含量明显的低于A组,P<0.05,统计学有意义。D组血清NSE含量明显的低于B组和C组(P<0.05),统计学有意义。结论临床中应用苯巴比妥、东莨菪碱和神经节苷脂治疗中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神经节苷脂在降低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和改善智能发育商数方面更具优越性。

    作者:李里;邓映英;欧海娟;邓俊彪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肝脏继发性结节肿块型非霍奇金淋巴瘤CT、MRI表现

    目的:分析肝脏结节肿块型继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CT、MRI表现,提高对本病的诊断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经手术病理或临床治疗证实的肝脏继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的CT、MRI资料,其中CT 12例,MRI 8例,同时行CT、MRI检查5例。结果25例均有肝外非霍奇金淋巴瘤病史,肝脏单发病灶6例、多发19例,其中单发结节4例、肿块1例,多发结节8例,多发结节及肿块12例,平扫密度或信号均匀23例、不均匀2例,增强无明显强化5例,轻度均匀强化18例,不均匀强化、环形强化各1例。结论肝脏结节肿块型继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的CT、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结合病史综合分析,对肿瘤诊断及疗效评价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曾炳亮;胡少波;陈俊清;陈志坚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培菲康联合阿莫西林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培菲康联合阿莫西林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7月至2013年7月来我院治疗的HP阳性患者56例,随机分为微生态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三联疗法治疗,微生态治疗组在三联疗法的基础上加服微生态制剂,比较两组幽门螺杆菌清除率、复发率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微生态治疗组幽门螺杆菌清除率为92.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4%(P<0.05);微生态治疗组幽门螺杆菌复发率为2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3.6%(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情况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生态制剂联合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疗效显著,复发率低,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杨朝霞;毛志田;李振英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60例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路径化管理临床分析

    目的:初步评估所采用的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临床路径(2010版)的诊断、治疗效果。方法对2010年1月-2012年1月60例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简称急淋)患儿,依据临床路径进行诊断、分型及治疗管理;按危险度分型进行统计并用SPSS统计软件对结果进行生存分析。结果2010年1月-2012年1月60例新诊急淋患儿接受了路径管理,标、中危组完全缓解(CR)率均为100%(60/60),3年总无事件生存(EFS)率(84.73±7.42)%。其中标危组3年EFS率(89.60±7.72)%(n=17),中危组3年(81.50±8.69)%(n=35)。骨髓复发5例(83.33%),单纯中枢复发1例(16.66%);化疗相关死亡率为5%(n=3),所有死亡病例均发生于化疗第1年以内早期强化阶段,化疗相关死亡原因主要为化疗所致骨抑制引起的感染,真菌是主要病原菌。结论应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临床路径对儿童急淋进行管理疗效满意;化疗第15天(d15)骨髓幼稚细胞数和临床危险度分型是独立的预后指标。

    作者:何飞;梁昌达;赖长城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羌活胜湿汤联合玻璃酸钠关节腔内注射治疗肩周炎的疗效分析

    目的:评价羌活胜湿汤联合玻璃酸钠关节腔内注射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于我院就诊的94例肩周炎患者,对照组患者予单独玻璃酸钠关节腔内注射,试验组予羌活胜湿汤联合玻璃酸钠关节腔内注射治疗。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肩关节活动功能的改善情况、VAS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等指标。结果治疗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χ2=10.13, P<0.05);治疗组治疗后的肩关节功能评分均较对照组改善显著(P<0.05);治疗组治疗后的VAS和生活质量评分也较对照组改善明显(P<0.05)。结论羌活胜湿汤联合玻璃酸钠关节腔内注射治疗能明显减轻患者的疼痛程度,改善肩周炎患者的肩关节活动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谢明玉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膀胱血肿的CT诊断与鉴别诊断

    目的:探讨膀胱内血肿的CT特征性表现。方法收集我院2009-2012年5例膀胱内血肿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5位病人分别通过CT平扫、CT增强检查,检查时应用变换体位的方法进行扫描,观察血肿在膀胱内活动情况,个别病例延长了扫描时间,观察血肿强化与否。结果5例病例均通过CT检查做出准确的诊断,并通过膀胱镜检查得以证实。结论膀胱内血肿具有一定的特征性CT表现,CT能够明确进行术前诊断。

    作者:李静;闫智杰;尹生江;刘妍姝;刘由军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不同全麻方式对老年患者消化道肿瘤手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价值分析

    目的:比较不同全麻方式对老年患者消化道肿瘤手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按照患者治疗和麻醉方式不同将我院收治的116例老年消化道肿瘤患者分为A组(异丙酚全凭静脉麻醉)38例、B组(七氟醚吸入麻醉)37例和C组(七氟醚与异丙酚静吸复合麻醉)41例,比较3组患者术前、术后MMSE评分以及术后POCD发生情况。结果 A、B、C 3组患者出麻醉恢复室时及术后1d MMSE评分均显著低于术前1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B、C 3组患者术后3d和术后7d MMSE评分有所恢复,与术前1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C 3组间不同时间MMSE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C 3组患者术后随着时间延长POCD发生率均呈下降趋势,3组患者术后3d POCD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出麻醉恢复室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术后7d POCD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出麻醉恢复室时、术后1d和术后3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B、C 3组间不同时间POCD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消化道肿瘤患者全麻后均发生不同程度认知功能障碍,出麻醉恢复室时和术后1d为高峰期,术后3-7d基本恢复,不同全麻方式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相似,均可作为老年消化道肿瘤手术的麻醉选择。

    作者:付智俊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PCT和hs-CRP检测在新生儿肺炎合并脓毒症患儿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新生儿肺炎合并脓毒症患儿检测PCT和hs-CRP水平与脓毒血症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1年2月-2013年5月我院收治的216例新生儿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合并脓毒症的情况分为非脓毒症组105例、轻度脓毒症组70例和严重脓毒症组41例,分析PCT以及hs-CRP对肺炎合并脓毒症的诊断价值。结果各组间的血清PCT和hs-CRP水平升高的幅度为重度脓毒症组>轻度脓毒症组>非脓毒症组,每组结果均具有显著差异(P均<0.05);经ROC曲线表明PCT及hs-CRP在肺炎伴严重脓毒症的诊断佳截点分别是≥2ng/mL和≥55mg/L。结论 PCT和hs-CRP的检测对新生儿肺炎合并脓毒症的严重程度的判断有重要的价值,适合推广应用。

    作者:张雪梅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后腹腔镜治疗复杂性输尿管上段结石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目的:评价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治疗输尿管上段复杂性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8年3月至2014年11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58例输尿管上段复杂性结石患者,简单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9例,其中试验组患者采用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对照组患者采用患者采用输尿管镜碎石术。观察两组患者的一般手术指标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患者的各项手术指标均优于试验组(P<0.05);试验组结石残留率低于对照组(χ2=4.06,P=0.04)。试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相当(χ2=1.18,P=0.28)。结论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治疗输尿管上段复杂性结石相对输尿管镜碎石术创伤略大,但是结石清除率高,手术也比较安全。

    作者:张卓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急性脑梗死的相关性及临床药物干预

    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急性脑梗死的相关性,临床药物干预的疗效。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110例与健康体检者110例进行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血糖、血脂、尿酸对照比较,同时对脑梗死高同型半胱氨酸进行B族维生素药物干预,随访1个月复查。结果入院时,观察组血浆Hcy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Hcy水平随着梗死病情的加重而升高,且轻度梗死组、中度梗死组和重度梗死组Hcy水平显著地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治疗后血浆Hcy水平显著地低于治疗前(P<0.01)。结论高Hcy是脑梗死危险因素之一,临床叶酸、B族维生素补充,平时饮食的控制是治疗高Hcy是经济有效的方法。

    作者:万安琪;胥海燕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经腹膜后途径腹腔镜手术血淀粉酶升高的诊治

    目的:分析后腹腔镜术后血淀粉酶升高的原因,总结防治措施。方法观察50例泌尿外科后腹腔镜上尿路手术后血清淀粉酶变化。结果10例患者术后血淀粉酶升高,但无腹痛等胰腺炎症状及体征,对血淀粉酶升高未采取任何针对胰腺炎的治疗措施,术后3-5d血淀粉酶均恢复正常。结论后腹腔镜手术可引起血淀粉酶增高,血淀粉酶小于350IU/L,如无腹痛等胰腺炎症状及体征可不需特殊处理。

    作者:包佑根;曾涛;巢海潮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人工流产术后口服优思明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人工流产术后口服短效避孕药优思明的临床作用。方法本研究选择2014年1月-2014年12月期间在江西省妇幼保健院行人工流产术终止妊娠的育龄妇女共200例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人工流产术后均当天常规预防感染和缩宫治疗,观察组当天另外口服优思明,每晚1片,21d为1周期,共3个周期,对照组不服优思明。观察两组术后阴道出血情况、首次月经恢复时间、子宫内膜厚度、重复流产率及术后3个月内并发症(盆腔感染、宫腔粘连发生等)的发生情况。结果⑴观察组术后阴道流血时间和首次月经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⑵观察组重复流产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⑶观察组和对照组在子宫内膜厚度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流产术立即口服优思明有助于缩短妇女的术后阴道流血时间、促进月经按时转归,是控制人工流产率和重复流产率的有效措施,有利于妇女身心健康。

    作者:邓薇;习斌蓉;黄慧英;徐林;杨晓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雾化吸入高渗盐水治疗婴幼儿喘息性疾病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雾化吸入高渗盐水治疗婴幼儿喘息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喘息性疾病患儿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2组均酌情使用抗生素、抗病毒、支气管扩张剂、激素,止咳、补液、治疗并发症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将10%氯化钠0.6ml+0.9%氯化钠2ml配成3%浓度雾化液,对照组用0.9%氯化钠2.5ml雾化液,两组患儿均采用北京吉纳高新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的医用压缩雾化吸入机或通过面罩经氧气驱动雾化吸入药物。2-3次/d,5-10 min/次,疗程为3-5d。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咳嗽、喘息及喘鸣音消失时间均较对照组缩短(均P<0.05)。结论婴幼儿喘息性疾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雾化吸入高渗盐水对缓解婴幼儿喘息性疾病的喘息、咳嗽症状,缩短病程有较好的疗效,临床操作简单,不增加患儿治疗费用,效果显著,值得在各级医疗单位中推广使用。

    作者:潘丽华;刘棋明;雷军;胡春芳;程蔓芩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脊柱孤立性病变的影像表现及良恶性的鉴别诊断

    目的:总结脊柱孤立性病变的MRI与CT表现,对其良恶性病变进行鉴别诊断,以提高疑难脊柱孤立性病变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4年7月来我院就诊的21例疑难脊柱孤立性病变的影像表现,根据后诊断分为良性组及恶性组。根据MRI、CT表现及其它检查所见对其进行鉴别诊断。结果21例患者中11例诊断为恶性肿瘤,10例为良性病变。恶性肿瘤包括7例转移瘤、3例骨髓瘤和1例脊索瘤,良性病变包括5例骨髓炎,2例血管瘤,2例非特异性慢性炎性改变及1例骨巨细胞瘤。在良恶性病变鉴别中未发现特征性的MRI表现,在CT检查中良性病变中有8例(80%)出现反应性骨硬化改变,恶性病变中仅1例(9.1%)出现反应性骨硬化改变。结论近半数疑难脊柱孤立性病变为恶性肿瘤,综合CT和MRI表现分析有助于对疑难脊柱孤立性病变的良恶性进行鉴别诊断,CT图像中显示的骨硬化改变对提示良性病变起重要作用。

    作者:王志刚;徐泽宇;唐翔宇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正骨手法结合针刀治疗第三胸椎小关节紊乱

    目的:评价正骨疗法与针刀相结合治疗第三胸椎小关节紊乱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以2014年4月-2015年3月来我院治疗的50例第三胸椎小关节紊乱患者作为分析对象,将所有患者按随机分配原则分成2组,分别为对照组(艾灸结合针刀治疗)、治疗组(正骨手法结合针刀治疗),在治疗前和治疗3个疗程后分别应用NRS疼痛数字评价量表,观察疗效,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2组治疗前后NRS疼痛评分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基本痊愈13例,显效6例,有效5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6%,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正骨疗法结合针刀治疗第三胸椎小关节紊乱能明显减轻其症状、改善体征,疗效显著,是一种值得推广的好方法。

    作者:余鸿斌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80例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智力结构分析

    目的:探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的智力水平、智力结构、智力因子的差异,为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的治疗提供帮助。方法采用韦氏学龄儿童智力量表对80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进行评定。结果⑴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总智商、操作智商在正常范围内比正常儿童低但无统计学意义、语言智商比正常儿童低有统计学意义。⑵10项分测量中常识、算术分比正常儿童低,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语言智商与操作智商之差大于15分的人数明显比正常儿童多。⑶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言语理解因子的得分比正常儿童低。结论⑴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的智力水平在正常范围之内,但语言智商差于正常儿童。⑵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智力结构在常识、算术上差于正常儿童,智力结构存在不平衡性。⑶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智力因子中言语理解因子差于正常儿童。

    作者:雷平华;段君凯;邹时朴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早期检测血白介素4、干扰素γ及尿白三烯4在儿童喘息性疾病中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早期检测血清白介素-4(IL-4)、干扰素-γ(INF-γ)及尿白三烯E4(LTE4)在儿童喘息性疾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12月在南昌大学一附院儿科门诊或住院伴有不同喘息症状的婴幼儿63例,检测急性期、恢复期血清IL-4、INF-γ及尿LTE4浓度,随访至3周岁后,根据是否仍有喘息发生分为喘息Ⅰ组、喘息Ⅱ组,同期年龄性别相当在本院体检儿童22例为正常对照组。结合哮喘预测指数(API),比较2组早期检测血清IL-4、INF-γ及尿LTE4浓度,分析IL-4与INF-γ的比值。结果完成随访60例(95.24%),失访3例(4.76%),28例(44.44%)3周岁后仍有气喘发作(喘息Ⅰ组),32例(47.76%)3周岁后无气喘发作(喘息Ⅱ组);喘息Ⅰ组急性期、恢复期血清IL-4水平、IL-4/INF-γ比值高于喘息Ⅱ组与对照组(P<0.05,0.01),血清INF-γ水平低于喘息Ⅱ组(P<0.05);喘息Ⅰ组恢复期尿LTE4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而喘息Ⅱ组恢复期接近正常(P>0.05);喘息Ⅰ组API阳性人数明显高于喘息Ⅱ组(P<0.01)。结论喘息婴幼儿血清IL-4、尿LTE4水平持续升高,特别是IL-4/INF-γ比值的持续升高可能是3岁后持续性喘息的原因之一;早期检测血IL-4、INF-γ及尿LTE4水平结合API对鉴别儿童持续性喘息具有一定的运用价值。

    作者:王倩;孙萍;张帆;陈婷婷;吴颖 刊期: 2015年第10期

江西医药杂志

江西医药杂志

主管:江西省卫生厅

主办:江西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