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双极电凝在鼻内镜下治疗顽固性鼻出血24例临床分析

杨胜全;吴煜

关键词:双极电凝, 鼻内镜, 鼻出血, 临床分析
摘要:目的 评价双极电凝在鼻内镜下治疗顽固性鼻出血的疗效.方法 对我科2009年10月-2011年4月间收治疗的顽固性鼻出血患者24例,运用鼻内镜下双极电凝治疗止血,并将治疗经过和临床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双极电凝一次治愈22例,另2例经双极电凝治疗止血后仍伴少量渗血,加用高膨胀海绵填塞后治愈.术后随访3-6个月未再出现出血及并发症.结论 双极电凝在鼻内镜下治疗顽固性鼻出血治愈率高,方法简便,疗效安全,并发症少,创伤小,值得临床推广.
江西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的免疫学研究进展

    自然流产连续发生2次或2次以上称为复发性流产(recurrent spontaneous abortion,RSA).产生复发性流产的原因很多,诸如遗传、生殖系统异常、内分泌、感染等皆可导致妊娠失败.目前尚有约50%的复发性流产患者无因可寻,医学上称为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unexplained recurrent spontaneous abortion,URSA).胚胎可看作是具有父方50%遗传物质的同种自然移植物,具有同种异体移植及自体移植的双重特性.从免疫方面来讲,胎儿及其附属物不被母体排斥并可在子宫内发育成熟,必须依赖母体对胎儿形成的免疫耐受.一旦这种免疫耐受机制不能形成或者遭到破化将导致流产的发生.现就URSA在免疫方面的热点性研究做一表述.

    作者:陈玲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肛门括约肌肌电图在帕金森病和多系统萎缩诊断中的研究

    目的 探讨肛门括约肌肌电图在帕金森病及多系统萎缩鉴别诊断上的价值.方法 收集2008年1月至2011年10月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临床诊断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多系统萎缩(Multiple system atrophy,MSA)、正常对照组等患者共61例(其中PD:符合全国锥体外系疾病研讨会2006年制定的PD诊断标准;MSA:按照2008年Gilman诊断标准).将所有病人分为3组:PD组、MSA组、正常对照组;所有病人行相关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和相应辅助检查(如头颅MRI等),并对每个入组病人进行肛门括约肌肌电图(ASEMG)检查.结果 PD、MSA及对照组之间分析:PD患者在ASEMG检查上也可表现出MUP平均时限轻度延长,但很少出现卫星电位,MSA患者在ASEMG检查上突出表现出MUP平均时限延长,出现较多卫星电位.平均时限和卫星电位出现率对于鉴别PD、MSA是ASEMG的重要参数.结论 (1)平均时限和卫星电位出现率对于鉴别PD、MSA是ASEMG的重要参数;(2)自发电位、多相波比例增高及平均波幅增高,不能作为MSA、PD患者骶髓onuf核受损在ASEMG上的典型表现.

    作者:胡凡;张昆南;吴爱玲;陈淑梅;龚凌云;熊英琼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右旋美托咪啶在悬雍垂腭咽成形术经鼻清醒气管插管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右旋美托咪啶(Dex)用于悬雍垂腭咽成形术清醒气管插管的可行性.方法 择期行悬雍垂腭咽成形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n=20):咪达唑仑(Ⅰ组)和右旋美托咪啶(Ⅱ组).记录两组麻醉前(T1),气管插管即刻(T2),气管插管后3min(T3) HR、MAP、和SpO2,结果两组患者均插管成功.但Ⅱ组患者类似自然睡眠,各时点MAP、HR、SpO2无明显变化,P>0.05无统计学意义.Ⅰ组T2时MAP、HR、SpO2有明显变化,P<0.05有统计学意义.两组配合清醒插管合作度有差异.结论 右旋美托咪啶+表面局部麻醉可为悬雍垂腭咽成形术的患者清醒气管插管提供安全有效的镇静.

    作者:江伟群;陶晓三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尘肺继发重度肺泡蛋白沉着症1例治疗体会

    肺蛋白沉着症(pulmonary alveolar proteinosis,PAP)属少见病,继发于尘肺病的PAP更罕见,我院采用大容量全肺灌洗(whole lung lavage,WLL)治疗了1例病情复杂,而且出现呼衰的、继发于尘肺的PAP,现报告如下.1 病例介绍男,47岁.17年前从事井下煤矿工作7年,近10年渐渐出现活动后气促;近3-4年平地走动亦感呼吸困难,伴干咳、无痰、无胸痛;近2年先后患自发性气胸5次,右侧3次、左侧2次.2010年曾在某医院诊断为PAP,行全肺灌洗术后症状有所缓解.

    作者:熊祝民;万新升;左恒;洪太叶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偏瘫型偏头痛1例报告

    偏瘫型偏头痛临床少见,属有先兆性偏头痛.以暂时性轻偏瘫或偏瘫伴头痛为特征,还包含视觉、躯体感觉的和言语3种先兆之一,偏瘫可持续5min至数周不等.我科遇及1例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患者,男,15岁,自2009年10月份开始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反复发作右侧额部头胀痛,头痛前有双眼胀痛,数秒钟后出现双目失明,约2min后出现右额部胀痛,历时10min后所有症状缓解,无发热、呕吐,无肢体抽搐,无饮水呛咳,曾多次至当地医院眼科就诊,未发现异常.

    作者:龚凌云;屈新辉;黄刚;胡凡;项正兵;张昆南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院内心脏骤停复苏10例临床分析

    目的 对我科10例院内心跳骤停后复苏的抢救及治疗进行分析和总结.方法 回顾分析2007年7月至2010年7月我科收治的10例心跳骤停后患者的心肺复苏、复苏后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 临床诊断为心跳骤停的患者在早期积极、规范的心肺复苏后经过4-16d治疗,9例存活,1例死亡.结论 心肺复苏成功取决于早期规范的胸外心脏按压、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人工呼吸的建立以及复苏后综合治疗.

    作者:汪聪;聂增新;王素珍;上官俊;陈灿兵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SonoVue经阴道彩超子宫输卵管造影评价输卵管通畅性

    目的 探讨SonoVue经阴道子宫输卵管超声造影评价输卵管的通畅性.方法 对42例不孕症患者(原发不孕18例,继发不孕24例)进行子宫输卵管造影检查,实时观察造影剂在子宫输卵管腔内流动的过程,判断输卵管的通畅性.结果 42例中38例诊断明确,诊断符合率为90%,且无明显并发症.结论 经阴道子宫输卵管造影对输卵管性不孕症的诊断有较高价值,可明确输卵管的通畅性并可同时提示输卵管阻塞部位,该方法简便,无创、费用较低,具有较广的推广前景.

    作者:易斐;曾南萍;朱宏玲;张柳金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CT三维重建在骨折内固定术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CT三维重建在骨折内固定术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42例骨折金属内固定术后复查的患者行16排CT扫描,扫描条件采用140kV,300mAs.原始数据经扩展CT值重建后,使用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组(MPR)、容积漫游(VR)进行三维后处理,对所得图像的质量进行评价.结果 重建图像金属伪影少,可满足影像评估要求,对骨折的对位对线、骨痂生长情况、金属内固定器材的位置显示清晰,图像等级为优的达92.9%.结论 CT三维重建能清晰显示骨折内固定术后的细节,图像质量较高.

    作者:简昊;肖云龙;万林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治疗脓毒症休克的疗效比较

    目的 比较多巴胺及去甲肾上腺素在治疗脓毒症休克过程中的疗效及并发症,以期为脓毒症休克患者确定一种更为经济、有效的血管活性药物.方法 选择2010年6月至2011年12月入住我院ICU的脓毒症休克患者,经过充分的液体复苏仍存在低血压的患者80例,年龄18-75岁,随机分为2组,分别给予多巴胺及去甲肾上腺素维持血压.各组再以心脏指数(cardicac index,CI)标准分为两个亚组,记录每组及各亚组的心脏不良事件(包括各种心律失常及心肌缺血)发生情况.比较各组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以及28d死亡率.结果 多巴胺组的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为32.5%,去甲肾上腺素组的发生率为10%,差异有显著性(P<0.05),但两组的28d死亡率分别为27.5%和22.5%,无显著差别(P>0.05).对于低心输出量的患者,多巴胺组的28d死亡率要显著高于去甲肾上腺素组(P<0.05).结论 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均能够改善脓毒症休克患者的血压,但是多巴胺组发生心脏不良事件的概率更高.特别是对于低心输出量的患者,去甲肾上腺素优于多巴胺.

    作者:贺慧为;陈志;曾卫华;杨春丽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国内外离退休老人心理健康水平研究概况

    心理健康是人类健康必备条件之一,并与人类生活质量密切相关,故开展对离退休老年人心理健康的研究对促进老人健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笔者就国内外离退休老人心理健康水平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作者:张渊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脑脊液细胞学检查出现中性粒细胞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脑脊液(CSF)细胞学检查中发现中性粒细胞的临床意义.方法 2004年2月-2011年12月CSF细胞学检查2530例、CSF标本经玻片离心法制片,常规采用迈-格-姬染色观察.结果 CSF细胞学发现中性粒细胞,共453例,占全部CSF细胞学检查的7.08%.包括了感染性疾病和非感染性疾病,其中感染性疾病中病毒性脑炎250例、结核性脑炎86例、新型隐球菌性脑炎10例、化脓性脑炎76例;非感染性疾病中系统性红斑狼疮性脑炎30例、神经白塞病1例、脑膜癌2例.中性粒细胞在脑脊液细胞的比例,病毒性脑炎占60%-85%,结核性脑炎占30%-80%,新型隐球菌性脑炎占0%-30%,化脓性脑炎占80%-99%,系统性红斑狼疮性脑炎5%-80%,神经白塞病占50%,脑膜癌占10%-30%.结论 脑脊液细胞学出现中性粒细胞对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早期诊断有重要的价值.

    作者:黄刚;高幼奇;杨赟;张洪连;刘世明;吴晓牧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健康人在不同睡眠状态下局部脑的一致性的性别差异

    目的 运用局部一致性(ReHo)方法观察健康人在不同睡眠后脑的性别差异.方法 20名健康受试者(男10例,女10例)每人分别在正常睡眠(对照组)和24 h睡眠剥夺(SD)后(SD组)间隔2周行MR扫描.采用ReHo计算、分析数据.设定对比有差异(P<0.001)的体素体积≥270mm3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对照组和SD组均存在广泛性别差异.结论 静息态ReHo可较好的反映不同睡眠状态下的性别差异的改变.

    作者:余芳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38例胃肠间质瘤临床诊治分析

    目的 探讨胃肠间质瘤的临床特点及诊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3年5月至2010年5月治疗的38例胃肠间质瘤的临床资料及随诊结果.结果 手术切除率94.7%,所有病例随访1-5年,复发24例,带瘤生存10例,无瘤生存18例,死亡3例.本组病例23例术后未口服格列卫治疗,复发率86.96(20/23)%;15例口服格列卫治疗,复发率26.67%(4/15).结论 胃肠间质瘤治疗以外科手术完整切除为主,术后口服格列卫治疗能明显提高生存率.

    作者:张和林;黄凌敏;谭洪育;雍铁山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镜下灌洗治疗支气管扩张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支气管镜下灌洗治疗支气管扩张急性加重期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气管扩张急性加重期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抗生素抗感染,应用祛痰药物、补液、纠正水、电解质平衡;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纤支镜下肺泡灌洗.两组治疗2周,观察临床症状、抗生素用药时间及血清CRP(C-反应蛋白)值.结果 观察组痊愈率(10/30)和总有效率(27/30)均高于对照组(3/30)、(17/3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4.8118,P<0.05和x2=8.5227,P<0.01).观察组抗生素用药天数(10.48±4.76)d明显少于对照组(16.30±6.10)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8934,P<0.01).治疗后两组血清CRP值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但不论治疗前还是治疗后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支气管扩张并感染结合支气管灌洗能缩短支气管扩张并感染者抗生素疗程,减轻炎症反应,安全有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郭晓云;陈诗华;何芳志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腹腔镜下消化性溃疡穿孔修补术的临床体会

    目的 探讨腹腔镜修补术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2007年1月至2011年12月26例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患者行腹腔镜修补术的临床资料.结果 26例患者手术均获成功,平均手术时间120min,术后2-3d排气,6-9d出院,所有患者均未出现并发症.结论 腹腔镜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安全有效,创伤小,恢复快.

    作者:程文松;陈守生;占会元;蒋青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超微剂量肝素治疗新生儿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应用体会

    目的 观察超微剂量肝素治疗新生儿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的疗效.方法 研究来自2011年6-12月在我院NICU住院治疗的DIC患儿7例,分析各种生化指标.结果 治疗24 h后PT、APTT、TT、DDIMER即见下降,FIB上升,FIB、APTT、DDIMER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48h后PT、FIB、APTT、DDIMER基本正常,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愈5例,治愈率为71.43%,放弃后死亡2例,病死率为28.57%.结论 超微剂量肝素治疗DIC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唐文燕;丁香平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疤痕子宫中期妊娠3种引产方法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利凡诺、利凡诺配伍米非司酮、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用于疤痕子宫中期妊娠引产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自2009年5月至2011年5月住院的75例疤痕子宫中期妊娠引产病例,并分为A组:单纯利凡诺羊膜腔内注射组31例;B组:利凡诺羊膜腔内注射同时加用米非司酮组25例;C组:米非司酮加用米索前列醇阴道后穹窿放置组19例.观察各组引产方法的引产效果、引产时间、产时出血的比较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75例引产成功率为97.33%,A、B、C 3组引产成功率分别为96.77%、100.0%、94.74%,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3组平均引产时间分别为53.95±3.12h 、49.91 ±3.42h、37.98±3.16h,C组明显短于A组(P<0.01);无1例引产大出血、宫颈裂伤、先兆子宫破裂及子宫破裂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利凡诺羊膜腔内注射、利凡诺配伍米非司酮及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用于疤痕子宫中期妊娠引产是安全有效的,且后者能明显缩短引产时间.

    作者:郭祥兰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37例基底动脉尖综合征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BS)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2月-2012年2月收治的37例TOBS临床资料,观察其危险因素、临床表现、影像特点及预后.结果 TOBS老年人多见,其主要危险因素有高血压病(21例)、高脂血症(16例)、吸烟(12例)、脑梗塞史(9例)、心房纤颤(6例),其临床症状、体征呈多样化特点,多以眩晕(17例,占45.9%)、意识障碍(11例,占29.7%)、眼球运动障碍(13例,占35.1%)、皮质盲或偏盲(12例,占32.2%)起病.磁共振显示累及脑干(16例)、丘脑(16例)、小脑(12例)、枕叶(13例)、颞叶(11例)的多发梗死病灶.结论 TOBS临床表现复杂多样,预后差,临床医师应提高警惕,尽早完善MRI检查避免误诊及漏诊.

    作者:杨平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罗格列酮联合洛沙坦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足细胞的协同保护作用

    目的 探讨罗格列酮联合洛沙坦对糖尿肾病(DN)大鼠足细胞的协同保护作用.方法 制备DN大鼠模型,将动物随机分为DN模型组、罗格列酮干预组、洛少坦干预组及罗格列酮联合洛沙坦干预组,另设正常对照组.8周后观察尿蛋白排泄量,采用免疫组化、RT-PCR方法检测肾皮质nephrin、podocin蛋白及mRNA表达,采用透射电镜检测足细胞超微结构变化.结果 (1)各干预组DN鼠尿蛋白排泄均减少.(2)联合干预组对足细胞超微结构及nephrin、podocin下调的改善作用优于单药干预组.结论 罗格列酮与洛沙坦联合用药对DN大鼠肾脏保护作用优于单种药物治疗,其机制部分与改善足细胞超微结构及上调nephrin、podocin表达有关.

    作者:兰垂秋;傅艳群;陈立平;吴晓英;尹红玲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潘托拉唑钠治疗急性脑血管病并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潘托拉唑钠治疗急性脑血管病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方法 将2006年10月-2011年10月我院收治108例急性脑血管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4例给予潘托拉唑钠注射液40mg加生理盐水100ml静滴,2次/d,疗程5>d,对照组除不用潘托拉唑钠外,其余同治疗组,评估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在疗效上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潘托拉唑钠注射液能有效的治疗ACVD并发应激性上消化道出血,在基层医院值得推广.

    作者:刘福华;李华;孙祥 刊期: 2012年第07期

江西医药杂志

江西医药杂志

主管:江西省卫生厅

主办:江西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