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益血生胶囊对氯氮平所致白细胞减少的疗效观察

付晓阳;廖彩霞

关键词:益血生胶囊, 氯氮平, 白细胞减少, 防治
摘要:目的 观察益血生胶囊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服用氯氮平所致白细胞减少的临术疗效.方法 对服用氯氮平后出现白细胞减少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31例为观察组,服用氯氮平时加用益血生胶囊,每次4片,每日3片.30例为对照组,加用鲨肝醇片,每次2次,每日3次.每半个月化验1次血常规,观察3个月.结果 观察组第一次及第六次化验白细胞正常例数为13和29例,对照组为5例和22例,两组白细胞正常例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益血生胶囊对预防和治疗服用氯氮平所致的白细胞减少效果肯定.
江西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LC治疗胆囊颈部结石并急性胆囊炎268例分析

    目的 探讨LC治疗胆囊颈部结石并急性胆囊炎的疗效及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2005年1月-2010年9月我院应用三孔法行LG236例胆囊颈部结石合并急性胆囊炎和应用四孔法行LG的3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54例成功完成LC手术,14例中转开腹,术后未发生腹腔出血、胆漏、胆囊窝或肝肾隐窝积液感染等并发症.结论 根据术者所具备的腔镜操作技术熟练程度和积累的手术经验,术中采取的方法得当,能正确的把握中转开腹的适应症,选择开展LC治疗胆囊颈部结石并急性胆囊炎是安全可行的.

    作者:杜强;叶旸;张小斌;张福庆;赵俊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对SLE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SLE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及其对SLE活动评估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SLE活动期组患者30例,稳定期组患者30例及正常对照组人群30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并对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SLE活动期组及稳定期组患者CD4+细胞的百分率均明显降低(P<0.01),CD8+ 细胞的百分率均明显增高(P<0.01),CD4+/CD8+比值也明显降低(P<0.01).SLE活动期组与稳定期组比较,CD4+细胞的百分率稍低于稳定期组(P<0.05),CD8+细胞的百分率明显高于稳定期组(P<0.01),CD4+/CD8+明显低于稳定期组(P<0.01).结论 SLE患者的T淋巴细胞表达是异常的,而且活动期和稳定期患者的表达水平有所不同,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的检测,对SLE病情判断和临床治疗和观察是有一定价值的参考指标.

    作者:尚可;邹伏英;施春花;王友莲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高频彩超对男性乳腺发育症的诊断

    目的 探讨男性乳腺发育症高频彩超声像图特点.方法 分析经高频彩超检查诊断为男性乳腺发育症并经术后或药物治疗及随访证实的24例男性乳腺发育症.结果 男性乳腺发育症高频彩超表现为乳头下方或乳晕周围可见低回声腺体,多呈盘状或长梭形,边界清楚,内部回声分布欠均匀,血流信号不丰富,分级为0~Ⅰ级.与乳腺癌声像图鉴别要点在发病部位、肿块形态和血供方面有明显不同.结论 男性乳腺发育症声像图表现典型,诊断多无困难,主要需与乳腺癌鉴别.

    作者:肖岚;肖观宝;肖冬香;尹木兰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氟哌酸粉与盐酸小檗碱外用治疗Ⅲ期压疮的临床疗效观察

    压疮(pressure sore),又称压力性溃疡(Pressure Ulcer,PU),为临床护理常见并发症,压疮是身体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液循环障碍,局部组织持续缺血、缺氧、营养缺乏,致使皮肤失去正常功能而引起的组织破损和坏死;多见于年老体弱,大小便失禁,瘫痪,长期卧床的病人,既往我们常规外科换药治疗,疗程长,效果不理想.自从2007年4月以来,我们用氟哌酸粉与盐酸小檗碱联合外涂治疗Ⅲ期压疮,并与常用的0.5%碘伏湿敷换药进行比较,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小辉;朱元香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类风湿关节炎和骨质疏松关系的探讨

    目的 了解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骨密度(BMD) 的变化和骨质疏松(OP)的发生情况.方法 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DEXA) 对40例RA患者和45例年龄、性别与RA组匹配的健康对照者进行腰椎(L2~L4 ) 、左股骨上端(股骨颈、Ward's 三角区、大转子) 骨密度测定.结果 RA组腰椎及股骨上端的骨密度值分别为(0.75+0.12)g/cm2 及(0.59+0.11)g/cm2;对照组腰椎及股骨上端的骨密度值分别为(0.97+0.13)g/cm2及(0.78+0.12)g/cm2.RA组无论腰椎或股骨上端的骨量丢失较健康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 P<0.05).结论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存在明显的骨量丢失.

    作者:邹伏英;尚可;王友莲;张娜;付强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35例新生儿惊厥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新生儿惊厥的发病率、病因、临床表现特点及预后.方法 对我院新生儿病房35例惊厥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 新生儿惊厥的病因多的是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18例,占51.42%,其次是颅内出血7例,占20%,而HIE和颅内出血主要由围产期窒息引起,另低血钙3例,占8.57%,低血糖2例,占5.71%,败血症1例,化脑1例,核黄疸1例,不明原因2例,且惊厥发作类型以微小型发作为主.结论 窒息是导致新生儿惊厥发生的主要原因,做好围产期保健,熟练掌握新法复苏,积极防止HIE的发生是减少新生儿惊厥的关键.

    作者:胡娉婷;刘剑锋;徐巍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脑出血后出现缺血性肠病1例报告

    缺血性肠病亦称缺血性肠炎,是因肠壁缺血、乏氧,终发生梗死的疾病.它是一组因小肠、结肠血液供应不足导致的不同程度局部组织坏死和一系列症状的疾病.本病较少见,随着人口的老龄化,报告病例正在增加.

    作者:杨继斌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动力髋螺钉(DHS)内固定治疗32例体会

    目的 探讨动力髋螺钉(DHS)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应用及效果评价.方法 对32例通过DHS手术治疗、得到随访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骨折全部愈合,愈合时间为4-9个月,平均6.5个月,依据Harris髋关节评分标准评定疗效,优16例,良13例,中2例,差1例,优良率为90.6%.结论 DHS在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具有固定可靠,操作方便,减少骨折后长期卧床产生的并发症等优点,是一种疗效确切的治疗方法.

    作者:谢荣生;谭县领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肾脏绿色瘤1例并文献复习

    绿色瘤是一种发展迅速、原因不明、侵犯造血组织的罕见恶性肿瘤.我科于2006年诊断肾脏绿色瘤1例,现报告如下,并复习文献进行讨论.

    作者:王建;张功亮;郭广秀;黄金长;肖军兰;湛曦;曾金林;阳建芽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鼻内窥镜下鼻腔泪囊造口术联合治疗泪道阻塞

    目的 探讨经鼻内镜泪囊造孔术联合术中应用丝裂霉素C治疗鼻泪管阻塞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对56例鼻泪管阻塞患者(81眼),随机分为治疗组(n=41)和对照组(n=40),施行经内窥镜鼻腔泪囊造口术.术中经鼻腔径路进入泪囊,手术切除鼻黏膜,鼻泪骨,上颌骨额突,完整切除泪囊内壁.治疗组术中接受浓度为0.5 mg/ml的丝裂霉素C棉片放置在骨孔位置10min.对照组术中接受0.9%氯化钠棉片10min.结果 所有患者均成功接受了手术.随访6-24个月,治疗组手术成功率为95.2%.对照组成功率为84.5%.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未发现丝裂霉素C引起的并发症.结论 经内镜鼻腔泪囊造口术联合术中应用丝裂霉素C治疗鼻泪管阻塞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杨军;姜鹤群;黄阳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早期肠内营养对重症急性胰腺炎炎症因子和肠通透性的影响

    目的 研究早期肠内营养(EEN)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炎症因子和肠通透性的影响.方法 将40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和EEN组.在第1、3、6、9d分别检测炎症介质(TNF-α、IL-1)和肠屏障通透性指标(D-乳酸及二胺氧化酶).结果 第6d和第9d EEN组的TNF-α、IL-1水平低于对照组;第9d EEN组的D-乳酸及二胺氧化酶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或0.01).结论 早期肠内营养能减少SAP炎症因子生成,降低肠黏膜的通透性达,以起到保护肠黏膜屏障的作用.

    作者:蔺军;刘丕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依那普利与氢氯噻嗪联用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左心室肥厚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依那普利联合氢氯噻嗪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降压疗效及其对左室肥厚逆转作用.方法 将92例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左室肥厚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6例.治疗组口服依那普利10mg,1次/d和氢氯噻嗪片12.5mg,1次/d;对照组仅口服依那普利10mg,1次/d.两组均治疗18-24个月.结果 联合使用依那普利与氢氯噻嗪组与单用依那普利组在血压下降及逆转左室肥厚均有效,且联合用药组下降更显著.结论 依那普利与氢氯噻嗪联合使用与单独使用依那普利均能有效降低患者血压并对LVH有逆转作用,联合使用优于单用.

    作者:童金英;周青松;曾宁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宫腔镜子宫内膜切除术治疗功血46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宫腔镜子宫内膜切除术治疗功血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对2008年5月-2010年5月我院收治的46例无生育要求的功血行宫腔镜子宫内膜切除术的患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46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无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3-24个月,总有效率95.65%.结论 对于久治无效的功血,宫腔镜子宫内膜切除术是损伤小的手术方式,且效果好,不影响卵巢功能,可保持器官完整性.

    作者:邓蓉;谭亚琳;凌莉;雷福珍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点阵激光在浅表性瘢痕治疗中的临床应用及研究进展

    浅表性瘢痕是临床上很常见的一种稳定成熟性瘢痕,分凹陷瘢痕和微凸出皮面瘢痕(微凸出皮肤表面lmm以内)两大类,包括痤疮瘢痕、手术伤口缝合瘢痕、擦伤挫伤瘢痕、浅度烧烫伤瘢痕等.

    作者:彭炳生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SanderSIII型跟骨骨折两种监测手术治疗的疗效对比

    目的 比较结合简化Broden位摄像监测手术与常规摄像监测手术治疗SanderSIII型跟骨骨折的疗效.方法 2006年1月至2010年5月我院收治的SanderSIII型跟骨骨折,共36例36足,常规组18例18足,结合简化Broden位摄像监测组18例18足.术后随访6~36个月,平均17.6个月.结果 两组病例在手术时间和术后6个月Maryland 足部功能评分(Maryland Foot Score MFS)[1]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合简化Broden位摄像监测组手术时间有所延长,疗效明显提高.结论 对SanderSIII型的跟骨骨折,手术过程中除在C-臂机下行轴位、侧位摄像监测外,结合进行简化的Broden位摄像监测,能够确保距下关节面更好复位,从而达到了距下关节功能更好恢复的目的.

    作者:费继明;许永武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血浆置换联合持续性血液滤过在高脂血症性重症急性胰腺炎中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血浆置换联合血液滤过在高脂血症性重症急性胰腺炎中的疗效.方法 将高脂血症性重症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10例均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血浆置换联合血液滤过治疗,对照组11例采用常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TG及治疗组治疗前后BUN、Cr、ALT、TBIL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入院24h及48h监测TG水平较对照组下降明显,治疗组第1次治疗后BUN、Cr、ALT、TBIL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结论 血浆置换联合持续性血液滤过能够作为急性重症高脂血症性胰腺炎治疗的有效手段,提高抢救成功率,改善预后.

    作者:万洪波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南昌市区13727例颅脑创伤患者流行病学分析

    目的 探讨南昌市急性颅脑创伤住院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回顾性研究13727例颅脑创伤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EXCEL2007,SPSS14.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3727例患者中,男9642例(70.24%),女4085例(29.76%);16-45岁7698例(35.08%);受伤职业前三位是农民(29.61%),工人(12.57%),学生(12.06%);受伤原因前三位为车祸(50.19%),打击伤(17.25%)和坠落伤(13.38%);闭合性颅脑损伤97.02%.出院时良好(82.66%),轻中残(7.02%),重残(3.12%),植物生存或长期昏迷(1.72%),死亡(5.48%).结论 车祸伤、打击伤、坠落伤是颅脑创伤主要原因.年龄在16-45岁,农民和工人为高危人群.加强公共安全教育、规范颅脑创伤的救治方法是预防颅脑创伤的发生和提高其救治水平的重要途径.

    作者:况建国;徐智敏;聂爱萍;夏亮;邹安琪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非洛地平与美托洛尔联合治疗高血压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非洛地平与美托洛尔联合治疗高血压的疗效.方法 将高血压患者16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采用非洛地平与美托洛尔联合治疗,对照组给予非洛地平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76%,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9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非洛地平与美托洛尔联合治疗高血压疗效显著.

    作者:高俊苓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Onyx胶栓塞治疗19例脑动静脉畸形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Onyx胶在脑动静脉畸形栓塞治疗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Onyx对19例脑动静脉畸形进行血管内栓塞治疗.结果 完全栓塞3例,90%以上7例,70%者6例,50%者3例.术后2例并发脑出血后再行开颅手术,其中1例死亡,微导管留置体内者1例.结论 Onyx栓塞系统在脑动静脉畸形中具有较好的弥散性及可控性,能够明显改善脑动静脉畸形的治疗效果.

    作者:周小兵;江志群;邹安琪;公茂田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一次性人工造口袋行脓肿引流的应用体会

    目的 探讨采用一次性人工造口袋行脓肿引流的可行性.方法 40例多种部位体表或深部脓肿病人,采用随机的方法纳入常规切开、引流、换药组(传统组)和切开后一次性人工造口袋引流(造口袋组),比较两组的脓肿愈合时间、体温下降时间、多更换敷料的次数、平均更换敷料的次数、抗生素使用的天数、治疗费用方面的差异.结果 大多数患者院外完成了治疗,特别是授乳的产妇,传统组总更换敷料次数明显多于造口袋组更换造口袋的个数,差异有显著性(P<0.05);脓肿平均愈合时间、体温平均下降时间造口组均少于传统组,差异亦有显著性(P<0.05);抗生素使用的天数和治疗费用也均下降.结论 采用一次性人口造口袋行脓肿切开后的引流是一种较方便、经济、实用的方法,可以省去病人的许多麻烦,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万义荣;钟天 刊期: 2011年第04期

江西医药杂志

江西医药杂志

主管:江西省卫生厅

主办:江西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