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小脑梗死诊治临床体会

刘洪涛;张远平

关键词:小脑梗死, 临床特点, 误诊, 治疗
摘要:目的 总结小脑梗死的诊治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17例小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危险因素、临床特征、误诊及治疗情况.结果 (1)高血压性动脉硬化是小脑梗死常见的病因;(2)由于小脑梗死临床症状的多样性及非特异性,误诊达58.82%.结论 基层内科医师应正确认识小脑梗死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减少误诊,及时进行诊断并给予治疗.
江西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造血干细胞移植后迟发性非感染性肺部并发症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随着造血干细胞移植术的发展,使难以治愈的恶性血液病、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等疾病得到救治,与此同时,移植并发症也随之增多.接受同种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40%-60%的患者出现肺部并发症,其包括感染性和非感染性,占移植相关死亡的10-40%[1].预防性抗生素的使用,使感染性并发症的发病率明显下降.

    作者:齐凌;黄瑞滨;张伟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5例皮肤结核回顾性分析

    目的 探讨肺外结核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法 回顾分析5例皮肤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5例皮肤结核均通过不同途径得到确诊和治疗.讨论皮肤结核经积极抗痨同样能治愈.

    作者:王小国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对尿毒症患者甲状旁腺激素清除的研究

    目的 研究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对尿毒症患者甲状旁腺激素清除效果.方法 将我院继发性甲状旁腺激素升高引起的继发性甲旁亢患者6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予以1周两次血液透析,其中1次单纯血液透析,1次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对照组仍接受1周2次单纯血液透析治疗.3个月后,比较两组血清甲状旁腺激素和皮肤瘙痒、睡眠及肌无力等症状改善情况.结果 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组3周后患者的甲状旁腺激素水平明显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皮肤瘙痒、肌无力症状好转,睡眠改善.结论 1周2次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可明显降低尿毒症患者PTH浓度,较快改善患者症状,表明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尿毒症继发性甲旁亢有比较满意的疗效.

    作者:傅艳群;兰垂秋;周冬林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原发干燥综合征肺部受累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的肺部表现.方法 回顾分析23例肺部受累的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的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胸部影像学和肺功能特征.结果 16例患者以呼吸道症状首诊,全部病例抗SSA/SSB阳性,肺部影像学主要表现为磨玻璃,网格样,肺间质纤维化,严重者表现为蜂窝肺,肺功能表现为限制性通气功能降低伴有弥散障碍、小气道异常较常见.结论 肺部受累是干燥综合征常见的一种临床表现,呼吸科医师应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和警惕,如有呼吸道或全身相关表现及眼干、口干等症状,应高度怀疑本病可能,积极完善相关实验室检查,必要时做唇腺活检及腮腺造影等检查,以期早发现、早治疗.

    作者:许萍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经纤支镜吸痰及肺泡灌洗术治疗吸入性肺炎的临床效果

    目的 探讨经纤支镜吸痰及肺泡灌洗术治疗吸入性肺炎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40例有误吸病史,经临床表现诊断为吸入性肺炎的患者,随机分成22例为治疗组,18例为对照组,对比两者治疗后1周血气、肺功能及X线片吸收程度的改变.结果 治疗组动脉血PO2、PCO2和 FEVl、FVC、PEF、MVV及X线片吸收程度在治疗后1周较对照组有显著改善(P<0.01),SO2%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 经纤支镜吸痰及肺泡灌洗术治疗吸入性肺炎可明显改善患者血气、肺功能及肺部X线.

    作者:钟美岚;邹晓琪;陈隆凤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NIPPV在AECOPD合并严重高碳酸血症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无创正压呼吸机辅助通气(noninvasive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NIPPV)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cute exacerba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AECOPD)合并有严重高碳酸血症中的作用.方法 将40例AECOPD合并严重高碳酸血症(pH<7.35)的患者随机分为无创呼吸机治疗组(N,n=20)和常规治疗组(C,n=20),比较2组治疗前后的动脉血气分析、呼吸频率、心率、血压、插管率、住院天数及病死率.结果 治疗2h后N组患者pH值、PaCO2、呼吸频率、心率有明显改善,气管插管率明显下降(P<0.05),病死率无明显差异,平均住院时间比C组缩短(P<0.05).结论 NIPPV能够改善AECOPD合并严重高碳酸血症患者的动脉血气指标,并能减少气管插管率及缩短住院天数.

    作者:刘晓静;孙坚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戒烟对男性吸烟者脉冲震荡肺功能影响研究

    目的 观察吸烟量≥300年支男性吸烟者成功戒烟6个月脉冲震荡肺功能变化情况.方法 采用脉冲震荡肺功能仪设备,测定62例男性吸烟者戒烟前及成功戒烟6个月后呼吸阻抗指标,同时测定常规肺通气功能指标.结果 戒烟后呼吸总阻抗(Zrs)、共振频率(Fres)、呼吸道总粘性阻力(R5)指标低于戒烟前(P<0.05);中心气道阻力(R20)无明显变化(P>0.05);而周边弹性阻力(X5)则高于戒烟前(P<0.05).结论 戒烟能够减轻小气道功能的损害;且脉冲震荡肺功能可敏感的反应出吸烟对小气道的影响.

    作者:周胜亮;许萍;李平;徐春燕;王键键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HnRNPA2/B1在肺癌检测研究进展

    全球肺癌在因癌症致死原因中占了主要地位,且死亡率及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但肺癌的早期诊断,仍然是一个未解决的难题.近年来研究表明,核内不均一核糖核蛋白(Heterogeneous nuclear ribonucleoprotein A2/B1,HNRNPA2/B1)在早期肺癌和癌前病变中过度表达,在癌变的组织、患者血液、痰液可以被检出,其在肺癌早期诊断中的作用受到人们的关注.

    作者:钱晓慧;马琳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七氟醚应用于先天性唇腭裂患儿的麻醉效果

    目的 探讨吸入七氟醚用于不同年龄患儿行先天性唇腭裂修复术的麻醉效果.方法 择期行先天性唇腭裂修复患儿40例.ASA1-2级,年龄在0-7岁.根据不同年龄段分成2组,A组(0-3岁),B组(3-7岁).所有患儿吸入6%七氟醚,以6L/min氧流量洗入,意识消失后静脉注射琥珀胆碱1mg/min.气管插管后机械通气,手术开始时氧流量调至3L/min,调节七氟醚挥发罐刻度,如果患儿体动,可辅助给予氯胺酮1mg/kg.结果 A组和B组术中麻醉及生命体征均平稳,手术结束后A组均能迅速苏醒,B组患儿因年龄偏大,术中辅以氯胺酮苏醒稍慢些,但苏醒后均能大声啼哭,安全地返回病房.结论 七氟醚应用于先天性唇、腭裂修复术麻醉效果理想,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作者:李远波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罕见巨大纵隔神经纤维瘤1例报告

    神经源性肿瘤主要源于肋间神经近脊柱段或行走于椎旁的交感神经链,临床多见于后纵隔内.此类肿瘤多系良性,偶有恶变,临床病程长,有文献报道长达26年.现将我院2011年收治的1例罕见巨大纵隔神经纤维瘤的病例报告如下.

    作者:祝兰兰;张伟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小儿急性阑尾炎的超声诊断

    目的 探讨超声在小儿急性阑尾炎诊断中的方法 、诊断价值及影像特征.方法 应用彩色多谱勒超声诊断仪,高低频探头扫查患儿腹腔,与手术及病理结果 对照.结果 48例中45例与超声直接、超声间接征象相符,3例漏诊,超声诊断平均正确率94%,各类型阑尾炎声像表现差异明显.结论 超声检查应用诊断小儿急性阑尾炎有效.

    作者:王沫;朱形燕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无创通气条件下肺复张在早期ARDS的应用分析

    目的 评价对早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进行肺复张(RM)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对30例早期ARDS患者应用大型多功能呼吸机Puritan-bennett 840经面罩连接行无创机械通气.在无创通气基础上,采用CPAP法进行肺复张,动态观察复张前后动脉血氧分压、氧合指数(PO2/FiO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H值、心率、平均动脉压(MAP)、血压(BP)等治疗效果.结果 肺复张前PaO2 70.1±11.55 mmHg,PaO2/FiO2 163.00±33.56 mmHg;肺复张后30min PaO2 106.37±21.17mmHg,PaO2/FiO2 218.34±40.01 mmHg.肺复张后1h PaO2 90.76±11.40mmHg,PaO2/FiO2203.25±30.77 mmHg肺复张后30min及1h动脉血氧分压和氧合指数明显升高,复张前后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 (P<0.05).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H值在复张前后各时间段没有明显差异(P>0.05).血流动力学指标如心率、平均动脉压、血压等在复张前后各时间段没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 对于早期ARDS患者,应用无创通气进行肺复张短时间内可提高动脉血氧分压和氧合指数;肺复张前后呼吸、血流动力学指标稳定.无创通气肺复张治疗早期ARDS安全有效.大型多功能呼吸机替代传统无创呼吸机进行无创通气能够提供较高的压力,具有更完善监测功能,使肺复张更加充分完全.

    作者:曾清华;陈国华;许飞;卢才菊;张伟;温桂兰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不典型肾结核的诊断与治疗(附56例报告)

    目的 总结不典型肾结核的诊断与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56例不典型肾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56例患者临床表现为尿路刺激征38例,腰痛34例,血尿32例;尿常规异常51例(91.1%),尿沉渣找抗酸杆菌(AFB)阳性率26.1%,血清抗结核特异性抗体(PPD-lgG)阳性率51.2%,尿聚合酶链反应结核菌(PCR-TB-DNA)阳性率61%.泌尿系影像学检查:即B超,KUB+IVU,CT,MRU阳性率分别为21.4%,51.8%,80.4%,75%,单纯使用抗结核化疗治愈12例,手术治疗44例,其中开放手术39例,腹腔镜手术5例.结论 不典型肾结核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实验室与影像学检查对确诊肾结核有决定性意义,规范的抗结核药物治疗是治疗早期肾结核的有效方法,中晚期肾结核则必须行手术治疗.

    作者:钟久庆;曾东;杜传策;杨忠圣;胡敏;彭作锋;姚磊;朱伦锋;黄建荣;黎衍敏;郭树林;秦文;刘泰荣;宋乐明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浅述免疫营养治疗在重症感染中的作用

    营养免疫(immunonutrition) 是研究机体摄入的营养物质种类、数量、质量、配伍对机体营养状态的影响, 特别研究对机体免疫功能影响的一门学科.营养免疫是一个生理学问题,和营养学一样它同时又是一个临床问题.近30年来,临床营养支持的意义、概念及方法都有了很大的发展.现代营养支持的意义已不再只是维持氮平衡、保持瘦肉体,更重要的是提供细胞所需的营养底物,保证正常代谢的进行,改善组织、器官的功能与结构.

    作者:陈建建;吴吉锋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树突状细胞联合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体内外抗肺癌的实验效应研究

    目的 探讨树突状细胞(DC)联合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在体内外对肺癌的影响.方法 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经不同细胞因子作用后培养成DC和CIK细胞,单个核细胞经贴附塑料平皿获得单核细胞,加入GM-CSF,IL-4及TNF-a诱导获得DC,悬浮细胞加入IFN-g,24h后IL-1a,IL-2及CD3McAb诱导获得CIK,将A549制备成肿瘤细胞冻融物,作为肿瘤抗原刺激DC,并将DC与CIK细胞联合培养(DC+CIK,负载抗原的DC+CIK),以CIK细胞单独培养作为对照.用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表型,自体混合淋巴细胞反应和异体混合淋巴细胞反应检测其刺激T细胞的的增殖活性.Cytotoxicity TOX96体外杀伤实验测定体外细胞毒活性,同时用A549细胞系建立荷瘤裸鼠模型研究其体内抗肺癌活性.结果 在培养的第15d,与负载抗原的DC共同培养的CIK与CIK细胞单独培养细胞相比,增殖速率明显提高[(23.4±2.3)倍vs(16.7±2.7)倍,P<0.05],CD3+CD56+细胞表达水平也明显提高,[(64.3±3.6)%vs(43.9±2.1)%,P<0.05],同时负载抗原的DC的CIK对A549细胞的体外下细胞毒活性增强,体内实验显示,与单独培养的CIK细胞相比,与负载抗原的DC共同培养的CIK,可明显抑制接种瘤细胞的裸鼠成瘤率,DC+CIK与负载抗原的DC+CIK在抗六效应上没有明显差异.结论 DC与CIK细胞共培养后可提高CIK细胞的增殖速率,提高CIK细胞表型的表达水平,增强CIK体内抗肺癌的活性.将来可作为一种临床有效的过继免疫治疗策略.

    作者:周菁;张伟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MMP-2、MMP-7、MMP-9在先天性肌性斜颈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 观察基质金属蛋白酶-2,7,9(MMP-2、MMP-7、MMP-9)在先天性肌性斜颈胸锁乳突肌的表达情况,探讨先天性肌性斜颈胸锁乳突肌纤维化的发生机制.方法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观察先天性肌性斜颈病变组和正常对照组胸锁乳突肌MMP-2、7、9的表达情况.结果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可见对照组绿色的胶原纤维极少,肌肉型组和纤维型组胶原纤维明显增多.MMP-2,7,9在纤维型组中表达比在对照组及肌肉型组中明显减少(P<0.01) ; 在肌肉型组中表达略有增加,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MP-2,7,9表达下降可能是导致胶原过度沉积、SCM细胞外基质纤维化加重的重要因素.

    作者:刘巧凤;吴欣乐;杜香平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培美曲塞联合奈达铂一线治疗晚期肺腺癌30例临床观察

    目的 评价培美曲塞联合奈达铂一线治疗晚期肺腺癌的疗效.方法 对30例经病理或细胞学确诊的晚期肺腺癌患者,采用培美曲塞500mg/m2、奈达铂80mg/m2,静点,第1d,21d 为1 疗程,两个周期化疗后评价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随访1年.结果 30例患者中,部分缓解(PR) 8例,稳定(SD)16 例,进展(PD)6 例,有效(RR)为26.6%,稳定率为53.3%,中位生存期为11.2 个月,1 年存活率45%.结论 培美曲塞联合奈达铂一线治疗晚期肺腺癌疗效较好,不良反应可以耐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余晶晶;左玮;张伟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老年人食物性肠梗阻11例分析

    目的 总结老年人食物性肠梗阻的诊治经验.方法 分析本院近5年收治的11例老年人食物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1例均诊断明确,对其中8例给予保守治疗,另3例给予手术治疗,均痊愈出院.结论 对老年人食物性肠梗阻患者积极给予保守治疗的同时应密切观察病情,必要时应果断采取手术治疗.

    作者:黄国华;谢宝安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手助式腹腔镜阑尾周围脓肿手术体会

    目的 探讨采用手助式腹腔镜行阑尾周围脓肿手术的可行性.方法 对2006年8月-2010年3月共56例阑尾周围脓肿病例采用腹腔镜手术,术中于麦氏点作一长约1.5cm小切口,术者伸入左手食指帮助分离黏连,游离阑尾,完成手术.结果 共54例手术顺利完成,手术时间25-70min,平均37min,术中平均出血量35ml(15-150ml),均未输血,术后住院时间3-10d(平均4.2d),另有2例中转开腹,有3例术后切口感染,所有病例无其他并发症发生.结论 阑尾周围脓肿采用手助式分离粘连,腹腔镜下切除,并引流,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方法,缩短了住院时间,减少了患者痛苦,且并发症少.

    作者:黄国华;黄中建;陈俊名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超声检查对103例急性阑尾炎的诊断体会

    目的 探讨急性阑尾炎的超声表现,减少临床上漏诊、误诊,提高诊断水平.方法 对我院2009年1月-2011年3月期间103例术前超声检查,经手术及病理报告证实的急性阑尾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急性阑尾炎声像图特征明显,特异性和诊断符合率高,超声分型诊断总符合率为93.2%(96/103).结论 超声诊断急性阑尾炎为患者提供了一个直接、简便、安全的诊断方法.

    作者:占国珍 刊期: 2011年第09期

江西医药杂志

江西医药杂志

主管:江西省卫生厅

主办:江西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