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森华;胡建康
目的 探讨64层螺旋CT(MSCT)扫描方式对头部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的影响.方法 100例头部CT检查受检者按扫描方式不同分成2组,每组50例.其中轴位常规扫描组:4i/周、扫描层厚5mm、重建层厚1.25mm;螺旋扫描组:层厚5mm、重建层厚0.625 mm、螺距0.531∶1、床速10.62;其余两组扫描参数相同.记录每次扫描的CT容积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值(DLP)、有效剂量(ED)及扫描时间,并对两组图像质量进行评价.结果 轴位常规扫描组ED平均为3.88mSv,螺旋扫描组ED平均为4.72 mSv,相比较轴位常规扫描辐射剂量下降约18%,轴位常规扫描图像比螺旋扫描图像更为清楚.结论 MSCT轴位常规扫描与螺旋扫描图像均能满足临床诊断要求,轴位常规扫描辐射剂量比螺旋扫描低,图像质量更为清楚,有利于X线球管的散热和保护.
作者:包江萍;晏飞虎;付启义;罗文明;易军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影响2型肝肾综合征患者预后相关因素,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61例2型肝肾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预后不同将患者分为死亡组与存活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各临床指标,并应用多因素Logisitc回归分析探讨2型肝肾综合征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 治疗期间61例2型HRS患者死亡40例,存活21例,死亡率65,6%.单因素分析发现,死亡组患者总胆红素、血肌酐、尿酸、血浆渗透压评分、Child-Pugh评分以及MELD评分均显著高于存活组(P<0.05).经多因素回归分析,血浆渗透压评分、Child-Pugh评分以及MELD评分均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以MELD评分OR值高.结论 MELD评分、血浆渗透压综合评分以及Child-Pugh评分均可评估2型肝肾综合征患者预后转归,临床使用各有优劣,应综合应用.
作者:殷亮;熊靓;高珍;张春蕾;张一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Ensite Array球囊标测系统联合拖带刺激在器质性心脏病室性心动过速中标测并指导射频消融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入选器质性心脏病室性心动过速患者20例,其中3例为法四术后,6例合并右室心肌病,4例合并瓣膜病,7例合并冠心病.经外周血管送Ensite Array球囊导管至心室并在三维标测指导下建心腔模型同时行激动标测,结合拖带标测技术,确定心动过速折返环的关键峡部或起源点,并进行消融.结果 消融即时成功率85%(17/20),随访(6±3)个月,1例冠心病并左室心尖部来源室速复发,发作时室速形态与消融前相同,再次于距初次消融约2mm处消融成功.结论 EnsiteArray球囊标测系统结合拖带刺激在器质性心脏病室性心动过速消融治疗是有效而安全的.
作者:赖珩莉;洪浪;王洪;邱贇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道镜联合加减大柴胡汤治疗二、三期胆道残余结石的可行性.方法 将75例二、三期胆道结石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25例.Ⅰ组予以常规开腹手术治疗,Ⅱ组予以腹腔镜、胆道镜联合治疗,Ⅲ组予以腹腔镜、胆道镜联合加减大柴胡汤治疗.观察3组治疗后患者术中手术时间、术中胃肠或胆管损伤例数、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体温恢复正常时间、术后腹腔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后残余或继发胆管结石例数、术后胆漏发生率、术后肠黏连肠梗阻例数、术后住院时间等.结果 3组患者75例均治愈出院,Ⅰ组病例,术中平均手术时间(120.43±19.05)min,平均出血(93.66±27.6)ml,无胃肠、胆管损伤及胆漏发生,术后切口感染2例,平均肛门排气时间(56.5±5.95)h,体温恢复正常时间(76.6±10.68)h,腹腔引流管留置时间(7.5±1.17)d,术后平均住院时间(12.8±0.74)d,术后进食后出现腹胀3例、便秘2例、腹泻1例;术后残余肝胆管结石7例,继发胆管结石5例,术后肠黏连肠梗阻2例;Ⅱ组病例,术中平均手术时间(94.63± 19.21)min,平均出血(73.57±27.38)ml,无胃肠、胆管损伤及胆漏发生,中转开腹1例,平均肛门排气时间(37.03±3.9)h,体温恢复正常时间(70±6.10)h,腹腔引流管留置时间(5.43±1.08)d,术后平均住院时间(7.4±0.55)d,术后进食后出现腹胀2例、便秘1例、腹泻1例;继发胆管结石3例;Ⅲ组病例术中平均手术时间(94.33±19.11)min,平均出血(73.75±27.83)ml,无胃肠、胆管损伤及胆漏发生,中转开腹1例,平均肛门排气时间(35.03±3.39)h,体温恢复正常时间(61±6.10)h,腹腔引流管留置时间(5.14±1.28)d,术后平均住院时间(7.1±0.45)d,术后进食后出现腹胀1例、便秘0例、腹泻1例;术后无明显并发症发生.结论 腹腔镜、胆道镜联合加减大柴胡汤治疗二、三期胆道残余结石,在临床上可行,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曾文革;徐建华;陈惠根;张勇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hTERT基因反义寡核苷酸(ASPSODN)对SMMC-7721细胞端粒酶活性及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 不同浓度的ASPSODN转染到SMMC-7721细胞株24h和48h后分别采用MTT法、TRAP-ELISA法检测SMMC-7721细胞的增殖活性及端粒酶活性.结果 各浓度组的ASPSODN均能降低端粒酶活性,作用24h时,不同浓度均明显受抑,其中0.8μmol/L ASPSODN较0.2μmol/L和0.4μmol/L组抑制作用更明显(P<0.05),但再增大浓度抑制作用并不随着增加.作用48h后,抑制作用减弱,低浓度组(0.2、0.4μmol/L)端粒酶活性恢复到正常水平,而高浓度组(0.8、1.0、1.2μmol/L)抑制作用依然明显,端粒酶活性低于60%.MTT法检测显示,不同浓度ASPSODN组对SMMC-7721细胞的生长均有抑制作用,随着浓度的增加,抑制作用明显,但随着时间的延长,抑制作用增加不明显.结论 ASPSODN靶向hTERT能特异性抑制SMMC-7721细胞增殖,明显下调端粒酶活性,hTERT可能成为肝癌治疗的一个靶点.
作者:廖传文;刘伟中;高家宝;胡淑琴;李松岗;饶雪峰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临床应用密固达(唑来膦酸,5 mg/100 ml)静脉输注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安全性和依从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首次脉输注密固达治疗20例原发性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的情况.通过短期内电话随访和观察患者的一般情况和副反应,询问患者是否愿意接受第2次治疗.结果 所有患者在输注过程中未发生不良反应,但部分患者在输注后3d内出现急性一过性不良反应,包括低热、关节痛、头痛、肌痛、流感样症状等,与文献报道的发生率基本相符,均为轻到中度,能很快自行缓解,无严重不可控的不良反应发生,绝大多数患者同意继续使用.结论 密固达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安全性较高,依从性好,是一种较理想的治疗新选择,其长期疗效有待于长期随访.
作者:董俊;许仁炜;周理兰;杨欢;吴奇;虞建新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复方锌铁钙口服液联合脾氨肽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2010年1月-2012年1月在江西省儿童医院门诊就诊确诊为反复呼吸道感染的266例病例,所有病例按就诊卡号的单双号随机分为A、B两组,A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复方锌铁钙口服液和脾氨肽,B组为对照组.结果 A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94.12%,B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66.15%,A组明显优于B组.追踪随访1年,A组1年内不同时期的发作次数明显减少,优于B组(P<0.01),3个月内A组发病次数明显低于B组.结论 复方锌铁钙口服液联合脾氨肽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有显著疗效.
作者:罗丽;周能一;熊妍妍 刊期: 2013年第01期
为提高医院无菌物品质量,我们对2009-2011年医院消毒灭菌物品质量进行连续性监测并评价其效果,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资料 对2009-2011年我院消毒供应中心常见的消毒物品、器械、敷料进行压力蒸汽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及环境卫生学监测.对压力灭菌器进行严格的日常物理监测记录、PCD日常监测记录、生物监测定期记录和日常布维-狄克试验(B-D试验)记录.将几种监测方法有机结合起来,以有效保证灭菌过程的成功[1].
作者:钱小红;李淑玲;胡国凤 刊期: 2013年第01期
血液保护是指在围手术期采用或者联合应用各种技术保护和保存血液,以达到减少出血、少输血、不输血的目的[1].恶性肿瘤患者存在着不同程度免疫监控能力降低和免疫功能的抑制,麻醉、手术和术中异体输血又加重免疫功能的抑制,使术后感染和肿瘤细胞生长、转移的机会增加.近年来,临床用血量日益增长,而血源有限.临床上采用围术期自体输血、血液稀释、控制性降压等血液保护措施来减少出血、减少异体输血和避免异体输血所带来的并发症.现就血液保护措施与患者的免疫功能的关系做一综述.
作者:张义伟;徐峰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江西省居民健康素养现状.方法 采取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江西省2644例15-69岁常住居民健康素养现状进行入户调查.对每题答对人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江西省居民对健康基本知识和理念的平均答对率为58.5%;健康生活方式和行为居民的平均答对率是59.6%;健康技能的平均答对率只有48.1%.结论 根据江西省居民健康素养现状可以有针对性地订定当前健康教育促进专题计划.
作者:许乐为;杨冰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钙化性乳腺癌的X线影像表现及其病理相关性分析.方法 术前经X线检出为钙化性乳腺癌68例(75个病灶),分析肿块与非肿块样钙化性乳腺癌的X线表现,及其与肿瘤的组织学分级、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情况和ER、PR、c-erbB-2、Ki67及p53表达的相关性.结果 X线表现为肿块样病变比非肿块样病变的ER阳性率高(P=0.038).肿块的形态与大小存在相关性(r=0.256,P=0.028),大直径≤2cm的肿块多表现为圆形,直径大于2cm的肿块多表现为不规则形(P=0.028).结论 钙化性乳腺癌的X线表现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乳腺癌的生物学行为和预后.
作者:陈小林;付水平;肖之瑾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评价血必净注射液联合常规方法治疗老年重症肺炎的疗效.方法 将32例老年重症肺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方法治疗,治疗组则在常规方法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血必净注射液,观察两组住院时间、体温、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及X线胸片病灶吸收情况.结果 治疗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体温、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恢复正常时间早于对照组(P<0.05).而X线胸片病灶吸收情况两组无明显差别.结论 血必净具有抗炎及减轻全身炎症反应的作用,与抗生素联合使用可缩短病程改善症状.
作者:王志钢;龙英姿;张国明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评价静息态功能磁共振(rfMRI)方法研究多发性硬化患者视觉网络的价值.方法 34例多发性硬化患者及性别、年龄相匹配的34名健康志愿者均接受静息态功能MRI扫描(采用西门子MAGNRTOM3.0T Trio Tim),基于Matlab2009a平台使用独立成分分析法(independent component analysis,ICA)提取并比较两组视觉网络功能成分的差异,数据统计采用统计参数图(SPM8)软件(双样本t检验).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患者组在左侧楔叶、双侧距状裂、双侧枕上回、左侧楔前叶出现神经元活动增强区.说明患者组静息态视觉网络存在一定的代偿.结论 rfMRI是研究脑功能网络的一种有效办法.
作者:桂绍高;龚洪翰;王博;万芳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总结分析23例肾结核CT表现及探讨CT扫描对肾结核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23例经手术或病理等其他辅助检查诊断的肾结核CT征象.结果 23例肾结核依病情发展的不同阶段而出现不同的CT表现.CT征像围绕肾盂排列的多发低密度影呈囊状或花瓣状,肾盂、肾盏黏膜增厚及其狭窄与扩张并存,输尿管壁呈弥漫性增厚,肾斑点片状钙化及肾自截是肾结核特征性表现.同时CT可明确患肾功能、破坏程度、肾积水、患肾外形以及是否合并肾外漫润,为临床提供更多有价值参考资料.结论 CT检查对提高肾结核诊断水平具有很高的价值,是目前临床诊断肾结核的佳方法.
作者:余亮;熊景良;许建军 刊期: 2013年第01期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是当今世界致死和致残主要的原因之一,并发症多且发病率高[1].目前研究发现,诸多内源性神经保护因子参与了其中的病理生理过程,其中包括内源性保护蛋白,通过内源性神经保护阻止神经元死亡或凋亡,限制缺血性脑组织损伤.现就近年来在急性脑缺血中研究较多的内源性保护蛋白及其作用机制做一综述.
作者:曹杰;方朴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活血化瘀法防治经皮二尖瓣球囊扩张术(PBMV)后患者再狭窄的疗效. 方法 100例患风湿性心脏瓣膜病二尖瓣狭窄患者,在我院行经皮二尖瓣球囊扩张术(PBMV)后,被分随机为活血化瘀治疗组和长效青霉素对照组.分别在二尖瓣球囊扩张术前、术后4-5d、术后6个月、12个月、3年等时间点通过超声心动图测量瓣口面积.结果 随访6个月,两组患者二尖瓣瓣膜面积均有缩小的趋势,对照组更明显,但两者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随访12个月时,对照组瓣膜面积出现较明显缩小,与治疗组相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48).随访3年,对照组再狭窄9例,治疗组再狭窄2例,两组间存在显著差异.结论 活血化瘀法防治二尖瓣球囊扩张术后再狭窄有良好的效果.
作者:夏晓健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癌经TACE术后的螺旋CT表现及其临床指导价值.方法 收集临床诊断原发性肝癌并行1次及以上TACE术的患者46例,分析其CT平扫及双期增强扫描的影像表现,了解其术后CT强化特征.结果 46例患者中有病灶62个,其中16个(25.8%)病灶TACE术后平扫碘油呈完全填充型,肿瘤有不同程度缩小,双期扫描均未见明显强化;41个(66.1%)病灶在CT平扫表现为部分填充型,增强双期扫描后其中30个病灶动脉期见斑片状、结节状强化,呈“快进快出”特征强化;8个病灶动脉期及门静脉期均见斑片状强化;3个病灶门静脉期见斑片状强化;5个(8.1%)病灶在CT平扫碘油沉积表现为稀少型,增强扫描动脉期见肿瘤边缘轻度强化,门脉期无明显强化.结论 CT平扫及双期增强扫描表现可反映肝细胞癌TACE术后的血供变化及治疗效果,对指导临床后续治疗方案选择有重要价值.
作者:吴国云;李琳华;田克凰 刊期: 2013年第01期
胃脂肪瘤临床少见,本院于2012年8月收治1例,现报告如下.1 病例资料患者,女,50岁.因上腹痛3d,呕血、柏油样便6h入院.否认消化性溃疡及肝硬化病史.查体:体温37℃,心率110次/min,血压100/50mmHg.神志清楚,面色苍白,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腹平软,上腹部轻度压痛,无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触及肿大,未触及腹部包块,腹水征阴性,肠鸣音较活跃.血常规示:WBC6.5 ×109/L,RBC2.3×1012/L,HGB60g/L,PLT160×109/L;大便潜血(++++).入院诊断:上消化道出血.入院后给予禁食,抑酸,止血,输血,补液扩容等治疗,患者出血停止,腹痛缓解.
作者:龚华 刊期: 2013年第01期
海绵状血管瘤是临床常见的良性肿瘤,以往多数观点认为此病是一种先天性的血管畸形,多是胎儿期的神经管闭合不全导致毛细血管和连接的动脉血管异常分化所致,与基因遗传有关[1,2].但近来也有学者研究认为是后天获得性疾病,遗传因素在海绵状血管瘤的发生发展中不起主要作用.目前,其确切的发病机制仍不清楚.海绵状血管瘤在全身组织均可发生,神经系统海绵状血管瘤临床均有报道.但胸椎椎体前方及椎管内海绵状血管瘤临床报道较少,笔者临床工作中偶遇1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余丽玲;易飞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评价术中冰冻切片诊断卵巢原发性上皮-间质肿瘤价值.方法 收集2009年1月-2011年12月术中冰冻切片诊断卵巢原发性上皮-间质肿瘤患者共58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术中冰冻切片诊断卵巢原发性上皮-间质肿瘤中的诊断符合率:良性肿瘤96.2%(26/27),交界性肿瘤77.8%(7/9),恶性肿瘤90.1%(20/22).结论 术中冰冻切片诊断卵巢原发性上皮-间质肿瘤的诊断符合率较高,以有效指导临床手术方案.
作者:程英 刊期: 2013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