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晓云;陈诗华;何芳志
目的 比较腹腔镜胆囊切除(LC)手术患者吸入七氟醚与异氟醚麻醉恢复的情况.方法 20例ASAⅠ-Ⅱ级择期行LC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七氟醚组(A组)和异氟醚组(B组),各10例.麻醉诱导后行气管插管后机械通气.诱导后吸入纯氧,氧流量2 L/min.吸入七氟醚或异氟醚维持麻醉.维持血压和心率波动幅度不超过基础值30%,术中以盐酸瑞芬太尼微量泵静脉泵入.胆囊取出后停止吸入七氟醚或异氧醚,纯氧流量调整为6L/min.记录睁眼时间(停止吸入麻醉药到睁眼的时间)、记录拨除气管导管时间(停止吸入麻醉药到拔除气管导管时间)、记录麻醉后恢复期评分达到9分时间(从停止吸入麻醉药即刻计时).结果 与B组比较,A组睁眼时间、拨除气管导管时间、麻醉后恢复期评分达9分时间都较B组短.结论 在LC手术中,与异氟醚比较,吸入七氟醚患者麻醉恢复较快,且麻醉恢复质量较好.
作者:陈卫飞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罗格列酮联合洛沙坦对糖尿肾病(DN)大鼠足细胞的协同保护作用.方法 制备DN大鼠模型,将动物随机分为DN模型组、罗格列酮干预组、洛少坦干预组及罗格列酮联合洛沙坦干预组,另设正常对照组.8周后观察尿蛋白排泄量,采用免疫组化、RT-PCR方法检测肾皮质nephrin、podocin蛋白及mRNA表达,采用透射电镜检测足细胞超微结构变化.结果 (1)各干预组DN鼠尿蛋白排泄均减少.(2)联合干预组对足细胞超微结构及nephrin、podocin下调的改善作用优于单药干预组.结论 罗格列酮与洛沙坦联合用药对DN大鼠肾脏保护作用优于单种药物治疗,其机制部分与改善足细胞超微结构及上调nephrin、podocin表达有关.
作者:兰垂秋;傅艳群;陈立平;吴晓英;尹红玲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SCD)的病因、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 对2005年5月-2010年6月我院收治的11例SCD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1例病人均有脊髓后索受累,其中8例(72.7%)伴脊髓锥体束受累,5例(45.5%)伴脊髓丘脑束受累,8例(72.7%)伴周围神经受累,3例(27.3%)伴自主神经系统受累,表现为大小便功能障碍.72.7%(8/11)伴有巨幼红细胞贫血(MA).66.7% (4/6)血清维生素B12(VitB12)水平降低.100%(7/7)患者肌电图有异常改变.66.7%(6/9)的患者脊髓MRI发现后索和(或)侧索特异性改变,主要位于上颈部段及中胸段脊髓.所有患者经甲钴胺治疗均有不同程度好转.结论 SCD除可累及脊髓后索,侧索中锥体束,周围神经外,还可累及侧索中脊髓丘脑束及自主神经系统.维生素B12缺乏是SCD的主要病因.应用维生素B12是治疗SCD的关键.早期及时治疗可改善预后.
作者:项正兵;屈新辉;黄刚;刘诗英;周超;吴晓牧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西沙必利联合泮托拉唑治疗胃食管反流病临床疗效.方法 90例胃镜检查为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联合组用泮托拉唑30mg,口服,每日1次;西沙必利5mg,口服,每日3次;对照组用泮托拉唑30mg,口服,每日1次.疗程均为6周.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6周后临床症状与内镜检查均有疗效,但西沙必利联合泮托拉唑治疗性胃食管反流病的疗效更加明显.结论 西沙必利联合泮托拉唑治疗效果优于单纯应用泮托拉唑治疗.
作者:周华荣;廖剑良 刊期: 2012年第07期
心理健康是人类健康必备条件之一,并与人类生活质量密切相关,故开展对离退休老年人心理健康的研究对促进老人健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笔者就国内外离退休老人心理健康水平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作者:张渊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BS)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2月-2012年2月收治的37例TOBS临床资料,观察其危险因素、临床表现、影像特点及预后.结果 TOBS老年人多见,其主要危险因素有高血压病(21例)、高脂血症(16例)、吸烟(12例)、脑梗塞史(9例)、心房纤颤(6例),其临床症状、体征呈多样化特点,多以眩晕(17例,占45.9%)、意识障碍(11例,占29.7%)、眼球运动障碍(13例,占35.1%)、皮质盲或偏盲(12例,占32.2%)起病.磁共振显示累及脑干(16例)、丘脑(16例)、小脑(12例)、枕叶(13例)、颞叶(11例)的多发梗死病灶.结论 TOBS临床表现复杂多样,预后差,临床医师应提高警惕,尽早完善MRI检查避免误诊及漏诊.
作者:杨平 刊期: 2012年第07期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已成为仅次于脑血管病的神经系统常见病.抑郁是帕金森病伴发的常见的非运动表现之一.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其他慢性致残性疾病相比,PD伴抑郁的发生率更高,患病率约为45%,其中严重抑郁的比例近50%[1],甚至可出现在运动障碍前期.抑郁的发生不但造成患者身心痛苦,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且对患者的治疗产生不利影响.同时抑郁还可加重患者认知功能损害和运动障碍,加速帕金森病病情恶化,导致自杀的危险性增加,对家庭及社会产生深刻的负面影响.但是,抑郁与帕金森病本身症状相互重叠,往往未得到医生的充分重视,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2].因此,早期诊断和治疗PD伴发的抑郁具有重要的社会和经济意义.
作者:蒋玲霞;朱晓钢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比较多巴胺及去甲肾上腺素在治疗脓毒症休克过程中的疗效及并发症,以期为脓毒症休克患者确定一种更为经济、有效的血管活性药物.方法 选择2010年6月至2011年12月入住我院ICU的脓毒症休克患者,经过充分的液体复苏仍存在低血压的患者80例,年龄18-75岁,随机分为2组,分别给予多巴胺及去甲肾上腺素维持血压.各组再以心脏指数(cardicac index,CI)标准分为两个亚组,记录每组及各亚组的心脏不良事件(包括各种心律失常及心肌缺血)发生情况.比较各组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以及28d死亡率.结果 多巴胺组的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为32.5%,去甲肾上腺素组的发生率为10%,差异有显著性(P<0.05),但两组的28d死亡率分别为27.5%和22.5%,无显著差别(P>0.05).对于低心输出量的患者,多巴胺组的28d死亡率要显著高于去甲肾上腺素组(P<0.05).结论 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均能够改善脓毒症休克患者的血压,但是多巴胺组发生心脏不良事件的概率更高.特别是对于低心输出量的患者,去甲肾上腺素优于多巴胺.
作者:贺慧为;陈志;曾卫华;杨春丽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考察3种含绿原酸的中药注射液与说明书规定的输液配置稳定性.方法 参考药品说明书、中国药典、质量标准以及相关文献的检查方法,分别考察12h内清开灵注射液、双黄连注射液、茵栀黄注射液3种含绿原酸的中药注射液与输液配置后的外观性状、pH值、不溶性微粒、绿原酸含量的变化.结果 配置6h外观性状、pH值、不溶性微粒、主成分变化不大,但9h后不同注射液绿原酸含量下降,微粒数也有不同程度增加.结论 含绿原酸的中药注射液与输液配置后宜在6h内使用,不同含绿原酸中药注射液的配置稳定性不同.
作者:刘向荣;赵宝玲;刘立民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可行性及应用价值.方法 对2011年8月-2012年2月湘雅萍矿合作医院普外科完成12例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12例均通过多孔道套管和可弯曲的加长腹腔镜操作器械经脐行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取得成功,无中转常规腹腔镜手术或开腹手术,手术过程顺利,术中均未放置引流.手术时间60-120min,平均71.2min;术中出血15-155ml,平均42.5ml.术后无切口感染、脐疝、胆管损伤、黄疸等并发症发生.术后2-3d出院.术后随访1-3个月,平均1.5个月,无腹痛等症状,腹壁瘢痕隐蔽不易察觉.结论 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安全、可行,且更具微创,美容效果更佳,使用多孔道套管和可弯曲的加长腹腔镜操作器械可降低手术难度,在有技术条件的医院可以在慎重选择病例的基础上开展.
作者:黄章宇;吴红;汤枫;李冬盛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由肿瘤导致的结肠梗阻的双源CT征象及其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月至2012年5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0例结、直肠癌并急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双源CT征象.结果 导致肠梗阻的升结肠癌3例,结肠肝曲癌5例,横结肠癌4例,结肠脾曲癌3例,降结肠癌5例,乙状结肠癌6例,直肠癌4例.双源CT定位诊断符合率100%,定性诊断符合率96.7%(29/30).结论 双源CT对结直肠癌并急性肠梗阻诊断价值较高,可作为常规检查.
作者:饶雪峰;鲍坤旺;邹霞;张鹏;廖传文;曹虹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我院近11年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的变化.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2001年1月1日-2011年12月31日住院分娩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的变化.结果 11年来剖宫产率不断上升;剖宫产指征中非绝对医学因素所占比例不断加大.结论 提高产科医护人员的业务水平,加强医患沟通,科学合理的掌握好剖宫产指征是降低剖宫产率的根本措施.
作者:辛思明;贺晓菊;刘淮 刊期: 2012年第07期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是由于吸入高浓度一氧化碳后引起的急性脑缺氧性疾病,少数患者可有迟发的神经精神症状,即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意识障碍恢复后,经约2-60d的假愈期,又出现精神及意识障碍以及神经系统损害,称为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1](DEACMP).由于DEACMP患者常遗有认知及记忆障碍、椎体外系损害等疾病状态,严重影响其生存质量,给社会和家庭带来巨大负担,且目前尚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故DEACMP的发病机制、病理改变、预测手段及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后如何预防DEACMP的发生成为目前临床医学研究的重点,本文就国内外研究近况作一综述.
作者:黄家淦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运用局部一致性(ReHo)方法观察健康人在不同睡眠后脑的性别差异.方法 20名健康受试者(男10例,女10例)每人分别在正常睡眠(对照组)和24 h睡眠剥夺(SD)后(SD组)间隔2周行MR扫描.采用ReHo计算、分析数据.设定对比有差异(P<0.001)的体素体积≥270mm3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对照组和SD组均存在广泛性别差异.结论 静息态ReHo可较好的反映不同睡眠状态下的性别差异的改变.
作者:余芳 刊期: 2012年第07期
全胸腹腔内脏反位是一种少见的疾病,系指心、肺、横隔、肝脾及胃肠等内脏的位置呈180°反位,似正常人的镜面像,而循环、呼吸及消化功能均正常,约占总人口的0.01%[1].临床上全内脏反位较少见,腹腔镜下切除左位胆囊尤其是内脏全部反位型左位胆囊的较少,报道亦较少,经验也较缺乏.我院自1991年11月开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迄今已行腹腔镜胆囊手术14000余例,遇到内脏全部反位型左位胆囊2例,并行经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占1/7000.现报告如下.
作者:徐建华;陈惠根;曾文革;张勇 刊期: 2012年第07期
近年来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简称甲亢)、重症肝损害乃至肝衰竭(旧称重型肝炎)发病率逐渐增高,甲亢同时合并重症肝损害病情则更加凶险.重症肝损害目前没有统一的定义,本文主要指:(1)明显乏力,并有厌食、呕吐和腹胀等严重消化道症状;(2)黄疸进行性加深,血清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171 μmol/L;(3)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延长,有肝衰竭倾向甚至凝血酶原活动度(prothrombin activity,PTA)≤40%,达到肝衰竭诊断标准.
作者:张庆;张青;胡国信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SonoVue经阴道子宫输卵管超声造影评价输卵管的通畅性.方法 对42例不孕症患者(原发不孕18例,继发不孕24例)进行子宫输卵管造影检查,实时观察造影剂在子宫输卵管腔内流动的过程,判断输卵管的通畅性.结果 42例中38例诊断明确,诊断符合率为90%,且无明显并发症.结论 经阴道子宫输卵管造影对输卵管性不孕症的诊断有较高价值,可明确输卵管的通畅性并可同时提示输卵管阻塞部位,该方法简便,无创、费用较低,具有较广的推广前景.
作者:易斐;曾南萍;朱宏玲;张柳金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胃肠间质瘤的临床特点及诊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3年5月至2010年5月治疗的38例胃肠间质瘤的临床资料及随诊结果.结果 手术切除率94.7%,所有病例随访1-5年,复发24例,带瘤生存10例,无瘤生存18例,死亡3例.本组病例23例术后未口服格列卫治疗,复发率86.96(20/23)%;15例口服格列卫治疗,复发率26.67%(4/15).结论 胃肠间质瘤治疗以外科手术完整切除为主,术后口服格列卫治疗能明显提高生存率.
作者:张和林;黄凌敏;谭洪育;雍铁山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特发性肺纤维化急性加重的救治方法.方法 对本院ICU病房2005年9月至2010年9月用乌司他丁治疗的特发性肺纤维化急性加重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8例患者抢救成功6例,死亡2例,其中周围型4例均抢救成功,多灶型死亡1例,弥漫型死亡1例.结论 特发性肺纤维化急性加重患者高分辨CT表现为弥漫型及多灶型,死亡率较高,而周围型相对较好;乌司他丁联合激素治疗效果明显.
作者:余国宝;袁宁 刊期: 2012年第07期
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AD)是指主动脉腔内的血液通过内膜的破口进入主动脉壁囊样变性的中层而形成夹层血肿,并沿着主动脉壁延伸剥离的严重心血管病变.在英美国家每年AD发病率高达3-4/10万,突然猝死率达20%,住院期间死亡率达30%[1].AD发病急骤,病情进展迅速,临床误诊和漏诊率极高,危害极大.现就其诊治进展作如下综述,以引起临床高度重视.
作者:蔡远翔 刊期: 2012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