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经尿道射精管口切开术治疗梗阻性无精子症临床疗效分析

周国林;刘志华;陈武

关键词:经尿道射精管口切开术, 射精管梗阻, 无精子症, 经直肠B超
摘要:目的 探讨射精管梗阻性无精子症的诊断及经尿道射精管口切开术的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07年9月-2011年4月我科收治7例射精管梗阻性无精子症的患者行经尿道射精管口切开术的临床资料.结果 术后3个月复查,7例患者精液量均增多,6 例精子质量得到明显改善,2 例成功生育.结论 采用经尿道射精管口切开术治疗射精管梗阻性无精子症,能有效改善患者的预后,方法简单、安全、有效.
江西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氟比洛芬酯复合地佐辛用于鼻内镜术后患者自控静脉镇痛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氟比洛芬酯复合地佐辛应用于鼻内镜术后镇痛的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 将60例行鼻内镜手术患者随机均分为3组,均予手术结束后行静脉镇痛.F组:氟比洛芬酯2mg/kg+生理盐水至100ml;D组:地佐辛0.8μg/kg+生理盐水至100ml;FD组:氟比洛芬酯1mg/kg+佐辛0.4μg/kg+生理盐水至100ml.于手术结束后2h、6h、24h、48h分别行视觉模拟评分(VAS)、Ramsay镇静评分,观察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 FD组术后6h后的镇痛效果VAS评分明显优于于F组和D组(P<0.05);F组和FD组术后6h后Ramsay镇静评分明显低于D组(P<0.05); FD组的不良反应少.结论 氟比洛芬酯复合地佐辛联合用于鼻内镜手术的术后镇痛,不仅可起到良好的镇痛效果,并且还显著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可达到满意的术后镇痛效果.

    作者:任丽萍;曹清;董桃花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根尖倒充填术治疗根管内断针所致慢性根尖周炎12例临床疗效

    目的 观察通过根尖倒充填术取出断针、封闭根尖孔的临床疗效.方法 根管内根尖1/3区域断针和超出根尖孔断针所致慢性根尖周炎患者12例,先行根管治疗,1周后开窗去骨,取出断针(必要时切除部分根尖),以MTA行根尖倒充填术.结果 12例中未能定期复查1例,从本研究中剔除.完成根管充填及接受根尖倒充填术11例,有效10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0.91%.结论 通过开窗取出断针,同时以MTA行根尖倒充填术,临床疗效良好.

    作者:范华南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椎弓根固定椎管减压及椎间植骨融合治疗腰椎管狭窄症

    目的 评价椎管减压、椎弓根钉内固定联合椎体间植骨融合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25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均行后路椎管减压、椎弓根钉内固定联合椎体间植骨融合术.结果 经6-15个月的随访,参照nakal分级,优17例,良6例,可2例,优良率92%.结论 椎管减压、椎弓根钉内固定联合椎体间植骨融合是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有效方法.

    作者:范贵海;鄢秋元;熊国安;刘剑军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半腱肌肌腱移植重建喙锁韧带加钩钢板固定治疗肩锁关节Ⅲ度脱位的临床应用

    目的 评价用半腱肌肌腱移植重建喙锁韧带加钩钢板治疗肩锁关节Ⅲ度脱位的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05年4月-2010年4月应用半腱肌肌腱移植重建喙锁韧带加钩钢板固定治疗肩锁关节脱位96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其中93例得到随访,随访时间6-12个月,平均10个月,术后2周所有患者均能进行肩关节活动,内固定取出后未发生再脱位,在随访期间未发现明显疼痛,效果良好,按karlsson标准,疗效A级91例(97.8%),B级2例(2.2%).结论 应用本方法固定肩锁关节脱位时,重建一条喙锁韧带可更有效的避免因单纯钩钢板内固定导致的疼痛,活动受限以及钢板断裂松动需取出内固定物而再次脱位的可能.

    作者:王国文;廖卫华;董谢平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心理干预在CT增强扫描中的应用

    CT扫描是诊断疾病的重要手段,CT增强扫描在CT检查中更是日益广泛,可以发现CT平扫时不能发现的病变,还可以进一步提高CT检查的诊断准确率,对于疾病的定性诊断、鉴别诊断、肿瘤血供的判断等情况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由于患者对CT增强扫描缺乏认识,顾虑较多,不同程度地存在紧张、惧怕心理,在增强扫描过程中易发生一些紧急情况,影响CT增强扫描的顺利进行及结果的准确度.我科在2011年2月-2011年6月,对CT增强扫描检查的100例患者有针对性的进行心理干预,提高了检查的成功率及结果的准确性,从而使患者得到了及时的诊断和治疗.

    作者:曾兰英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中药配合胆道镜经T管窦道取石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总结中药配合胆道镜经T管窦道取石的临床疗效.方法 应用中药配合胆道镜经T管窦道取石治疗胆道术后残余结石.结果 129例患者中,124例结石全部取净,取净率96.12%.取石次数1-6次,平均2.1次.12例出现不良反应与并发症,发生率9.30%.结论 中药可调整和改善胆道内环境,有利于胆道炎症的消退,具有溶石排石的作用,降低了胆道镜经T管窦道治疗胆道术后残余结石的取石难度,有利于提高结石取净率,且可预防结石复发.

    作者:陈惠根;魏效峰;陶敏慧;张勇;曾文革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复方甘草酸苷联合5%米诺地尔液治疗斑秃50例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复方甘草酸苷联合5%米诺地尔液治疗斑秃的临床疗效.方法 试验组:口服复方甘草酸苷(25mg/片)3片,每天3次,外用5%米诺地尔液,每天2次,以上口服药儿童酌减(按每次1片,每天3次);对照组:外用5%米诺地尔液,每天2次,共治疗2个月.结果 试验组的有效率及治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是92%和66%(P<0.01);治愈率分别是82%和60%(P<0.05).结论 复方甘草酸苷联合5%米诺地尔液治疗斑秃疗效显著,副作用轻微.

    作者:吴国根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164例根管治疗术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根管治疗(RCT)对牙髓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004 年6月-2008年12 月在我院口腔门诊治疗的牙髓炎或根尖周炎123例共164颗患牙进行根管治疗,对RCT治疗的根管充填质量作一评价,并随访2年,观察其疗效.结果 164颗患牙牙髓炎和根尖周炎的治疗成功率分别为92.68%和88.41%.结论 根管治疗术是目前临床治疗牙髓炎及根尖周炎较理想的方法,值得推广.

    作者:简冬根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正畸与种植义齿联合矫治中老年患者牙列缺损伴错牙合畸形28例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正畸结合种植义齿矫治中老年患者牙列缺损伴错牙合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2010年1月-2010年9月期间收治的中老年牙列缺损伴错牙合畸形患者28例作为实验组,另选同期仅进行正畸治疗的中老年牙列缺损伴错牙合畸形患者22例作为对照组.对照组患仅采用正畸治疗,实验组患者采用正畸与种植义齿相结合的方法,对两组患者进行1-2年的随访,比较分析修复成功率和患者满意度.结果 经过1-2年的随访,对照组患者成功率59.09%(13/22),失败率40.91%(9/22);实验组患者成功率92.86%(26/28),失败率7.14%(2/28).因此,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成功率明显提高,失败率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治疗的满意度明显提高,可达到96.47%,不满意率明显降低,仅为3.5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正畸与种植义齿联合矫治中老年患者牙列缺损伴错牙合畸形,其有效避免了二者单独应用的弊端,使中老年牙列缺损患者伴错牙合畸形真正实现了美观和功能的协调统一.

    作者:俞星;吴带生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关节镜下可吸收界面螺钉固定自体腘绳肌腱单束重建前交叉韧带22例

    目的 观察关节镜下应用可吸收界面螺钉固定自体腘绳肌腱单束重建前交叉韧带的临床疗效.方法 自2008年10月-2010年10月,对22例前交叉韧带断裂患者,进行关节镜下可吸收界面螺钉固定自体腘绳肌腱单束重建前交叉韧带手术.结果 术后随访6个月-2.5年,22例患者膝关节伸屈00-1200范围,Lachman试验21例阴性,1例阳性(I0),轴移试验均为阴性,Lysholm评分从术前平均55分增加到术后9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优良率90.9%.结论 关节镜下应用可吸收界面螺钉固定自体腘绳肌腱单束重建前交叉韧带是治疗前交叉韧带损伤的有效方法之一.

    作者:陆小平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化脓性脑膜炎病原菌及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化脓性脑膜炎(purulent meningitis,PM)是由各种化脓性细菌感染引起的脑膜炎症,临床以发热、呕吐、头痛及意识改变、脑膜刺激症和脑脊液改变为特征[1].可发生于各个年龄阶段,但以小儿,小于5岁尤其是婴幼儿较为常见.其发病急骤、病情凶险,具有很高的病死率和致残率.自抗生素使用以来,其病死率已由50%-90%降至10%以下,但因致残率高,神经系统后遗症发生率占存活儿的1/3(主要表现为癫痫发作、神经麻痹、听力降低、学习和认知功能障碍等),是严重影响儿童身心健康的主要感染性疾病之一.

    作者:高静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PCOS不孕患者手术后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59例临床结局分析

    目的 探讨手术治疗后仍不孕的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是否在以后的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治疗中妊娠率受到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0月-2009年10月间我院生殖中心收治PCOS患者的IVF周期共143个,根据患者是否手术分为手术组与非手术组.行IVF-ET治疗,比较两组间临床和结局相关指标.结果 手术治疗组共59个周期与非手术组84个周期相比,基础血黄体生成素(LH)、促卵泡生成素(FSH)、LH/FSH两组无统计学差异.手术组总睾酮(TT)值低于非手术组(164.44±19.78 nmol/l 和202.93±21.28 nmol/l).两组促性腺激素(Gn)用量、应用天数无统计学差异.全胚冷冻率、临床妊娠率、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发生率两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手术组获卵数低于非手术组(15.24±9.13和18.82±7.88),有统计学差异;手术组优胚率高于非手术组(53.91%和42.34%),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手术治疗组的PCOS不孕患者行IVF治疗与非手术组相比,临床妊娠率并没有降低,优胚率相对更高.

    作者:李游;伍琼芳;辛才林;赵琰;苏琼;田莉峰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阿奇霉素联合吡喹酮治疗脑囊虫病的疗效观察

    目的 研究阿奇霉素联合吡喹酮治疗脑囊虫病的疗效.方法 对91例临床确诊为脑囊虫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8例和对照组43例,观察组予吡喹酮30mg/(kg·d),10d,联合阿奇霉素10mg/(kg.d),7d;对照组单予吡喹酮30mg/(kg·d),10d.共2-3个疗程.通过临床症状和头颅MRI复查结果评定疗效.结果 观察组治愈20例,好转25例,无效3例,有效率93.75%;对照组治愈16例,好转18例,无效9例,有效率79.07%.观察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1;副反应发生率和治疗疗程数均少于对照组.结论 阿奇霉素联合吡喹酮治疗脑囊虫病疗效好,不良反应少.

    作者:谢慧群;徐芸;龚志红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晚期血吸虫病患者自护能力的调查及干预研究

    目的 了解晚期血吸虫病患者自护能力,并提出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方法 以晚期血吸虫病自理能力的评估量表,确定患者存在的自理缺陷,开展有针对性地干预措施.结果 86例患者基础自理能力平均得分为55.7±8.1,通过采取干预措施后,其自理能力平均得分为82.3±9.7.结论 在晚期血吸虫病的护理过程中,采取不同的护理对策,能有效提高患者的自护能力,提高生存质量.

    作者:涂永红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前囊壁切除法治疗耳廓假性囊肿

    目的 探讨前囊壁切除法治疗耳廓假性囊肿的可行性及其疗效.方法 采用前囊壁切除法治疗耳廓假性囊肿42例,观察此方法对耳廓假性囊肿的疗效.结果 42例手术均获成功,无术后并发症.结论 前囊壁切除法治疗耳廓假性囊肿疗效确切,并发症低,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杨政;姚小春;熊勇军;李望辉;周玉兰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我院住院儿童幽门螺杆菌CagA多态性的临床研究

    目的 研究我院住院儿童感染的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cagA的多态性.方法 应用3对不同引物对80例HP感染的患儿胃黏膜HP菌株通过PCR技术分别扩增CagA基因不同片段,检测CagA基因阳性(CagA+)的检出率.结果 HP菌株CagA基因DNA4O4bp、349bp、298bp片段分别经3对引物扩增后,CagA+的检出率分别为 51.3%、35.0%、78.8%,三者之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χ2=31.44,P<0.005).结论 我院住院儿童感染的幽门螺杆菌CagA基因存在多态性.

    作者:朱庆雄;张双红;朱春晖;李香莲;周红平;邹音;刘艳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经鼻持续正压与机械通气治疗极低出生体质量儿呼吸衰竭的疗效比较

    目的 比较呼吸衰竭极低出生体质量儿,应用经鼻持续正压(nCPAP)和常规机械通气(conventional mechanical ventilation,CMV)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方法 将32例呼吸衰竭极低出生体质量儿随机分为两组:nCPAP组 16例,机械通气组16例,观察两组的治愈率、上机时间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nCPAP组与机械通气组治愈率无显著差异(P>0.05),nCPAP组上机时间较机械通气组显著缩短(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有显著差异(P<0.05),机械通气组并发症明显增多.结论 呼吸衰竭极低出生体质量儿使用nCPAP,能减少机械通气的使用率,降低各种并发症,提高极低出生体质量儿的生存质量.

    作者:吴英;黄娟;彭福梅;林艳;孙乐科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新生儿败血症血培养病原菌构成及临床分析

    目的 了解我院新生儿败血症病原菌的流行分布和耐药情况,控制医院感染,指导临床合理选用抗生素.方法 统计分析2010年1-12月在本院住院新生儿54例血培养阳性及药敏结果.结果 血培养病原菌检出率15.47%(58人次/375),其中G+球菌13株,占22.4%,G-杆菌41株,占70.6%,合并白色念珠菌4株,占7%.共检出病原菌11 种,58 株,肺炎克雷伯杆菌是我院新生儿败血症主要病原菌.结论 血培养监测及耐药性分析对新生儿败血症诊治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作者:金小兰;段颖卿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有限内固定手术治疗儿童下肢长骨骨折32例

    目的 探讨应用钢板螺钉有限内固定手术治疗儿童股骨及胫骨骨折的可行性.方法 对32例儿童下肢长骨干骨折行切开复位钢板有限内固定加短期石膏外固定治疗,对术后感染、骨折愈合率、内固定物折断、再骨折、患肢长度改变等进行分析.结果 术后无感染、无钢板折弯断裂、无不愈合和再骨折病例.具有切口小、创伤少和恢复快的优点.结论 应用钢板螺钉有限内固定手术治疗儿童股骨及胫骨骨折是可靠的治疗方法之一.

    作者:孙溢欣;许真;郑志峰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反流性食管炎、Barrett食管和食管腺癌中PCNA、Ki-67、bcl-2的表达

    目的 观察反流性食管炎、Barrett食管、食管腺癌的PCNA、Ki-67、bcl-2的表达.方法 免疫组化法测定反流性食管炎、Barrett食管、食管腺癌及正常对照组的PCNA、Ki-67、bcl-2的表达.结果 食管腺癌组的PCNA、Ki-67、bcl-2表达高于反流性食管炎、Barrett食管、正常对照组(P<0.01);反流性食管炎组及Barrett食管组的PCNA、Ki-67表达分别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但bcl-2表达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 联合监测PCNA、Ki-67、bcl-2的表达有助于判断食管细胞的增殖活性和肿瘤恶性倾向.

    作者:郭海;姜志茹;郑爱萍 刊期: 2011年第10期

江西医药杂志

江西医药杂志

主管:江西省卫生厅

主办:江西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