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燕敏
目的 探讨老年人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点和内镜下表现.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2008年9月-2010年8月106例老年人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点和内镜下表现,并与106例非老年组进行对比.结果 老年组上消化道症状如腹痛、腹胀不典型,大多数以呕血或者黑便为临床表现,出血量以轻中度为主;老年组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的出血病因主要是胃癌,其次是消化性溃疡;出血病变部位主要在胃底体,其次在胃角胃窦.结论 老年人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临床表现与病变位置及性质有关.
作者:胥宾芬 刊期: 2011年第07期
近年来,孤立性肺结节CT 灌注成像已成为影像学的研究热点,国内外学者对肺孤立性结节的CT灌注成像进行了很多尝试,不断探讨并优化有效的灌注参数设置方案.本文旨在阐述孤立性肺结节CT灌注成像研究的现状及其可能的发展方向.
作者:江新华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单纯肾囊肿的在基层医院的佳治疗方法.方法 在B超引导下经皮穿刺肾囊肿,分两次保留灌注95%乙醇治疗单纯肾囊肿患者26例.结果 26例单纯肾囊肿患者,无1例复发.结论 B超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两次灌注硬化剂治疗单纯肾囊肿简单、便捷、损伤小,痛苦小,费用低,效果确切,值得推广普及.
作者:谢芳林;陈新铭;张文考;郭志云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对既往有胆道手术史者行腹腔镜联合纤维胆道镜再次胆道探查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 2005年3月-2010年3月共58例有1-2次开腹胆探手术史患者,因肝外胆管结石复发,而行Ⅱ期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术中配合胆道镜取石、T管引流或胆总管一期缝合.结果 手术成功57例,1例因合并肝硬化,术中分解粘连时渗血较多,中转开腹手术,所有病例无肠漏、胆漏、术后出血、腹腔感染、结石残留等并发症.结论 对有胆道探查手术史者施行腹腔镜联合纤维胆道镜胆总管探查安全可行,而非绝对禁忌症.
作者:黄国华;黄中建;陈俊名 刊期: 2011年第07期
腹茧症临床少见,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术前明确诊断困难.近年来我院收治腹茧症3例,诊治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例1,男,58岁,已婚已育,粮农.因腹痛、腹胀反复发作30余年,腹痛加重伴肛门停止排气排便1d入院,既往无腹部手术史.查体:心率62次/min,心脏听诊偶可闻及早搏,腹部膨隆,未见明显肠型及蠕动波,腹肌软,右上腹压痛较明显,无反跳痛,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活跃,未闻及明显气过水声.
作者:涂飙;熊小林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小儿Foley导尿管自助式尿道造影在尿道狭窄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72例尿道狭窄患者按狭窄部位分为3组:前尿道狭窄组(26例)、后尿道狭窄组(43例)和前后尿道多处狭窄组(3例).3组均采用小儿Foley导尿管自助式尿道造影,在数字胃肠X线机透视下依次行逆行尿道造影、会师造影及排尿期膀胱尿道造影,并选择性摄片.统计3组造影成功率,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前尿道狭窄组成功率80.7%(21/26),后尿道狭窄组97.7%(42/43),前后尿道多处狭窄组67.7%(2/3).结论小儿Foley导尿管自助式尿道造影可操作性好,能有效提高尿道狭窄的诊断率.
作者:陈庆科;王共先;冯亮;崔苏萍;曾献军;何玉麟;万长意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分子吸附再循环系统( molecular absorbent recirculating system,MARS)人工肝联合131I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 合并亚急性重型戊型病毒性肝炎(戊肝)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7例甲亢合并重型戊肝的临床资料,治疗情况及转归.结果 7例患者均予MARS人工肝联合131I治疗,其中5例治愈,1例死亡,自动出院1例,每次MARS人工肝后甲状腺激素水平和肝功能各项指标均明显改善.结论 戊型肝炎合并甲亢易造成肝损害及甲亢加重,131I联合MARS人工肝治疗甲亢合并亚急性重型戊肝是安全有效的.
作者:杨丽霞;李小鹏;何颖;张伦理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了解肠镜经全自动内镜清洗消毒机消毒后戊二醛的残留量,为临床安全使用提供依据.方法 将需要消毒清洗的肠镜随机分为3组,经机洗消毒后对3组肠镜管腔分别冲洗1遍、2遍、3遍,通过紫外分光光度计,测量3组肠镜在不同的冲洗次数后,戊二醛的残留量.结果 全自动清洗消毒机消毒后的肠镜,分别用流水冲洗管腔1遍、2遍、3遍,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得残留液中戊二醛的量分别为(0.03160±0.00545)mg/ml、(0.01773±0.00320)mg/ml、(0.008012±0.00211)mg/ml.结论 肠镜经全自动清洗消毒机消毒后,冲洗3遍可将肠镜管腔中的戊二醛残留量控制在一个安全的范围内.
作者:马久红;曾逃方;万小雪;何怀纯;汤胜男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早期腰大池持续引流治疗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疗效.方法 将106例单纯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反复腰椎穿刺放血性脑脊液,治疗组采用腰大池持续引流放血性脑脊液.结果 治疗组头痛缓解率和恶心、呕吐缓解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伤后1年脑积水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早期行腰大池持续引流有利于缓解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头痛和恶心、呕吐症状,降低远期脑积水的发生率.
作者:黄青良;邱小高;殷春发;周于凡 刊期: 2011年第07期
急救物品和急救药品管理力求科学、准确、迅速、及时.急救车内的物品、药品品种数量多,护士每班清点,检查工作量大,难以保证及时发现失效的物品和药品.为此,根据社区卫生服务的特点,我社区自行设计了一份<社区急救物品和药品数量及有效期一览表>,现报道如下:
作者:易淑琼 刊期: 2011年第07期
随着近年来先心病经导管介入性治疗器械的成熟和操作技术的提高,大部分患儿得到有效的治疗.我科于2009年9月到2010年12月已成功为112例先心病患儿行介入治疗及护理,效果满意,现将围术期的护理方法总结如下.
作者:侯彩荣;胡梅英;张政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儿童肠系膜囊肿诊断和治疗要点.方法 回顾分析2001年6月-2010年6月我院经手术及病理证实21例肠系膜囊肿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资料.其中男10例,女11例;年龄22d-12岁,平均年龄(4.8±3.7)岁.以急腹症行急诊手术5例,16例行择期手术.单纯囊肿切除11例,囊肿及邻近肠管一并切除8例,囊肿大部分切除2例.结果 21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治愈出院,无严重并发症发生,临床症状消失,病理诊断为肠系膜囊肿.术后16例获随访3个月-6年,无复发,生长发育正常.结论 儿童期尤其是6岁以下以腹部包块、腹痛、腹胀发病,要高度怀疑本病可能,B超是简单而重要的检查手段,手术治疗为唯一的治疗方法.
作者:徐惠民;袁捷;谷兴琳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比较肺结核病人和正常人群生活质量,为提高肺结核患者生活质量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及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CQOLI)对受试者进行调查,受调查者分为肺结核组和健康组,肺结核组为随机选择的南昌市西湖区1995年-2005年在我院传染科住院确诊的肺结核病人120例,健康组为从南昌市西湖区站前路社区随机选取与调查研究组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相匹配且无重大急慢性疾病的健康人群120例,对2组人群的生活质量调查结果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肺结核病人在生活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四个方面的生活质量较健康组差.结论 卫生主管部门应加强结核病的控制、预防和投入,扩大对广大人群的结核病知识宣传教育.
作者:曾江红;邹德凤 刊期: 2011年第07期
乙型病毒性肝炎(以下简称乙肝)是一种由乙肝病毒引起的,以肝脏病变为主的并可引起多器官损害的传染性疾病.本病广泛流行于世界各国,据新统计,全球约有20 亿人感染了或曾经感染过乙肝病毒(HBV),其中6.9亿人在中国;全球有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携带者4亿人,我国有9300万;全世界每年约100万人死于与HBV感染相关的肝硬化和HCC等疾病,其中30万人来自中国,乙肝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世界性疾病.本文围绕我国乙型病毒性肝炎免疫预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等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潘雪娇;刘玮;涂秋凤 刊期: 2011年第07期
随着内镜技术的迅速进步,早期食管癌的发现率明显提高.食管癌早期常无症状,到医院就诊的大多己属中晚期癌患者,往往已失去手术机会,而晚期食管癌患者由于吞咽梗阻而不能正常进食,全身情况极差,有时根本不能耐受常规放、化疗,因而食管癌的内镜下治疗显得更重要.本文就目前食管癌的内镜诊断及治疗作一回顾性综述.
作者:胡茂华;吕春华;王峰 刊期: 2011年第07期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ypertensive disorder complicating pregnancy,HDCP)是妊娠期特有的疾病,在我国发病率为9.4%,国外报道发病率为7%-12%.该病严重影响母婴健康,是孕产妇和围生儿发病及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但其主要发病原因仍不清楚.不少学者认为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PA轴)[1-4]及母体肾上腺髓质交感神经系统(SAM)[3-6]活性升高或紊乱参与该疾病的发生发展.本文就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NE)、促肾上腺皮质释放激素(CRH)在HDCP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在不同季节中含量变化与HDCP的相关性作一综述.
作者:戴龙芳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乳腺钼靶摄影与计算机摄影(CR)技术相结合对乳腺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随机选择600例乳腺受检(其中男性3例),自动加压乳腺及自动曝光方式或自动加压乳腺及手动曝光方式摄片.结果 其中恶性肿瘤37例,约占6%.病理诊断33例,误诊4例.乳腺增生及其他良性病变552例,约占92%,其余为正常乳腺组织11例,约占2%.结论 乳腺钼靶摄影与CR摄影技术结合可提高乳腺疾病的诊断率.
作者:邱莹莹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aripherally inserted centyal catheter,PICC)在肿瘤化疗中已经广泛应用,已被越来越多的患者和医务人员认可.随着PICC 穿刺技术的不断提高,护理人员更加关注PICC 并发症的处理.机械性静脉炎是不容忽视的并发症,发生率达2.6%-9.7%[1].2009 年7月-2011年3月我院乳腺中心对308例乳腺恶性肿瘤患者留置PICC,发生机械性静脉炎患者29例,发生率9.4%,经护理后产生不同程度缓解,现报道如下.
作者:何璐;石岚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评价经皮经肝胆管穿刺置管引流(PTCD)及胆管内支架置入术应用价值.方法 对33例恶性阻塞性黄疸患者分别行PTCD及胆管支架置入术.结果 显效10例,有效20例,无效3例,有率为90.1%,并发症发生率为24.2%,生活质量提高明显.结论 PTCD及内支架置入术在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上临床应用价值显著,能很大程度上缓解患者痛苦,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祝勇;朱卫;陈素明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不同疗程的吡喹酮在治疗急性血吸虫病病原中的作用.方法 对急性感染的重症血吸虫病人,治疗组给予双疗程治疗(每疗程按吡喹酮120mg/kg体重,分6d口服),并以单疗程治疗的同类病人为观察对照组.结果 治疗组结束治疗后1-2d,即可退热,病理损害终止,病人很快康复.半年后病原学复查,治疗组病原学检查阴转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对急性重度感染血吸虫病病人治疗宜用吡喹酮双疗程治疗.
作者:聂金龙 刊期: 2011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