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气管、支气管疾病中的应用

古君海;刘小华;曾新晖;袁春霞;张少兴;林志勇

关键词:多层螺旋CT, 气管支气管, 图像处理
摘要: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三维重建技术在气管、支气管疾病中的应用.方法 搜集自2007年5月-2010年10月共43例气管支气管病变的MSCT资料,扫描参数层厚为2.5mm,0.625mm-1.25 mm重建间距,并于同步工作站进行三维重建,包括CT仿真支气管内镜(CTVE)、多层面/曲面成像(MPR/CPR)、小密度投影(MinIP)、表面遮盖成像(SSD)和容积重组(VR).结果 MSCT结合多种三维重建可以很好地显示气管支气管病变,肺癌、支气管结核、支气管腔内占位以及邻近病变所致气道狭窄各有特点.本组共查出肺癌17例,气管支气管结核10例,气管周围病变13例,支气管腔内占位2例(气管腔内血管瘤和转移瘤各1例),气管憩室1例.结论 MSCT结合多种三维重建技术对气管支气管的各种类型病变有较好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
江西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芪参益气滴丸对急性心肌梗死后患者心功能和炎性因子的影响

    目的 探讨芪参益气滴丸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后患者心功能和炎性因子(TNF-α、IL-6)的影响.方法 AMI患者41例,分对照组20例行常规治疗及治疗组21例在常规治疗中加用芪参益气滴丸治疗12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与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值,血清BNP、TNF-α、IL-6的含量.结果 两组治疗后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与收缩末期内径(LVESD)均有缩小、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均有提高,两组治疗后血清BNP、TNF-α、IL-6的水平均有下降(P<0.01),治疗后芪参益气滴丸组较常规治疗组心功能恢复更好,血清BNP、TNF-α、IL-6的含量较常规治疗组有进一步下降(P<0.01).结论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芪参益气滴丸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可以进一步改善患者心功能,降低血清TNF-α、IL-6水平,其作用机制与芪参益气滴丸抑制炎性因子有关.

    作者:陈图刚;马战清;钟志英;孙国锋;周宇昕;赵宇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β-arrestin在TLR-IL-1R系统中的角色

    1 Arretins家族和LR-IL-1R系统Arretins家族是一组与G蛋白偶联受体激酶(Gprotein-coupled recptor kinase,GRK)联合作用造成受体脱敏的可溶性蛋白,对细胞内的信号转导起抑制作用.其家族至少包括6个成员,现在研究多的四个成员[1]是首先发现的arrestin及其后的cone-arrestin, β-arrestin1及β-arrestin2.

    作者:付倩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C1q检测临床意义

    目的 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者血清C1q水平,探讨其在SLE发病及活动中的意义.方法 用免疫比浊法对30例SLE患者及20例正常人血清中补体C1q进行测定,同时将其与补体C3、血沉(ESR)、抗核抗体(ANA)、SLE DAI积分作相关分析.结果 SLE患者血清C1q水平(110.10±18.54mg/L)较正常人(206.95±32.65mg/L)明显降低,有统计学意义.C1q与ESR、SLEDAI积分、ANA滴度呈负相关,与C3呈正相关.结论 SLE患者血清水平补体C1q显著降低,提示C1q缺陷在SLE发病中起到一定作用.C1q越低提示SLE疾病活动程度越高,检测C1q对预测SLE活动有一定价值,作为SLE活动评估指标之一.

    作者:王友莲;付强;桂小美;施春花;张娜;邹伏英;尚可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理中丸中甘草酸的含量

    目的 探讨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理中丸(浓缩丸)中甘草酸含量的测定方法.方法 用C18柱,流动相为乙腈-0.017mol/L磷酸溶液(40:60),检测波长为250nm,流速为1.0ml/min,柱温30℃.结果 甘草酸进样量在0.3126-6.252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1.0000),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3%(RSD=0.6%).结论 本方法简便、快速、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于理中丸(浓缩丸)中甘草酸的含量测定.

    作者:温琰;肖林林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影像诊断在膝关节损伤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影像对比在膝关节损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膝关节损伤患者进行X线、CT、MRI检查,将得到的影像图片汇总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本组72例患者均行常规X线检查发现髌骨骨折9例,股骨骨折7例,胫骨髁间棘及平台骨折19例,伴膝关节脱位1例,胫骨平台、髌骨骨折可疑5例,26例未发现明显骨折征象;27例患者同时行CT检查,发现胫骨平台、髌骨骨折20例(包括X线检查可疑骨折3例),7例未发现明显骨折征象;52例患者同时行MRI检查,发现髌骨骨折9例,股骨骨折7例,胫骨髁间棘及平台骨折19例,伴膝关节脱位1例,胫骨平台、髌骨隐匿性骨折5例;关节软骨和骨挫伤36例;半月板撕裂40例,半月板变性14例;韧带损伤14例,其中前交叉韧带损伤7例,侧副韧带损伤4例;不同程度关节周围软组织肿胀伴关节腔积液65例.结论 常规X线检查是基础;CT能显示关节内的细微骨折及积液征象,特别是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可以多方位、多角度了解关节及周边骨质情况;MRI能很好地显示隐匿性骨折、软骨损伤、骨髓挫伤、肌腱及关节韧带损伤等情况,为临床制定正确的治疗方案和预后估计提供全面、可靠、精确的影像学资料.

    作者:张国良;李希铜;刘伟萍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红藤汤提取液抗炎作用初步试验研究

    目的 初步观察红藤汤提取液的抗炎作用.方法 采用小鼠二甲苯耳肿胀实验、大鼠塑料环肉芽组织增生实验观察红藤汤提取液的抗炎作用.结果 红藤汤提取液能明显抑制二甲苯所致的小鼠耳肿胀、塑料环引起的肉芽组织增生.结论 红藤汤提取液具有明显的抗炎作用,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差异.

    作者:冯英萍;朱俊;方芳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盐酸普萘洛尔联合90Sr皮肤敷贴治疗婴幼儿血管瘤的临床研究

    目的 评估盐酸普萘洛尔联合90Sr皮肤敷贴治疗婴幼儿血管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我科2009年1月-2010年9月收集的121例血管瘤患儿随机分为盐酸普萘洛尔联合90Sr皮肤敷贴治疗(以下简称联合治疗组)61例和单纯90Sr皮肤敷贴治疗组(以下简称单纯组)60例,比较两组的血管瘤疗效.结果 经4个月随诊,联合组治愈率明显优于单纯组(P<0.01).结论 盐酸普萘洛尔联合90Sr皮肤敷贴较之单纯90Sr皮肤敷贴婴幼儿血管瘤有治愈率高,治疗时间短.

    作者:叶朝阳;周开良;易珂苇;蔡剑玲;彭文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白艾痛风灵对兔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实验研究

    目的 探讨白艾痛风灵治疗兔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作用机制.方法 32只新西兰大白兔按随机分组法分为4组,分别为白艾痛风灵组、秋水仙碱组、模型组、正常组,每组8只,采用传统的造模方法按照McCarty DJ经典造模.造模成功后分别予白艾痛风灵煎剂、秋水仙碱、0.9%氯化钠注射液灌胃.给药7 d后,观察其关节滑膜病理组织学变化,并采用放免法检测兔关节液IL-1β、IL-8水平.结果 白艾痛风灵组滑膜病理组织学评分较模型组明显下降(P<0.01).与秋水仙碱治疗组比较,白艾痛风灵组滑膜病理组织学评分有所下降,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白艾痛风灵组和秋水仙碱组关节液IL-1β、IL-8水平均显著下降 (P<0.01).与秋水仙碱组比较,白艾痛风灵组关节液IL-1β、IL-8水平有所下降(P<0.05).结论 白艾痛风灵治疗兔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在降低IL-1β、IL-8水平方面较秋水仙碱显著.

    作者:刘军仕;谢建祥;黄敏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住院婴幼儿肺炎痰细菌培养及药敏分析

    目的 探讨住院婴幼儿肺炎痰病原菌的分布及药敏情况.方法 对我院2009年6月~2011年6月住院诊断为肺炎的203例婴幼儿进行了痰培养,就病原菌和耐药情况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 203份送检标本中,112份检出细菌,检出率55.17%,共检出细菌115株;其中革兰氏阳性菌32(27.83%)株,以肺炎链球菌及葡萄球菌属为主;革兰氏阴性菌81(70.43%)株,以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及副流感嗜血杆菌为主;真菌2(1.74%)株,均为白色念珠菌.革兰氏阳性球菌对利奈唑烷、喹努普汀达福普汀、环丙沙星、莫西沙星较敏感,对万古霉素敏感;革兰氏阴性菌对氨苄西林、哌拉西林及多数头孢二代、三代抗生素耐药率高,但对其复合酶制剂尚敏感,对喹诺酮类及阿米卡星较敏感,对亚胺培南、美洛培南高度敏感,但副流感嗜血杆菌及阴沟肠杆菌均出现对亚胺培南耐药菌株.结论 患感染性肺炎住院的婴幼儿病原菌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及时掌握婴幼儿肺炎的病原菌及药敏的动态,可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

    作者:孙萍;石岩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急诊螺钉内固定踝部骨折30例疗效分析

    目的 总结急诊螺钉内固定踝部骨折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 急诊在连硬膜外麻行切开复位螺钉内固定踝部骨折,观察患者术后踝关节功能情况.结果 治疗踝部骨折30例,随访30例(100%),时间4-36个月,平均19个月.疗效:本组优24例,良5例,可1例,差0例,优良率96.7%.骨折平均愈合时间7-10周.结论 选择受伤时间较短、肿胀较轻患者进行急诊螺钉内固定踝部骨折,手术操作简单安全、疗效可靠.

    作者:刘胜才;李红;方冰;刘建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局麻下行阑尾切除术的体会

    目的 总结局麻下行阑尾切除术的经验.方法 分析68例在局麻下行阑尾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68例患者(急性单纯性阑尾炎56例,急性化脓性阑尾炎8例,慢性阑尾炎2例,坏疽性阑尾性2例)中,除2例后腹膜位阑尾在局麻下无法切除外,其余66例均在局麻下切除成功,切口均Ⅰ期愈合,无 1例并发症发生.结论 在缺乏专职麻醉师的情况下,局麻下行阑尾切除术是可行的,但一定要把握好手术适应症,做好围手术期处理.

    作者:黄国华;谢宝安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多种疗法联合应用的疗效观察

    目的 评价多种疗法联合应用在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控制眼压效果.方法 对小梁切除术后的病例89 例96只眼用眼球按摩、拆除可调缝线或针拨断线及针刺分离联合滤泡旁注射5-氟尿嘧啶等综合疗法并进行观察.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观察12-18个月,术后眼压控制理想.结论 多种疗法联合应用可提高小梁切除术成功率,减少术后并发症.

    作者:易孟君;蒙云燕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凤凰衣在翼状胬肉手术中应用

    目的 比较翼状胬肉手术中应用凤凰衣与单纯胬肉摘除术的疗效.方法 将原发性翼状胬肉111例(141眼)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为胬肉摘除术中以凤凰衣覆盖角巩膜创面(87例114眼),对照组为单纯胬肉摘除(24例27眼),观察胬肉术后复发率,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术后随访观察2年,术后复发率分别为实验组胬肉复发11眼(9.65%),对照组胬肉复发10眼(37.04%),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在翼状胬肉手术中应用凤凰衣预防胬肉组织效果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谢玉泉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白内障超乳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37例(43眼)青光眼白内障患者,控制眼压后行白内障超乳吸除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观察术后视力及眼压等情况变化.结果 术后随访5个月,43眼中有34眼(79.07%)视力较手术前提高,38眼(88.37%)眼压控制在21mmHg之内,绝大部分眼压控制在正常范围,滤泡形成良好.术后近期主要并发症为角膜水肿(34.88%),前房渗出(22.26%),后囊膜混浊(18.60%),未发生明显眼内出血及视网膜脱离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白内障超乳吸除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三联术对白内障并青光眼患者是安全、有效的.

    作者:高昭辉;陈文辉;叶海力;赵安利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气管、支气管疾病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三维重建技术在气管、支气管疾病中的应用.方法 搜集自2007年5月-2010年10月共43例气管支气管病变的MSCT资料,扫描参数层厚为2.5mm,0.625mm-1.25 mm重建间距,并于同步工作站进行三维重建,包括CT仿真支气管内镜(CTVE)、多层面/曲面成像(MPR/CPR)、小密度投影(MinIP)、表面遮盖成像(SSD)和容积重组(VR).结果 MSCT结合多种三维重建可以很好地显示气管支气管病变,肺癌、支气管结核、支气管腔内占位以及邻近病变所致气道狭窄各有特点.本组共查出肺癌17例,气管支气管结核10例,气管周围病变13例,支气管腔内占位2例(气管腔内血管瘤和转移瘤各1例),气管憩室1例.结论 MSCT结合多种三维重建技术对气管支气管的各种类型病变有较好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

    作者:古君海;刘小华;曾新晖;袁春霞;张少兴;林志勇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改良免辅助切口腹腔镜直肠癌切除保肛术

    目的 探讨免辅助切口腹腔镜直肠癌切除保肛手术的应用研究可行性.方法 采用免辅助切口腹腔镜下经肛门拖出标本的方法,对16例直肠癌实施直肠癌保肛手术.结果 16例患者经肛门取出标本行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均获成功,无中转开腹,无脏器副损伤、吻合口出血、吻合口瘘等严重的术中术后并发症,无切端阳性,无手术相关死亡.结论 只要把握好适应症,免辅助切口腹腔镜直肠癌切除保肛手术是安全可行的,既能保障肿瘤的根治性切除,又降低直肠低位横断的难度、创伤更小、更美观.

    作者:李骏宇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罗哌卡因配伍氯胺酮自控硬膜外镇痛用于无痛分娩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罗哌卡因配伍小剂量氯胺酮自控硬膜外镇痛用于分娩镇痛效果.方法 比较行分娩镇痛与未行分娩镇痛每组均50例产妇的镇痛效果、产程时间、缩宫素使用量、分娩结局、产后出血量以及新生儿情况.结果 两组缩宫素使用量、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镇痛组的剖宫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活跃期较对照组缩短,疼痛程度和焦虑情绪比对照组明显减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低浓度罗哌卡因配伍小剂量氯胺酮用于硬膜外分娩镇痛安全有效.

    作者:章宏斌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乌梅、苏打治疗婴幼儿腹泻60例分析

    目的 观察乌梅、苏打治疗婴幼儿腹泻60例疗效.方法 用乌梅粉、苏打片口服治疗60例,并与60例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组治愈率达83%,总有效率达98.3%;对照组治愈率为70%,总有效率达85%,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显著(P<0.05).结论 乌梅、苏打治疗婴幼儿腹泻可提高疗效,缩短病程,提高治愈率.

    作者:艾良英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垂体Rathke囊肿的MRI表现

    目的 总结垂体Rathke囊肿的MRI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分析11例垂体Rathke囊肿的临床和MRI表现特点.结果 11例垂体Rathke囊肿均位于鞍区,多呈圆形或椭圆形,边界清楚;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信号均匀.5例行增强扫描,囊肿无强化,垂体呈均匀明显强化.结论 MRI扫描对垂体Rathke囊肿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周翠岚;宛四海;周炀;杜思军;兰小文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门诊儿童青少年屈光不正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儿童各年龄段异常屈光不正和视力分布概况.方法 通过对2002年12月以来在我院就诊的屈光不正患者968例1936眼,对不同年龄段屈光不正的矫正视力、球镜度数、柱镜度数、柱镜轴向做统计学分析.结果 5-14岁不同年龄段矫正视力分别为0.65±0.23、0.73±0.29、0.75±0.25、0.82±0.21、0.89±0.23、0.91±0.24、0.96±0.20、1.01±0.19、1.01±0.19、0.99±0.22,方差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9.31、P=0.00).结论 5-14岁屈光不正随着年龄增长矫正视力逐步上升,球镜呈近视化发展,散光眼百分比呈下降趋势,平均散光度数稳定在-1.00DC.

    作者:胡煜;邝平 刊期: 2011年第08期

江西医药杂志

江西医药杂志

主管:江西省卫生厅

主办:江西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