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建勇
门诊在医院诊疗中处于第一线.传统门诊管理方式滞后于医院发展需要,如指路标识与就诊流程不明确,往返时间长,加上医务人员服务意识弱、工作被动、应用封闭式语言,这样就容易使就医者产生怨气,处于焦虑与紧张中,直接影响患者的情绪,对医院产生负面评价.
作者:万莉玲;刘爱华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总结胸膜间皮瘤的影像表现,提高胸膜间皮瘤的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11例经穿刺或手术病理证实的胸膜间皮瘤的影像资料.结果 11例胸膜间皮瘤患者中良性3例,恶性8例;其中局限性胸膜增厚5例,弥漫性胸膜增厚6例;结节状胸膜增厚2例,肿块状胸膜增厚7例,环状增厚2例;胸膜增厚<1cm者1例,≥1cm者10例;9例合并胸腔积液,2例无.结论 影像检查(DR胸片、胸部高分辨率CT扫描及增强扫描)在胸膜间皮瘤的定性诊断,确定病变范围、形态及胸壁和纵隔结构是否受侵犯程度有很大价值,结合病理可以作出正确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作者:陈涛;罗鹏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大蒜素对尖锐湿疣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及疗效.方法 将200例尖锐湿疣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仅行电灼治疗,试验组电灼后加用大蒜素.治疗前后均检测各组患者外周血NK细胞和T 细胞亚群.结果 尖锐湿疣患者与正常人T 细胞亚群比较,外周血CD3+细胞、CD4+细胞降低,CD8+细胞增高(P<0.05),CD4+/ CD8+比值降低(P<0.01);而NK细胞数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CD3+细胞、CD4+细胞、CD4+/ CD8+比值升高,CD8+细胞降低、(P<0.05).随访3个月,试验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大蒜素用于尖锐湿疣的治疗,可调节细胞免疫功能,提高患者T 淋巴细胞亚群,降低尖锐湿疣复发率.
作者:胡发明;陈胜辉;罗明;熊国保;刘居里;万德芬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总结创伤性休克的急诊救治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急诊科2010年12月-2011年12月收治的62例创伤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62例创伤性休克患者经治疗存活58例,死亡4例(其中1例为中度休克,3例为重度休克),死亡率6.5%.其中重度休克患者死亡率25%.结论 创伤性休克病情凶险,尤其重症患者.
作者:方铭;邓君;黄亮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内镜在急性消化道大出血行急诊剖腹探查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始我科配合急诊手术治疗26例消化道大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估术中内镜价值.结果 26例均查出出血部位,25例为单一出血灶,1例有2处血管畸形;术中平均内镜检查时间15min.所有患者均根据术中内镜诊断进行了相关手术治疗,术中无死亡病例,术后随访3个月无再出血,1例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结论 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大出血患者,术中内镜检查是安全有效的手段.
作者:郭海;王成文;邹兵;吕国庆;刘峥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β-EP、IL-2在癫痫发病中的机制以及纳络酮的干预作用.方法 大鼠腹腔内注射海人酸(KA)诱发癫痫发作,分为惊厥组及纳洛酮组,纳洛酮组同时给予腹腔注射1 mg/ kg 纳洛酮(NLX),观察两组大鼠癫痫行为,比较两组大鼠血浆β-内啡肽(β-EP)、白细胞介素-2(IL-2)含量,及采用原位末端脱氧核苷酸生物素标记(TUNEL) 法分别测定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情况.结果 比较惊厥对照组与纳洛酮治疗组大鼠癫痫行为结果 显示:惊厥潜伏期差异无显著性(t=0.676,P>0.05),惊厥持续时间(t=5.520,P<0.01) 和惊厥级别评分(t=8.339,P<0.01) 差异有显著性.惊厥组及纳洛酮组血浆β-EP、IL-2含量均显著升高,纳洛酮组较惊厥组血浆中β-EP、IL-2含量下降,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纳洛酮组海马凋亡细胞数(43.6±5.1)较惊厥组(63.4±7.7)减少,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β-EP、IL-2均参与了癫痫的发生、发展过程,NLX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抗惊厥性脑损伤的作用效果.
作者:陈勇;钟建民;谢基华;吴华平;虞雄鹰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根除幽门螺杆菌(HP)对顽固性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5例FD入选患者随机分为HP治疗组43例,对照组42例,两组均给予雷贝拉唑、复方阿嗪米特、多潘立酮治疗,HP治疗组同时给予枸橼酸铋钾、克拉霉素、呋喃唑酮三联根除HP治疗,疗程2周,治疗结束4周后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治疗组消化不良症状缓解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常规治疗效果不明显的顽固性功能性消化不良给予根除HP治疗有效.
作者:曾雪萍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PTEN和NF-κB基因在正常核型急性髓细胞白血病(CN-AML)中的表达情况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扩增反应(RT-PCR)技术检测40例初治CN-AML和10例对照( 正常骨髓6例和非恶性血液病4例) 骨髓单个核细胞中PTEN、NF-κB p65的表达,分析PTEN、NF-κB与患者年龄、性别、外周血白细胞数、骨髓原始细胞数及总生存时间(OS)的关系.结果 对照组PTEN基因表达阳性率为90%,CN-AML组阳性率50%,明显低于对照组(P=0.031);PTEN基因表达与年龄、骨髓中原始细胞百分比有关,(P 值分别为0.016、0.01),与性别、外周血白细胞计数、OS无关(P>0.05);对照组NF-κB P65基因表达均为阴性,CN-AML组阳性率为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5),NF-κB p65基因阳性表达与较短OS有关(P=0.024),与性别、年龄、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及骨髓中原始细胞百分比均无关(P>0.05).结论 CN-AML患者存在PTEN、NF-κB 基因表达异常,NF-κB 阳性者预后较差,是影响CN-AML 患者预后的生物学指标之一.
作者:刘婷婷;丁伟荣;黄艳辉;罗敏智;万才水;金成豪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评价显微镜观察药物敏感度检测技术(microscopic observation drug susceptibility,MODS)在结核性脑膜炎(tu-berculous meningitis,TBM)诊断及耐药性检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随机选择50例临床诊断TBM患者,用MODS技术对50例患者脑脊液进行培养,同时行异烟肼、利福平、链霉素和乙胺丁醇4种抗结核药物药敏测定,并与传统罗氏培养及罗氏药敏结果 进行比较.结果 本法与罗氏培养阳性结果 符合率为88%,培养阳性结果 平均时间分别为8d和26d.本法检测异烟肼、利福平、链霉素、乙胺丁醇药敏结果 与罗氏药敏结果 符合率分别为88%、96%、92%、84%,药敏检测所需平均时间分别为8d和31d.结论 MODS诊断TBM及耐药性检测具有快速、操作简便、价廉等优点.
作者:杨丽霞;胡国信;方铭;张伦理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评价臂丛阻滞复合气管内麻醉在小儿肱骨髁上骨折闭合复位穿针内固定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100例择期行小儿肱骨髁上骨折闭合复位穿针内固定术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臂丛阻滞复合气管插管全麻(Ⅰ组),气管插管全身麻醉(Ⅱ组).结果 Ⅰ组效果确切,既避免臂丛阻滞易引起患儿哭闹不配合,产生心理创伤的问题,又克服了单纯气管内麻醉对小儿正常生理干扰较大、苏醒困难等缺点;且局麻药用量小,局麻药中毒的发生率低.结论 臂丛组滞复合气管内麻醉应用在小儿肱骨髁上骨折闭合复位穿针内固定术中安全可靠,临床效果确切,具有在基层医院推广的价值.
作者:胡凯;熊瑞昌 刊期: 2012年第06期
对葡萄胎患者,特别是子宫明显大于停经月份、HCG过高,应特别注意监测尿量及肾功能,警惕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发生;一旦发现尿量突然明显减少,肾功能急剧恶化,应考虑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可能,及早治疗,避免不良后果的发生.我们遇及1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万云洁;胡小青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阿伐他汀(ATV)对人胆管癌QBC939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 应用细胞培养技术培养QBC939细胞,经不同浓度的阿伐他汀处理后,以MTT法检测QBC939细胞的存活率,通过光镜、倒置显微镜及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胆管癌细胞凋亡的形态学特征、生化学特征.结果 在阿伐他汀的作用下,QBC939细胞的生长、增殖变的相对缓慢,凋亡的细胞出现膜小泡、凋亡小体等特征性改变;DNA电泳呈现典型的梯状条带.结论 阿伐他汀可抑制胆管癌细胞的生长、增殖,并可诱导细胞发生凋亡,且其作用呈剂量效应关系.
作者:郑龙志;陈有挺;石铮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四肢软组织缺损应用持续封闭负压引流(VSD)技术后的疗效.方法 2010年10月-2012年2月对32例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彻底清创后,应用PVA棉负压引流型(建德市康华医疗器材有限公司生产的医用)覆盖创面,持续负压引流,7-9d后,拆除医用PVA棉,创面清洁,肉芽组织生长良好,根据不同缺损情况,给予植皮、带蒂皮瓣、游离皮瓣修复,其中5例植皮后再次应用VSD引流技术.结果 皮瓣及植皮均完全成活,有2例带蒂皮瓣远端少量坏死,经换药后完全愈合.结论 VSD能彻底清除创面的分泌物和坏死组织,刺激肉芽生长,减轻换药痛苦,缩短治疗周期,有利于植皮成活,在四肢软组织缺损治疗中疗效确切.
作者:孙华伟;谢振军;赵国红;邓小兵;郑竞舟;邓名山;赵建军;张学来;樊志强;邓星军;谢俊 刊期: 2012年第06期
临床上对婴幼儿进行静脉输液、抽血、换药、拆线、激光治疗等操作时往往采用人力固定方法,有时需投入较多的人力协助,才能完成,影响治疗质量.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我们研制出一套多功能婴幼儿治疗固定器代替传统的人力固定方式,在临床使用中取得较好效果,现介绍如下.作者单位:330006 南昌,江西省妇幼保健院
作者:吴秀珍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APC)治疗食管乳头状瘤的疗效.方法 将39例食管乳头状瘤分为两组,治疗组28例患者行APC治疗,并加服雷贝拉唑肠溶片;对照组11例患者仅服用雷贝拉唑肠溶片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内镜下表现.结果 所行APC治疗的28例患者均一次性治疗成功,其中术后1例出现胸骨后疼痛,1例表现为轻度吞咽困难,治疗3-5d后症状消失;而对照组患者食管乳头状瘤内镜下无明显改善,与治疗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APC是一种安全有效治疗食管乳头状瘤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吴文朝;文丽彬;汤淼;赖运庆;彭纯 刊期: 2012年第06期
体位性血压改变(orthostatic blood pressurechange)是指由卧位变成直立位或者倾斜位时血压的变化[1].虽然目前一些研究观察坐位到立位的血压变化,但是不符合严格的定义.体位变化时,机体会产生一系列的适应性改变,在这一变化过程中,如不能维持血压基本稳定,就可能出现体位性低血压(orthostatic hypoten-sion,OH)或体位性高血压(orthostatic hypertension,OHT).
作者:胡伟通;苏海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比较选择性痔上黏膜环切除术与外剥内扎术治疗混合痔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选择性痔上黏膜环切术(tissue selecting therapy stapler,TST)组(治疗组)和外剥内扎术组(对照组),每组50例.对平均手术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尿储留、肛门疼痛、水肿、肛门坠胀感及平均住院日等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在平均手术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尿储留、疼痛、水肿、肛门坠胀感、平均住院日等方面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与外剥内扎术相比,TST术手术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近期效果好,是治疗混合痔当前疗效较好的一种微创手术,其远期效果仍需进一步探讨.
作者:黎小平;谢尚奎 刊期: 2012年第06期
严格执行手卫生是控制医院感染发生有效、简单同时也是难做好的一件事.研究表明,即便是在发达国家,手卫生执行率一般低于50%;在我国,手卫生执行率为10%-30%之间.
作者:张静;陈修文;陈遂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评价内镜下套扎术联合组织胶注射治疗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48例经内镜及临床确诊为肝硬化并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均于出血稳定24h内采用胃曲张静脉三明治法组织胶注射后联合食管曲张静脉套扎治疗,观察术后及时止血率,24h、2周、3个月后再出血率,观察术后6个月及1年后曲张静脉变化.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出血均停止,术后2周再出血率4.2%,3个月再出血率2%;6个月及1年后胃底曲张静脉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3.7%、85.4%,6个月及1年后食管曲张静脉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5.8%、89.5%.结论 内镜下组织胶注射联合套扎是治疗胃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章正林;王剑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艾司西酞普兰治疗门诊重度抑郁症患者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将随机纳入的重度抑郁症患者80例分成2组,试验组40例,在门诊应用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对照组40例,在住院部应用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后7、14、21、28和56d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值.结果 试验组有效率77.5%,对照组有效率80.0%.两组均不良反应少.结论 艾司西酞普兰可以应用于门诊重度抑郁症患者,替代住院治疗.
作者:梁烨 刊期: 2012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