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第6讲室性心律失常的诊断治疗进展

罗骏;黄清

关键词:室性心律失常, 室性早搏, 室性逸搏心律, 室性心动过速, 快速型, 缓慢型, 诊断和治疗, 诊断治疗, 预后差异, 心室扑动, 心室颤动, 病理基础, QRS波, 异位, 心电, 图表, 生命, 人体, 临床, 良性
摘要:室性心律失常是指起源于希氏柬以下的异位激动,心电图表现为宽QRS波.包括了缓慢型室性心律失常和快速型室心律失常.缓慢型室性心律失常包括室性逸搏和室性逸搏心律.常合并有其它的心律失常.快速型室心律失常包括室性早搏(简称室早)、室性心动过速(简称室速)、心室扑动和心室颤动.而室性早搏和室速是临床常见的一组心律失常,其病理基础和预后差异很大.可以是良性的,也可以危及到人体的生命,近年来在诊断和治疗上取得了不少进展,现就室早和室速的诊断治疗及其进展作一介绍.
江西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白内障术中后囊膜破裂一期人工晶体悬吊术的改进

    目的 探讨白内障手术中一种改进人工晶体悬吊的应用及其效果.方法 悬吊针先从2点钟方位(或对角线方位)据角巩缘1mm处出针,接着在该出针处进针在巩膜层间沿后极部方向行走约1mm出针,接着在出针孔再进针,在巩膜层间Z型行走,后剪断悬吊线.另一针从8点钟方位出针,如上述同样的方法行针,这样人工晶体悬吊完成.结果 25例白内障人工晶体悬吊术顺利完成.结论 改进的白内障人工晶体悬吊操作难度明显降低,省时,刨伤小,不易发生人工晶体偏位,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手术方法.

    作者:倪升荣;陶明春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乳腺癌新的肿瘤标志物-CYFRA21-1

    目的 探讨CYFRA21-1在乳腺癌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分别检测86例原发性乳腺癌,14例复发性乳腺癌,22例良性乳腺肿瘤,25例正常人群中血清CYFRA21-1、CEA、CA153的表达情况,并检测血清CYFRA21-1含量与临床病理特征、预后及无病生存时间的关系.结果 乳腺良性肿瘤人群与正常人群中CYFRA21-1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CYFRA21-1在Ⅳ期乳腺癌及复发性乳腺癌中的阳性率分别为60%和64.2%,其阳性率高于CA153和CEA.在血运性复发性乳腺癌病例中,其灵敏度较高,为89%.随着TNM分期的增加CYFRA21-1的水平逐渐升高.CYFRA21-1与CEA无统计学关联,与CA153有轻度统计学关联,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均显示:CYFRA21-1可作为判断乳腺癌预后的一个独立指标.结论 检测CYFRA21-1水平对检测乳腺癌复发及评估治疗效果有非常大的价值.

    作者:刘志勇;欧阳忠;邹小明;Zou Xiaoming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子宫输卵管造影与宫腹腔镜检查的对照研究

    目的 评价子宫输卵管造影在诊断女性不孕症的价值.方法 选择47例临床诊断不孕症中的患者,先后行HSG和宫腹腔镜联合检查,对其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HSG对于输卵管通畅性检查的灵敏度为93.9%,特异度为88.1%,阳性预测值为81.5%,阴性预测值为96.3%,误诊率为11.9%,漏诊率为6.0%;与宫腹腔镜联合检查相比诊断符合率为90.2%.不符合率为9.8%.结论 HSG在输卵管通畅性检查上仍有一定价值,对HSG无异常未孕的患者有必要行宫腹腔镜联合检查.

    作者:黄风雷;夏思兰;黄欧平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龙胆泻肝汤临床应用4例体会

    龙胆泻肝汤由龙胆草、黄芩、栀子、泽泻、木通、车前子、当归、柴胡、生地黄、甘草组成.本方出自<医宗金鉴>,具有泻肝经实火、清下焦湿热之功.凡肝经实火及湿热下注所引起的多种病症皆可治之.20多年来,笔者在临床上应用本方加减治疗内、外、男、妇各科疑难杂症,只要辨证无误,用之得法,疗效确切;0且药价低廉,也未发现任何毒副作用.

    作者:刘庆晶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凉薯子中毒致呼吸衰竭、昏迷抢救成功1例报道

    我院儿科于2008年10月应用纳洛酮及机械辅助通气成功救治1例凉薯子中毒致呼吸衰竭、昏迷的患儿,现报告如下:

    作者:袁平根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百多邦软膏外敷对小儿化疗药物渗出的疗效观察

    白血病目前化疗药物口服种类少,静脉给药是药物摄入的一个主要途径.皮肤渗漏是恶性肿瘤化疗过程中常见并发症之一,加之不可避免的多次反复化疗,不可避免出现化疗药外渗,从而给病人增加诸多痛苦,影响病人康复和化疗的顺利进行.为此我科从2007年以来用中美天津史克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百多邦莫匹罗星软膏,对88例化疗药物外渗病例进行外敷,并与传统的硫酸镁湿热敷进行对照,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月仙;李小春;刘玲;平晓丽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乳腺癌术后乳房缺失患者的心理护理进展

    乳腺癌是一种严重影响妇女身心健康甚至危及生命的疾病,近年来发病率逐年上升并趋于年轻化,成为导致妇女死亡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1].到目前为止,所有调查资料显示,外科手术为乳腺癌的主要治疗手段,然而不论是根治术还是改良根治术,都将破坏患者的形体美;因为身体缺陷、疾病本身、家庭问题、社会问题等,患者在自我形象、心理等许多方面存在巨大的负性评价,导致生活质量降低[2,3].心理干预是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应用心理学的方法和理论通过语言引导、情感支持、鼓励启发等手段,使病人保持良好的心态,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对病人的康复、治疗效果以及以后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将乳腺癌术后乳房缺失患者心理特点及心理护理进行综述.

    作者:项素艳;周慧洁;瞿建闪;程洁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烧伤休克期的肠内营养

    目的 探讨烧伤休克期的肠内营养方案.方法 采用复合流质饮食口服,少量多次,逐步增加饮食品种和食量,使病人尽快过度到饮食渐进期.结果 休克期肠内营养病例胃肠功能障碍发生率低,症状轻,与禁食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 烧伤休克期肠内适当的流质饮食可减轻或缓解胃肠应激症状,减少多种并发症发生,降低医疗成本.

    作者:张惠玲;曾彪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健康教育对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疾病不确定感的影响

    疾病不确定感是指缺乏确定与疾病有关的事物的能力.造成患者疾病不确定感的原因有以下4个方面:不明确疾病的诊断;复杂的治疗和护理;缺乏与疾病诊断和严重程度有关的信息;不可预测的疾病过程和预后.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是一种常见的肺部疾病,特征为肺部气流的慢性阻塞影响正常呼吸,晚期可出现呼吸衰竭,患者对疾病的诊断、治疗和护理等相关知识缺乏了解,不能预测治疗效果和未来的生活.因此疾病不确定感普遍存在,它所带来的负性情绪不仅干扰了患者需求与疾病有关信息的能力,而且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本研究主要探讨健康教育对COPD患者疾病不确定感的影响.

    作者:叶秀琴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点式曲张静脉抽剥术抽剥器的改进

    目的 探讨点式曲张静脉抽剥术抽剥器改进后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6年3月~2006年3月在我院接受点式曲张静脉抽剥术抽剥器改进后治疗的650例大隐静脉曲张临床资料.结果 650例患者756个患肢均抽剥成功,切口均一期愈合按时出院.出现皮下血肿及皮下瘀斑59例.随访3~12年,复发共6例(1%).结论 点式曲张静脉抽剥术抽剥器改进后的临床治疗效果确切,操作简单,值得推广.

    作者:曾庆黎;邓奕昕;周凯;陈伟;符建平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40例治疗体会

    目的 总结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治疗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40例腹部手术后炎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40例中非手术治疗36例治愈,手术治疗4例,1例出现肠瘘,历经5个月治愈,1例术后再次出现肠梗阻,经非手术治疗治愈.结论 中西医结合非手术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效果满意,应作为首选治疗方法;手术治疗疗效差,并发症多,只在非手术治疗无效后选择.

    作者:雍铁山;罗满生;严太平;黄凌敏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肺切除加左心房部分切除治疗局部晚期肺癌

    目的 总结左心房部分切除技术治疗局部晚期肺癌的临床经验.方法 1997年7月~2008年8月,40例肿瘤累及左心房的局部晚期肺癌在我科接受手术治疗.术中采用心耳钳钳夹左心房壁,在距肿瘤边缘0.5~1cm处切除部分左心房壁,其中5例联合切除部分食管肌层,整块切除肺肿瘤.左心房切缘用3-0无损伤线或4-0普罗纶线连续来回缝合.术前诱导化疗11例,术后化疗23例,其中1例联合放疗.结果 术后心律失常3例,其中伴有心肺功能不全1例.无手术死亡,全组病例均治愈出院.术后病理:鳞癌22例,小细胞癌10例,小细胞癌伴鳞癌1例,腺癌3例,腺鳞癌3例,未分类1例.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0.6%(29/36)、37.0%(10/27)和38.9%(7/18).结论 肺切除加左心房部分切除治疗局部晚期肺癌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部分病例可因此获得治愈.

    作者:匡裕康;曾来铎;王东升;阴兵林;昃发;黄建;何枝生;朱剑峰;江峰;郭昌莹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锁定加压钢板经皮微创固定老年肱骨近端骨折

    目的 探讨锁定加压钢板经皮微创固定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可行性及其临床效果.方法 2000年1月~2004年2月间,采用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固定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结果 本组手术时间60~140min(平均85min),术中出血200~400ml,无输血.21例伤口全部一期愈合.经12周~24个月(平均6个月)随访,术后3~4个月复查X线均见骨折愈合,未见感染、骨不连或延迟愈合.术后功能按Neer评分:优13例,良7例,可1例.优良率达95.23%.结论 锁定加压钢板经皮微创固定老年肱骨近端骨折固定稳定,创伤小,并发症少,骨折愈合率较高,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有效方法.

    作者:朱琦;赵隆队;付余良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子宫内膜容受性的研究进展

    随着辅助生殖技术的发展,体外受精(invitro fertilization,IVF)的受精率为50%~70%,而妊娠成功率却徘徊于30%~40%[1].其中胚胎着床障碍是受精率高而妊娠成功率低的一个重要因素,而胚胎着床障碍与子宫内膜容受性密切相关.子宫内膜容受性即母体子宫内膜对胚泡的接受能力.子宫内膜只有在特殊的时间窗口期即种植窗期才能容纳胚泡,使其完成定位、黏附、植入的过程.人类的种植窗出现在月经周期的第20~24d即LH(luteinizing hormone,LH)峰后的6~10d,持续48h[2].本文将就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形态学、细胞因子、基因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王振迎;陈晓勇;陈瑾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米索前列醇在绝经后妇女困难取环术的应用

    目的 探讨米索前列醇在绝经后妇女困难取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15例绝经后妇女初次取环失败行再次取环前2~3h阴道放置米索前列醇后取环.结果 15例取环者中14例宫口松弛.结论 米索前列醇可明显减轻绝经妇女取环者的痛苦,降低取环失败率.

    作者:邵爱萍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丹参液外敷对浅静脉输液药物外漏疗效观察

    儿童浅静脉输液药物外漏是儿科护理工作中的常见并发症,它的发生可导致患儿穿刺部位的疼痛、感染,并引起患儿家属的焦虑.2006年1月~2008年12月我们对75例头皮静脉输注1:4含钠液外漏的患儿进行了治疗,现报告如下.

    作者:周艳妮;邓汝玲;梁紫玲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学龄前儿童无痛胃镜下食道取异物的护理

    食道异物是学龄前儿童较为常见的急诊疾病,多见于误食异物或吞食坚果类食物,如硬币、鱼刺、纽扣、玩具小物件、坚果等.采用电子胃镜摄取食道异物是常用有效的治疗方法.我院近两年对12例食道异物的学龄前儿童进行急诊无痛胃镜取异物手术,均获得成功,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李玉华;陈小春;高梅兰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肺癌化疗过程中监测平均血小板体积的意义

    目的 比较肺癌化疗过程中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计数(PLT)、白细胞计数(WBC)的变化,探讨MPV是否可以作为骨髓造血功能恢复的早期指标.方法 用Sysmex XE-2100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测定MPV、PLT、WBC等指标,建立健康人群MPV生物参考区间.比较不同病理类型肺癌相关指标,并对156例肺癌病人化疗过程中MPV等指标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 确定本实验室MPV生物参考区间为(10.5±2.3)fl;腺癌的MPV稍大于其他类型肺癌,但差异无显著性(F=3.56,P>0.05);肺癌化疗过程中MPV提示骨髓造血功能恢复的时间(11~15d)要早于PLT、WBC(16-20d).结论 MPV可作为肺癌化疗后骨髓功能恢复的比较敏感的早期指标.

    作者:李静;章海斌;刘文平;王小中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西妥昔单抗联合FOLFIRI方案治疗化疗耐药晚期结直肠癌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西妥昔单抗联合FOLFIRI方案治疗化疗耐药晚期结直肠癌的近期疗效.方法 全组共9例患者,均经病理组织学确诊,采用西妥昔单抗联合FOLFIRI方案治疗.结果 其中PR 2例,SD 5例,PD2例,总有效率28.57%,狭病控制率71.43%,中位生存期18周.结论 西妥昔单抗联合FOLFIRI治疗化疗耐药晚期结直肠癌,疗效较好,除痤疮样皮疹外,毒副作用无明显增加,晚期患者能适应.

    作者:赵波涛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CD123在急性白血病骨髓干祖细胞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检测细胞表面抗原CD123(IL-3受体α链)在急性白血病(AL)患者骨髓干祖细胞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43例初治的AL患者及13例正常对照组的骨髓CD34阳性细胞中CD123的表达情况;同时根据AL患者的年龄、细胞遗传学改变、发病时外周血白细胞数量将其按不同预后分为高危、标危、低危3组,其中高危15例,标危15例,低危13例,分析CD123表达与AL患者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43例AL患者CD34+CDl23+/CD34+平均水平为38.24%,显著高于对照组平均表达水平1.90%;3组AL患者CD34+CDl23+/CD34+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高危组患者CD34+CDl23+/CD34+显著高于标危组和低危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标危组患者CD34+CDl23+/CD34+显著高于低危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AL患者骨髓干祖细胞中,CD123异常过度表达;在高危组、标危组、低危组的表达逐渐降低,提示CD123的表达与AL患者的预后相关,临床可通过检测该指标判断AL患者预后.

    作者:宋兵;张荣艳 刊期: 2010年第04期

江西医药杂志

江西医药杂志

主管:江西省卫生厅

主办:江西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