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下颌骨缺损自体骨移植+钛板内固定修复重建

卢新华;刘海涛;陈羿;叶明华;夏刚

关键词:下颌骨缺损, 自体骨移植, 钛板, 修复重建
摘要:目的 评价自体骨移植+钛板内固定技术在修复重建下颌骨缺损中的效果.方法 对46例口腔下颌骨肿瘤及囊性病变术后缺损的下颌骨修复重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病人共使用钛板内固定46块,植骨成功率100%,下颌骨外形及功能恢复良好.结论 自体骨移植+钛板内固定技术对下颌骨缺损修复的重建是一种较理想的技术.
江西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β-arrestin在TLR-IL-1R系统中的角色

    1 Arretins家族和LR-IL-1R系统Arretins家族是一组与G蛋白偶联受体激酶(Gprotein-coupled recptor kinase,GRK)联合作用造成受体脱敏的可溶性蛋白,对细胞内的信号转导起抑制作用.其家族至少包括6个成员,现在研究多的四个成员[1]是首先发现的arrestin及其后的cone-arrestin, β-arrestin1及β-arrestin2.

    作者:付倩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住院婴幼儿肺炎痰细菌培养及药敏分析

    目的 探讨住院婴幼儿肺炎痰病原菌的分布及药敏情况.方法 对我院2009年6月~2011年6月住院诊断为肺炎的203例婴幼儿进行了痰培养,就病原菌和耐药情况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 203份送检标本中,112份检出细菌,检出率55.17%,共检出细菌115株;其中革兰氏阳性菌32(27.83%)株,以肺炎链球菌及葡萄球菌属为主;革兰氏阴性菌81(70.43%)株,以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及副流感嗜血杆菌为主;真菌2(1.74%)株,均为白色念珠菌.革兰氏阳性球菌对利奈唑烷、喹努普汀达福普汀、环丙沙星、莫西沙星较敏感,对万古霉素敏感;革兰氏阴性菌对氨苄西林、哌拉西林及多数头孢二代、三代抗生素耐药率高,但对其复合酶制剂尚敏感,对喹诺酮类及阿米卡星较敏感,对亚胺培南、美洛培南高度敏感,但副流感嗜血杆菌及阴沟肠杆菌均出现对亚胺培南耐药菌株.结论 患感染性肺炎住院的婴幼儿病原菌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及时掌握婴幼儿肺炎的病原菌及药敏的动态,可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

    作者:孙萍;石岩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颅内血管瘤型脑膜瘤的MRI诊断与鉴别诊断

    目的 初步总结颅内血管瘤型脑膜瘤的MR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12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颅内血管瘤型脑膜瘤,其中男5例,女7例,年龄21-74岁.结果 12例病灶平扫均呈长T1、长T2改变,无钙化,增强扫描明显强化.结论 颅内血管瘤型脑膜瘤MR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MRI对血管瘤型脑膜瘤的定性、定位诊断、鉴别诊断有很大的价值.

    作者:王未明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开放外伤海水浸泡后感染及修复的研究进展

    由于海洋具有高盐、高钠、低温、寡营养等特点,海洋微生物不同于陆地,不同海深、远海、近海与口岸存在生态环境上的差异,外伤后海水浸泡的病情有所不同.随着现代战场上的高精尖武器广泛使用,海战中爆炸伤已成为多的伤种,开放性外伤很难避免海水浸泡.

    作者:刘敏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及颈动脉超声联合诊断冠心病的研究

    目的 评价64层螺旋CT及颈动脉超声联合诊断冠心病的效果.方法 98例临床诊断或可疑冠心病患者行64层螺旋CT心电门控平扫及增强扫描及行颈动脉超声检查联合诊断冠心病,并以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作为对照.观察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CTA) 及颈动脉超声联合检查诊断冠心病的准确性、敏感性、特异性.结果 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和颈动脉超声联合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为94.5%,特异性为72.7%,准确性为91.0%.结论 64层螺旋CT检查是一种无创、快捷的冠状动脉血管检查方法,联合颈动脉超声,对冠心病的诊断有较高的准确性.

    作者:罗小平;范剑峰;郑春华;张威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后路椎间植骨椎弓根钉棒系统治疗腰椎滑脱症

    目的 探讨后路椎体间植骨融合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采用椎管减压、后路椎体间自体髂骨植骨融合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腰椎滑脱24例的临床疗效.结果 随访6个月-2年,椎体间植骨均骨性愈合,无假关节形成,内固定无断裂.临床疗效综合评价:优12例,良10例,可2例,差0例.结论 后路腰椎椎体间植骨融合加椎弓根钉系统复位固定治疗腰椎滑脱可以取得良好复位、坚强内固定、彻底减压、融合率高等效果.

    作者:孙溢欣;许真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氯化锶(89SrCl2)治疗肺癌骨转移疼痛16例

    目的 观察氯化锶(89SrCl2)治疗肺癌骨转移疼痛疗效.方法 16例肺癌骨转性疼痛患者应用氯化锶(89SrCl2)内放射治疗,观察治疗后患者的疼痛缓解、病灶变化情况.结果 氯化锶(89SrCl2)治疗16例,其中9例疼痛完全缓解,5例疼痛部分缓解,有效率达到87.50%,无明显骨髓抑制及肝肾功能损害.结论 氯化锶(89SrCl2)治疗肺癌骨转移性疼痛能显著减轻患者痛苦,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俞根;文兆明;胡正清;叶朝阳;武四美;周开良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电针头穴运动区对痉挛型脑患儿粗大运动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电针头穴运动区对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粗大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60例痉挛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2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现代康复训练疗法,治疗组在现代康复训练的基础上结合电针头穴运动区方法,治疗前后运用GMFM-88项量表评定粗大运动功能的动态改变.结果 经过1个疗程(3个月)治疗后,GMFM-88项量表评定分值具有显著上升,与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电针头穴运动区对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粗大运动功能的改善产生积极的影响.

    作者:刘宏洋;于雪峰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下颌骨缺损自体骨移植+钛板内固定修复重建

    目的 评价自体骨移植+钛板内固定技术在修复重建下颌骨缺损中的效果.方法 对46例口腔下颌骨肿瘤及囊性病变术后缺损的下颌骨修复重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病人共使用钛板内固定46块,植骨成功率100%,下颌骨外形及功能恢复良好.结论 自体骨移植+钛板内固定技术对下颌骨缺损修复的重建是一种较理想的技术.

    作者:卢新华;刘海涛;陈羿;叶明华;夏刚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C1q检测临床意义

    目的 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者血清C1q水平,探讨其在SLE发病及活动中的意义.方法 用免疫比浊法对30例SLE患者及20例正常人血清中补体C1q进行测定,同时将其与补体C3、血沉(ESR)、抗核抗体(ANA)、SLE DAI积分作相关分析.结果 SLE患者血清C1q水平(110.10±18.54mg/L)较正常人(206.95±32.65mg/L)明显降低,有统计学意义.C1q与ESR、SLEDAI积分、ANA滴度呈负相关,与C3呈正相关.结论 SLE患者血清水平补体C1q显著降低,提示C1q缺陷在SLE发病中起到一定作用.C1q越低提示SLE疾病活动程度越高,检测C1q对预测SLE活动有一定价值,作为SLE活动评估指标之一.

    作者:王友莲;付强;桂小美;施春花;张娜;邹伏英;尚可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局麻下行阑尾切除术的体会

    目的 总结局麻下行阑尾切除术的经验.方法 分析68例在局麻下行阑尾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68例患者(急性单纯性阑尾炎56例,急性化脓性阑尾炎8例,慢性阑尾炎2例,坏疽性阑尾性2例)中,除2例后腹膜位阑尾在局麻下无法切除外,其余66例均在局麻下切除成功,切口均Ⅰ期愈合,无 1例并发症发生.结论 在缺乏专职麻醉师的情况下,局麻下行阑尾切除术是可行的,但一定要把握好手术适应症,做好围手术期处理.

    作者:黄国华;谢宝安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经皮肾镜气压弹道联合超声碎石术106例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超声引导经皮肾镜气压弹道联合超声碎石术(PCNL)治疗肾结石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10 年8 月应用超声引导经皮肾镜气压弹道联合超声碎石术治疗的106例肾结石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 1例(0.9%)穿刺失败,经第12肋上穿刺9例( 8.5 %).采用单通道99例( 93.4%),双通道7例( 6.6%).首次完全清除71例(67.0%).对残留结石行体外震波碎石(ESWL)13例(12.3 %),二次PCNL10例(9.4%),输尿管镜下取石1例( 0.9%)、转肾盂切开取石术1例( 0.9%).无肾切除、胸膜损伤、血气胸、腹腔脏器及血管损伤、感染性休克等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住院时间5-15d,平均8d.结论 超声引导经皮肾镜气压弹道联合超声碎石术治疗肾结石的疗效确切、安全,并发症少.

    作者:熊海云;曾小明;余明主;朱宏亮;谭公祥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膝关节盘状半月板及其撕裂的低场MRI诊断

    目的 探讨膝关节盘状半月板及其撕裂的低场MRI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41例经手术或关节镜确诊的盘状半月板及其撕裂低场MRI表现.本组病例均行低场MRI常规矢状面PDWI,T2WI,冠状面STIR,T1WI序列扫描.结果 41例盘状半月板均发生外侧.41例中,板型25例,楔型12例,肥角型4例.其中盘状半月板变性5例,半月板撕裂34例,2例伴半月板囊肿.结论 低场MRI能够准确显示盘状半月板类型及其撕裂的范围及程度,MRI是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

    作者:查广盛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五羟色胺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的影响

    目的 探讨五羟色胺(serotonin,5-HT)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uman 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hBM-MSCs)体外增殖的影响.方法从捐赠者髂骨穿刺抽取骨髓细胞,采用密度梯度离心和贴壁培养法进行培养和纯化hBM-MSCs,取生长良好的P3或P4代hBM-MSCs,通过用含不同浓度5-HT的条件培养基分组对hBM-MSCs进行干预,观察24、48及72h,MTS检测评估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hBM-MSCs凋亡率.结果 (1)MTS检测结果显示随着观察时间延长,5-HT浓度增加,细胞存活率逐渐降低.在无血清情况下,存活率低可达59.5% (P<0.05).(2)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5-HT作用hBM-MSCs 48h后,随着浓度增加,细胞凋亡率升高.在5-HT为1000 μM时,凋亡率为21.42%.结论 5-HT对体外培养的hBM-MSCs具有凋亡作用,在无血清情况下,凋亡作用愈明显.

    作者:魏志远;邹鸿星;邵银初;单记春;马勇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腹腔镜辅助胃癌D2根治术56例临床报告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胃癌D2根治术治疗进展期胃癌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 对2007年5月-2010年10月56例进展期胃癌行腹腔镜下D2根治术,根治性远端胃大部切除术清扫第1、3、4、5、6、7、8、9、11P、12a、14v组淋巴结,根治性近端胃大部切除术清扫第1、2、3、4、7、8、9、10、11、12组淋巴结,根治性全胃切除术清扫第1、2、3、4、5、6、7、8、9、10、1l、12a、14v组淋巴结,后于上腹部做小切口(6-8cm)行病灶切除及消化道重建.结果 56例均成功完成腹腔镜辅助手术.3种术式手术平均用时分别为:全胃切除330min,近端胃切除270min,远端胃切除240min;术中平均出血量分别为:全胃切除350ml,近端胃切除280ml,远端胃切除260ml.清扫淋巴结数目平均15枚/例,术后患者平均胃肠功能恢复时间3d,进流质饮食时间4d.术后效果良好.结论 腹腔镜下胃癌D2根治术应用于治疗进展期胃癌安全可行,创伤小,且近期效果良好.

    作者:韩浔生;袁华照;李春平;孙振华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气管、支气管疾病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三维重建技术在气管、支气管疾病中的应用.方法 搜集自2007年5月-2010年10月共43例气管支气管病变的MSCT资料,扫描参数层厚为2.5mm,0.625mm-1.25 mm重建间距,并于同步工作站进行三维重建,包括CT仿真支气管内镜(CTVE)、多层面/曲面成像(MPR/CPR)、小密度投影(MinIP)、表面遮盖成像(SSD)和容积重组(VR).结果 MSCT结合多种三维重建可以很好地显示气管支气管病变,肺癌、支气管结核、支气管腔内占位以及邻近病变所致气道狭窄各有特点.本组共查出肺癌17例,气管支气管结核10例,气管周围病变13例,支气管腔内占位2例(气管腔内血管瘤和转移瘤各1例),气管憩室1例.结论 MSCT结合多种三维重建技术对气管支气管的各种类型病变有较好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

    作者:古君海;刘小华;曾新晖;袁春霞;张少兴;林志勇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黄芪多糖对脓毒症大鼠核因子-κB和Th1/Th2型细胞因子及CD4+/CD8+比值的影响

    目的 探讨黄芪多糖在脓毒症大鼠中与核因子NF-κB和细胞免疫的关系.方法 30只雄性SD大鼠体重(250±10)g,采用盲肠结扎加穿孔法(CLP)复制脓毒症,将30只大鼠随机分成3组即假CLP组、CLP组、黄芪多糖(APS)组.CLP组和APS组行CLP,APS组术前15min及术后3h各腹腔注射APS 200mg/kg.3组大鼠术后18h全部颈椎脱臼处死取血.采用Western blot检测NF-κB;ELISA法检测TNF-α及IFN-r和IL-4的浓度;流式细胞仪检测CD3+,CD4+及CD8+的表达.结果 黄芪多糖在脓毒症大鼠中可抑制NF-κB的活化及TNF-α的表达(P<0.05),可上调Th1/Th2型细胞因子及CD4+/CD8+的比值(P<0.05).结论 黄芪多糖对脓毒症大鼠可抑制其炎症反应,同时可增强脓毒症大鼠的免疫应答.

    作者:闫智杰;贾宝辉;陈军喜;韩飚;夏芝辉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LISS钢板治疗胫骨干粉碎性骨折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LISS钢板治疗胫骨干粉碎性骨折的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 26 例胫骨干粉碎性骨折的患者均采用 LISS钢板治疗.结果 本组 26 例平均随访17.5(6~32)个月,所有手术切口及原开放伤口一期愈合,1例出现小腿高度肿胀及张力性水泡,保守治疗后肿胀消退,未发生内固定物松动、断裂、变形及脱出,约4周左右出现骨痂生长,无短缩及旋转畸形.Johner-Wruh评分:优15例,良9例,可2例,优良率92.31%.结论 LISS钢板创伤小,并发症少,骨愈合率高,是治疗胫骨干粉碎性骨折的有效方法.

    作者:夏剑;徐永丰;许永武;万爱国;丁健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房间隔缺损介入治疗后右房室重构研究

    目的 评价卡托普利及氯沙坦逆转房间隔缺损(ASD)封堵术后右房右室重构,改善心脏功能的临床疗效.方法 90例成功进行了封堵治疗的ASD患者,男 40 例,女50例;年龄14-78岁(32.12±10.83)岁.随机分为卡托普利组、氯沙坦组和对照组.术前、术后3d及术后6个月行超声心动图检查(TTE),观察右房室重构数据.结果 与术前相比3组右房、右室内径及右室舒张末期容积均有减小,左室内径增大,左右心比例趋于正常;卡托普利组与氯沙坦组右房右室改变均较对照组有明显不同,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间改变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卡托普利和氯沙坦均有助于逆转ASD 所致的心脏病理变化,逆转右房右室重构,改善心功能.

    作者:王洪;洪浪;陆林祥;陈章强;胡耀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软通道微创治疗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穿刺液化引流术治疗高血压颅内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2008年1月-2010年6月应用穿刺液化引流术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53例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53例患者出院47例,死亡6例,病死率11.3%.结论 应用颅脑外引流装置穿刺液化引流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安全有效可靠.

    作者:邓锋华;曾晓华;黄涛;钟富军 刊期: 2011年第08期

江西医药杂志

江西医药杂志

主管:江西省卫生厅

主办:江西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