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雪梅
目的:分析202例初诊患者感染性骨髓象的特点,为临床上感染的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2月江西省人民医院202例初诊感染性骨髓象患者,分析其骨髓片与血片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结果。以同一时间段31例骨髓移植供体或血象、骨髓象均大致正常患者为正常对照组。结果两组临床表现中除发热有明显差异外,其它均无显著差异。202例感染性骨髓象报告中增生极度活跃2例(占0.99%)、明显活跃83例(占41.09%)、活跃108例(占53.47%)、减低7例(占3.47%)、极度减低2例(占0.99%)。31例正常对照组中明显活跃5例(占16.13%)、活跃26例(占83.87%)、减低1例(占3.13%)。202例感染性骨髓象粒系所占比例22.25%-87.00%(64.28%±10.69),与正常对照组40.50%-60.50%(53.14±5.51)%比较P值<0.05有统计学差异。202例感染性骨髓象患者中186例中粒细胞左移,所有患者均检出中毒颗粒,中性粒细胞胞质内空泡变性34例,核固缩、核溶解改变21例和杜小体3例。正常对照组无形态学改变。202例感染性骨髓象患者碱性磷酸酶阳性率36%-100%(88%±14),积分为102%-400%(305.31%±80.85)分。正常对照组NAP阳性率7%-42%(27%±6),积分为11%-96%(59.5%±13.8)分。两组比较P值<0.01,有统计学差异。结论感染性骨髓象特点是粒细胞系统比例绝对增加,粒细胞系统出现形态学的改变及碱性磷酸酶染色阳性率与积分增加,这可以为临床上感染的诊断提供依据。
作者:唐霞珠;孙谦;刘秋莲;汪瑜璐;刘梦;张水生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比较不同全麻方式对老年患者消化道肿瘤手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按照患者治疗和麻醉方式不同将我院收治的116例老年消化道肿瘤患者分为A组(异丙酚全凭静脉麻醉)38例、B组(七氟醚吸入麻醉)37例和C组(七氟醚与异丙酚静吸复合麻醉)41例,比较3组患者术前、术后MMSE评分以及术后POCD发生情况。结果 A、B、C 3组患者出麻醉恢复室时及术后1d MMSE评分均显著低于术前1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B、C 3组患者术后3d和术后7d MMSE评分有所恢复,与术前1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C 3组间不同时间MMSE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C 3组患者术后随着时间延长POCD发生率均呈下降趋势,3组患者术后3d POCD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出麻醉恢复室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术后7d POCD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出麻醉恢复室时、术后1d和术后3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B、C 3组间不同时间POCD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消化道肿瘤患者全麻后均发生不同程度认知功能障碍,出麻醉恢复室时和术后1d为高峰期,术后3-7d基本恢复,不同全麻方式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相似,均可作为老年消化道肿瘤手术的麻醉选择。
作者:付智俊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观察氨甲环酸用于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术对于手术出血量的影响。方法选取初次行单侧全髋关节置换的患者60例,其中实验组30例,对照组30例。记录术中两组的失血量、红细胞输入量、术后引流量、术后3d内红细胞输入量、术前与术后第3d的红细胞压积,计算手术的出血量。结果实验组显性失血量为(356.5±22.8)ml,隐性失血量为(478.6±15.7)ml;对照组显性失血量为(528.3±18.5)ml,隐性失血量为(584.2±35.7)ml;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较手术显性失血量与隐性失血量之间差异明显(P<0.05)。结论氨甲环酸能有效降低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术的出血量。
作者:樊祥伟;孙贵才;吴洪亮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评估他莫昔芬联合复方玄驹治疗少弱精症的临床疗效。方法180例少弱精症随机分为3组,试验组(他莫昔芬联合复方玄驹)、对照组2组(他莫昔芬组和复方玄驹组),每组60例,每组服药3个月,观察治疗3个月后精子密度、精子活力及正常形态精子百分率的变化,并将试验组与两对照组分别进行比较,评估联合应用他莫昔芬和复方玄驹治疗少弱精症疗效。结果3组治疗后均能提高患者精子密度、精子活力及正常精子形态百分率,试验组优于两对照组。结论他莫昔芬和复方玄驹治疗少弱精症疗效满意,优于单用他莫昔芬或复方玄驹,可作为治疗少弱精症的常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刘彩玲;吴敏红;余知灵;顾红勇;林鹏修 刊期: 2015年第10期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一种以气流受限为特征的慢性气道疾病[1],已成为一个重要的世界性公共卫生问题[2]。 COPD的发病机制较复杂,有研究表明,该机制与由其体内多种炎症细胞和炎症介质所构成的细胞因子的调控失衡密切相关。其中,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血沉等传统的炎性因子虽操作简单、成本低廉、稳定性高,但敏感性及特异性较差。由于检验技术的进步,如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TNF-a 和IL-17等炎性因子的检测开始逐步应用到临床工作中来。本文就此作一综述。
作者:兰静;周峰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小儿肺炎继发性腹泻的相关因素,为临床提供防治依据。方法选择于我院就诊的308例肺炎患儿,按简单随机住院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患者开始使用抗生素的同时应用微生态制剂,而对照组患者则采用常规抗生素治疗。分别观察两组患者发生继发性腹泻发生率和治疗效果,分析其独立的危险因素和保护因素。结果308例肺炎患儿中共有94例发生继发性腹泻,发生率为30.52%,其中试验组为16.88%,低于对照组44.16%(χ2=27.0089,P=0.0000)。试验组患者应用微生态制剂治疗后总有效率为87.66%,高于对照组75.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0714,P=0.0078)。单因素χ2检验结果显示发病年龄、住院时间、应用激素、联合使用抗生素(≥2周)以及侵入性操作均与患儿肺炎继发性腹泻有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Logistic多元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⑴患儿肺炎继发性腹泻的危险因素:发病年龄、住院时间、联合使用抗生素(≥2周)、接受侵入性操作。⑵保护因素:应用微生态制剂。结论患儿年龄小、住院时间长、接受侵入性操作、联合使用抗生素(≥2周)是患儿肺炎继发性腹泻的危险因素,而应用微生态制剂是保护因素,临床上针对存在上述危险因素的患儿应早期联用微生态制剂进行预防和治疗。
作者:魏海涛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高催乳素血症与Rathke囊肿的关系。方法收集我院2006年1月到2015年2月收治的经术后病理证实的Rathke囊肿15例,根据血清催乳素(PRL)水平将其分为高PRL组和正常PRL组,通过监测垂体激素水平,来确定血清PRL与Rathke囊肿大径值的关系。结果高PRL组和正常PRL组之间囊肿大径值比较存在显著差异性(P<0.05),当囊肿增大到某一临界值(即大径值≥18mm),血清PRL水平与囊肿的大径值间存在较好的线性关系,而当囊肿的大径值<18mm,两者线性关系不明显;高PRL组的FSH和LH的水平明显低于正常PRL组,两组间有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Rathke囊肿的大径值是一个体现催乳素水平的较好的量化指标,在一定范围内囊肿的大小与血清PRL呈正相关。
作者:程飞;童丽娟 刊期: 2015年第10期
华东六省一市介入呼吸病协作组第三届学术大会于2015年10月23-25日在南昌隆重召开。本次会议由华东地区介入呼吸病协作组、江西省医学会联合主办,江西省胸科医院及江西省医学会介入呼吸病学组承办,来自华东六省一市350余位呼吸介入专家参加了会议。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单壁碳纳米管对人肝癌HepG2细胞的体外毒性和氧化损伤作用。方法选择人肝癌HepG2细胞,分为设置0、1.5、3、6、12和24mg/L 5个浓度的单壁碳纳米管,细胞经单壁碳纳米管分别孵育24、48h后,分析单壁碳纳米管的细胞毒性和氧化损伤通过检测线粒体膜电位和细胞活性氧(ROS)的变化情况;采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单壁碳纳米管影响细胞凋亡情况。结果随着单壁碳纳米管孵育剂量的增加,HepG2细胞的膜电位受损,ROS含量逐渐增加,细胞凋亡率逐渐升高。结论单壁碳纳米管可以对HepG2细胞产生毒性,并且毒性效应随着孵育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判断氧化损伤可能是单壁碳纳米管毒性作用机制组成部分。
作者:徐轶;肖璐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评价腔内隔绝术(EVGE)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AD)的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对2012年11月至2015年1月CT主动脉血管成像(CTA)诊断为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的15例患者,行EVGE治疗,总结EVGE治疗疗效。结果15例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中,单纯行EVGE治疗共植入支架18枚,支架释放成功率100%,造影复查15例无明显渗漏或支架移位,术后无死亡病例,1例术后出现急性肾功能损伤,所有患者回访2个月-2年(平均14个月)患者生存质量较好,1例远期出现脑梗死,其余14例无相关并发症。结论 EVGE治疗Stanford B型AD是一种简便、安全疗效好的方法。
作者:孙恕;邱丽红;幸雅薇;张永庚;幸志强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总结瓣膜手术同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体会。方法2009年5月-2014年6月我科住院患者共35例患者,男28例,女7例;年龄45岁-68岁(62±4.67岁);入院心功能分级(NYHA)Ⅱ级17例,Ⅲ级11例,Ⅲ-Ⅳ级7例;冠脉造影均提示冠状动脉病变。中度低温体外循环心脏停跳下行手术治疗,先行桥血管远端吻合及乳内吻合,再行瓣膜成形术或置换术;静脉桥血管近端吻合在主动脉开放后完成。组内患者行二尖瓣机械瓣置换术6例,生物瓣置换术6例;二尖瓣机械瓣膜置换术+三尖瓣成形术7例,二尖瓣生物瓣膜置换术+三尖瓣成形术8例;主动脉瓣机械瓣膜置换1例、生物瓣置换术1例;二尖瓣成形2例;二尖瓣成形+三尖瓣成形1例;二尖瓣机械瓣置换+主动脉瓣机械瓣置换+三尖瓣成形3例。桥血管数量:1根28例;2根4例;3根1例;4根2例。结果围手术期死亡1例,ICU停留时间2-17d(3.28±2.83d),住院时间11-34d(19.4±4.61d)。结论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同期行瓣膜手术效果确切、安全可靠。
作者:杨崛圣;项海燕;徐建军;陈向来;龙翔;唐燕华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人工流产术后口服短效避孕药优思明的临床作用。方法本研究选择2014年1月-2014年12月期间在江西省妇幼保健院行人工流产术终止妊娠的育龄妇女共200例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人工流产术后均当天常规预防感染和缩宫治疗,观察组当天另外口服优思明,每晚1片,21d为1周期,共3个周期,对照组不服优思明。观察两组术后阴道出血情况、首次月经恢复时间、子宫内膜厚度、重复流产率及术后3个月内并发症(盆腔感染、宫腔粘连发生等)的发生情况。结果⑴观察组术后阴道流血时间和首次月经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⑵观察组重复流产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⑶观察组和对照组在子宫内膜厚度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流产术立即口服优思明有助于缩短妇女的术后阴道流血时间、促进月经按时转归,是控制人工流产率和重复流产率的有效措施,有利于妇女身心健康。
作者:邓薇;习斌蓉;黄慧英;徐林;杨晓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单操作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可行性以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9月至2013年9月接受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的49例临床分期Ⅰ、Ⅱ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两组,前26例采用三孔法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后23例采用单操作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后并发症、术后住院天数、术后疼痛视觉模糊评分(VAS)。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后并发症、术后住院天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VAS疼痛评分单操作孔组较三孔法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操作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是可行的、安全的,是一种更为微创的手术方式。
作者:叶永强;王刚;叶华斌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动力性团体治疗对抑郁症患者防御方式的影响。方法以住院抑郁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共入组64例,将入组病人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采用动力性团体治疗合并药物治疗,对照组采用药物治疗及每周1次健康教育。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防御方式问卷(DSQ)评估抑郁症患者的症状和防御方式变化。结果 HAMD分两组治疗后均显著下降。研究组治疗后掩饰型、不成熟型因子分显著下降,成熟型因子分显著升高,并且均优于对照组;对照组成熟型因子分显著升高,其余因子分无显著改善。结论动力性团体治疗可以改善抑郁症患者抑郁症状及防御方式。
作者:钟华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早期检测血清白介素-4(IL-4)、干扰素-γ(INF-γ)及尿白三烯E4(LTE4)在儿童喘息性疾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12月在南昌大学一附院儿科门诊或住院伴有不同喘息症状的婴幼儿63例,检测急性期、恢复期血清IL-4、INF-γ及尿LTE4浓度,随访至3周岁后,根据是否仍有喘息发生分为喘息Ⅰ组、喘息Ⅱ组,同期年龄性别相当在本院体检儿童22例为正常对照组。结合哮喘预测指数(API),比较2组早期检测血清IL-4、INF-γ及尿LTE4浓度,分析IL-4与INF-γ的比值。结果完成随访60例(95.24%),失访3例(4.76%),28例(44.44%)3周岁后仍有气喘发作(喘息Ⅰ组),32例(47.76%)3周岁后无气喘发作(喘息Ⅱ组);喘息Ⅰ组急性期、恢复期血清IL-4水平、IL-4/INF-γ比值高于喘息Ⅱ组与对照组(P<0.05,0.01),血清INF-γ水平低于喘息Ⅱ组(P<0.05);喘息Ⅰ组恢复期尿LTE4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而喘息Ⅱ组恢复期接近正常(P>0.05);喘息Ⅰ组API阳性人数明显高于喘息Ⅱ组(P<0.01)。结论喘息婴幼儿血清IL-4、尿LTE4水平持续升高,特别是IL-4/INF-γ比值的持续升高可能是3岁后持续性喘息的原因之一;早期检测血IL-4、INF-γ及尿LTE4水平结合API对鉴别儿童持续性喘息具有一定的运用价值。
作者:王倩;孙萍;张帆;陈婷婷;吴颖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的智力水平、智力结构、智力因子的差异,为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的治疗提供帮助。方法采用韦氏学龄儿童智力量表对80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进行评定。结果⑴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总智商、操作智商在正常范围内比正常儿童低但无统计学意义、语言智商比正常儿童低有统计学意义。⑵10项分测量中常识、算术分比正常儿童低,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语言智商与操作智商之差大于15分的人数明显比正常儿童多。⑶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言语理解因子的得分比正常儿童低。结论⑴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的智力水平在正常范围之内,但语言智商差于正常儿童。⑵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智力结构在常识、算术上差于正常儿童,智力结构存在不平衡性。⑶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智力因子中言语理解因子差于正常儿童。
作者:雷平华;段君凯;邹时朴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评价微创经皮肾镜碎石术联合B超定位治疗复杂性肾结石的临床疗效,探讨其临床适用性。方法病例选择从2012年5月至2014年6月于我院就诊的93例复杂性肾结石患者。简单随机分为试验组47例和对照组46例,试验组给予微创经皮肾镜碎石术联合B超定位治疗,对照组给予微创经皮肾镜碎石术治疗。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一般情况,随访患者结石清除情况,统计清除率,记录患者的并发症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的手术一般情况均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的一次清除率和二次清除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59.57%)低于对照组(82.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经皮肾镜碎石术联合B超定位在治疗复杂性肾结石方面可以起到很好的临床疗效,可以进一步减少对患者的创伤,提高结石清除率,降低手术并发症,适合临床长期推广应用。
作者:付成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比较FP7与S2两种不同材质的Ahmed青光眼阀(Ahmed glaucoma valve,AGV)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全面检索比较FP7与S2两种不同材质的AGV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文献。主要的结局指标眼压差值(In-traocular pressure reduction,IOPR)及青光眼用药数目采用加权均数差(Weighted mean difference,WMD)来表示。手术绝对成功及条件成功率用比值比(Odds ratio,OR)表示。手术的安全性以手术并发症来衡量。结果 Meta分析结果显示,FP7组治疗难治性青光眼IOPR明显大于S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WMD为1.07mmHg(95%CI:0.29-1.86;P=0.008)。在随访结束时,两种不同类型AGV治疗难治性青光眼在抗青光眼用药数目方面相近,WMD为0.21(95%CI:-0.28-0.70;P=0.407)。 FP7型AGV与S2型AGV比较,其治疗难治性青光眼条件成功率更高(OR=1.75,95%CI:1.12-2.74)。两组之间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控制眼压方面及手术成功率方面,FP7型AGV较S2型AGV疗效更显著,在安全性方面,两种类型的AGV相似。
作者:胡锡彬;刘菲;何建中;付书华;邱艳飞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长期小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血脂水平正常收缩性心力衰竭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将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血脂水平正常的收缩性心力衰竭患者84例按数字随机法分为阿托伐他汀组(n=42)和常规组(n=42)。常规组常规给予去除或缓解病因、去除诱发因素及定期随访等,阿托伐他汀组在常规组的基础上给予小剂量阿托伐他汀(20mg/次,1次/d,共6个月)治疗,并预计随访1年。统计两组治疗前(T0)、治疗2周(T1)、1个月(T2)、3个月(T3)和6个月(T4)的NYHA心功能分级、6min步行实验距离和心功能指标、死亡率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前NYHA心功能分级、6min步行距离和心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常规组比较,阿托伐他汀组T2、T3和T4的NYHA心功能分级为Ⅰ级和Ⅱ级的患者比例均升高,6min步行距离较长,血清脑钠肽(BNP)降低,左室射血分数(LVEF)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阿托伐他汀组死亡率和为4.76%,低于常规组的21.43%(P<0.05)。阿托伐他汀组不良反应的总发生率为14.29%,常规组不良反应的总发生率为9.52%,阿托伐他汀组和常规组不良反应的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期小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血脂水平正常收缩性心力衰竭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心功能,提高运动耐量,降低死亡率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具有良好的可行性和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肖衍龙;颜程光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急性脑梗死的相关性,临床药物干预的疗效。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110例与健康体检者110例进行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血糖、血脂、尿酸对照比较,同时对脑梗死高同型半胱氨酸进行B族维生素药物干预,随访1个月复查。结果入院时,观察组血浆Hcy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Hcy水平随着梗死病情的加重而升高,且轻度梗死组、中度梗死组和重度梗死组Hcy水平显著地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治疗后血浆Hcy水平显著地低于治疗前(P<0.01)。结论高Hcy是脑梗死危险因素之一,临床叶酸、B族维生素补充,平时饮食的控制是治疗高Hcy是经济有效的方法。
作者:万安琪;胥海燕 刊期: 2015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