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心理干预在CT增强扫描中的应用

曾兰英

关键词:心理干预, CT增强扫描
摘要:CT扫描是诊断疾病的重要手段,CT增强扫描在CT检查中更是日益广泛,可以发现CT平扫时不能发现的病变,还可以进一步提高CT检查的诊断准确率,对于疾病的定性诊断、鉴别诊断、肿瘤血供的判断等情况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由于患者对CT增强扫描缺乏认识,顾虑较多,不同程度地存在紧张、惧怕心理,在增强扫描过程中易发生一些紧急情况,影响CT增强扫描的顺利进行及结果的准确度.我科在2011年2月-2011年6月,对CT增强扫描检查的100例患者有针对性的进行心理干预,提高了检查的成功率及结果的准确性,从而使患者得到了及时的诊断和治疗.
江西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复方甘草酸苷联合5%米诺地尔液治疗斑秃50例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复方甘草酸苷联合5%米诺地尔液治疗斑秃的临床疗效.方法 试验组:口服复方甘草酸苷(25mg/片)3片,每天3次,外用5%米诺地尔液,每天2次,以上口服药儿童酌减(按每次1片,每天3次);对照组:外用5%米诺地尔液,每天2次,共治疗2个月.结果 试验组的有效率及治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是92%和66%(P<0.01);治愈率分别是82%和60%(P<0.05).结论 复方甘草酸苷联合5%米诺地尔液治疗斑秃疗效显著,副作用轻微.

    作者:吴国根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根尖倒充填术治疗根管内断针所致慢性根尖周炎12例临床疗效

    目的 观察通过根尖倒充填术取出断针、封闭根尖孔的临床疗效.方法 根管内根尖1/3区域断针和超出根尖孔断针所致慢性根尖周炎患者12例,先行根管治疗,1周后开窗去骨,取出断针(必要时切除部分根尖),以MTA行根尖倒充填术.结果 12例中未能定期复查1例,从本研究中剔除.完成根管充填及接受根尖倒充填术11例,有效10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0.91%.结论 通过开窗取出断针,同时以MTA行根尖倒充填术,临床疗效良好.

    作者:范华南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新生儿败血症血培养病原菌构成及临床分析

    目的 了解我院新生儿败血症病原菌的流行分布和耐药情况,控制医院感染,指导临床合理选用抗生素.方法 统计分析2010年1-12月在本院住院新生儿54例血培养阳性及药敏结果.结果 血培养病原菌检出率15.47%(58人次/375),其中G+球菌13株,占22.4%,G-杆菌41株,占70.6%,合并白色念珠菌4株,占7%.共检出病原菌11 种,58 株,肺炎克雷伯杆菌是我院新生儿败血症主要病原菌.结论 血培养监测及耐药性分析对新生儿败血症诊治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作者:金小兰;段颖卿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玻璃体切割联合硅油填充术治疗外伤性眼内炎疗效分析

    目的 观察玻璃体切除联合硅油填充术治疗外伤性眼内炎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14例外伤性眼内炎行玻璃体切除联合硅油填充术治疗的临床疗效.结果 14例患者13眼视力有不同程度提高,1眼眼球萎缩.结论 玻璃体切除联合硅油注入术是治疗外伤性眼内炎的有效方法.

    作者:刘伟;叶波;黄海;李琛;兰丽霞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小针刀松解跖腱膜治疗跟痛症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针刀松解跖腱膜治疗跟痛症的疗效.方法 将60例跟痛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30例,观察治疗前后跟痛的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组在远期疗效上优于对照组,近期疗效两组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针刀松解跖腱膜适合于跟痛症的治疗.

    作者:熊兴勇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外伤性脾破裂的CT诊断

    目的 探讨CT诊断对外伤性脾破裂的诊断意义.方法 对2001年1月-2011年6月就诊于我院的98例手术证实为脾破裂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找出其在CT影像上的特点.结果 CT影像中表现为脾脏体积增大53例,都表现为轻度增大;密度稍降低4例;密度不均80例,呈脾内片状斑片高,等,低混杂密度;等密度3例;脾包膜下积血24例,腹腔内积血84例,表现为肝脾周围低密度阴影48例,肝肾隐窝及结肠旁沟积液14例,两者同时存在的22例.结论 CT在脾破裂的诊断中有较高的临床意义.

    作者:高月军;黄奎祥;张如思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锡类散灌肠联合美沙拉嗪肠溶片口服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采用锡类散保留灌肠联合美沙拉嗪肠溶片口服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为中西医结合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轻中度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患者60例,随机分为锡类散灌肠联合美沙拉嗪肠溶片口服治疗(观察组)30例和美沙拉嗪肠溶片常规治疗(对照组)30例,评价治疗前后两组腹痛、便血消失时间和总的疗效.结果 两组腹痛、便血,腹泻消失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3.3%,明显高于对照组7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锡类散保留灌肠联合美沙拉嗪肠溶片口服治疗轻中度远段溃疡性结肠炎比单用美沙拉嗪肠溶片疗效好.

    作者:倪广婷;陈诗华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下肢多普勒血流检测结果在糖尿病足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如何成功处理糖尿病足的关键是定期足部筛查,识别出糖尿病足的高危患者,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管理.然而要使健康教育有效,让患者真正意识到足病的危险,没有客观的指标,患者难以信服和接受.本研究旨在寻找糖尿病足病健康教育中的客观指标,继而让患者知道自身存在的问题,然后再进行健康指导,终达到提高教育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程捷;李桃香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麻醉辅助诊疗信息系统的开发与应用

    目的 开发能对临床麻醉相关信息自动分析的助诊疗信息系统.方法 在Windows Xp/2000 操作系统平台上,以Microsoft Visual basic 6.0,Microsoft Access 2000 开发软件设计能自动分析导入临床麻醉相关信息,系统自动分析信息的临床意义的软件系统.结果 本系统能为麻醉医生围手术期诊断治疗提供帮助.结论 该系统值得进一步研究及推广使用.

    作者:彭永明;魏荧;田野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心理干预在CT增强扫描中的应用

    CT扫描是诊断疾病的重要手段,CT增强扫描在CT检查中更是日益广泛,可以发现CT平扫时不能发现的病变,还可以进一步提高CT检查的诊断准确率,对于疾病的定性诊断、鉴别诊断、肿瘤血供的判断等情况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由于患者对CT增强扫描缺乏认识,顾虑较多,不同程度地存在紧张、惧怕心理,在增强扫描过程中易发生一些紧急情况,影响CT增强扫描的顺利进行及结果的准确度.我科在2011年2月-2011年6月,对CT增强扫描检查的100例患者有针对性的进行心理干预,提高了检查的成功率及结果的准确性,从而使患者得到了及时的诊断和治疗.

    作者:曾兰英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温控射频消融仪在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射频消融中的应用

    目的 评价温度射频仪在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射频消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2443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病人分别采用温度控制法(温控法)、功率控制法进行经导管射频消融,就其疗效及安全性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 2443例患者分为温控消融组和功率控制组,温控消融组共治疗1669例患者,成功率99.88%,功率控制组共治疗774例患者,成功率99.87%,两者无显著性差异.但温控组一次手术成功率明显高于功率控制组(93.4%﹠87.7%,P<0.01),功率控制组行二次消融手术的比例明显高于温控组(12.2%﹠6.4%,P<0.01);温控组平均放电时间及X-R曝光时间均小于功率控制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温控组1例消融失败考虑旁道位于心外膜,1例为9岁儿童希氏束旁旁道,家属考虑风险放弃治疗.功率控制组1例房室结双径路患者在消融中出现Ⅲ度房室传导阻滞(Ⅲ0AVB).结论 应用温控射频仪采用温度控制法进行射频消融手术可以明显减少放电时间,减少了X-R的曝光量,增加手术成功率,减少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手术的疗效及安全性.

    作者:洪浪;王洪;陈在华;赖珩莉;欧阳长生;邱贇;周元凤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速度向量成像技术检测冠心病患者左室心肌运动的应用价值

    目的 运用速度向量成像(VVI)技术分析冠心病患者左室缺血心肌运动功能.方法 选择正常对照组20例及冠心病组40例,其中冠心病组又按照冠脉造影结果分为心肌缺血组(14例)和心肌梗死组(26例).VVI技术测量左心室心肌纵向及径向收缩期峰值速度(Vs)、应变(SRs)及应变率(ε),比较冠心病组和对照组之间各节段有无差异.结果 (1)梗死节段纵向及径向Vs、SRs、ε明显低于对照组相应节段.(2)缺血节段纵向Vs、SRs、ε较正常组相应节段减低,较冠脉造影相比VVI诊断前间隔基底段心肌缺血的敏感性为85.7%,特异性为88%.结论 VVI技术较冠脉造影方便、快捷、重复性好,有望成为临床上无创诊断冠心病特别是严重心肌缺血的一项新技术.

    作者:胡业深;章春泉;刘燕娜;黄敏;李沿江;李车英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补肺益肾、祛痰行瘀法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肺功能指标的研究

    目的 观察中医补肺益肾、祛痰行瘀法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6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缓解期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西医组给予异丙托溴铵气雾剂吸入,2吸,每日4次,疗程2个月;中医组给予补肺益肾涤痰行瘀汤,每次100ml,每日2次,疗程2个月.观察两组病例肺功能指标(FEV1、FVC 、FEV1/FVC%).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FEV1,FVC)结果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但两组肺功能中FEV1/FVC%治疗前后及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中医补肺益肾、涤痰行瘀法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章淑芳;陈建建;涂长英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有限内固定手术治疗儿童下肢长骨骨折32例

    目的 探讨应用钢板螺钉有限内固定手术治疗儿童股骨及胫骨骨折的可行性.方法 对32例儿童下肢长骨干骨折行切开复位钢板有限内固定加短期石膏外固定治疗,对术后感染、骨折愈合率、内固定物折断、再骨折、患肢长度改变等进行分析.结果 术后无感染、无钢板折弯断裂、无不愈合和再骨折病例.具有切口小、创伤少和恢复快的优点.结论 应用钢板螺钉有限内固定手术治疗儿童股骨及胫骨骨折是可靠的治疗方法之一.

    作者:孙溢欣;许真;郑志峰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半腱肌肌腱移植重建喙锁韧带加钩钢板固定治疗肩锁关节Ⅲ度脱位的临床应用

    目的 评价用半腱肌肌腱移植重建喙锁韧带加钩钢板治疗肩锁关节Ⅲ度脱位的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05年4月-2010年4月应用半腱肌肌腱移植重建喙锁韧带加钩钢板固定治疗肩锁关节脱位96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其中93例得到随访,随访时间6-12个月,平均10个月,术后2周所有患者均能进行肩关节活动,内固定取出后未发生再脱位,在随访期间未发现明显疼痛,效果良好,按karlsson标准,疗效A级91例(97.8%),B级2例(2.2%).结论 应用本方法固定肩锁关节脱位时,重建一条喙锁韧带可更有效的避免因单纯钩钢板内固定导致的疼痛,活动受限以及钢板断裂松动需取出内固定物而再次脱位的可能.

    作者:王国文;廖卫华;董谢平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化脓性脑膜炎病原菌及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化脓性脑膜炎(purulent meningitis,PM)是由各种化脓性细菌感染引起的脑膜炎症,临床以发热、呕吐、头痛及意识改变、脑膜刺激症和脑脊液改变为特征[1].可发生于各个年龄阶段,但以小儿,小于5岁尤其是婴幼儿较为常见.其发病急骤、病情凶险,具有很高的病死率和致残率.自抗生素使用以来,其病死率已由50%-90%降至10%以下,但因致残率高,神经系统后遗症发生率占存活儿的1/3(主要表现为癫痫发作、神经麻痹、听力降低、学习和认知功能障碍等),是严重影响儿童身心健康的主要感染性疾病之一.

    作者:高静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阿奇霉素联合吡喹酮治疗脑囊虫病的疗效观察

    目的 研究阿奇霉素联合吡喹酮治疗脑囊虫病的疗效.方法 对91例临床确诊为脑囊虫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8例和对照组43例,观察组予吡喹酮30mg/(kg·d),10d,联合阿奇霉素10mg/(kg.d),7d;对照组单予吡喹酮30mg/(kg·d),10d.共2-3个疗程.通过临床症状和头颅MRI复查结果评定疗效.结果 观察组治愈20例,好转25例,无效3例,有效率93.75%;对照组治愈16例,好转18例,无效9例,有效率79.07%.观察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1;副反应发生率和治疗疗程数均少于对照组.结论 阿奇霉素联合吡喹酮治疗脑囊虫病疗效好,不良反应少.

    作者:谢慧群;徐芸;龚志红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中药配合胆道镜经T管窦道取石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总结中药配合胆道镜经T管窦道取石的临床疗效.方法 应用中药配合胆道镜经T管窦道取石治疗胆道术后残余结石.结果 129例患者中,124例结石全部取净,取净率96.12%.取石次数1-6次,平均2.1次.12例出现不良反应与并发症,发生率9.30%.结论 中药可调整和改善胆道内环境,有利于胆道炎症的消退,具有溶石排石的作用,降低了胆道镜经T管窦道治疗胆道术后残余结石的取石难度,有利于提高结石取净率,且可预防结石复发.

    作者:陈惠根;魏效峰;陶敏慧;张勇;曾文革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华法林与阿司匹林对老年房颤患者脑卒中发病率的影响

    目的 对比华法林和阿司匹林对老年性非瓣膜性房颤患者脑卒中发病率的影响.方法 将110例老年非瓣膜性房颤患者随机分为华法林治疗组(60例)和阿司匹林对照组(50例),全部患者治疗前均查PT、NT、FIB、凝血酶原活动度及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对照组给予口服阿司匹林片,治疗组给予口服华法林,维持INR2.0-2.5,随访2年,对比华法林与阿司匹林对非瓣膜性房颤患者脑卒中发病率的影响.结果 阿司匹林对照组与华法林治疗组脑栓塞的发病率分别为16%、1.6%,阿司匹林组脑栓塞的发病率显著高于华法林组(P<0.05),两组出血率相比分别为6%和8.3%,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与阿司匹林相比,小剂量华法林更能有效降低老年患者脑卒中的发生,安全性好.

    作者:喻文琴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食管及胃双原鳞状细胞癌2例病理分析及文献复习

    胃原发性鳞状细胞癌相当罕见,至1986年国外文献报道胃鳞癌约80例,国内至1995年报道约20例.而食管及胃双原鳞状细胞癌更为罕见,有报道发生于贲门部的单纯鳞癌常为食管的原发肿瘤扩散而来[1,2].笔者现报道2例食管及胃双原鳞状细胞癌,胃鳞癌均发生于胃窦部,现对其临床病理特征进行分析并结合文献探讨其组织起源.

    作者:彭发全 刊期: 2011年第10期

江西医药杂志

江西医药杂志

主管:江西省卫生厅

主办:江西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