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前芹
甘露醇作为高渗药物用于降低眼压和颅内压由来已久,随着临床应用的广泛和深入,甘露醇的副作用已越来越受到实验和临床工作者的关注,对一些传统观念提出了挑战和质疑,国内外有关的文献报道和经典之作屡见不鲜,本文在全面收集了相关资料基础上并进行综述.
作者:郑亚萍 刊期: 2010年第04期
室性心律失常是指起源于希氏柬以下的异位激动,心电图表现为宽QRS波.包括了缓慢型室性心律失常和快速型室心律失常.缓慢型室性心律失常包括室性逸搏和室性逸搏心律.常合并有其它的心律失常.快速型室心律失常包括室性早搏(简称室早)、室性心动过速(简称室速)、心室扑动和心室颤动.而室性早搏和室速是临床常见的一组心律失常,其病理基础和预后差异很大.可以是良性的,也可以危及到人体的生命,近年来在诊断和治疗上取得了不少进展,现就室早和室速的诊断治疗及其进展作一介绍.
作者:罗骏;黄清 刊期: 2010年第04期
儿童浅静脉输液药物外漏是儿科护理工作中的常见并发症,它的发生可导致患儿穿刺部位的疼痛、感染,并引起患儿家属的焦虑.2006年1月~2008年12月我们对75例头皮静脉输注1:4含钠液外漏的患儿进行了治疗,现报告如下.
作者:周艳妮;邓汝玲;梁紫玲 刊期: 2010年第04期
血糖监测是糖尿病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糖尿病疗效的观察、治疗的调整、预后的推测具有重要意义.目前血糖监测在临床上已广泛开展,便携式血糖仪因其携带方便、操作简单、快速出结果已成为血糖检测常用的手段.然而,诸多因素可影响血糖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导致错误治疗,造成严重的低血糖或长期血糖控制不达标.下面,就如何规范床旁血糖监测以及血糖监测管理新进展作简要阐述.
作者:霍亚南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磁共振三维快速容积扫描(LAVA)诊断门静脉海绵样变性(CTPV)的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18例CTPV患者的磁共振平扫及LAVA图像,观察其特征性的磁共振门静脉成像的表现,所有病例均经手术病理、彩超或DSA证实.结果 MRI平扫可见门静脉闭塞,闭塞门静脉周围见由侧支静脉形成的团块状、网状异常软组织信号影.LAVA直观显示肝实质灌注异常及门静脉周围异常侧支静脉,还可显示腹部原发病变及其强化规律.结论 磁共振平扫及LAVA对CTPV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作者:杨志宏;吕敦召;钟美花;黎旭英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 评价前路病灶清除椎间植骨融合治疗胸腰椎结核的临床效果.方法 自2002年4 月~2009年8月,对21例胸腰椎结核患者(15例合并椎旁脓肿,其中3例双侧椎旁脓肿,5例合并有肺结核),术前正规抗结核治疗4周,血沉下降至40mm/h,手术采用前路病灶切除减压,自体髂骨椎体间植骨,术后平卧石膏床3个月,继续抗结核治疗1~1年半,观察术后腰背部疼痛缓解、植骨融合情况.结果 20病例得到随访,随访10个月~7年,平均3.8年,病人椎间植骨全部融合,1例复发.肺结核均钙化吸收,恢复正常工作及生活,优良率95%.结论 胸腰椎结核前路病灶彻底清除,一期椎体间植骨,植骨融合高,疗效满意.
作者:舒敏锐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 评价子宫输卵管造影在诊断女性不孕症的价值.方法 选择47例临床诊断不孕症中的患者,先后行HSG和宫腹腔镜联合检查,对其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HSG对于输卵管通畅性检查的灵敏度为93.9%,特异度为88.1%,阳性预测值为81.5%,阴性预测值为96.3%,误诊率为11.9%,漏诊率为6.0%;与宫腹腔镜联合检查相比诊断符合率为90.2%.不符合率为9.8%.结论 HSG在输卵管通畅性检查上仍有一定价值,对HSG无异常未孕的患者有必要行宫腹腔镜联合检查.
作者:黄风雷;夏思兰;黄欧平 刊期: 2010年第04期
持续静脉化疗在疗效和副反应等方面要优于传统的冲击化疗模式.为了配合恶性骨肿瘤持续静脉化疗的开展,确保化疗顺利实施,减少化疗药物外渗及静脉炎的发生,我科采用经外周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联合一次性输液泵持续静脉输注化疗药物,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作者:陈海英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 合理利用分层带蒂硬脑膜,使之成为佳的裁剪方法.方法 (1)比较外层3片分层法、相对应2片分层法和相邻2片分层法的裁剪的临疗效果.结果 3种方法都完成了硬脑膜成型,并且都有血运.结论 带蒂分层硬脑膜3种方法都可以完成硬脑膜成型,但3片分层法合理,血运町靠,成型后完整.
作者:郭同禀;陈志兰;刘小金;陈桂云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 探索异丙托溴铵在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急性加重期的疗效.方法 将我院于2007年1 月~2009年10月收治的103例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患者随机分为A、B、C3组.A组为异丙托溴铵雾化组,B组为联合治疗组,C组为对照组.A组:雾化吸入异丙托溴铵500μg/2ml+生理盐水4ml治疗,每日3次,连续14d;B组:依次雾化吸人异丙托溴铵500μg/2ml+生理盐水4ml及沙丁胺醇200μg/1ml+生理盐水2ml,每日3次,连续14d;C组雾化吸人生理盐水4 ml,雾化方法同A组.观察雾化前后心率、呼吸频率和FEV1变化情况.结果 雾化前后心率、呼吸频率和FEV1显示:(1)异丙托溴铵治疗组在雾化吸入后30min,1h,3d,14d结束时心率、呼吸频率均有显著好转(P<0.05);(2)异丙托溴铵治疗组在雾化吸人后.1h,3d,14d结束时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较对照组增高明显,PaO2升高、PaCO2降低均较对照组显著(P<0.05).而联合用药组则优于单纯异丙托溴铵治疗组,两组副反应发生率比较联合组较对照组及单纯异丙托溴铵组高(16.7%vs3.6%,P<0.05),主要为心悸、手抖,均为一过性,且轻微.结论 雾化吸入异丙托溴铵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对缓解喘息症状方面疗效明确,尤其是与受体联合应用效果更佳,为一种有效的辅助治疗手段.
作者:孙祥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胃癌根治术后发生胃排空障碍的危险因素.方法 对我院2005年1月~2009年12月506例行胃癌根治术患者的9个可能的风险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糖尿病、术前胃潴留、吻合方式及精神紧张等是导致胃排空障碍的危险因素(P<0.05).而年龄、根治范围、手术方式、手术时间等并不影响胃功能恢复.结论 糖尿病、术前精神紧张、术前胃潴留,毕Ⅱ式吻合方式是胃排空障碍危险因素.
作者:朱共元;易兵鸿;肖建斌;张雄文 刊期: 2010年第04期
肝硬化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进行性、弥漫性肝病,由一种或几种病因长期或反复作用引起.根据病因可分为肝炎后肝硬化(乙型或丙型肝炎)、血吸虫性肝硬化、酒精性肝硬化、胆汁性肝硬化、心源性肝硬化、隐源性肝硬化.在我国,本病的年发病率为17/10万.病人以青壮年男性多见,35~48岁为发病高峰年龄.大多数肝硬化患者对疾病认识不足,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对家庭和社会造成一定的负担.
作者:付云芳;姚芳 刊期: 2010年第04期
脑血管疾病因其发病率、致残率及死亡率高成为当今医学的难题之一,现代医学脑血管疾病包涵了中医学中风病的范畴中.中风有出血性和缺血性之分.缺血性中风占全部中风的80%,引起了社会的广泛重视.笔者立足临床,通过对缺血性中风古今中外文献的整理,认为气虚血瘀是缺血性中风的重要病理机制.中医学在总结数千年的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医学的技术手段,对缺血性中风的研究不断扩大和深化,在临床上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作者:刘新举;欧阳昊;刘勇;黄琼;杨小鹏 刊期: 2010年第04期
龙胆泻肝汤由龙胆草、黄芩、栀子、泽泻、木通、车前子、当归、柴胡、生地黄、甘草组成.本方出自<医宗金鉴>,具有泻肝经实火、清下焦湿热之功.凡肝经实火及湿热下注所引起的多种病症皆可治之.20多年来,笔者在临床上应用本方加减治疗内、外、男、妇各科疑难杂症,只要辨证无误,用之得法,疗效确切;0且药价低廉,也未发现任何毒副作用.
作者:刘庆晶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点式曲张静脉抽剥术抽剥器改进后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6年3月~2006年3月在我院接受点式曲张静脉抽剥术抽剥器改进后治疗的650例大隐静脉曲张临床资料.结果 650例患者756个患肢均抽剥成功,切口均一期愈合按时出院.出现皮下血肿及皮下瘀斑59例.随访3~12年,复发共6例(1%).结论 点式曲张静脉抽剥术抽剥器改进后的临床治疗效果确切,操作简单,值得推广.
作者:曾庆黎;邓奕昕;周凯;陈伟;符建平 刊期: 2010年第04期
SHP-1基因是近年来发现的抑癌基因,是众多蛋白酪氨酸激酶之一,主要表达在造血细胞,被称为造血细胞磷酸酶(hematopietic cell phosphatase)也称HCP.SHP-1磷酸酶是细胞信号传导中关键的负调控因子,调节细胞内的磷酸化水平,经研究发现各种白血病、恶性淋巴瘤细胞株和一些肿瘤性疾病中SHP-1mRNA和SHP-1蛋白水平的下降,其原因在于SHP-1基因启动子区的甲基化或SHP-1蛋白合成转录后阻滞.相反,SHP-1基因在正常细胞中却表达正常.
作者:李鸿鹏;杨桂玲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小切口治疗膝后交叉韧带胫骨附着部撕脱骨折的手术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 于2000年1月~2008年6月采用后正中小切口切开复位中空钉及缝线锚钉同定骨折片及交叉韧带治疗32例后交叉韧带胫骨附着部撕脱骨折病人,术后予以石膏外固定6周,术后随访时间8~30个月.结果 32例病人全部获得随访,膝关节功能均恢复良好,无明显活动功能障碍,膝关节评分术前评分为(27.6±7.5)分,术后评分为(89.8±6.8)分(P<0.01).结论 小切口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膝后交叉韧带胫骨附着部撕脱骨折,创伤小,简单易行,结果满意.
作者:李浩;邹鸿星;杨淮河;杨保良;邵银初;胡玮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抗结核药物副作用发生情况.方法 对2002~2008年住院肺结核患者1386例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抗结核药物副作用453例(32.68%),以胃肠反应、肝损害、位听神经损害为主(72.68%),76.40%的副作用出现于给药的2个月内.结论 抗结核药物引起的副作用常见,分布较广,应引起临床工作者高度重视.
作者:高星;欧阳松;林鸳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骨干巨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及其特征,评价其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骨干巨细胞瘤的X线平片、CT、MRI的影像学特点.结果 26例骨干细胞瘤中,仅1例伴发动脉瘤样骨囊肿,CT、MRI对软组织肿块、骨性分隔等侵袭性特征的显示明显优于X线平片,且以MRI为更佳.肿瘤的影像学表现尤其是CT、MRI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其组织学构成.结论 骨干巨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尤其是CT、MRI能更好评价其对软组织蔓延等侵袭性特征并指导制定治疗方案.
作者:余乐平;余文行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 比较肺癌化疗过程中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计数(PLT)、白细胞计数(WBC)的变化,探讨MPV是否可以作为骨髓造血功能恢复的早期指标.方法 用Sysmex XE-2100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测定MPV、PLT、WBC等指标,建立健康人群MPV生物参考区间.比较不同病理类型肺癌相关指标,并对156例肺癌病人化疗过程中MPV等指标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 确定本实验室MPV生物参考区间为(10.5±2.3)fl;腺癌的MPV稍大于其他类型肺癌,但差异无显著性(F=3.56,P>0.05);肺癌化疗过程中MPV提示骨髓造血功能恢复的时间(11~15d)要早于PLT、WBC(16-20d).结论 MPV可作为肺癌化疗后骨髓功能恢复的比较敏感的早期指标.
作者:李静;章海斌;刘文平;王小中 刊期: 2010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