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浔生;袁华照;李春平;孙振华
目的 总结垂体Rathke囊肿的MRI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分析11例垂体Rathke囊肿的临床和MRI表现特点.结果 11例垂体Rathke囊肿均位于鞍区,多呈圆形或椭圆形,边界清楚;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信号均匀.5例行增强扫描,囊肿无强化,垂体呈均匀明显强化.结论 MRI扫描对垂体Rathke囊肿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周翠岚;宛四海;周炀;杜思军;兰小文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 分析超声引导经皮肾镜气压弹道联合超声碎石术(PCNL)治疗肾结石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10 年8 月应用超声引导经皮肾镜气压弹道联合超声碎石术治疗的106例肾结石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 1例(0.9%)穿刺失败,经第12肋上穿刺9例( 8.5 %).采用单通道99例( 93.4%),双通道7例( 6.6%).首次完全清除71例(67.0%).对残留结石行体外震波碎石(ESWL)13例(12.3 %),二次PCNL10例(9.4%),输尿管镜下取石1例( 0.9%)、转肾盂切开取石术1例( 0.9%).无肾切除、胸膜损伤、血气胸、腹腔脏器及血管损伤、感染性休克等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住院时间5-15d,平均8d.结论 超声引导经皮肾镜气压弹道联合超声碎石术治疗肾结石的疗效确切、安全,并发症少.
作者:熊海云;曾小明;余明主;朱宏亮;谭公祥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 比较飞秒激光和机械板层刀前弹力层下切削LASIK矫正中高度近视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在我院行飞秒激光和机械板层刀前弹力层下切削LASIK术近视患者151例(298只眼)的术后效果;其中飞秒激光LASIK近视矫正患者85例(169只眼),机械板层刀前弹力层下切削LASIK近视矫正患者66例(129只眼).所有近视患者术前近视度数在-3.0D到-10.0D之间,散光在-0.50D到-3.5D之间.分别对术后1周、1个月和3个月裸眼视力进行比较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 飞秒激光组术前平均近视度数为-6.15±1.68D,机械板层刀组术前平均近视度数为-6.10±1.38D(P=0.5).术后1周裸眼视力(UCVA),飞秒激光组为1.11±0.16,机械板层刀组为1.06±0.19(P>0.05);术后1个月裸眼视力(UCVA),飞秒激光组为1.11±0.17,机械板层刀组为1.07±0.19(P<0.05);术后3个月裸眼视力(UCVA),飞秒激光组为1.10±0.17,其中裸眼视力>1.0占92.3%(P<0.05),机械板层刀组为1.05±0.18,其中裸眼视力>1.0占88.2%.结论 机械板层刀前弹力层下切削LASIK术在矫正中高度近视时1个月内能得到与飞秒激光LASIK术同样的视力效果,1个月后飞秒激光LASIK效果优于机械板层刀前弹力层下切削LASIK.
作者:卢恒松;马群;黄旭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中CARD11与Bcl-2的表达情况,探讨它们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中不同免疫分型中的表达及相互关系.方法 选取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60例和反应性增生的淋巴结20例,采用组织芯片技术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进行免疫分型并检测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免疫学类型GCB和ABC型中CARD11和Bcl-2表达情况.结果 (1)免疫分型 60例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中免疫类型GCB25例,ABC35例.(2)60例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中免疫类型中CARD11与Bcl-2的表达情况:免疫类型GCB中CARD11的阳性率为24.0%,ABC中CARD11的阳性率为57.4%,两者之间P<0.05;GCB中Bcl-2的阳性率为32.0%,ABC中Bcl-2的阳性率为62.9%,两者之间P<0.05.结论 ①CARD11、NF-κB高表达与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ABC类型相关.
作者:左云海;刘勇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 评价多种疗法联合应用在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控制眼压效果.方法 对小梁切除术后的病例89 例96只眼用眼球按摩、拆除可调缝线或针拨断线及针刺分离联合滤泡旁注射5-氟尿嘧啶等综合疗法并进行观察.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观察12-18个月,术后眼压控制理想.结论 多种疗法联合应用可提高小梁切除术成功率,减少术后并发症.
作者:易孟君;蒙云燕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 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者血清C1q水平,探讨其在SLE发病及活动中的意义.方法 用免疫比浊法对30例SLE患者及20例正常人血清中补体C1q进行测定,同时将其与补体C3、血沉(ESR)、抗核抗体(ANA)、SLE DAI积分作相关分析.结果 SLE患者血清C1q水平(110.10±18.54mg/L)较正常人(206.95±32.65mg/L)明显降低,有统计学意义.C1q与ESR、SLEDAI积分、ANA滴度呈负相关,与C3呈正相关.结论 SLE患者血清水平补体C1q显著降低,提示C1q缺陷在SLE发病中起到一定作用.C1q越低提示SLE疾病活动程度越高,检测C1q对预测SLE活动有一定价值,作为SLE活动评估指标之一.
作者:王友莲;付强;桂小美;施春花;张娜;邹伏英;尚可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胃癌D2根治术治疗进展期胃癌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 对2007年5月-2010年10月56例进展期胃癌行腹腔镜下D2根治术,根治性远端胃大部切除术清扫第1、3、4、5、6、7、8、9、11P、12a、14v组淋巴结,根治性近端胃大部切除术清扫第1、2、3、4、7、8、9、10、11、12组淋巴结,根治性全胃切除术清扫第1、2、3、4、5、6、7、8、9、10、1l、12a、14v组淋巴结,后于上腹部做小切口(6-8cm)行病灶切除及消化道重建.结果 56例均成功完成腹腔镜辅助手术.3种术式手术平均用时分别为:全胃切除330min,近端胃切除270min,远端胃切除240min;术中平均出血量分别为:全胃切除350ml,近端胃切除280ml,远端胃切除260ml.清扫淋巴结数目平均15枚/例,术后患者平均胃肠功能恢复时间3d,进流质饮食时间4d.术后效果良好.结论 腹腔镜下胃癌D2根治术应用于治疗进展期胃癌安全可行,创伤小,且近期效果良好.
作者:韩浔生;袁华照;李春平;孙振华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三维重建技术在气管、支气管疾病中的应用.方法 搜集自2007年5月-2010年10月共43例气管支气管病变的MSCT资料,扫描参数层厚为2.5mm,0.625mm-1.25 mm重建间距,并于同步工作站进行三维重建,包括CT仿真支气管内镜(CTVE)、多层面/曲面成像(MPR/CPR)、小密度投影(MinIP)、表面遮盖成像(SSD)和容积重组(VR).结果 MSCT结合多种三维重建可以很好地显示气管支气管病变,肺癌、支气管结核、支气管腔内占位以及邻近病变所致气道狭窄各有特点.本组共查出肺癌17例,气管支气管结核10例,气管周围病变13例,支气管腔内占位2例(气管腔内血管瘤和转移瘤各1例),气管憩室1例.结论 MSCT结合多种三维重建技术对气管支气管的各种类型病变有较好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
作者:古君海;刘小华;曾新晖;袁春霞;张少兴;林志勇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乌梅、苏打治疗婴幼儿腹泻60例疗效.方法 用乌梅粉、苏打片口服治疗60例,并与60例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组治愈率达83%,总有效率达98.3%;对照组治愈率为70%,总有效率达85%,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显著(P<0.05).结论 乌梅、苏打治疗婴幼儿腹泻可提高疗效,缩短病程,提高治愈率.
作者:艾良英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 研究血压正常人群,局部运动与动脉血压及动脉血管顺应性的关系.方法 入选高校在校健康学生50名(男生20名,女生30名),均无吸烟史,父和(或)母均无高血压.受试前保持安静、休息5-10min.分别于运动前、运动后3min即刻及运动后休息10min后心率、双下肢血压及左、右侧脉搏波传导速度(PWV),比较3次所测观察指栆血压、脉搏波速及心率有无统计学意义.结果 运动后即刻测得各项指标与辐动前相比,辐动侧收缩压、舒张压及PWV均无明显变化(P>0.5、0.050.5).休息10min后双侧收缩压、舒张压均下降(P<0.05),PWV明显下降(P<0.001)且下降程度比运动3min时明显;运动前与运动后即刻及运动后休息10min时的心率相比无明显改变(0.1
作者:赵鲁静;陈静;李菊香;苏海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 评价自体骨移植+钛板内固定技术在修复重建下颌骨缺损中的效果.方法 对46例口腔下颌骨肿瘤及囊性病变术后缺损的下颌骨修复重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病人共使用钛板内固定46块,植骨成功率100%,下颌骨外形及功能恢复良好.结论 自体骨移植+钛板内固定技术对下颌骨缺损修复的重建是一种较理想的技术.
作者:卢新华;刘海涛;陈羿;叶明华;夏刚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穿刺液化引流术治疗高血压颅内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2008年1月-2010年6月应用穿刺液化引流术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53例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53例患者出院47例,死亡6例,病死率11.3%.结论 应用颅脑外引流装置穿刺液化引流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安全有效可靠.
作者:邓锋华;曾晓华;黄涛;钟富军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 总结急诊螺钉内固定踝部骨折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 急诊在连硬膜外麻行切开复位螺钉内固定踝部骨折,观察患者术后踝关节功能情况.结果 治疗踝部骨折30例,随访30例(100%),时间4-36个月,平均19个月.疗效:本组优24例,良5例,可1例,差0例,优良率96.7%.骨折平均愈合时间7-10周.结论 选择受伤时间较短、肿胀较轻患者进行急诊螺钉内固定踝部骨折,手术操作简单安全、疗效可靠.
作者:刘胜才;李红;方冰;刘建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黄芪多糖在脓毒症大鼠中与核因子NF-κB和细胞免疫的关系.方法 30只雄性SD大鼠体重(250±10)g,采用盲肠结扎加穿孔法(CLP)复制脓毒症,将30只大鼠随机分成3组即假CLP组、CLP组、黄芪多糖(APS)组.CLP组和APS组行CLP,APS组术前15min及术后3h各腹腔注射APS 200mg/kg.3组大鼠术后18h全部颈椎脱臼处死取血.采用Western blot检测NF-κB;ELISA法检测TNF-α及IFN-r和IL-4的浓度;流式细胞仪检测CD3+,CD4+及CD8+的表达.结果 黄芪多糖在脓毒症大鼠中可抑制NF-κB的活化及TNF-α的表达(P<0.05),可上调Th1/Th2型细胞因子及CD4+/CD8+的比值(P<0.05).结论 黄芪多糖对脓毒症大鼠可抑制其炎症反应,同时可增强脓毒症大鼠的免疫应答.
作者:闫智杰;贾宝辉;陈军喜;韩飚;夏芝辉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 比较翼状胬肉手术中应用凤凰衣与单纯胬肉摘除术的疗效.方法 将原发性翼状胬肉111例(141眼)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为胬肉摘除术中以凤凰衣覆盖角巩膜创面(87例114眼),对照组为单纯胬肉摘除(24例27眼),观察胬肉术后复发率,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术后随访观察2年,术后复发率分别为实验组胬肉复发11眼(9.65%),对照组胬肉复发10眼(37.04%),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在翼状胬肉手术中应用凤凰衣预防胬肉组织效果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谢玉泉 刊期: 2011年第08期
1 Arretins家族和LR-IL-1R系统Arretins家族是一组与G蛋白偶联受体激酶(Gprotein-coupled recptor kinase,GRK)联合作用造成受体脱敏的可溶性蛋白,对细胞内的信号转导起抑制作用.其家族至少包括6个成员,现在研究多的四个成员[1]是首先发现的arrestin及其后的cone-arrestin, β-arrestin1及β-arrestin2.
作者:付倩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高压氧治疗不完全性脊髓损伤(C级)的疗效及日常生活功能改善情况.方法 对29例ASIA分级为C级脊髓损伤患者,随机分成高压氧组15例(治疗组)、非高压氧组14例(对照组),治疗组除完成对照组的常规药物治疗、运动和作业训练、物理因子治疗外,给予3个疗程的高压氧治疗,并进行观察、统计.结果 治疗组:痊愈13例(86.6%),显效1例(6.7%),无效(6.7%);对照组:痊愈6例(42.9%),显效5例(35.7%),无效3例(21.4%);两组ADL评分比较P<0.05.结论 高压氧对脊髓不完全损伤(C级)治疗疗效显著,能改善脊髓不完全性损伤(C级)患者的ADL评分.
作者:张君亮;龙绍华;徐艳;彭晓红;易珂玮;黎玲娜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 总结米氮平致不宁腿综合征的诊治经验.方法 回顾分析13例米氮平治疗抑郁症致不宁腿综合征的识别、治疗及转归情况.结果 米氮平致不宁腿综合征以双下肢感觉异常为突出表现,静息时出现或加重,活动及被动运动症状缓解或消失,夜间症状突出而导致睡眠障碍,加重病人焦虑抑郁症状,使病人对米氮平依从性差.结论 米氮平致不宁腿综合征诊断主要依据特征性的临床表现,其发生率较高,但易被误诊漏诊,及时发现利于调整治疗方案.
作者:王海丽;周舟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开胸手术肺隔离时行单肺通气(OLV),不同通气方式对病人术中呼吸和循环的影响.方法 择期开胸手术40例,ASA I-II.随机分小潮气量加呼气末正压(PEEP4-6mmHg)A组(n=20),正常潮气量B组(n=20).分别于麻醉后双肺通气时T0,单肺通气后20minT1,单肺通气后40minT2.单肺通气后60minT3.记录气道峰压Peak、气道平台压Plat、动脉血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血氧饱和度SpO2、心率HR、血压BP、中心静脉压CVP.结果 两组病人单肺通气后氧分压较双肺通气时明显降低,A组T1与B组比SpaO2、PaO2、有统计学差异(P<0.05).A组加PEEP后SpaO2、PaO2、升高,T2、T3与B组比较无统计差异(P>0.05).两组循环稳定,B组气道压明显高于A组(P<0.05).结论 单肺通气采用小潮气加合适的PEEP模式可以增加血氧饱和度,提高氧分压,对气道压、循环无影响.
作者:付江勇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后路椎体间植骨融合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采用椎管减压、后路椎体间自体髂骨植骨融合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腰椎滑脱24例的临床疗效.结果 随访6个月-2年,椎体间植骨均骨性愈合,无假关节形成,内固定无断裂.临床疗效综合评价:优12例,良10例,可2例,差0例.结论 后路腰椎椎体间植骨融合加椎弓根钉系统复位固定治疗腰椎滑脱可以取得良好复位、坚强内固定、彻底减压、融合率高等效果.
作者:孙溢欣;许真 刊期: 2011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