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电针头穴运动区对痉挛型脑患儿粗大运动功能的影响

刘宏洋;于雪峰

关键词:电针头穴运动区, 痉挛型脑性瘫痪, 粗大运动功能
摘要:目的 探讨电针头穴运动区对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粗大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60例痉挛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2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现代康复训练疗法,治疗组在现代康复训练的基础上结合电针头穴运动区方法,治疗前后运用GMFM-88项量表评定粗大运动功能的动态改变.结果 经过1个疗程(3个月)治疗后,GMFM-88项量表评定分值具有显著上升,与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电针头穴运动区对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粗大运动功能的改善产生积极的影响.
江西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盐酸普萘洛尔联合90Sr皮肤敷贴治疗婴幼儿血管瘤的临床研究

    目的 评估盐酸普萘洛尔联合90Sr皮肤敷贴治疗婴幼儿血管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我科2009年1月-2010年9月收集的121例血管瘤患儿随机分为盐酸普萘洛尔联合90Sr皮肤敷贴治疗(以下简称联合治疗组)61例和单纯90Sr皮肤敷贴治疗组(以下简称单纯组)60例,比较两组的血管瘤疗效.结果 经4个月随诊,联合组治愈率明显优于单纯组(P<0.01).结论 盐酸普萘洛尔联合90Sr皮肤敷贴较之单纯90Sr皮肤敷贴婴幼儿血管瘤有治愈率高,治疗时间短.

    作者:叶朝阳;周开良;易珂苇;蔡剑玲;彭文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LISS钢板治疗胫骨干粉碎性骨折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LISS钢板治疗胫骨干粉碎性骨折的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 26 例胫骨干粉碎性骨折的患者均采用 LISS钢板治疗.结果 本组 26 例平均随访17.5(6~32)个月,所有手术切口及原开放伤口一期愈合,1例出现小腿高度肿胀及张力性水泡,保守治疗后肿胀消退,未发生内固定物松动、断裂、变形及脱出,约4周左右出现骨痂生长,无短缩及旋转畸形.Johner-Wruh评分:优15例,良9例,可2例,优良率92.31%.结论 LISS钢板创伤小,并发症少,骨愈合率高,是治疗胫骨干粉碎性骨折的有效方法.

    作者:夏剑;徐永丰;许永武;万爱国;丁健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房间隔缺损介入治疗后右房室重构研究

    目的 评价卡托普利及氯沙坦逆转房间隔缺损(ASD)封堵术后右房右室重构,改善心脏功能的临床疗效.方法 90例成功进行了封堵治疗的ASD患者,男 40 例,女50例;年龄14-78岁(32.12±10.83)岁.随机分为卡托普利组、氯沙坦组和对照组.术前、术后3d及术后6个月行超声心动图检查(TTE),观察右房室重构数据.结果 与术前相比3组右房、右室内径及右室舒张末期容积均有减小,左室内径增大,左右心比例趋于正常;卡托普利组与氯沙坦组右房右室改变均较对照组有明显不同,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间改变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卡托普利和氯沙坦均有助于逆转ASD 所致的心脏病理变化,逆转右房右室重构,改善心功能.

    作者:王洪;洪浪;陆林祥;陈章强;胡耀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急诊螺钉内固定踝部骨折30例疗效分析

    目的 总结急诊螺钉内固定踝部骨折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 急诊在连硬膜外麻行切开复位螺钉内固定踝部骨折,观察患者术后踝关节功能情况.结果 治疗踝部骨折30例,随访30例(100%),时间4-36个月,平均19个月.疗效:本组优24例,良5例,可1例,差0例,优良率96.7%.骨折平均愈合时间7-10周.结论 选择受伤时间较短、肿胀较轻患者进行急诊螺钉内固定踝部骨折,手术操作简单安全、疗效可靠.

    作者:刘胜才;李红;方冰;刘建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颅内血管瘤型脑膜瘤的MRI诊断与鉴别诊断

    目的 初步总结颅内血管瘤型脑膜瘤的MR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12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颅内血管瘤型脑膜瘤,其中男5例,女7例,年龄21-74岁.结果 12例病灶平扫均呈长T1、长T2改变,无钙化,增强扫描明显强化.结论 颅内血管瘤型脑膜瘤MR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MRI对血管瘤型脑膜瘤的定性、定位诊断、鉴别诊断有很大的价值.

    作者:王未明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局麻下行阑尾切除术的体会

    目的 总结局麻下行阑尾切除术的经验.方法 分析68例在局麻下行阑尾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68例患者(急性单纯性阑尾炎56例,急性化脓性阑尾炎8例,慢性阑尾炎2例,坏疽性阑尾性2例)中,除2例后腹膜位阑尾在局麻下无法切除外,其余66例均在局麻下切除成功,切口均Ⅰ期愈合,无 1例并发症发生.结论 在缺乏专职麻醉师的情况下,局麻下行阑尾切除术是可行的,但一定要把握好手术适应症,做好围手术期处理.

    作者:黄国华;谢宝安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乌梅、苏打治疗婴幼儿腹泻60例分析

    目的 观察乌梅、苏打治疗婴幼儿腹泻60例疗效.方法 用乌梅粉、苏打片口服治疗60例,并与60例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组治愈率达83%,总有效率达98.3%;对照组治愈率为70%,总有效率达85%,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显著(P<0.05).结论 乌梅、苏打治疗婴幼儿腹泻可提高疗效,缩短病程,提高治愈率.

    作者:艾良英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下颌骨缺损自体骨移植+钛板内固定修复重建

    目的 评价自体骨移植+钛板内固定技术在修复重建下颌骨缺损中的效果.方法 对46例口腔下颌骨肿瘤及囊性病变术后缺损的下颌骨修复重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病人共使用钛板内固定46块,植骨成功率100%,下颌骨外形及功能恢复良好.结论 自体骨移植+钛板内固定技术对下颌骨缺损修复的重建是一种较理想的技术.

    作者:卢新华;刘海涛;陈羿;叶明华;夏刚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28例膝关节表面置换体会

    目的 探讨人工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治疗膝关节炎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 对我院骨二科28例(32侧)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患者应用HSS膝关节评分系统进行疗效分析.结果 28例病例中90%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患者恢复满意,膝关节HSS评分平均89分,优良率93.4%.结论 全膝表面置换为严重膝骨关节病病人解除疼痛、改善关节功能的有效治疗手段.

    作者:吴洪亮;孙贵才;刘明海;凌小鹏;于雪峰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前路钢板与髂腰固定治疗复杂不稳定骨盆骨折22例

    目的 观察前路钢板固定与髂腰固定技术在治疗复杂不稳定骨盆骨折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8年1月-2010年8月对22例合并骶髂关节损伤的复杂不稳定骨盆骨折患者施行手术治疗.按照Tile骨盆骨折分型,其中Bl型2例,B2型4例,B3型5例;Cl型5例,C2型5例,C3型1例.合并髋臼骨折6例.对后环损伤中单纯骶髂关节脱位者采用前路钢板固定,骶髂关节脱位合并骶骨骨折则采用后路髂腰固定,前环损伤全部行钢板固定.结果 本组 22例患者术后均获随访.Mnjeed评分,平均86.5分(51-100分),其中优8例,良11例,可3例,优良率为86.3%.5例腰骶丛神经损伤患者,4例基本恢复,1例不完全恢复,1例发生骶部皮肤坏死,经换药愈合.结论 在治疗复杂不稳定骨盆骨折中根据后环损伤中骶髂关节损伤是单纯脱位,还是合并骶骨骨折,分别采用前路钢板固定与后路髂腰固定,效果良好.

    作者:李井山;饶放萍;高勇;钟雪平;金绍琍;张万泉;欧阳少明;刘辉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局部运动与动脉血压及动脉血管顺应性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研究血压正常人群,局部运动与动脉血压及动脉血管顺应性的关系.方法 入选高校在校健康学生50名(男生20名,女生30名),均无吸烟史,父和(或)母均无高血压.受试前保持安静、休息5-10min.分别于运动前、运动后3min即刻及运动后休息10min后心率、双下肢血压及左、右侧脉搏波传导速度(PWV),比较3次所测观察指栆血压、脉搏波速及心率有无统计学意义.结果 运动后即刻测得各项指标与辐动前相比,辐动侧收缩压、舒张压及PWV均无明显变化(P>0.5、0.050.5).休息10min后双侧收缩压、舒张压均下降(P<0.05),PWV明显下降(P<0.001)且下降程度比运动3min时明显;运动前与运动后即刻及运动后休息10min时的心率相比无明显改变(0.1

    作者:赵鲁静;陈静;李菊香;苏海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垂体Rathke囊肿的MRI表现

    目的 总结垂体Rathke囊肿的MRI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分析11例垂体Rathke囊肿的临床和MRI表现特点.结果 11例垂体Rathke囊肿均位于鞍区,多呈圆形或椭圆形,边界清楚;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信号均匀.5例行增强扫描,囊肿无强化,垂体呈均匀明显强化.结论 MRI扫描对垂体Rathke囊肿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周翠岚;宛四海;周炀;杜思军;兰小文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黄芪多糖对脓毒症大鼠核因子-κB和Th1/Th2型细胞因子及CD4+/CD8+比值的影响

    目的 探讨黄芪多糖在脓毒症大鼠中与核因子NF-κB和细胞免疫的关系.方法 30只雄性SD大鼠体重(250±10)g,采用盲肠结扎加穿孔法(CLP)复制脓毒症,将30只大鼠随机分成3组即假CLP组、CLP组、黄芪多糖(APS)组.CLP组和APS组行CLP,APS组术前15min及术后3h各腹腔注射APS 200mg/kg.3组大鼠术后18h全部颈椎脱臼处死取血.采用Western blot检测NF-κB;ELISA法检测TNF-α及IFN-r和IL-4的浓度;流式细胞仪检测CD3+,CD4+及CD8+的表达.结果 黄芪多糖在脓毒症大鼠中可抑制NF-κB的活化及TNF-α的表达(P<0.05),可上调Th1/Th2型细胞因子及CD4+/CD8+的比值(P<0.05).结论 黄芪多糖对脓毒症大鼠可抑制其炎症反应,同时可增强脓毒症大鼠的免疫应答.

    作者:闫智杰;贾宝辉;陈军喜;韩飚;夏芝辉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TPF、PF方案诱导化疗联合同期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的近期疗效观察

    目的 较TPF、PF方案诱导化疗联合同期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的近期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 50例Ⅱb-Ⅳb期鼻咽癌患者随机分成TPF组、PF组,两组均行2周期诱导化疗,诱导化疗结束后一周开始同期放疗,期间观察毒副反应,同期放化疗结束后3个月评价近期疗效.结果 两组主要毒副反应均为血液学毒性及消化系统反应,治疗组CR率为92%、PR为8%,有效率为100%,对照组CR率为64%、PR为32%,总有效率96%,两组之间近期疗效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TPF方案诱导化疗联合同期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近期疗效优于PF方案诱导化疗联合同期放化疗.

    作者:范明华;鄢清元;李伟超;熊婷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单肺通气不同的通气方式对呼吸和循环的影响

    目的 探讨开胸手术肺隔离时行单肺通气(OLV),不同通气方式对病人术中呼吸和循环的影响.方法 择期开胸手术40例,ASA I-II.随机分小潮气量加呼气末正压(PEEP4-6mmHg)A组(n=20),正常潮气量B组(n=20).分别于麻醉后双肺通气时T0,单肺通气后20minT1,单肺通气后40minT2.单肺通气后60minT3.记录气道峰压Peak、气道平台压Plat、动脉血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血氧饱和度SpO2、心率HR、血压BP、中心静脉压CVP.结果 两组病人单肺通气后氧分压较双肺通气时明显降低,A组T1与B组比SpaO2、PaO2、有统计学差异(P<0.05).A组加PEEP后SpaO2、PaO2、升高,T2、T3与B组比较无统计差异(P>0.05).两组循环稳定,B组气道压明显高于A组(P<0.05).结论 单肺通气采用小潮气加合适的PEEP模式可以增加血氧饱和度,提高氧分压,对气道压、循环无影响.

    作者:付江勇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影像诊断在膝关节损伤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影像对比在膝关节损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膝关节损伤患者进行X线、CT、MRI检查,将得到的影像图片汇总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本组72例患者均行常规X线检查发现髌骨骨折9例,股骨骨折7例,胫骨髁间棘及平台骨折19例,伴膝关节脱位1例,胫骨平台、髌骨骨折可疑5例,26例未发现明显骨折征象;27例患者同时行CT检查,发现胫骨平台、髌骨骨折20例(包括X线检查可疑骨折3例),7例未发现明显骨折征象;52例患者同时行MRI检查,发现髌骨骨折9例,股骨骨折7例,胫骨髁间棘及平台骨折19例,伴膝关节脱位1例,胫骨平台、髌骨隐匿性骨折5例;关节软骨和骨挫伤36例;半月板撕裂40例,半月板变性14例;韧带损伤14例,其中前交叉韧带损伤7例,侧副韧带损伤4例;不同程度关节周围软组织肿胀伴关节腔积液65例.结论 常规X线检查是基础;CT能显示关节内的细微骨折及积液征象,特别是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可以多方位、多角度了解关节及周边骨质情况;MRI能很好地显示隐匿性骨折、软骨损伤、骨髓挫伤、肌腱及关节韧带损伤等情况,为临床制定正确的治疗方案和预后估计提供全面、可靠、精确的影像学资料.

    作者:张国良;李希铜;刘伟萍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氯化锶(89SrCl2)治疗肺癌骨转移疼痛16例

    目的 观察氯化锶(89SrCl2)治疗肺癌骨转移疼痛疗效.方法 16例肺癌骨转性疼痛患者应用氯化锶(89SrCl2)内放射治疗,观察治疗后患者的疼痛缓解、病灶变化情况.结果 氯化锶(89SrCl2)治疗16例,其中9例疼痛完全缓解,5例疼痛部分缓解,有效率达到87.50%,无明显骨髓抑制及肝肾功能损害.结论 氯化锶(89SrCl2)治疗肺癌骨转移性疼痛能显著减轻患者痛苦,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俞根;文兆明;胡正清;叶朝阳;武四美;周开良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红藤汤提取液抗炎作用初步试验研究

    目的 初步观察红藤汤提取液的抗炎作用.方法 采用小鼠二甲苯耳肿胀实验、大鼠塑料环肉芽组织增生实验观察红藤汤提取液的抗炎作用.结果 红藤汤提取液能明显抑制二甲苯所致的小鼠耳肿胀、塑料环引起的肉芽组织增生.结论 红藤汤提取液具有明显的抗炎作用,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差异.

    作者:冯英萍;朱俊;方芳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开放外伤海水浸泡后感染及修复的研究进展

    由于海洋具有高盐、高钠、低温、寡营养等特点,海洋微生物不同于陆地,不同海深、远海、近海与口岸存在生态环境上的差异,外伤后海水浸泡的病情有所不同.随着现代战场上的高精尖武器广泛使用,海战中爆炸伤已成为多的伤种,开放性外伤很难避免海水浸泡.

    作者:刘敏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C1q检测临床意义

    目的 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者血清C1q水平,探讨其在SLE发病及活动中的意义.方法 用免疫比浊法对30例SLE患者及20例正常人血清中补体C1q进行测定,同时将其与补体C3、血沉(ESR)、抗核抗体(ANA)、SLE DAI积分作相关分析.结果 SLE患者血清C1q水平(110.10±18.54mg/L)较正常人(206.95±32.65mg/L)明显降低,有统计学意义.C1q与ESR、SLEDAI积分、ANA滴度呈负相关,与C3呈正相关.结论 SLE患者血清水平补体C1q显著降低,提示C1q缺陷在SLE发病中起到一定作用.C1q越低提示SLE疾病活动程度越高,检测C1q对预测SLE活动有一定价值,作为SLE活动评估指标之一.

    作者:王友莲;付强;桂小美;施春花;张娜;邹伏英;尚可 刊期: 2011年第08期

江西医药杂志

江西医药杂志

主管:江西省卫生厅

主办:江西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