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多种疗法联合应用的疗效观察

易孟君;蒙云燕

关键词:多种疗法, 小梁切除术, 青光眼
摘要:目的 评价多种疗法联合应用在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控制眼压效果.方法 对小梁切除术后的病例89 例96只眼用眼球按摩、拆除可调缝线或针拨断线及针刺分离联合滤泡旁注射5-氟尿嘧啶等综合疗法并进行观察.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观察12-18个月,术后眼压控制理想.结论 多种疗法联合应用可提高小梁切除术成功率,减少术后并发症.
江西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急诊螺钉内固定踝部骨折30例疗效分析

    目的 总结急诊螺钉内固定踝部骨折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 急诊在连硬膜外麻行切开复位螺钉内固定踝部骨折,观察患者术后踝关节功能情况.结果 治疗踝部骨折30例,随访30例(100%),时间4-36个月,平均19个月.疗效:本组优24例,良5例,可1例,差0例,优良率96.7%.骨折平均愈合时间7-10周.结论 选择受伤时间较短、肿胀较轻患者进行急诊螺钉内固定踝部骨折,手术操作简单安全、疗效可靠.

    作者:刘胜才;李红;方冰;刘建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白艾痛风灵对兔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实验研究

    目的 探讨白艾痛风灵治疗兔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作用机制.方法 32只新西兰大白兔按随机分组法分为4组,分别为白艾痛风灵组、秋水仙碱组、模型组、正常组,每组8只,采用传统的造模方法按照McCarty DJ经典造模.造模成功后分别予白艾痛风灵煎剂、秋水仙碱、0.9%氯化钠注射液灌胃.给药7 d后,观察其关节滑膜病理组织学变化,并采用放免法检测兔关节液IL-1β、IL-8水平.结果 白艾痛风灵组滑膜病理组织学评分较模型组明显下降(P<0.01).与秋水仙碱治疗组比较,白艾痛风灵组滑膜病理组织学评分有所下降,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白艾痛风灵组和秋水仙碱组关节液IL-1β、IL-8水平均显著下降 (P<0.01).与秋水仙碱组比较,白艾痛风灵组关节液IL-1β、IL-8水平有所下降(P<0.05).结论 白艾痛风灵治疗兔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在降低IL-1β、IL-8水平方面较秋水仙碱显著.

    作者:刘军仕;谢建祥;黄敏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盐酸普萘洛尔联合90Sr皮肤敷贴治疗婴幼儿血管瘤的临床研究

    目的 评估盐酸普萘洛尔联合90Sr皮肤敷贴治疗婴幼儿血管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我科2009年1月-2010年9月收集的121例血管瘤患儿随机分为盐酸普萘洛尔联合90Sr皮肤敷贴治疗(以下简称联合治疗组)61例和单纯90Sr皮肤敷贴治疗组(以下简称单纯组)60例,比较两组的血管瘤疗效.结果 经4个月随诊,联合组治愈率明显优于单纯组(P<0.01).结论 盐酸普萘洛尔联合90Sr皮肤敷贴较之单纯90Sr皮肤敷贴婴幼儿血管瘤有治愈率高,治疗时间短.

    作者:叶朝阳;周开良;易珂苇;蔡剑玲;彭文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米氮平致不宁腿综合征分析

    目的 总结米氮平致不宁腿综合征的诊治经验.方法 回顾分析13例米氮平治疗抑郁症致不宁腿综合征的识别、治疗及转归情况.结果 米氮平致不宁腿综合征以双下肢感觉异常为突出表现,静息时出现或加重,活动及被动运动症状缓解或消失,夜间症状突出而导致睡眠障碍,加重病人焦虑抑郁症状,使病人对米氮平依从性差.结论 米氮平致不宁腿综合征诊断主要依据特征性的临床表现,其发生率较高,但易被误诊漏诊,及时发现利于调整治疗方案.

    作者:王海丽;周舟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膝关节盘状半月板及其撕裂的低场MRI诊断

    目的 探讨膝关节盘状半月板及其撕裂的低场MRI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41例经手术或关节镜确诊的盘状半月板及其撕裂低场MRI表现.本组病例均行低场MRI常规矢状面PDWI,T2WI,冠状面STIR,T1WI序列扫描.结果 41例盘状半月板均发生外侧.41例中,板型25例,楔型12例,肥角型4例.其中盘状半月板变性5例,半月板撕裂34例,2例伴半月板囊肿.结论 低场MRI能够准确显示盘状半月板类型及其撕裂的范围及程度,MRI是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

    作者:查广盛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多种疗法联合应用的疗效观察

    目的 评价多种疗法联合应用在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控制眼压效果.方法 对小梁切除术后的病例89 例96只眼用眼球按摩、拆除可调缝线或针拨断线及针刺分离联合滤泡旁注射5-氟尿嘧啶等综合疗法并进行观察.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观察12-18个月,术后眼压控制理想.结论 多种疗法联合应用可提高小梁切除术成功率,减少术后并发症.

    作者:易孟君;蒙云燕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儿童腺样体肥大的X线诊断

    目的 探讨鼻咽部侧位X线片对儿童腺样体肥大的诊断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30例儿童腺样体肥大临床资料及影像资料完整的病例结合文献加以分析.结果 所有病例鼻咽部顶后壁均呈现不同程度的软组织增厚、肥大,A/N比值在0.61-0.81之间.结论 鼻咽部侧位片可作为基层医院检查诊断此病的常规方法.

    作者:王雪荣;刘国梁;彭喜彬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住院婴幼儿肺炎痰细菌培养及药敏分析

    目的 探讨住院婴幼儿肺炎痰病原菌的分布及药敏情况.方法 对我院2009年6月~2011年6月住院诊断为肺炎的203例婴幼儿进行了痰培养,就病原菌和耐药情况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 203份送检标本中,112份检出细菌,检出率55.17%,共检出细菌115株;其中革兰氏阳性菌32(27.83%)株,以肺炎链球菌及葡萄球菌属为主;革兰氏阴性菌81(70.43%)株,以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及副流感嗜血杆菌为主;真菌2(1.74%)株,均为白色念珠菌.革兰氏阳性球菌对利奈唑烷、喹努普汀达福普汀、环丙沙星、莫西沙星较敏感,对万古霉素敏感;革兰氏阴性菌对氨苄西林、哌拉西林及多数头孢二代、三代抗生素耐药率高,但对其复合酶制剂尚敏感,对喹诺酮类及阿米卡星较敏感,对亚胺培南、美洛培南高度敏感,但副流感嗜血杆菌及阴沟肠杆菌均出现对亚胺培南耐药菌株.结论 患感染性肺炎住院的婴幼儿病原菌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及时掌握婴幼儿肺炎的病原菌及药敏的动态,可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

    作者:孙萍;石岩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颅内血管瘤型脑膜瘤的MRI诊断与鉴别诊断

    目的 初步总结颅内血管瘤型脑膜瘤的MR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12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颅内血管瘤型脑膜瘤,其中男5例,女7例,年龄21-74岁.结果 12例病灶平扫均呈长T1、长T2改变,无钙化,增强扫描明显强化.结论 颅内血管瘤型脑膜瘤MR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MRI对血管瘤型脑膜瘤的定性、定位诊断、鉴别诊断有很大的价值.

    作者:王未明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下颌骨缺损自体骨移植+钛板内固定修复重建

    目的 评价自体骨移植+钛板内固定技术在修复重建下颌骨缺损中的效果.方法 对46例口腔下颌骨肿瘤及囊性病变术后缺损的下颌骨修复重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病人共使用钛板内固定46块,植骨成功率100%,下颌骨外形及功能恢复良好.结论 自体骨移植+钛板内固定技术对下颌骨缺损修复的重建是一种较理想的技术.

    作者:卢新华;刘海涛;陈羿;叶明华;夏刚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LISS钢板治疗胫骨干粉碎性骨折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LISS钢板治疗胫骨干粉碎性骨折的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 26 例胫骨干粉碎性骨折的患者均采用 LISS钢板治疗.结果 本组 26 例平均随访17.5(6~32)个月,所有手术切口及原开放伤口一期愈合,1例出现小腿高度肿胀及张力性水泡,保守治疗后肿胀消退,未发生内固定物松动、断裂、变形及脱出,约4周左右出现骨痂生长,无短缩及旋转畸形.Johner-Wruh评分:优15例,良9例,可2例,优良率92.31%.结论 LISS钢板创伤小,并发症少,骨愈合率高,是治疗胫骨干粉碎性骨折的有效方法.

    作者:夏剑;徐永丰;许永武;万爱国;丁健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理中丸中甘草酸的含量

    目的 探讨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理中丸(浓缩丸)中甘草酸含量的测定方法.方法 用C18柱,流动相为乙腈-0.017mol/L磷酸溶液(40:60),检测波长为250nm,流速为1.0ml/min,柱温30℃.结果 甘草酸进样量在0.3126-6.252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1.0000),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3%(RSD=0.6%).结论 本方法简便、快速、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于理中丸(浓缩丸)中甘草酸的含量测定.

    作者:温琰;肖林林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凤凰衣在翼状胬肉手术中应用

    目的 比较翼状胬肉手术中应用凤凰衣与单纯胬肉摘除术的疗效.方法 将原发性翼状胬肉111例(141眼)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为胬肉摘除术中以凤凰衣覆盖角巩膜创面(87例114眼),对照组为单纯胬肉摘除(24例27眼),观察胬肉术后复发率,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术后随访观察2年,术后复发率分别为实验组胬肉复发11眼(9.65%),对照组胬肉复发10眼(37.04%),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在翼状胬肉手术中应用凤凰衣预防胬肉组织效果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谢玉泉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芪参益气滴丸对急性心肌梗死后患者心功能和炎性因子的影响

    目的 探讨芪参益气滴丸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后患者心功能和炎性因子(TNF-α、IL-6)的影响.方法 AMI患者41例,分对照组20例行常规治疗及治疗组21例在常规治疗中加用芪参益气滴丸治疗12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与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值,血清BNP、TNF-α、IL-6的含量.结果 两组治疗后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与收缩末期内径(LVESD)均有缩小、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均有提高,两组治疗后血清BNP、TNF-α、IL-6的水平均有下降(P<0.01),治疗后芪参益气滴丸组较常规治疗组心功能恢复更好,血清BNP、TNF-α、IL-6的含量较常规治疗组有进一步下降(P<0.01).结论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芪参益气滴丸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可以进一步改善患者心功能,降低血清TNF-α、IL-6水平,其作用机制与芪参益气滴丸抑制炎性因子有关.

    作者:陈图刚;马战清;钟志英;孙国锋;周宇昕;赵宇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电针头穴运动区对痉挛型脑患儿粗大运动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电针头穴运动区对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粗大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60例痉挛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2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现代康复训练疗法,治疗组在现代康复训练的基础上结合电针头穴运动区方法,治疗前后运用GMFM-88项量表评定粗大运动功能的动态改变.结果 经过1个疗程(3个月)治疗后,GMFM-88项量表评定分值具有显著上升,与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电针头穴运动区对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粗大运动功能的改善产生积极的影响.

    作者:刘宏洋;于雪峰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单肺通气不同的通气方式对呼吸和循环的影响

    目的 探讨开胸手术肺隔离时行单肺通气(OLV),不同通气方式对病人术中呼吸和循环的影响.方法 择期开胸手术40例,ASA I-II.随机分小潮气量加呼气末正压(PEEP4-6mmHg)A组(n=20),正常潮气量B组(n=20).分别于麻醉后双肺通气时T0,单肺通气后20minT1,单肺通气后40minT2.单肺通气后60minT3.记录气道峰压Peak、气道平台压Plat、动脉血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血氧饱和度SpO2、心率HR、血压BP、中心静脉压CVP.结果 两组病人单肺通气后氧分压较双肺通气时明显降低,A组T1与B组比SpaO2、PaO2、有统计学差异(P<0.05).A组加PEEP后SpaO2、PaO2、升高,T2、T3与B组比较无统计差异(P>0.05).两组循环稳定,B组气道压明显高于A组(P<0.05).结论 单肺通气采用小潮气加合适的PEEP模式可以增加血氧饱和度,提高氧分压,对气道压、循环无影响.

    作者:付江勇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房间隔缺损介入治疗后右房室重构研究

    目的 评价卡托普利及氯沙坦逆转房间隔缺损(ASD)封堵术后右房右室重构,改善心脏功能的临床疗效.方法 90例成功进行了封堵治疗的ASD患者,男 40 例,女50例;年龄14-78岁(32.12±10.83)岁.随机分为卡托普利组、氯沙坦组和对照组.术前、术后3d及术后6个月行超声心动图检查(TTE),观察右房室重构数据.结果 与术前相比3组右房、右室内径及右室舒张末期容积均有减小,左室内径增大,左右心比例趋于正常;卡托普利组与氯沙坦组右房右室改变均较对照组有明显不同,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间改变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卡托普利和氯沙坦均有助于逆转ASD 所致的心脏病理变化,逆转右房右室重构,改善心功能.

    作者:王洪;洪浪;陆林祥;陈章强;胡耀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气管、支气管疾病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三维重建技术在气管、支气管疾病中的应用.方法 搜集自2007年5月-2010年10月共43例气管支气管病变的MSCT资料,扫描参数层厚为2.5mm,0.625mm-1.25 mm重建间距,并于同步工作站进行三维重建,包括CT仿真支气管内镜(CTVE)、多层面/曲面成像(MPR/CPR)、小密度投影(MinIP)、表面遮盖成像(SSD)和容积重组(VR).结果 MSCT结合多种三维重建可以很好地显示气管支气管病变,肺癌、支气管结核、支气管腔内占位以及邻近病变所致气道狭窄各有特点.本组共查出肺癌17例,气管支气管结核10例,气管周围病变13例,支气管腔内占位2例(气管腔内血管瘤和转移瘤各1例),气管憩室1例.结论 MSCT结合多种三维重建技术对气管支气管的各种类型病变有较好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

    作者:古君海;刘小华;曾新晖;袁春霞;张少兴;林志勇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乌梅、苏打治疗婴幼儿腹泻60例分析

    目的 观察乌梅、苏打治疗婴幼儿腹泻60例疗效.方法 用乌梅粉、苏打片口服治疗60例,并与60例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组治愈率达83%,总有效率达98.3%;对照组治愈率为70%,总有效率达85%,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显著(P<0.05).结论 乌梅、苏打治疗婴幼儿腹泻可提高疗效,缩短病程,提高治愈率.

    作者:艾良英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腹腔镜辅助胃癌D2根治术56例临床报告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胃癌D2根治术治疗进展期胃癌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 对2007年5月-2010年10月56例进展期胃癌行腹腔镜下D2根治术,根治性远端胃大部切除术清扫第1、3、4、5、6、7、8、9、11P、12a、14v组淋巴结,根治性近端胃大部切除术清扫第1、2、3、4、7、8、9、10、11、12组淋巴结,根治性全胃切除术清扫第1、2、3、4、5、6、7、8、9、10、1l、12a、14v组淋巴结,后于上腹部做小切口(6-8cm)行病灶切除及消化道重建.结果 56例均成功完成腹腔镜辅助手术.3种术式手术平均用时分别为:全胃切除330min,近端胃切除270min,远端胃切除240min;术中平均出血量分别为:全胃切除350ml,近端胃切除280ml,远端胃切除260ml.清扫淋巴结数目平均15枚/例,术后患者平均胃肠功能恢复时间3d,进流质饮食时间4d.术后效果良好.结论 腹腔镜下胃癌D2根治术应用于治疗进展期胃癌安全可行,创伤小,且近期效果良好.

    作者:韩浔生;袁华照;李春平;孙振华 刊期: 2011年第08期

江西医药杂志

江西医药杂志

主管:江西省卫生厅

主办:江西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