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乳腺癌术后乳房缺失患者的心理护理进展

项素艳;周慧洁;瞿建闪;程洁

关键词:乳腺癌, 乳房缺失, 心理特点, 心理护理
摘要:乳腺癌是一种严重影响妇女身心健康甚至危及生命的疾病,近年来发病率逐年上升并趋于年轻化,成为导致妇女死亡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1].到目前为止,所有调查资料显示,外科手术为乳腺癌的主要治疗手段,然而不论是根治术还是改良根治术,都将破坏患者的形体美;因为身体缺陷、疾病本身、家庭问题、社会问题等,患者在自我形象、心理等许多方面存在巨大的负性评价,导致生活质量降低[2,3].心理干预是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应用心理学的方法和理论通过语言引导、情感支持、鼓励启发等手段,使病人保持良好的心态,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对病人的康复、治疗效果以及以后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将乳腺癌术后乳房缺失患者心理特点及心理护理进行综述.
江西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自体带蒂分层硬脑膜裁剪应用研究

    目的 合理利用分层带蒂硬脑膜,使之成为佳的裁剪方法.方法 (1)比较外层3片分层法、相对应2片分层法和相邻2片分层法的裁剪的临疗效果.结果 3种方法都完成了硬脑膜成型,并且都有血运.结论 带蒂分层硬脑膜3种方法都可以完成硬脑膜成型,但3片分层法合理,血运町靠,成型后完整.

    作者:郭同禀;陈志兰;刘小金;陈桂云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健康教育对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疾病不确定感的影响

    疾病不确定感是指缺乏确定与疾病有关的事物的能力.造成患者疾病不确定感的原因有以下4个方面:不明确疾病的诊断;复杂的治疗和护理;缺乏与疾病诊断和严重程度有关的信息;不可预测的疾病过程和预后.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是一种常见的肺部疾病,特征为肺部气流的慢性阻塞影响正常呼吸,晚期可出现呼吸衰竭,患者对疾病的诊断、治疗和护理等相关知识缺乏了解,不能预测治疗效果和未来的生活.因此疾病不确定感普遍存在,它所带来的负性情绪不仅干扰了患者需求与疾病有关信息的能力,而且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本研究主要探讨健康教育对COPD患者疾病不确定感的影响.

    作者:叶秀琴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p97在骨肉瘤的表达及与远处转移的关系

    目的 探讨骨肉瘤组织中p97的表达与远处转移的关系.方法 运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60例普通型骨肉瘤组织p97的表达情况,21例骨软骨瘤组织作为对照.结合临床随访结果,判断p97表达与骨肉瘤远处转移病例之间的关系.结果 60例普通型骨肉瘤组织中p97低表达24(40.0%)例,中度表达10(16.7%)例,高表达26(43.3%)例;21例骨软骨瘤组织中p97低表达14(66.6%)例,中度表达6(28.6%)例,高表达1(4.8%)例,二者统计学差异明显(P<0.01).14例发生远处转移的骨肉瘤组织中p97低表达2(14.3%)例,中度表达1(7.1%)例,高表达11(78.6%)例;46例无远处转移的骨肉瘤组织中p97低表达22(47.8%)例,中度表达9(19.6%)例,高表达15(32.6%)例,二者统计学差异显著(P-0.010).尤其低表达与高表达比较差异更明显(P<0.01 ).但是,p97的表达与组织学类型无明显的相关性(P>0.05).结论 p97可能参与了骨肉瘤发生与远处转移,这提示p97检测可能成为判断骨肉瘤发生远处转移的一项有价值的指标;同时p97为骨肉瘤的诊疗提供一种新的可能分子靶标和途径.

    作者:刘广鹏;黄山虎;刘志礼;罗赟;陈芳有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雾化吸入异丙托溴铵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探索异丙托溴铵在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急性加重期的疗效.方法 将我院于2007年1 月~2009年10月收治的103例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患者随机分为A、B、C3组.A组为异丙托溴铵雾化组,B组为联合治疗组,C组为对照组.A组:雾化吸入异丙托溴铵500μg/2ml+生理盐水4ml治疗,每日3次,连续14d;B组:依次雾化吸人异丙托溴铵500μg/2ml+生理盐水4ml及沙丁胺醇200μg/1ml+生理盐水2ml,每日3次,连续14d;C组雾化吸人生理盐水4 ml,雾化方法同A组.观察雾化前后心率、呼吸频率和FEV1变化情况.结果 雾化前后心率、呼吸频率和FEV1显示:(1)异丙托溴铵治疗组在雾化吸入后30min,1h,3d,14d结束时心率、呼吸频率均有显著好转(P<0.05);(2)异丙托溴铵治疗组在雾化吸人后.1h,3d,14d结束时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较对照组增高明显,PaO2升高、PaCO2降低均较对照组显著(P<0.05).而联合用药组则优于单纯异丙托溴铵治疗组,两组副反应发生率比较联合组较对照组及单纯异丙托溴铵组高(16.7%vs3.6%,P<0.05),主要为心悸、手抖,均为一过性,且轻微.结论 雾化吸入异丙托溴铵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对缓解喘息症状方面疗效明确,尤其是与受体联合应用效果更佳,为一种有效的辅助治疗手段.

    作者:孙祥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乳腺癌术后乳房缺失患者的心理护理进展

    乳腺癌是一种严重影响妇女身心健康甚至危及生命的疾病,近年来发病率逐年上升并趋于年轻化,成为导致妇女死亡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1].到目前为止,所有调查资料显示,外科手术为乳腺癌的主要治疗手段,然而不论是根治术还是改良根治术,都将破坏患者的形体美;因为身体缺陷、疾病本身、家庭问题、社会问题等,患者在自我形象、心理等许多方面存在巨大的负性评价,导致生活质量降低[2,3].心理干预是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应用心理学的方法和理论通过语言引导、情感支持、鼓励启发等手段,使病人保持良好的心态,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对病人的康复、治疗效果以及以后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将乳腺癌术后乳房缺失患者心理特点及心理护理进行综述.

    作者:项素艳;周慧洁;瞿建闪;程洁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龙胆泻肝汤临床应用4例体会

    龙胆泻肝汤由龙胆草、黄芩、栀子、泽泻、木通、车前子、当归、柴胡、生地黄、甘草组成.本方出自<医宗金鉴>,具有泻肝经实火、清下焦湿热之功.凡肝经实火及湿热下注所引起的多种病症皆可治之.20多年来,笔者在临床上应用本方加减治疗内、外、男、妇各科疑难杂症,只要辨证无误,用之得法,疗效确切;0且药价低廉,也未发现任何毒副作用.

    作者:刘庆晶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SHP-1基因甲基化的研究进展

    SHP-1基因是近年来发现的抑癌基因,是众多蛋白酪氨酸激酶之一,主要表达在造血细胞,被称为造血细胞磷酸酶(hematopietic cell phosphatase)也称HCP.SHP-1磷酸酶是细胞信号传导中关键的负调控因子,调节细胞内的磷酸化水平,经研究发现各种白血病、恶性淋巴瘤细胞株和一些肿瘤性疾病中SHP-1mRNA和SHP-1蛋白水平的下降,其原因在于SHP-1基因启动子区的甲基化或SHP-1蛋白合成转录后阻滞.相反,SHP-1基因在正常细胞中却表达正常.

    作者:李鸿鹏;杨桂玲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依达拉奉治疗脑梗死的疗效.方法 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79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一般对症、支持及抗血小板聚集治疗,根据脑水肿程度酌情应用甘露醇治疗;治疗组加用依达拉奉30mg,静脉点滴,2次/d,14d为一个疗程.结果 4周后,两组NIHSS评分均有所改善,但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依达拉奉治疗脑梗死能明显改善临床症状,降低致残率.

    作者:谢志勇;艾冬荣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CD123在急性白血病骨髓干祖细胞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检测细胞表面抗原CD123(IL-3受体α链)在急性白血病(AL)患者骨髓干祖细胞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43例初治的AL患者及13例正常对照组的骨髓CD34阳性细胞中CD123的表达情况;同时根据AL患者的年龄、细胞遗传学改变、发病时外周血白细胞数量将其按不同预后分为高危、标危、低危3组,其中高危15例,标危15例,低危13例,分析CD123表达与AL患者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43例AL患者CD34+CDl23+/CD34+平均水平为38.24%,显著高于对照组平均表达水平1.90%;3组AL患者CD34+CDl23+/CD34+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高危组患者CD34+CDl23+/CD34+显著高于标危组和低危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标危组患者CD34+CDl23+/CD34+显著高于低危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AL患者骨髓干祖细胞中,CD123异常过度表达;在高危组、标危组、低危组的表达逐渐降低,提示CD123的表达与AL患者的预后相关,临床可通过检测该指标判断AL患者预后.

    作者:宋兵;张荣艳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米索前列醇在绝经后妇女困难取环术的应用

    目的 探讨米索前列醇在绝经后妇女困难取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15例绝经后妇女初次取环失败行再次取环前2~3h阴道放置米索前列醇后取环.结果 15例取环者中14例宫口松弛.结论 米索前列醇可明显减轻绝经妇女取环者的痛苦,降低取环失败率.

    作者:邵爱萍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高龄重型颅脑脑外伤患者开颅手术6例分析

    目的 探讨高龄老人重型颅脑外伤开颅手术的效果.方法 总结我科2008年1月~2009年6月6例70岁以上重型颅脑脑外伤患者开颅手术病例资料.结果 术后容易出现肺部感染、上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无死亡病例.术后随访3~15个月,3个月后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5分3例,4分2例,3分1例.结论 对高龄重型颅脑外伤患者,选择适当病例开颅手术可以防止二次脑损伤,并取得满意效果.

    作者:汪阳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床边邮票植皮闭合肉芽创面的体会

    目的 探讨闭合肉芽创面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 对43例(18-56岁)四肢肉芽创面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8例移植皮片完全存活,创面恢复良好,5例移植皮片部分液化,清创后再次行床边邮票植皮,移植皮片存活,创面愈合良好.结论 床边邮票植皮是一种有效闭合方法简单,肉芽创面的治疗方法,适合在基层医院推广.

    作者:胡前芹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过氧化物酶体增生物激活受体在人体不同癌组织中的定量表达

    目的 通过检测过氧化物酶体增生物激活受体在人体不同器官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PPARγ在癌组织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11例膀胱癌,8例胃癌,11例宫颈癌,12例甲状腺癌和9例肝癌组织中的PPARγ表达.并通过彩色医学图文分析系统检测PPARγ平均吸光度值.结果 PPARγ在膀胱癌、胃癌、宫颈癌、甲状腺癌及肝癌中组织细胞的细胞核及细胞浆均有表达,细胞核的表达高于细胞浆的表达,但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PPARγ表达与癌组织有关.PPARγ在癌症中的作用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作者:乐永宏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血浆置换对慢性肝衰竭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血浆置换疗法对慢性肝衰竭的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 51例慢性肝衰竭患者在常规内科综合治疗基础上,采用KM-8800换代型人工肝治疗仪行血浆置换.结果 治愈好转率为49%(25151),其中PTA>30%、临床分期早期、血清总胆红素≤400μmol/L、血清白蛋白(g/L)>35、年龄<40岁、无并发症治愈好转率分别为80%(16/20)、85.7%(18/21)、73.3%(11/15)、64.7%(11/17)、56.1%(23/41)、75%(21/28).结论 血浆置换疗法提高了慢性肝衰竭治愈好转率,治愈好转率与PTA、临床分期、血清白蛋白、血清总胆红素、年龄有明显的相关性.

    作者:徐龙;张骏;幸泽斌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第6讲室性心律失常的诊断治疗进展

    室性心律失常是指起源于希氏柬以下的异位激动,心电图表现为宽QRS波.包括了缓慢型室性心律失常和快速型室心律失常.缓慢型室性心律失常包括室性逸搏和室性逸搏心律.常合并有其它的心律失常.快速型室心律失常包括室性早搏(简称室早)、室性心动过速(简称室速)、心室扑动和心室颤动.而室性早搏和室速是临床常见的一组心律失常,其病理基础和预后差异很大.可以是良性的,也可以危及到人体的生命,近年来在诊断和治疗上取得了不少进展,现就室早和室速的诊断治疗及其进展作一介绍.

    作者:罗骏;黄清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应用封闭负压引流技术治疗复杂创面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封闭负压引流(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治疗复杂创面的疗效.方法 对2009年1月~2009年12月临床收治的34例复杂创面病例分为VSD治疗组15例和常规治疗组19例,VSD治疗组于清创后应用VSD敷料覆盖创面,持续负压吸引5~7d后除去VSD敷料,常规治疗组清创后创面常规换药,后期未愈创面均行清创植皮术.结果 常规治疗组19例,一次植皮后创面愈合11例,两次植皮后创面愈合3例,多次植皮后愈合5例.平均愈合时间20.3±12.4d.VSD组15例,一次植皮后创面愈合15例,两次植皮后创面愈合0例,多次植皮后愈合0例.平均愈合时间16.5±10..5d.结论 VSD治疗复杂创面疗效优于传统方法.

    作者:王霞;余群洪;黄卫虎;王仁斌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恶性骨肿瘤PICC置管联合一次性输液泵持续化疗的护理

    持续静脉化疗在疗效和副反应等方面要优于传统的冲击化疗模式.为了配合恶性骨肿瘤持续静脉化疗的开展,确保化疗顺利实施,减少化疗药物外渗及静脉炎的发生,我科采用经外周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联合一次性输液泵持续静脉输注化疗药物,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作者:陈海英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前路病灶清除椎间植骨融合治疗胸腰椎结核

    目的 评价前路病灶清除椎间植骨融合治疗胸腰椎结核的临床效果.方法 自2002年4 月~2009年8月,对21例胸腰椎结核患者(15例合并椎旁脓肿,其中3例双侧椎旁脓肿,5例合并有肺结核),术前正规抗结核治疗4周,血沉下降至40mm/h,手术采用前路病灶切除减压,自体髂骨椎体间植骨,术后平卧石膏床3个月,继续抗结核治疗1~1年半,观察术后腰背部疼痛缓解、植骨融合情况.结果 20病例得到随访,随访10个月~7年,平均3.8年,病人椎间植骨全部融合,1例复发.肺结核均钙化吸收,恢复正常工作及生活,优良率95%.结论 胸腰椎结核前路病灶彻底清除,一期椎体间植骨,植骨融合高,疗效满意.

    作者:舒敏锐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手术摘除联合爱宝疗液治疗宫颈息肉30例分析

    目的 总结手术摘除联合爱宝疗液治疗宫颈息肉疗效.方法 选取30例诊断为官颈息肉的病例行宫颈息肉摘除术,术后即以浸有爱宝疗液的小棉签敷于手术出血创面并达宫颈内口约1cm,保持1~2min.结果 30例患者均术后无阴道出血,随访24~30个月未见复发.结论 手术摘除联合爱宝疗液治疗宫颈息肉方法可行,能达到手术中止血并预防术后宫颈息肉复发的目的.

    作者:费晓俊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甲状腺腺叶切除术中显露喉返神经的意义

    目的 探讨甲状腺腺叶切除术中解剖显露喉返神经的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96例甲状腺腺叶切除术患者的资料,全部病例均在全麻或颈丛麻下进行,术中均解剖暴露腺叶切除侧喉返神经.一侧腺叶次全切除20例,双侧次全切除1例,一侧全腺叶切除40例.一侧全腺叶切除加对侧腺叶次全切除6例,一侧全腺叶切除加对侧瘤体切除29例.结果 手术过程中共132条喉返神经主干均得到很好的显露,没有出现主干损伤.术后全部96例患者均平稳出院.1例行颈丛麻后即出现声音嘶哑,1例术后出现声音嘶哑,出院时声音嘶哑症状基本消失,术后2个月时完全恢复正常.结论 在行甲状腺腺叶次全切和全切除术时,运用多种显露喉返神经的方法相结合,能够有效避免喉返神经的损伤.

    作者:何平;张小斌;刘万涛;刘忠玲 刊期: 2010年第04期

江西医药杂志

江西医药杂志

主管:江西省卫生厅

主办:江西省医学会